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的教学课件

若水1875 分享 时间:

《秋浦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客居秋浦时所写。极度夸张却真实地宣泄了内心的烦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浦歌》的教学课件1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同类诗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李白与杜甫写作风格的区别。

4、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并能默写。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在校本课程“名人名诗”中学了近二十首李白的诗。李白成了我们跨时空的朋友。出示李白图片,对这朋友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秋浦歌》。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被权贵排挤出长安后十年,漫游到此,写了一组诗,共十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五首。这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知人论诗、整体观照,实为古诗学习之重要门径。本案设计,巧在开课伊始,即利用学生以前的积累,穿越时空,一千多年前的李白仿佛就是近在身边的朋友。」

二、初读,了解诗意

1、谁先来跟李白打了招呼,字正腔圆地念一念这首《秋浦歌》。指名读——齐读丈、长、霜是押韵的韵脚,后鼻音读准才有味道。

2、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要了解诗意,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多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图片,结合课内外的资料,争取自己读懂这首诗。

3、课本中有哪几个字的注释?缘,由于,因为。现在我们使用的缘故、缘由都有这个意思。谁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你能读一读这首诗吗?

4、我的白发有三千丈,因为我的愁怨也是这样长。我竟不知道明镜里映出的白发,是从哪里来的?

是啊,我们仿佛看见李白对镜自怜、自悲、自叹,最后竟背转身不忍再看了。你看。

5、播放动画。

「立足于学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交流。之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播放此首诗的动画,起到理解与感悟的升华。」

三、探究,体悟诗情

1、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诗中用了哪个字?

2、朋友之间贵在知心。你们知道李白愁什么,以至白发三千丈吗?以你对李白的了解,静下心想想,假如你就是镜子前的李白,见到自己满头的白发,你会想到些什么?

交流、朗读

3、师激情:往事的种.种都涌上心头,自己空怀远大的抱负,但屡遭挫折。如今,满头白发,日趋衰老。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这样过去吗?我的理想难道永远不能实现了吗?他不禁高声吟出:齐读。

4、自从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这份愁思常常追随着他,他的许多诗都表达了这份浓浓的愁,你能背一首吗?

(1)《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时李白刚被皇帝“赐金放还”,只觉前路茫茫,自己究竟要往哪里去呀!苦闷忧愁尽于言表。

齐读: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首,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千古愁。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今真的是——齐读《秋浦歌》。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国家朝政日趋腐败,个人遭遇愈趋困窘,功业未成,人日渐衰老,常常感觉心烦意乱,忧愤郁结。齐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这呀,这愁是那么深重,如影如随,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乃至“白发三千丈”。齐读《秋浦歌》。

「该诗的解读,紧扣一个“愁”字。李白空怀满腹经纶,却抱国无门,如今,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其实自从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这份愁思常常追随着他,他的许多诗都表达了这份浓浓的愁,这些长诗,描述更具体形象。教学中整合校本课中所学,使诗的意境不断扩充、丰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也。又因诗文可意会但难于表达,教师充分运用精练并富有情感的导语激活并引领学生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李白的心里。」

四、比较,感受写作风格

1、这几首都表达了李白的愁绪浓重,但我们读来却不衰伤,反觉激情奔放,是不是?这也正是李白其人和他的很多诗篇的风格特点。就像《秋浦歌》一开头,“白发三千丈”,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丰富的想像和它极度的夸张,令人为之振奋。你能说说这与李白的哪些诗句写法一样?李白的诗想像丰富,极度夸张,因而形成了它雄奇飘逸的风格。

2、同是写愁情,同是写白发,杜甫又是另一番滋味。出示杜甫的《春望》,指名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杜甫写白发是哪两句?

