《科学家的问题》课堂课件

若水1875 分享 时间: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科学家的问题》课堂课件1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

美育渗透点:懂得遇到难题,要动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不轻信盲从,敢于实践。

拓展:回家动手做做实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导入(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两个铁球哪个先着地?)亚里士多德认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我们可以动手做做看。他虽然是个科学家也不一定对,面对问题,我们不要光动脑筋,还要动手做做,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科学家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3.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组词。

3.指导字形,师范写,讲要点。

4.生书写,师巡视。

5.示范写,讲要点。

6.生订正,师巡视。

四、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测读。

2.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哪一段写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找出来读一读。这个问题怪在哪?

2.面对科学家的怪问题,大家有什么反应?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3.面对议论纷纷的同学们,玛利亚有什么反应?大家读第3段后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她。

4.谁来扮演玛利亚和妈妈。面对妈妈的回答,玛利亚说了什么?做了实验她发现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玛利亚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指导朗读。

6.科学家对玛利亚说了什么呢?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三、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科学家的问题》课堂课件2

教学目标:

1、学会“位、朋、友、鱼、这、亚、对、买”8个生字,会认“科、杯、别、议、论、理、些、得”8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玛丽亚感情的变化,感悟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自己动手试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要求学会和要求会认的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座互读,读准字音。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

4学生通过玩“开火车”等游戏识记生字(去掉音节)。

5学生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三、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第一节。

1、学生朗读第一节。

2、说一说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听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四、写字教学。

1、出示本课生字:位、朋、友、鱼

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3、交流识记方法,口头组词。

4、重点指导书写:鱼。老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一、在巩固生字中读准读通。

1、认读生字词语。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二、在探究问题中读懂读好。

(一)再现“议论纷纷”。

1、画一画。面对科学家这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在文章中画出来。

2、读一读。指名读小朋友的对话。

3、想一想。如果你们当时在场,你会说什么?

(二)亲手实践,解答疑难。

1、朗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玛丽是怎么想的。

2、妈妈是怎么回答玛丽亚。指名读妈妈的话。

3、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后,又会怎么做。

4、她看到了什么。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

5、实验探究,体会情感变化。

(1)做实验。

(2)你看到了什么?

(3)面对这种结果,玛丽亚怎么想的?

6、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三)练习对话,感悟体会。

1、创设情境,理解哈哈大笑。

2、自由读,读懂科学家的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比赛读,读好科学家的话。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结合课文,说说从哪里你还能读到这一意思。

(2)玛丽亚明白了这个道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指导读好“玛丽亚高兴地笑了”这句话,体会“高兴”之情。

(4)说说当你不相信别人的说法时,你会怎么做呢?

(四)通过“”了解居里夫人。

三、在书写指导中写对写好。

6、出示本课生字:这、亚、对、买

7、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8、交流识记方法,口头组词。

9、重点指导书写:这、亚。老师范写。

10、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16科学家的问题

自己动手试一试

《科学家的问题》课堂课件3

教材分析:

这是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下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科学家,一个奇怪的问题;一群小朋友,一些离奇的答案。最后是玛利亚自己动手,亲自实践,用事实证明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课文文字浅显,但启迪深刻。它启迪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迷信权威,努力实践就会解决一个个疑惑,得到许多正确答案。共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生字、词并读通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4.学习按正确的方法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说的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利用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

2.听写词语。

问题 错误 答案

(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的正确姿势。)

教师巡视,抽生把听写的词语拿到展示台,师生一起订正,可以强调书写规则。教师问:谁能用“问题”一词说句话呢?

抽生说。

问:孩子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本文讲的谁的问题吗?生:是科学家的'问题。

教师板书:科学家的问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抽生读科学家提的问题。齐读带有问号的句子。

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离奇的答案呢?

师引渡:所有的孩子们都相信了吗?生:玛丽亚不相信。

2.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三、四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能体会玛丽亚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句子。抽学生说。

当孩子说到玛丽亚“满腹疑惑”一词,想象她会想些什么呢?从而理解这一词语。

(2)年幼的玛丽亚虽然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但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她请教了谁?(妈妈)妈妈是怎么对她说的呢?

