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作文 > 读后感 >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泽慧0 分享 时间: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通用7篇)

席慕容的散文有两个最大的特色,一个是在她的散文中,除了人以外,很多描写均以花为对象,或者以花作隐喻。以下是关于《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通用7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篇1)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这句话是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明人洪应明的对联,亦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越是长大越是向往那种淡泊自然的生活。为此我还曾自己作诗一首,诗名《一梦》

心向山水云深处,

弄诗品茗仙也妒。

笑看红尘多琐事。

一杯清酒引为赋。

因此我比较偏爱那种远离尘世烟火的文章诗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总喜欢一卷在手,细细品读作者书中的意境和情感,那时候总是有种独立于世的悠然之感。

我很喜欢读席慕容的诗集和散文,尤其是她的诗作,字里行间总是如紫罗兰般的清新朦胧,似远还近,如梦似幻,着实让人着迷。那个总是写出那么温柔美丽的诗句的女子曾说过:“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她的诗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很容易让人沉醉其中。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

席慕容的文章和诗歌总会让人心情宁静或是带上少女莲花般淡淡的轻愁,就如她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中“如何让你遇

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看似淡淡的语气,却包含了浓浓的情感,如果那棵树有自己的意识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一本书,一首诗,读的人不同感受也不尽相同。关于这首诗席慕容自己的说法却和大多数人所理解的不同,她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我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当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红颜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时看见,最好那个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没有谁会喜欢红颜空逝,在宿命中独自徘徊,一觉醒来伴随着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无限孤单,却又苦于无人欣赏。“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多么震撼人心的决心,多少人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来了又还,我们是否想过要努力留下谁?多少事在我们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记忆,为此我们是否曾想过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遗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叹息和四个字—不过如此!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这句诗出自她的另一首诗《送别》,犹记得那时看完后不由得端起手边早已凉了的茶水喝了一口,那茶来的比以往要苦涩,离别总是会让人遗憾和伤感,作者错过了某些东西,首先感到的是后悔和遗憾,但作者善于调节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后说道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看透,总归是很有效的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如今的我们总是容易沉迷于一件事,一种情绪,一个人…不知是忘了将自己从中抽身,还是不想,不愿,以至于生活总是浑浑噩噩,并且这种生活看似永无终点!然后继续着一次又一次的错过……

席慕容的诗总是给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不止一首《一棵开花的树》或《离别》有时候独自品味这份苦涩也别有一番风味。于她的作品我最后依然想写词一首,以舒胸臆:

秋心为愁,好梦留时,难度。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篇2)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两句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所记载的《越人歌》。 冯小刚在拍电影《夜宴》的时候,就选择了《越人歌》的古调。他说,“这两句唱出了人与人之间最深的寂寞。一个人如果懂了这首歌,这个人就不会寂寞。” 寂寞,是因为爱成了一个人的独舞;不会寂寞,是因为他的心中盛满了爱的美酒。只要心中溢满爱,即使是一个人的绮梦,也如晴天落白雨似的的亮丽缠绵。 爱,真的是古今同调。两千多年过去了,隔着浩浩时光的烟尘,再来读这首《越人歌》,我仿佛看到一个清婉朴素的女子立于船头,手摇船桨,目视绿波,眉结千蹙,心事飘扬。 她对他的一见钟情,一下子感动了我。 她慢慢地摇着船,桨落水起,哗哗有声。她时而俯首,时而抬头,目光起落处,全是他气质高贵的模样。

那是一个多么难忘的水上之游啊!她,就这么遇见了他,只惊鸿一瞥,她的心就被搅得波光粼粼了。 那是公元前528年,楚王的弟弟鄂君子皙举行舟游盛会,百官缙绅,冠盖如云。在盛会上,一名越女为子皙撑船摇奖,有幸目睹了子皙的尊容。 字皙依舷而立,峨冠博带,气宇轩昂,飘逸绝尘,高高在上。 越女一见,心像被苇眉子轻轻地滑了一下,一阵悸动。不知不觉间,她脸上泛起了阵阵红云,心儿也不停地狂跳起来。 他无心,而她却有意。 就在这不经意的一瞥中,爱情悄然敲响了她的心门。她站在门外,惊喜惆怅,不知所措。她是地位低下的越女啊,而他却是尊贵的鄂君。身份的巨大悬殊,使她深深地低下头去,低到尘埃里,而她的心里却是欢喜的,欢喜的开出花来。 喜悦和爱恋填满了她的心房,鄂君风流倜傥的容貌,就像那眼前汩汩滔滔的湖水,盈满了她的眼眸。她再也撑不住了,一首真挚的情歌从她的肺腑里一下子涌出来。她抱着船桨,看了看鄂君,深情地唱着: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歌声婉转悠扬,缠绵悱恻,子皙深深地被打动了。

