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脱贫攻坚收官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收官卷,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又一次伟大奇迹,更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优秀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篇一

2020 见证时光不负“gan”路人

2020的不平凡,是为了遇见更美好的2021。这一年,疫情突袭,全国抗疫,防汛救灾,全民出力,擘画“十四五”和2035年宏伟蓝图,新时代战贫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们深刻认识到并且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要’、为什么‘行’”这个新时代战略命题。

“十三五”成就举世瞩目,成果举国振奋,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性、必要性、现实性所决定的,更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初心、接续奋斗的现实印证。百年大党,深情讲述着“一定能”“一定要”“一定行”的动人事迹,指引着心中有光、脚下有路的共产党员乘风破浪、奋勇搏击,见证着时光不负“gan”路人。

从实现“不可能”中见证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赶路人”。“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条条“赶考”路上从不缺少“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定者、“起而行之、干在实处”的奋进者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搏击者,新时代“赶路人”不犹豫、不懈怠、不畏难,时刻彰显“一定能”的政治本色和能力才干。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始终向着干事创业“心中有数、肩上有责、手中有招、脚下有路”的方向奋勇前进。在2020年抗疫防汛、减贫脱贫、复工复产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党员干部的“青春范儿”,在验证中国共产党“一定能”的逆风破浪中旗帜鲜明当先锋,不懈奋斗践初心。作为党和人民的干部,站稳服务基层“主战场”,扎根造福人民“第一线”,让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出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转化为在奋斗中前进、在搏击中克难的“精气神”,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从实现“不可要”中见证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感路人”。半条被子映初心、风雨兼程送温暖、用生命和汗水托举起全村的希望……9000余万名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460余万个基层党组织领航各条战线,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抗击疫情、脱贫攻坚、防汛抗洪等各大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我们深切体悟到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是党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刻画,高度凝结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心血才智,深情解读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制胜密码。做新时代“感路人”,既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又要永续中华民族的大爱和善意,无论是在历经磨难、跋山涉水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还是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接续奋斗中始终坚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能成为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底气和奋斗指引。除了在劈波斩浪时心怀感恩,同时要在新时代新要求中学会感悟“共同体”的磅礴伟力,因时因势调整作战步伐,用好用活党的理论,科学指引着奋进新时代的每一步,始终做到“心至、身入”,矢志奉献听党话、跟党走。

从实现“不可行”中见证中国共产党“一定行”,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敢路人”。北斗“三步走”照亮科技之光、“奋斗者”号扬帆起航铿然前行、珠穆朗玛峰传承世代友谊、嫦娥五号带着“新年礼物”回归祖国怀抱……逐梦“星辰大海”,惟有步履不息,才能实现“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强国号”领航制造、交通、贸易、网络、文化各条战线,用硬碰硬的实力、心贴心的服务、实打实的成绩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激励着共产党人在“谋幸福、谋复兴、谋大同”的路上“敢想、敢做、敢担当”。涵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党员本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找科学要答案、找规律要方法,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在育新机、开新局的历史进程中以“不变”应对“万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愈战愈勇、愈战愈强,必须坚持“破立”并举、“标本”兼治,自觉抵制损害党的健康肌体的一切影响因素,向着“持昂扬锐气,树浩然正气”的前进方向革弊立新、刮骨疗毒,创造维护起清朗政治生态,从大局看、从长远看中国共产党“一定行”,中国“一定行”。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我们经受磨难时,总是抱怨时间过得太长;但相信在回首往事时,可能还没来得及感谢不曾谋面的人,可能还未曾发现,2020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而这将是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gan”路,2020,奋楫,2021,平凡,但却不平凡。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篇二

选调“老”生的“新”感悟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0月10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3月1日和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强调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从“理想信念课”“斗争精神课”到此次“实际能力课”,每一课都激励年轻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战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而行之,勇挑重担。

