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下面是小编为呢收集了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

  小蝌蚪找妈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会认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事)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了解蝌蚪

  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宽,kuān,三拼音,10笔。肚,dù,左右结构,7笔。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两个哪里头顶肚皮孩子跳到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2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是四条腿)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6自然段。

  (1)小蝌蚪像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有一群小鸡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wāmāmayǒusìtiáotuǐ,kuānkuāndezuǐba,gǔzhedàyǎnjing,pīzhebìlǜdeyīshang,lòuzhexuěbáidedùpí。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长两条后腿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六、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七、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给小朋友进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活动。在图片的帮助下,孩子们把小蝌蚪观察的清清楚楚,教学活动的要求只是让孩子们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基本形态。而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故事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让孩子们来扮演小蝌蚪,用自己扭动的身体来演示,活动从静态的观察演变到动态的身体演示,孩子们更加有兴趣地了解小蝌蚪的一举一动。(教师要有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和调整教学过程的能力)

  说到小蝌蚪长大后能变成青蛙,孩子们对青蛙这个小动物是比较熟悉的,我们讨论了青蛙的外形特征、喜欢吃什么、有什么本领等。孩子们跃跃欲试地想跳一跳,我就调整了今天的户外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到户外进行青蛙跳,孩子们体验到青蛙抓害虫是多么的辛苦。同时也激发幼儿热爱青蛙、保护青蛙的情感。

  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并进行适当、适量的引导,使活动推向_。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

  我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会认15个生字。

  2.读懂课文,了解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与人类,水与大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三、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四、课前准备

  暖水瓶、水杯、玻璃板及CAI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科普短文。

  2.老师范读课文,猜猜课文中的“我”是谁?(板:水)

  (二)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认读生字新词。

  1.画出生字和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水的特点是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课文介绍水的特点是什么?哪一句作了概括?这一句在文章的什么地方?

  3.读了课文,你还知道水能变些什么?

  (四)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我”第一次变,变成了什么?(板:汽)“我”是怎样变成“汽”的?抓住“太阳晒”理解水变汽需要热。可引导学生回忆晒太阳有什么感觉,湿衣服在阳光下变成了干衣服,水跑到哪儿去了?

  (2)水变成汽演示实验:打开暖水瓶塞,指点学生观察“白雾”,这就是汽。想一想:汽往哪儿去?又会变成什么呢?

  (3)汽变成小水珠演示实验:用水杯装水(好比地面),水杯加热(好比被太阳晒)蒸发成汽;盖上玻璃板(好比是天空),汽到了天空,变成什么呢?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水珠凝结在玻璃板上。

  (4)导读第3~5句,知道汽变成了云。(板:云)“白衣服”、“黑衣服”、“红袍”指的是什么?

  (5)讨论后小结:水由汽变成云。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云在空中有哪些变化?

  (2)说说“冰雹”的样子,想一想“落”、“打”、“飘”这几个词能不能互相换一换?

  (五)小结。

  水遇热变成汽,汽在空中凝聚成小水点连成云,遇到冷风,就会变成雨、冰雹、雪降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水会变,变成什么?

  (二)继续指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读一读,讨论:水平常是怎样的?

  (2)抓住水的流速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词的意思。

  (3)齐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l)自由读,说说读后了解到什么?

  (2)引读这一自然段。

  (水也有脾气,有时候……有时候……温和时,我做过许多好事……是人类的好朋友。暴躁时,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成了人们的敌人。因此,人们想出……)列出的文字是老师导读的部分,省略了为学生接读的部分。

  (3)找出这一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4)利用CAI课件或图片展示水做好事,做坏事的情景。观看后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并根据提供的情景引导学生用“温暖”、“帮助”说句子。

  3.学习第5自然段。

  齐读。课文用这个问句结尾,是让同学们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吗?

  4.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说说水是怎样变化的?

  (2)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三)指导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结构可分几类?

  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

  七、板书设计

  2我是什么

  形态:汽、云、雨、冰雹、雪

  水状态:静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性格:温和暴躁

  八、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地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_,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认识的还不够。特别是“云”,有的同学不明白云是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太少,很多学生都见过水的变化但是说不出来,应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受《登鹳雀楼》的旷远意境和雄浑气势。

  2、认识生字。学会新笔画:竖折;学习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学习在恰当的时候利用拼音认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以简笔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雀楼、高山、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初步理解这首古诗词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图画导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师生竞赛,朗读古诗

  1、(课前经过了解得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这首古诗,难点在于有节奏有韵味地背诵。基于此,朗读古诗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两步:)

  2、让会背诗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给优生表现的机会,让快生吃饱,慢生吃好。

  师生背诗竞赛。(新课标提倡:“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小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节奏从未接触,需要教师的教。但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范读,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师生背诵比赛的活动。)

  3、教师朗读,学生评分,找出老师背诵的优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评价中学习了朗诵古诗的技巧,如:节奏、表情、音高等。)

  4、学生练习朗读,准备和老师进行比赛。

  5、学生配乐朗诵,与老师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背诵的目的。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1、定位联想,认识生字。(学生闭上眼,在优美的古筝曲中,跟老师一起回想:红色的生字娃娃都在课文中的哪个位置,长什么样子?然后睁开眼睛,对照板书检验自己脑中浮现的是否正确。定位联想识字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记忆的时间,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新词。(1)男生领女生读,女生领男生读。(2)读给同桌听,文中还有哪些字认识也告诉同桌。(3)“开火车”游戏给生字组词。

  3、识字游戏:登鹳雀楼。黑板上的简笔画“鹳雀楼”上每层都贴有“老虎”,每只老虎背面都带有一个生字,如果全班同学都能读出来,就可以一层一层登上鹳雀楼。

  4、登高望远,想象说话。当全班同学都登上鹳雀楼之后,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美景?

  (四)课间休息。表演唱《我爱黄河,我爱祖国》

  (五)背诗比赛,拓展延伸。

  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休息过后,进行一次背诗比赛,除了这首诗,你还会背哪些诗?比赛给学生一个展示本领的机会,学生兴趣盎然,高潮又起。

  (六)课堂小结,鼓励积累。

  这些大诗人写出了这么多好诗,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如果你会背的诗多了,你也会写诗了,说不定将来也会成为一位大诗人。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经常举行背诗比赛。看谁能成为背诗大王!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4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