4、我们比较一下李白与杜甫的诗句,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比较难,如果谁能回答,那他是非常了不起的诗歌鉴赏家了。

5、李白的夸张飘逸和杜甫的真实刻画风格迥异。但他们都达到了诗歌的境界,所以后人分别尊称他们为“诗仙”和“诗圣”,又把他们合称为“李杜”。

6、分“诗仙”组和“诗圣”组,对比朗读。

「整合之精髓,在于两首古诗蕴含的情感一致,但表达方式迥异。在对比中感悟诗人不同的个性特点,写作风格,即所谓“文如其人”是也。]

五、书法

唐诗,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世间万象,是汉字应用的光辉典范。中国书法是汉字最美的表现形式,以书法壮唐诗,美仑美奂。

首先当然是不能写错别字,你觉得哪些字要提醒大家注意。

好,现在开始写。

「唐诗,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世间万象,是汉字应用的光辉典范。中国书法是汉字最美的表现形式,以书法壮唐诗,美仑美奂。」

六、作业

有感情背诵《秋浦歌》,并能默写。

《秋浦歌》的教学课件2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赏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两句,以夸张手法,极写忧愁之重之深。起句言自己的白发长达三千丈,给人以十分突兀之感;次句道明原因,由于发因愁而白,愁既长,白发自然长,以至千丈。这两句因果倒置,把结果摆在前面,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紧接着再讲明原因,又给人以深沉的悲哀。起笔突兀而怪诞,落笔则惊人而贴切,十分符合诗人当时的心理。李白诗中多惊人的夸张,像“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诗句,十分粗豪,然而只有这样写才是真正的李白。

对于有理想有抱负之人来说,眼见自己年老体衰却仍一事无成,这种悲哀就显得格外强烈。李白如此,千千万万的人亦是如此,面对日益增长的白发,多少前尘往事齐涌心头,或值得惋惜,或值得悲痛,或值得追念……而这所有的感情如今都幻化成愁,正是“剪不断理还乱”,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知道明镜里面,哪里来了这一抹秋霜似的白发。明知故问,不愿意承认,却不得不承认。诗虽写暮年悲白发,但悲中有壮,洒脱豪迈。夸张和比喻手法的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扩展阅读:李白的早期生活简介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扩展阅读:李杜相识

天宝三载(744年,注:天宝三至十五载、至德年号期间称“载”而不称“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秋浦歌》的教学课件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十册五单元《古诗二首》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

教材分析:

《秋浦歌》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通过诗歌读懂李白的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师:出示改编现代小诗《相逢是首歌》

相逢是首歌

同行是你和我

心儿是年轻的太阳

真诚也活泼

相逢是首歌

歌手是你和我

心儿是永远的琴弦

坚定也执着

生:诵读(个别)

师:相逢是首歌,同学们,你为我们的相逢有什么话想说的?

生:自由说

师:愿我们的相逢是一首友谊的歌,是一首豪迈的歌,是一首催人奋进的歌……为我们的相逢而热烈地鼓掌吧!

(以诗会诗,带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同时对学情进行模底,了解借班学生的朗诵水平及感悟能力)

二、诗海遨游,诵诗入题。

师:刚才同学们读诗的感觉,就知道大家心里肯定装了不少的诗歌。随便背一背诗歌,哪个先来?

生:自由背诵

师:(以同学背诵李白诗为契机)这是一首李白的诗,谁还能背他的诗歌?

生:自由背诵

师: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课件出示诗歌)

三、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生:点名反复读,读出问题(字音)

师:“赧”读什么?指导书写。

师: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秋浦”是一个地名,“歌”是歌颂的意思。

师: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大概是李白52岁左右,也是他辞去翰林职位,离开长安,漫游生活的第十年,流寓于此,写下了17首秋浦歌,本首是第十四首。这时期的李白生活是窘迫的,心情也很悲愤,但却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

生:齐读

四、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这首秋浦歌就是一幅壮观的图画,同学们自由的诵读,把你头脑中首先呈现出来的印象最深刻的景物强调出来。

(学生自由诵读,个性得到张扬。环节灵动,教师依据学生思路安排教学,目的构建起那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感受李白热情讴歌劳动工人质朴,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

1、预设环节一:“炉火”

师:为什么炉火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板书“炉火”)

生:炉火红艳艳,照亮了整个天地。

师:炉火还是怎样的?你想到什么句子或词语来形容这里的炉火?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照天地

师:是呀!天地之间一片红彤彤,你觉得炉火照红了哪?