2019年8月我有幸成为一名重庆市开州区选调生,作为年轻干部的一员,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交叠,是机遇、是挑战,也是检验我们能力的试金石,这一年在基层围绕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三问”,注重在基层历练中提高“七种能力”不断夯实解决实际能力的基础,放眼未来,希望真正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有为青年,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优秀人才。

在思想淬炼中提高政治能力,立稳理想信念“定海神针”

乱云飞渡仍从容。71年的新中国历史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最有力制度保证,我们选调生要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将共产主义信仰贯彻到底;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将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走好为民之路,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将有我”的精神勇挑时代重担,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中,确保“想干事”劲头不减。

在基层锻炼中学习真本领,锤炼担当作为“钢铁肩膀”

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其本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明年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深感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我们选调生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就是在基层实践中日夜锤炼习得,要在基层吃劲岗位努力提升自我本领,增强抗压力和适应力,多经敲打锤炼,把农村基层当做战场和考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勇于直面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解决难题,在基层“大熔炉”中夯实基础,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我们选调生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抓落实的基本功,在化解实际难题中不断练就看家本领和“独门秘籍”,确保“能干事”的勇气不减。

在专业训炼中增长才干,培养干事创业“行家里手”

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回顾2020年,见证了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等重要时刻,每一件都是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办成的大事,放眼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号角已经蓄力,时代呼唤年轻干部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选调生要在基层结合实际工作加强多方面的专业训练,全方位提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发扬“工匠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基层特点、个人优势、专业特长,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将“七种能力”要求践行在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基层工作的“土专家”;办成事尤其是办成大事,关键在于团结一切积极因素、扩大优势、增强弱项,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扎实开展基层国情调研,不断探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补齐农村经济社会民生领域短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确保“干成事”的能力不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年轻干部要担负起历史和人民的重托,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十四五”规划蓝图为奋进方向、细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的天地书写精彩的青春选调篇章,勾勒恢弘的选调画卷,奏响新时代的选调强音。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篇三

脱贫攻坚中的“苦辣酸甜”

南雄市古市镇丹布村是广东省定的贫困村,由东莞市企石镇人民政府与韶关市教育局两个单位共同帮扶脱贫。姚锐光就是东莞市企石镇派驻丹布村的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他”心里有人民,用“质朴初心”擦亮“脱贫成色”;肩上扛责任,用“脱贫成色”彰显“担当使命”;脚下粘泥土,用“赤胆忠魂”谱写“人民至上”。

2019年5月5日,是姚书记开展驻村扶贫的第一天,至今近两年来他脱贫攻坚工作的故事很多。他经历到的不仅是贫困村群众、贫困户家庭辛劳的背影、感激的泪光,还有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苦辣酸甜”。

苦,是并肩与交心的必须。2019年5月7日,姚锐光带领扶贫工作队到丹布村参加第一次村“两委”干部会议,商讨村中各项村务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讨论的氛围充满“火药味”,干部们不时用他听不懂的南雄话“争吵”着,大概是说现在的工作任务已经非常重了,脱贫攻坚工作任重道远,大大地增大了干部们的担子,难以分身协助工作队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这让他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的艰巨性,认识到接下来的扶贫日子将会很苦很累。