他问身边一位懂楚语的越人:“她唱的是什么呀?”那人把歌词翻译成楚语,意思是: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让我与王子同船泛舟!能为王子摇船,我是多么的高兴!王子是那么的高贵,却不因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见到他,我又害羞又紧张。我心底这么喜欢王子啊,王子却不知道。” 子皙明白歌意后,被这真诚的歌声所感动,走过去拥抱着她,又给她披上美丽的绣花被,愿与之同床共寝。小女子接过丝绸被子,满脸绯红,秋波暗转,双手不停地颤抖。 有关《越女歌》的故事,的确感动人心。真希望,故事的结局,鄂君也能爱上越女,与她白头偕老。 事实真的如此吗?子皙真的能放下贵公子的身份,娶一位地位低下的船女吗?这大概是人们的美好想像和祝愿吧。 而这世上,许许多多的暗恋,就像一朵独自芬芳的野莲花,兀自妖娆着,没有结果。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心里喜欢你啊,你却不知道,这是一场无望的爱恋,是一个人心灵的独舞。心生爱慕,却沧海难渡,隔水而望,寂寞生凉。

一个人的绮丽,还没有开始,就注定了破灭。这样的爱,是多么的荒凉! 最亲爱的你,却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隔山隔水,隔云隔雾地遥遥相望,而是云对水的顾盼,水对云的视而不见。这其中的失落和感伤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奈!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在你的目光流转处,哪怕一瞬间的停留,已让我满足。爱你,我从未要求拥有,只是心中欢喜,从不盼你回头。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篇3)

这是席慕容集中的期中一节,是一篇纯抒情散文。没有多么感人的故事;没有勾人心弦的情节,只是一篇吐露心声的文章,却似乎也在吐露着我埋在心底里的那份抑郁。

“原来,世间的一切都可伤人。改变可以伤人,不变却也可以伤人。所有的一切都要怪那颗固执的怎样也不肯忘记的心。”轻轻的一句,却点出了那心中隐秘着的疼痛。或许,我没有作者的阅历多,没有她的感触深,却被这句话久久萦绕在我的心中,迟迟不肯散去。是因为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青春是美好的,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享受着最悦人的时光,或高兴,或悲痛,或愉悦,或低落,不禁叹息“人生是一场有规律的阴差阳错。”所有的曾经都是一种成长的痕迹,而我们,只能在过去一段一段的时光里,品味着一段又一段不同的回忆。人生几许,过去的追不会来,停一停你的脚步,回头去看一看你一路走来的经历,你会意外发现,那一路上,充满了一切一切属于你的成长的痕迹。

青春是我们成长中最绚丽的色彩,它的美丽与珍贵在于它的无邪与无瑕,在于它的可遇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所以,珍惜现在我们所拥有的青春吧。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篇4)

所有的结局都已经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经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再也回不来的夏日??

不知多少个日夜,我的童年已逝,就连我刚开始的大好青春也居然悄声无息地从指缝间溜走。不知多少个日夜,我已经习惯白天坐在教室里百般无聊地听从老师的指令,看着白色粉笔的寿命一点点耗尽,听着窗外细碎的鸟叫却无法看清它的种类。恐怕就是这样的自己,才未能感受到自己生命长河的流逝。