(3)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她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请一名学生读。

(4)玛丽亚得出了什么结论?结合插图和回家实践的理解“漫”的意思。

(5)得出结论后,玛丽亚很生气。思考:她为什么生气呢?

抽学生说。齐读第四自然段。如果是你,会生气吗?

师引渡:是呀,玛丽亚的确很生气,我很崇拜的科学家怎么会骗小孩呢?得找那个科学家问问。

3、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玛利亚的问的句子。抽学生回答。

生:“你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为什么她会这样问呢?联系前文说。体会玛利亚这是心情怎样的?把这种生气的语气送进句子中读。指名学生玛丽亚的话。从你读中我听出来了你是很生气的。

(2)科学家听后,他有什么表情呢?(生:哈哈大笑)

师: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时哈哈大笑?

生:科学家为自己提的问题而发笑。

生:科学家看到玛利亚的认真实践而高兴。

(3)科学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生自由回答。勾画出反复读。出示小黑板。齐读。

(3)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生:他明白了只有不迷信权威,多动手做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三、作业:

(1)抄写科学家的话。这道题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求学生:把一句默记完整后再抄,不能看一个字或词就写。(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没掌握方法及时纠正)

(2)抄写词语。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板书设计:

25科学家的问题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自己动手试一试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学家的问题》课堂课件4

语文是文化的语文,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科学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方面知识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语文课的学习中就有“关注科学”的单元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观念和精神态度;科学行为和习惯。而科学素养的提高不能依赖语言的描述,更不能依赖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只能是从实际中去感知领悟,从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也因为这样,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科学的教学。这不仅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更是对教师科学教学的要求。在科技教育中,学校教育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首先在完成学科教学自身任务的基础上,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并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语文课中涉及的科技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研究渗透科技教育的策略,使语文教学与科技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教育收到实效。

以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课文《斜塔上的实验》为例,这篇文章是一篇介绍科学家伽利略的文章,突出了伽利略一生的两项伟大成就:摆的定律和自由落体定律。作者真实地记叙了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事迹,表现了科学家矢志探索的精神和奋斗不息的足迹。引领学生从对科学家精神的学习中,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热爱科学。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紧紧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研读上是不够的,因为文章内容比较清晰简单,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基本可以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对伽利略经历的概括,理解伽利略的伟大精神品质,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长期的阅读习惯也会帮助他们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质。本文还有个学习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树立热爱科学的志向,因此仅仅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更需要在教学过程 中鼓励学生动手动脑,通过实践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斜塔上的实验是伽利略的一个理想化的实验,在教学中也可以穿插简易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过程,既可以让学生真实体验实验的过程,也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兴趣。通过亲自实验,学生对伽利略的实验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会提出问题,如果一张小纸片和一个纸团一起下落,就不会同时落地了。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羽毛与铅球同时下落,结果会怎样。学生有了进一步实验的兴趣,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会发现两者不会同时落地。有了这样的实验经历,学生自然会思考,为什么和伽利略的实验结果不同?教师只要让学生充分思考,大胆设想,学生基本都会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把实验进一步引申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这两样东西会同时落地,学生自然会想到真空状态,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完全的真空状态、半真空状态、充满空气状态下做这样的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被调动起来,自然会思考,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趣味。还可以组织学生写实验报告,把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有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学中也应该融入实践意识,把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学的韵味和科学的睿智!

《科学家的问题》课堂课件5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如何用好新教材?怎样教好新篇目?科普作品教学该如何定位?这些都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当前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笔者对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科普作品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换言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是学生学好科普作品的基础和前提。怎样激发兴趣呢?在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科普作品的教学中,主要抓住“趣”、“奇”两个字进行。

趣,利用科普作品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喜欢科学的兴趣。《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内容十分有趣。语言本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而本课却要说说大自然的语言,这个标题本身就很有趣,令人寻味。课文中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无比丰富的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比喻成是大自然的语言,而且有根有据,其趣味无穷。有趣的大自然的语言中又兴起了一门新兴科学——物候学,这则是更加有趣。当代著名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的《数字杂说》一文,趣味性更强。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会数数,但是,纵然是饱学之士,却也未必尽识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话题啊。读过《数字杂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数字原来是那么的有趣和神奇。