姚锐光进驻丹布村后,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调研,走访全村所有贫困户,走遍丹布村每个角落。为了赢得群众的信任,他白天走贫困户家,夜里访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及党员家。一个月下来,他发现党员、干部、群众很多把他们当成亲人朋友啦。皮肤黑了,朋友圈变土了,但他似乎获得了干部、群众“踏实认真,干事实在”的认可和信任。他和村民群众话桑麻、拉家常、算收入账,默默无闻地书写着村中大大小小的事务台账。接着以召开各种会议动员宣讲扶贫政策,规划扶贫产业项目,解决村里群众的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合理运用帮扶单位与镇、村三者的资源力量,形成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辣,是红脸与出汗的坚持。姚锐光每天早出晚归,火辣辣的大阳,常常把身上的汗水晒干,但跟勤劳积极的贫困户在一起,他不觉得累。可谁知,在村“两委”扩大会议上商议发展小龙虾养殖扶贫产业时,“辣”味很浓。“姚书记是城市里来的懂个啥?流转农户手上的土地有多难?小龙虾苗长啥样都没见过?”村民代表说到激动处还拍起了桌子,他和队员们脸上火辣辣的。为尽快促成小龙虾养殖扶贫产业项目,姚锐光把前期调研的各个细节情况,可行性报告中的数据指标,进一步深入分析本村的地理特点和养殖小龙虾的前景与市场,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支持,并得以实施。他们驻村期间,坚持隔三差五走村串户,问问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陪老人唠唠嗑,研究困难家庭的帮扶措施,寻找爱心人士为贫困户买鸡、鸭、水果与蔬菜等农产品,帮助贫困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逐渐与村里的老百姓走成了亲戚、朋友。扶贫工作不仅是上传下达的信息员,还是脱贫攻坚的服务员,终于思想在红脸出汗的激烈碰撞下,最终达成一致共识。

酸,是心酸与牵挂的交织。为了消灭贫困户“好吃懒做”“等靠要”的思想,姚锐光高度重视扶贫扶志扶智工作。贫困户李英华、李__、叶家万等便是在他们的扶志扶智鼓励与帮扶下成功脱贫的活例子。李英华因家中变故,基本失去了做事的动力。他们工作队多次不厌其烦地入户劝说均无果,让姚锐光心都酸了。后来,姚锐光以李英华牵挂的两个小孩为突破口,把他“骂”醒了。在工作队的鼓励与帮助下,李英华积极发展了养殖业,在不忙时,还去附近的工地打散工,增加收入。记得记者采访李英华成功脱贫的经验时问他脱贫了有什么想法和愿望,李英华的回答让扶贫工作队增加了无比的动力。李英华说:非常感谢共产党,感谢东莞企石镇与南雄古市镇政府,感谢姚书记,是在他们的鼓励和带领下脱贫,接下来心里最主要的目标是家里多加一层楼房。时至今天,李英华的目标也实现了。28岁的李__与79岁的奶奶马甲妹相依为命。李__内向孤癖,很少与人交谈,在南雄多份工作都不过月,失业失志在家成了老奶奶最牵挂的忧虑。扶贫工作队入户他家都不记得多少次了,从交谈到交心,从劝说到鼓励,从“哄骗”到“责骂”,一一尝试过。后来他开口说了句话:“如果不是奶奶在,我一早就去死啦。”不久又说了一句:“我查到东莞华为招工,华为的待遇很好,能介绍我去华为打工吗?”听到这些话让大家心都酸了。但是,姚锐光认为他肯开口就好,最起码他还有一丝牵挂、一丝孝义与一丝目标嘛。最后,工作队耐心地打开他的心扉,引导他要为让老奶奶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地振作做人,踏实做事……2020年4月,经过工作队的努力,介绍他去了广州的一家快递公司上班,入职时每月3000元工资,到10月份起工资升至每月4500元了,还得到公司的主管经理表扬呢!

甜,是幸福与梦想的酿成。甜是苦尽甘来,是贫困户与村民、群众的微笑。每次进村入户,听到小孩或老人家高兴地喊着“姚书记来了”,让姚锐光倍感亲切。甜,是疫情防控期间乡亲们对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与配合;是脱贫攻坚期间镇、村以及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合力与奋战;是全村贫困户40户120人和省定相对贫困村均达到脱贫出列标准,是上级部门、领导来临指导工作时对扶贫工作队脱贫成效的认可与肯定;是古市镇委、镇政府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好评与表扬,在建党99周年古市镇委七一表彰活动中,评选丹布村党总支部为“先进党总支部”,评选姚锐光为“优秀党支部书记”;是共产党员网以扶贫工作队为主角的《托举群众的“幸福梦”》一文的推送报道与鼓励;是韶关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的“东莞对口帮扶韶关干部恳谈会”上让姚锐光作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作经验介绍发言。