生:工人们的脸庞、铁锹、河水、树木、云彩、月亮……

师:(随便指教室里的任何物件或人)这儿是红的,这也是红的,那儿也是红的。惟宇茫茫,都笼罩在红的天地里!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做些什么?

生1:拿画笔记录此时的壮观美丽!

生2:在这红艳艳的世界里,我陶醉了,我只想一饱眼福,让这美丽时刻永远留在脑海里。

生3:激情燃烧的红色浸润着我,我诗兴大发,用诗歌记录下此时的豪言壮语。(读诗)

生4:我只想兴奋的尖叫起来……

2、预设环节二:“红星”、“紫烟”

师:从他的朗诵中,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板书:红星)

生:飞溅的火花到处都是。

师:“红星”是什么?“紫烟”又是怎么来的?

生:红星是钢花飞溅,紫烟是炉火太热,燃烧了许多东西,而冒起来的轻烟。

师:红星怎么样?“乱”是什么意思?

生:红星乱,乱飞乱溅的意思。

师:飞溅着的红星可能会溅到哪儿?

生:工人的衣服上、脸上、手上、炉火中……

师:从这个“乱”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1:体会到了冶炼工人们非常辛苦,工作艰辛危险。

生2:我体会到了工作虽然艰苦,但是这些工人工作热情很高。

生3:我体会到了火星飞舞,像夏夜的萤火虫。

……

(以上预设环节画面组合)

师:(课件出示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师:看到这种热烈而壮观的画面,你最想吟诵诗中的哪两句?

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生2:远远望去,炉中的火烧得正旺,紫色的烟雾不断地向空中升腾。半空中烟雾袅袅。如划过长空的流星跳的非常欢快。

……

师: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李白的心情如何?

生:兴奋、欣喜、新奇、赞叹……(带上这份情感读这两句诗)

3、预设环节三:“赧郎”

师:你还想强调你脑海中的哪一幅画面?(课件出示诗歌)

师:你强调的是一幅赧郎冶炼的画面,“赧郎”什么意思?(板书:赧郎)

师:“赧”什么意思?赧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冶炼工人为什么脸红?

生1:因为熊熊燃烧的炉火烤红了他们的脸。

生2: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不停地出力,工人们各个使足气力,脸挣的发红。

生3:可能是在寒夜里冻得发红,火光又映照更显通红。

生4: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

师:赧郎们个个脸红通通的,工人们的心情如何?他们是怎么劳动的?

生1: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

生2:激动,他们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师:唱着歌儿劳动,是呀,“歌曲动寒川”,同学们想像一下,他们会唱什么歌呢?

生:(唱——)

师:想听一听吗?(播放课件:冶炼图配乐劳动号子)

师:这样的劳动号子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

生:高亢激昂、热情奔放、扣人心弦、鼓舞人心……

师:这们的号子难道仅仅就是一首鼓舞人心的曲子吗?这分明就是李白心中的一首?

生:赞歌

师:赞美了冶炼工人什么?

生:乐观向上、热爱劳动、积极进取……(板书)

师:这样高亢的号子,这样催人奋进的赞歌是该把冰冷的河水给震动了!但这能真地震动吗?这是什么写法?

生:夸张

师:你还知道以前学过的哪些诗句有夸张的修辞手法?

生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生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师:你觉得“动”仅仅就是震动的意思吗?结合情景说一说它还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1: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惊动,因为诗中说是“寒月夜”,夜晚非常安静,工人们的劳作,响亮的劳动号子惊动了寂静的夜。(读)

生2: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动”,因为照亮天地的炉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合作努力。他们一起发出的号子必定是震动河川的。(读)

生3: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感动”,工人们劳动中的铮铮号子深深震撼了李白那颗失落的心,使他为之一振。

生4: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撼”,寒冷的黑夜,工人们还这样挥汗如雨,那么他们的白天也一样辛苦,劳动人民的艰辛震撼着李白的心。

……

师:是呀,铮铮号子,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深深地打动了李白的心;冶炼工人那十足的干劲、乐观的精神折服了李白那颗冰冷的心。

五、拓展升华,感悟李白

师:这里的寒川就不仅仅是冰冷的河水了,其实它还是什么?