奇,借助科普作品中的新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中学生具有好奇的特点,新奇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保持和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在中国,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卧看牵牛织女星》一文却另辟蹊径,从比较西方与中国的织女的传说入手,着重介绍天文学上牵牛织女星,使人们对牵牛织女的新奇之感油然而生。月球是神奇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月亮上的足迹》真实地记述了1969年7月21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全过程,这个人类探索太空活动的本身就是奇迹。

二、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否认科学教育应该是当今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应该适当地进行科学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科学教育?我们认为其途径有很多,其中通过科普作品的教学来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是一个重要的捷径。

让学生从科普作品中感受科学的神奇力量。《卧看牵牛织女星》中说:“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较近,但也有26光年。”“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一天能走259亿20000万公里,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真了不起,这么远的星体,我们的科学家都能去研究。由此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月亮上的足迹》记述了人类到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去旅行,这证明了人类借助科学的力量能够征服宇宙,科学的力量真是神奇啊。

通过科普作品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可以让学生知道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卧看牵牛织女星》能够使学生知道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的天文学的知识;《莺》会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具体、更形象地了解莺;《数字杂说》告诉学生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乃至数字的遗憾;《月亮上的足迹》向学生展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全过程。当然,科普作品中科学知识的教学应以课本上的为主,不宜过多的挖掘和拓展。

通过学习科普作品,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从生活中常见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现象,引出一门新兴科学——物候学,这令人大开眼界。《数字杂说》一文,从人人都熟知的数字中,发掘出“纵然是饱学之士”也未必知道的学问,这种科研精神实在令人佩服,值得学习。上述两篇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的奥秘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卧看牵牛织女星》和《月亮上的足迹》则是向我们展示了宇宙中织女星、牵牛星和月球的奥秘,令人神往,唤人探索。

三、让学生学会阅读科普作品。中学生学会阅读科普作品,既是学好语文学科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从事工作需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呢?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教导学生认真自读课文,感受科普作品的特点。不管学习任何作品,首先是自己要自读,而且一定要认真地读,这是读书人必须养成的习惯。阅读科普作品,一定要把握它的科学性、文学性和通俗性等特征。科学性是指科普作品必须准确无误地讲述科学知识、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教育,在内容上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规律,要有科学的依据。文学性是指科普作品把科学知识形象化,用文学的手段加以表现,用文学的形式讲述科学的道理,是文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例如布封的《莺》就是典范之作。通俗性是指科普作品,为了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一般要用通俗易懂的、人民大众的语言来深入浅出的讲述科学道理,少用科学述语。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具有上述三个特点,在自读时要加以感受。

2.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目前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愿意支离破碎的分解作品,这是违反阅读教学规律的。整体感知作品,是阅读的最基本要求。读了一篇文章,最起码要知道它写了什么内容。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要知道它是介绍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卧看牵牛织女星》,是叙述牵牛星、织女星的相关传说及天文学的知识;《莺》,描绘莺的特点;《数字杂说》,是告诉数字有关的知识;《月亮上的足迹》,是记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3. 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在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这一步可做的事很多,不同的文章可以确定不同的测重点,科普作品的阅读,我们认为应该放在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必须在熟读和精读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课文,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大自然的语言》,就需要用自己的话去概括;而《数字杂说》,则可以用原文中的“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和“数字的遗憾”来概括内容要点。

4. 点拨学生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文学中有科学,科学中有文学,这恰恰是科普作品的独特之处。揣摩科普作品的语言,不仅可以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领会科普作品中的科学知识。例如《莺》,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我们揣摩《莺》中那生动优美的语言,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而且也深化了对莺了解,同时一种喜欢莺、热爱自然之情也随之油然而生出。


《科学家的问题》课堂课件相关文章:

奇妙的克隆优秀经典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科学》教案

2020一年级语文新教案模板

来自《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最新高中语文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范例四篇

《数星星的孩子》获奖教学实录

三年级科学最新优秀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精选教案大全

物理教学随笔

《科学家的问题》课堂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9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