丹布村在国家、省、市脱贫攻坚大好政策支持下,脱贫攻坚初见成效,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2.8万元到2020年的39.8万元,增长了13.2倍;建档立卡贫困户均高质量完成八有指标,2020年贫困户人均分红超1200元。丹布村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苦辣酸甜”是姚锐光与驻村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的底色和乡村生活的底蕴。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他们将一如既往,直到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篇四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

“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你就像妈妈一样把我培养大。教育我爱祖国,鼓励我学文化,幸福的明天向我招手,四化美景你描画……”一首《党啊亲爱的妈妈》写尽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追梦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尊敬与热爱,把党比作母亲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超强激发,更是每位中华儿女赤诚信念的生动体现。回望个人成长之路,从一名农村娃成长为今天一名为民服务的公务员……每走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关爱和培养。坚信党,跟党走,是我拳头紧握的铮铮誓言,更是我一辈子永不变的信仰!

迈进火热军营,党让我坚定做一名保家卫国的好儿郎。那年,我18岁,对于一个农村男孩子来说,本应是开始承担起家庭重任的年纪,我没有选择固守家乡,而是背起行军背包,跟随接兵干部从长江巴东港坐船逆流而上入川,迈进了火热军营。至今还记得,到新兵连的第一天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班长为我铺床、打洗脚水,让我感觉不知所措,内心满满感动。在后期的训练中我严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新训结束下了连队,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思想政治学习,我都是高度重视、全力以赴。随着在部队生活训练学习的推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的梦想与追求。2007年,结合训练学习生活实际,我通过连队党支部层层选拔与评议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我知道从一名积极分子到一名正式中共党员还有很大的距离。2008年“5·12”抗震救灾中,我与战友们按上级要求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最终被组织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我深知这是组织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激励与鞭策。从在党旗下紧握拳头宣誓的那一刻开始,我已将初心铭记,时刻勉励自己要听党话,要敢于迎难而上,用辛勤汗水来践行铮铮誓言。

奔赴雪域高原,党让我坚定做一名为民服务的好公仆。从部队退伍后,我被部队直接推荐考录为人民警察。根据工作安排,我被分配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工作。从成都平原到雪域高原,从军营到警营,虽说都是军事化管理,但受自然条件与业务工作的限制,我起初还是有诸多不适应。后在老同志的教导与示范下,我也渐有顿悟,慢慢地融入了进来。特别是在几位老党员的言传身教下,我深知藏区稳定的重要性,更知自己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人民警察更应努力学习、扎实肯干,为当地发展尽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后根据工作安排,我又到组织部门、基层政府工作。2016年至2018年,我被县委选派到贫困村任职驻村“第一书记”,在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一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作为新时代党员应该怎么做。回想在雪域高原10年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虽说历经各种酸甜苦辣,前后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我一直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从未后悔过,因为我始终坚信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就一名共产党人的胆魄、磨砺一名共产党人的意志、增长一名共产党人的才干。

走入学习殿堂,党让我坚定做一名勇于追梦的好青年。一路走来,我始终坚信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也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在党的指引下,与时俱进,尽好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在党的民族政策哺育下,我在工作期间,攻读了硕士研究生,并取得了法学硕士学位。长期以来,无论是参加各种培训班、还是在学校学习,我深感一切都来之不易。为了让我们进藏区能够适应环境,进藏之前,学校还专门为我们开设了专业课,让我们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随着时代发展,国家对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培养力度逐年在加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中,也积极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开设了不同的班次,特别是在东西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开了“洋荤”,在不断地交流互动中全面提升自身抓发展的本领。奋进新时代,学习只有进行时,作为党员干部,更应深入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做实新时代追梦人。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您就像一盏明灯引导着我,关心培养我,激励鞭策我,谢谢您,感恩您!请您放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谨遵您的教诲,把信念树得更牢,把工作做得更细,把为人民服务做得更实,让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篇五