生:“寒川”还是李白那颗冰冷惆怅的心。郝郎们那激人奋进的劳动场面感动了李白,消融了李白心底的那丝如寒川般的哀愁。

师: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斗酒百篇”。才华横溢、浪漫不羁的他本应享有仙人一般的天伦之乐,可他却为什么满怀惆怅,心里冰凉?

师:出示李白资料,朗诵。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为什么愁了吗?

生1:他愁自己不能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

生2、他愁自己再也不能实现当年功成身退的宿愿了。

生3、他愁自己一身才学,却没有一个发挥的大舞台。

生4、他愁社会动荡,眼见百姓生活一日不如一日,却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生5、他愁朝政日趋势下,奸佞当道,国家蒙受灾难。

……

师:是呀,李白无比忧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那个愁呀让他那满头青丝不知何时变成了秋霜?

《秋浦歌》的教学课件4

秋浦歌(其十五)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师:(课件播放朗诵带)

师:这就是《秋浦歌》组诗第十五首。你知道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吗?

生:“愁”

师:李白有多愁?

生1:愁得头发不知道什么时候全白了。

生2、他的愁足足有三千丈。

……

师:“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李白满腹经纶,却得不到权贵重用;空有一腔报效祖国的男儿豪情,却始终不能实现。这就是李白心中一生都无法抹除的隐痛。他觉得自己的处境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他那个愁呀……

生:齐读《秋浦歌其十五》

师:(课件回到《秋浦歌其十四》)李白的愁好比寒川,却胜过寒川。李白在秋浦时,感觉自己的人生道路,已经山穷水尽,没有了出路,没有了光明。也就是在这时,一副感人至深的劳动场面,让他震撼了。在这一瞬间,他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 “举杯泼墨诗一首,热情讴歌众郝郎。”终于一首不朽的诗歌《秋浦歌》诞生了,一首诗坛上为数极少的热诚讴歌劳动工人的《秋浦歌》诞生了。

生:配乐有感情的朗诵。

六、质疑延伸,浅酌收获

师:学完这首古诗,你读懂了什么,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当然,你还有什么未能弄明白的问题借此机会也可以与大家做进一步交流?

师:老师前些天备课读完这首诗后,再想想李白的生平,颇有感慨。李白的几份诗兴竟感染了我,提笔记之,今天带来与大家分享。

生:读

附:

1、作业设计:(1)背诵默写《秋浦歌》

(2)李白《秋浦歌》系列诗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课后搜集其他的十五首,下周举行《秋浦歌》品颂会。

2、板书设计:

主 板:

炉火 乐观向上

红星 赧郎 热爱劳动

动寒川 不畏艰辛

副板或课件呈现:

读李白《秋浦歌其十四》后作

郭晓锐

秋夜冶炼天地红,

一曲消融李白愁。

举杯泼墨诗一首,

热情讴歌众郝郎。

《秋浦歌》的教学课件5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

指名背,再齐背

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李白。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检查反馈:

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细读品味 感悟理解

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作者的心情如何?

“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简介作者

齐读课题

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精讲诗意体会思想感情。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

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赞美蜜蜂。

巩固练习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

集体品读

升华感悟

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3.背诵这两首诗。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引出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然后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简介,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学生人人参与,在补充、完善、争辩中,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诗文.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多次想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蜂        秋浦歌

为谁辛苦     为谁甜

贡献了一生,   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

不求名利,    为人类所造福


《秋浦歌》的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学校国学经典主题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五篇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课件

《我能行》教学课件范文5篇

《第一个愿望》教学课件5篇

《秦兵马俑》教学课件5篇

《捞铁牛》教学课件模板5篇

有关《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课文《草原》的教学设计

《秋浦歌》的教学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1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