我多想再尝尽仲夏夜的硕果,和兄弟姐妹躺在木椅上,细数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我们都是这时代里旁人看不清的尘埃,依附在各色人群身上,复制着他们的优秀,汲取他们的精华,偶尔露出牵强的笑脸,只为听到长辈的一句赞扬,于是自己便能得到虚荣的满足。我也不想再旁听城市夜晚的繁弦急管,那灯红酒绿的社会里吞噬了多少个追梦人的心血,历经千辛万苦也尝不到的成功,历经千辛万苦却尝到的苦涩,在心潮澎湃之时一同涌入嘴边。嘴唇再也无法包容住这来自心底的呐喊,于是泪如泉涌,从眼眶中迸射而出,喷溅到令人作呕的压力之上,沾染了那浓黑的色彩,这样却能让巨大的黑暗略显生动,至少再也不用忍受千篇一律的困苦。

枯燥无味的教材引领我们走向新时代的绝望。但我们依然在这大大的绝望中小小的挣扎,我们是比浩瀚的宇宙还要渺小的存在。那漫天飘浮的光尘,终将还是会被人抬头仰望,但我们触及不到这样的光芒,只得被黑暗践踏得体无完肤。那绞尽脑汁也解不出的理科题目,那反复乏味的文科问答,如同突袭的夜色一般,将我们埋葬在巨大的漩涡,永远也无法自拔。

但那又何如。

我们已经看到了结局,却从未想过人生的结局是否只有一个。一些过好的结局站在不同角度来看却是过糟糕的,我们忽视了人生的机会与抉择,我们不能再浑浑噩噩地生活在抱怨与痛苦的底层,我们要爬上来,我们要成为这世间,众人瞩目的星辰。

心底的呐喊再次被激起,这次是从嘴而出。我们要坚强地编织这令人期待的梦想,命运不能驾驭我们的思考。我们要学会去拼搏去勇敢去爱去闯荡去冒险,享受世间一切珍贵的荣耀。那样的生活,才能称之为青春。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语都来得及诉说。”当一切完结,总会千古流传。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篇5)

我想,我应该不可能成为席慕容这么有才华的人,可是我觉得可以细细品读她的每一个文字,那也仿佛是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席慕容她,虽然早已经不是个小孩,但,却有着一颗比孩子还要纯真的心,仿佛她的世界,总比我们的有趣。她用她的心去看整个世界,生活中时刻留一份真诚,把她在眼睛里所见到的事物,用书香去描绘出来,让我们所有读者与她一起品味这个其实很可爱的世界。她描写的那些充满至善至美的平凡琐事,总能拔动人们的心弦,让你一同去发现世界中美好的一面。

我最喜欢她的《朋友》,并不是冲着什么华美语言。这位飘悠在纸墨香之间的“朋友”,不必有华丽丽的外表,它却是最真实的,无意的表露了作者,席慕容的纯真与甜美。

“一开始,因为小娜杀价太低,伤了他的心,所以扭头就走开了,不再搭理我们这三个游客了。”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头,却已经让我想微微的一笑。如果我不翻封面,我就一定会认为这篇作文,是个有心的孩子写的。虽然简单平凡,但不枯燥,反而让人有种想快一点读完,可又想细细回味的纠结却又快乐的感觉。

让你的思维随着她小夜曲般的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去回忆、去品味那些岁月里捉摸不透的幸福和生活中的真善美,或者,这正是席慕容,从来没有想去刻意做些什么努力的心愿所在吧。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篇6)

席慕容的文章和诗歌总会让人心情宁静或是带上少女莲花般淡淡的轻愁,就如她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中“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看似淡淡的语气,却包含了浓浓的情感,如果那棵树有自己的意识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一本书,一首诗,读的人不同感受也不尽相同。关于这首诗席慕容自己的说法却和大多数人所理解的不同,她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我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当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红颜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时看见,最好那个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没有谁会喜欢红颜空逝,在宿命中独自徘徊,一觉醒来伴随着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无限孤单,却又苦于无人欣赏。“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多么震撼人心的决心,多少人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来了又还,我们是否想过要努力留下谁 ? 多少事在我们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记忆,为此我们是否曾想过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遗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叹息和四个字:不过如此 !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这句诗出自她的另一首诗《送别》,犹记得那时看完后不由得端起手边早已凉了的茶水喝了一口,那茶来的比以往要苦涩,离别总是会让人遗憾和伤感,作者错过了某些东西,首先感到的是后悔和遗憾,但作者善于调节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后说道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看透,总归是很有效的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如今的我们总是容易沉迷于一件事,一种情绪,一个人…不知是忘了将自己从中抽身,还是不想,不愿,以至于生活总是浑浑噩噩,并且这种生活看似永无终点 ! 然后继续着一次又一次的错过。