昔日“三敢”精神 今朝一举脱贫

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24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黎平县名列其中,标志着黎平减贫摘帽,精彩出列。

这是黎平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晶,这是革命老区践行“三敢”精神的真实写照。

伟大转折,历史交汇。1934年12月18日,彪炳史册的黎平会议召开,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以来组织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否定了错误军事路线,使红军争取了主动,成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在关键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以“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新路”的闯劲,突破旧思想、旧制度、旧体系的勇气,全力抗争、浴血拼搏、英勇奋斗的气魄,最终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后来被概括为“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是为“三敢”精神。

在“三敢”精神照耀下,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2014年来,黎平人民吹响了脱贫攻坚号角,用智慧和勤劳,向绝对贫困发起了总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坚硬壁垒,谱写了一个又一个致富篇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脱贫奇迹。

敢闯新路——让红军走过的地方富起来

黎平会议通过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明确指出:“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说明了在非常时期,唯有敢闯新路,逆境求生,才能获得新生、迎来曙光。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弘扬敢闯新路的精神,就要在脱贫攻坚一线大显身手、敢闯敢干、敢于创新,突出“贫困重围”,带领革命老区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黎平县水口镇岑信村是一片红色土地,1930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方面军进入贵州,曾在岑信村修整。如今,黎平县已在水口镇红军走过的地方设立“红军烈士亭”“怀公平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革命旅游景点,每天到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可就在3年前,岑信村还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无村集体经济,170户的小山村中还有62户贫困户234人未脱贫,“红土地”却是“赤贫村”。

为精准结对帮扶,县委、县政府将敢于担当、年富力强、有群众工作经验的石立富派到岑信村任第一书记。

“石书记,我还想种油茶,还能申报不”“石书记,贫困户小额信贷怎么弄”……走进水口镇岑信村,随处可见乡亲们亲切地咨询石立富扶贫政策,石立富也因此成了全村回头率最高的人。

2018年2月,石立富刚到村那会儿,却碰了无数次壁:“种玉米只能得吃,赚不了钱,要不您家今年改种油茶吧。”“你管得还真宽,连种什么都要管?”

提起刚驻村的时候,石立富难掩失落,但刚来不熟,也理解大家的“冷言冷语”。通过走访,石立富发现岑信村不仅交通闭塞、人多地少,大部分劳力外出务工,而且两委班子不健全,支部活动不正常,留守的群众空有致富心却无致富路,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方面军在水口镇团结群众、发展生产,建立苏维埃政府的故事,至今在水口广为流传。“这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地方,一定要让红军走过的地方富起来。”这个想法在石立富心里扎了根。

“缺水有缺水的好处,上百亩荒山,可以种油茶嘛。“”对,就是油茶……”村民大会上,经过群众同意,石立富决定带领大家发展油茶。

人心齐,荒山移,石立富组织党员群众抢抓时机,争取项目,前后上下提质和新建油茶林共1020亩,汇集贫困户62户贫困户234人。

岑信村由村两委创办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十户一体’+农户”和“7+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把油茶籽压榨提炼成原生态山茶油,借助游客到水口镇观光旅游的红色文化优势,把茶油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摸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旅游”带动“黔货出山”的扶贫新路子。

强班子,休村道,兴产业,惠民生……3年来,岑信村开了个好头,带动55户219人脱贫,人均纯收入超9000元。

无独有偶,就在百里开外的高屯街道少寨村,也建立了“红军桥”红军长征旅游景点,每年到此感受红色文化、重走长征路的游客数不胜数。

黎平县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依托县情实际,坚持发展绿色的油茶、茶叶等8大产业;深挖红军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相继开放了5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助推脱贫攻坚,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黎平经验”,成功带动2.6万人脱贫致富。

