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学精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下面是小编Wie大家准备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语文文学精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是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和抒学习叙事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了解作者生平以及相关作品。

  2、通过诵读理清诗歌思路,了解诗歌大意。

  3、通过分析,探究,体悟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难点:通过叙写自己的茅屋,抒发了崇高的理想和愿望。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诵读,多方寻找相关材料,熟悉人物以及所学的诗歌作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感知:

  1、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了很多杜甫的诗歌,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请问,你们知道关于他的那些评价和称谓吗?(……)他的诗歌为什么被称之为“史诗”?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诗之后,你就会清楚地明白这个含义。

  提出目标:

  ? = 1 GB3 ① 、了解诗歌的相关背景。

  ? = 2 GB3 ② 、诵读,感知诗歌大意。

  ? = 3 GB3 ③ 、通过分析、讨论,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明确诗歌的主旨。

  2、明确目标:

  本课我们主要通过作者叙写秋风破茅,进而感受作者崇高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二、质疑探究:

  1、读书自学

  明确任务:

  ①、正确识字,认真诵读,感受全诗大意。 ②、了解诗人以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③、仔细参看问下注释,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注意体会诗歌的情感,正确把握诵读节奏。

  2、教师指导:

  诗人及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并称“李杜”,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唐肃宗上元元年,在亲友的帮助下,于成都浣花溪筑草堂栖身,但秋风破屋,夜雨屋漏,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因有此作。

  解题:“……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诗写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歌: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教师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情。)

  3、学生质疑:

  刚才我们进行了自主学习,现在大家把自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来,让我们大一一起来探讨。

  质疑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作者怎么说这群孩子是“盗贼”?

  质疑2:“归来倚仗自叹息”,诗人“叹息”什么呢?

  质疑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

  4、提问:

  ①、诗中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②、是的第一节里,都用了那些动词描写了风的猛烈?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③、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

  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④、大家好好想一想,群童为何抱茅?

  ⑤、 第三节里,那个词语准确揭示了设个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⑥、 第三节里,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⑦、面对这大风破茅、大雨如注的凄惨情景,诗人作何感想呢?请找出能真却表达诗人理想和愿望的重要诗句。

  ⑧、纵观全诗,你觉得诗人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说说自己的感受。

  5、学生探究:

  在认真诵读的基础上,结合对时代背景的了解与问下注释的理解,深入思考以上问题。

  三、合作释疑:

  1、合作学习:

  把现有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组学习一个小节,通过共同探究,完成两个问题,并给每个小节叫一个小标题。

  (一组:1-2题 二组:3-4题 三组:5-6题 四组:7-8题)

  语文文学精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二

  冯群肖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出诗歌;

  2、能以小标题形式概括本诗的内容;

  3、能说出诗中一些表现力强的字词的含义;

  4、能说出杜甫在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诗中一些表现力强的字词的含义;

  2、能说出杜甫在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其中说到了一人一物,谁能最快说出这是何人?何物?

  (杜甫,草堂)草堂即茅屋,那么,大家知道这所“茅屋”的由来吗?

  公元760年,杜甫终于结束了10年客居生活,4年颠沛战乱的生活,来到成都。

  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郊区浣花溪旁盖了一所草房,全家安顿下来了。

  此时,安史之乱已持续了6年,第二年秋,辛辛苦苦盖起的茅屋竟为秋风所破,杜甫一家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诗人感慨万分,写下这首著名诗篇。

  二、读诗韵

  简介“歌行体”。问:茅屋都被秋风吹破了,诗人为何还要歌呢?

  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称为“歌行体”。这种古诗,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断句,体现“歌”的特点;用长短句,有“行”的动感

  2、读准节奏和重音,读出感情

  请大家大声朗读诗歌,你能发现它在朗读节奏上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请同学指出把握不准的句子。

  估计难读的: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欢 颜

  何 时 /眼 前/ 突 兀 见 此 屋

  吾 庐 独 破/ 受 冻 /死 亦 足

  三、描诗境

  清人陶虞开在《说杜》中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那么,在本诗中你读到了哪些画面?

  小组合作完成:

  1、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可用第一或第三人称)

  2、为本段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派一位同学到黑板写)

  四、说诗韵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而诗圣杜甫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来细细咀嚼一下诗中的语言,看哪些字词用得精炼,哪些词语蕴含丰富。

  语文文学精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语文文学精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下面是小编Wie大家准备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语文文学精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是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和抒学习叙事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56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