席慕容的诗总是给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不止一首《一棵开花的树》或《离别》有时候独自品味这份苦涩也别有一番风味。于她的作品我最后依然想写词一首,以舒胸臆:秋心为愁,好梦留时,难度。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篇7)

我读过许多的美文、散文,可席慕容的《一个春日的下午》总让我感觉有几分亲切,文中的她和我的感觉竟然有许多相似之处:小时候的天真、纯洁,长大后的热情、澎湃……,无不让我感到我竟然和她有几分相似!

五岁时的她,在南京住过两年,得到了一块圆圆润润的、乳黄色里带着光泽的小石头。这块石头是五岁时她的挚爱和宝贝,并给它取名为“我的宝石”。在一个美丽的黄昏,她不慎抛出了这个心爱的小石头,小石头掉进了一个草丛里。草并不高,草丛也并不大,可是她翻遍了任何有可能落下的地方,找遍了每一个角落,搜寻过每一根小草,都没有找到那颗小石头。长大后,也总能记起当年搜寻时的慌乱与悔恨的心情,家里有许多美丽而奇怪的矿石,可是总没有哪块能替代五岁时丢失的那颗小石头。

读到这儿,文章勾起了我六岁时的回忆,自己也觉得奇怪。

那年,奶奶的侄孙子来到我家,他是一个好奇心和占有欲都很强烈的小男孩。当时的我拥有一根1米长的“如意金箍棒”,能伸能缩,两头是金黄色的,中间是大红色的,上面还印有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如意金箍棒”。“如意金箍棒”虽然不如孙悟空手中的那根神奇,但它却是我的心肝宝贝。自从这位侄孙子来到我家,我那宝贝“如意金箍棒”便成了他手中的玩物,整日被他拿在手上,形影不离,时不时地还要在屋子里舞弄几下,已示威风。我多想将“如意金箍棒”握在自己的手中,也挥舞两下呀!可家人会立刻劝阻:你是姐姐,又是主人,他小,又是客人,借他玩两天,等他走了,还还给你!没想到,有一天当我从幼儿园回到家时,这位小客人已经走了,还一起带走了我的“如意金箍棒”。记得我当时哭了整整一个晚上,心中好后悔没有看好自己的宝贝,不该轻易相信这位“不速之客”!家人劝说要重新买一个给我,我却固执的要我原来的那一根,家人是不可能要回送出去的玩具,所以我失去了我最心爱的玩具。直到现在,我的记忆之中怎么也磨不去这个可爱而又糊涂的记忆,现在家里的玩具比那根小小的“如意金箍棒”好玩得多,也金贵得多,心中却始终认为那个丢失的是最好的。从小到大,有好几箱子玩具丢弃,有的甚至记不起它的模样、名字,能够记住的是那根失去的“如意金箍棒”

虽然事情不尽相同,可儿时的心里感受却是惊人的相似。我常常这样想:“如果没有丢失那根‘如意金箍棒’,而是在家里一直陪伴我,直到我玩得厌倦了为止,它会不会从此就消失在我的记忆中呢?它会不会在梦境中消失呢?

席慕容在文章里也写到:当年若能在傍晚找到那颗石头,在小小的孩童手里又能保留多久呢?还不是又会和那些早已被我损坏、被我丢弃的童年玩具一样,彻彻底底地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一丝痕迹也不会遗留下来吗?

也许真的会被古人说中,“失去了才会觉得更美好”!得与失实在不能只从表面来衡量、判断!得失总是相伴而行的,虽然失去时才知道懊恼、悔恨,但更多美好的记忆却在不知不觉中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成为我们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珍惜之物!当我们失去自己拥有的物品时,这些普通的物品在心里其实总是被悔恨衬托的更加清晰、美丽,不是吗?

1227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