敢于突破——向贫困宣战,帮助群众挪穷窝

贫困,一直像魔咒一样缠绕着这片土地,脱贫成了黎平人民最期盼的心愿。不破不立,摆脱贫困、谋求发展必须立足“破”字。时代发展潮流浩浩荡荡,黎平干部群众突破传统束缚、敢于打破陈规旧套,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形成推进新时代黎平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杨昌儒家祖孙五代生活在大稼乡俾嗟村,俾嗟村属省级深度贫困村,2002年才实现全村通电,像这样落后的深度贫困村,在黎平县还有很多。

黎平县是贵州省地域面积大三大县,辖4个州级极品乡镇、118个省级深度贫困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为彻底斩断穷根,黎平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

2016年至今,新建9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共搬迁9269户39669人。杨昌儒家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6月,杨昌儒家与祖辈生活的地方告别,搬迁到县城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上了洋房。2016年以来,俾嗟村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5户742人,杨昌儒家是俾嗟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出大山的最后一户。

黎平人知道,搬得出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剩下的路,需要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走。

为打消搬迁群众进城后无法生存的后顾之忧,搬迁社区在9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建立了18个扶贫车间,开展技术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群众创业就业,有效带动移民就业9022户18949人。

“我家祖祖辈辈在家种田,终日口朝黄土背朝天,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我也能住这样的大房子,还能在县城里工作……”搬进新家的杨昌儒开心地说。

敢于胜利——革命老区党群连心交上合格答卷

86年前,彪炳史册的黎平会议召开,中国工农红军丢掉“坛坛罐罐”,轻装上阵,走向伟大转折。

86年后,革命老区传出捷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穷苦人民,带领黎平人民迈向新时代新征程。

尚重镇盖宝村第一书记吴玉盛,打造了享誉全国的“侗族七仙女”,帮扶全村10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尚重镇洋洞村扶贫干部“有牛哥”杨再熙,辞掉乡镇党委书记职务只为“留下乡愁”,将传统生态农业通过“产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销售”的模式做成循环生态农业,让1397户3500余名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3800元,助推该村精彩出列。

口江乡摆东村第一书记吴娜,面对母亲去世,父亲重病的双重打击,她忠孝不能两全,满含泪水满怀对父母的亏欠,义无反顾战斗在脱贫一线。

主动请缨到龙额镇亚涵村驻村的水务局干部吴兴堂,在帮扶工作中因病耽误治疗,献出了宝贵生命。

站着的义无反顾,倒下的激励后人。

有人说,这是一场“接力战”,黎平县始终与杭州下城区、中旅集团、省信访局等援黎力量群里群策攻“难关”。

有人说,这是一场“攻坚战”,全县71家省州县驻黎单位和县直单位部门对口帮扶26个乡镇(街道)403个行政村克“难题”。

有人说,这是一场“歼灭战”,黎平县委针对全县249个贫困村和13个非贫困村,选优配强省、州、县、乡261名第一书记1330名驻村干部2216名网格员帮扶帮扶解“急难”。

有人说,这是一场“反击战”,全县103个基层党总支813个党支部18055个党员带领全县56万群众拔“穷根”。

在全县六年来的共同努力下,黎平县举全县之力跟“时间”赛跑、与“贫穷”厮杀、同“落后”较量,助力31748户135267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56%降至1.37%。

在2019年和2020年迎接国务院抽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成效考核中,以“零问题”姿态精彩出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三敢”精神熔铸的红色基因,在革命老区代代相续,在黎平侗乡大地落地生根,转换成黎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强大动力。在时代大考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面前,黎平交上了脱贫攻坚的合格答卷。


2021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相关文章:

2021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2000字范文5篇

2021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900字5篇

2021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优秀作文800字5篇

2021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抒情作文1000字5篇

2021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700字5篇

2021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一等奖征文800字5篇

2021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素材大全5篇

2021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优秀作文感悟5篇

2021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作文5篇

2021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素材5篇

2021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