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追忆似水年华名著读后感

追忆似水年华名著读后感

若水1873 分享 时间: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追忆似水年华名著读后感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追忆似水年华名著读后感1

《追忆似水年华》是我读过的所有长篇小说中篇幅最长情节最散漫随意的一部,它没有严谨的故事,除了马赛尔以外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但没有一部长篇小说让我如此着迷,我彷佛面对一座规模浩瀚博大、结构精致繁复的宫殿,推开那扇看似平凡的门,发现里面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普鲁斯特用其精美、精细和精微构造出了一种博大的气势。

《追忆逝水年华》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令我过目难忘。其中作者对儿童时代早晨起来喝热茶时一块俗名叫“玛德莱娜”的甜点心泡在茶里,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他感到其乐无穷,而在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重提“玛德莱娜”时,“今”与“昔”的回忆已同时出现在作者脑海里,作者好像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儿童时代,把当时的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人物都想了起来。通过回忆,他解除了“时间”的束缚,获得了过去、现在的重叠和交叉,形成了特殊的回忆结构,形成了真正的生活。也同时告诉我们,所谓时间,实际上是指生命的延续。而且回忆的方式有很多种。当你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想要去回忆一件事或一个物品时,十之八 九的可能性是失败。可是,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原来你所经历的或拥有过的,在一个恍惚的瞬间与你正在经历或拥有着的现实重合了就像作者回忆起那块甜点心,像一把钥匙正确地插入了一把锁,然后回忆的大门便被启开了,往事如潮水般涌进脑海。而这种回忆的方式确是强求不来的,你也无法预知它的到来。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你回避不开,也找寻不来。所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记忆,无论美好与否,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幸福不是一个瞬间可以兑现的,就像青春难以用爱情来计算。因为片面的永远无法成为全部。如同那条“我”所钟爱的槐树路,槐花缥缈的香气已经消失殆尽,可枯萎的秃枝与嶙峋的树干依然存在,像是在挽留,仿佛垂暮的老人只能靠回忆来吊唁已逝的青春。

就算青春可以停滞,时光可以挽留,又有谁愿意牺牲全部的未来与无限的希冀,只是为曾几何时的那个动人心魄的凝眸浅笑呢?

大概普鲁斯特的记忆中也有一个这样支离破碎的威尼斯,只得靠无数记忆的桥梁才可以连接起拼凑成难以名状的优雅与极致的美丽;难以碰触,无法拥有,与香榭丽舍相似,发生了太多太多细碎琐屑的故事;却也埋葬了太多太多绚烂的青春。而青春送给我们记忆的也只有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像生活一样,永远难以掌握。

那么青春在普鲁斯特的眼中就是一场场虚假的爱情,来的轰轰烈烈,刻骨铭心,最后却也难逃消逝的命运,一落在年华猖獗的风暴之中;没有怜香惜玉,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葬送。而普鲁斯特终归是看破红尘的`人,所以可以微笑的接受,并记录下风花雪月里无情的青春。

可是离开《追忆似水年华》,离开普鲁斯特,在我们平凡的现实之中,当岁月凋零,时光落寞,青春了无凭据的时候,又有谁会守在谁归家的那条林荫路旁,等待着永远不会出现的谁呢?

追忆似水年华名著读后感2

《追忆似水年华》,读这本书时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时间”和“回忆”就这样在普鲁斯特的笔下自然地勾勒了一幅瑰丽的画卷。他的生活不算太曲折,生活阅历也不算太丰富,生活所见也是有局限性的。他没有高尔基这样的坎坷多难的青少年时代,也没有杰克·伦敦和海明威那样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在他的小说中把心灵之门打开,用他不由自主的回忆方式把这平淡的一生写得曼妙曲折。

普鲁斯特用他的笔将他心中无限的忧郁用时间当线,用回忆作针织成了《追忆似水年华》。文中的“我”从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受溺爱的孩子”不断成长,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周围人们的“存在”。在普鲁斯特看来,人最真实的世界是在回忆之中,因为回忆,人们才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时间在你的血管里流动,把一切已过去的或还未发生的循环到你的心——我们普通人依赖着它来生活,而普鲁斯特听到了心跳的声音。当前的瞬间,常常因为有太多各种各样的考虑而平淡地掠过去了,直到变成回忆之时才显示出其真实的价值来。而回忆的产生,不是靠对某个细节,某个情景的主动的追忆。而是在某个时候,因为某个微小的感受与昔日所经历的契合。而这也正提醒了我们对于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一个人无论再卑微,再弱小,首先他不能否定了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才是前进路上最大的动力,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别人的评论可以影响到我们,但是绝对不能左右我们对于自己人生的判断,对于人生的每一个抉择。在若干年后,我们回过头去,或许会笑自己当初的青涩、莽撞,但是自己所做的决定是绝对不会后悔的,因为了解自己,因为“我”就是“我”。

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原来你所经历的或拥有过的,在一个恍惚的瞬间与你正在经历或拥有着的现实重合了——比如贡布雷的形象和在莱奥妮姨妈家曾经吃过的小玛德莱纳点心的滋味——像一把钥匙正确地插入了一把锁,然后回忆的大门便被启开了,往事如潮水般涌进脑海。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你回避不开,也找寻不来。时空的迷雾终要掩盖一切。而回忆,这种与时间相反抗而注定要失败的行为从本质上就是悲剧性的。我们都说,最珍贵的便是已失去的,将已经失去的重新搬进你的心灵,定然就会引发感慨、伤感,但同时又觉得快乐、满足。没有什么能比回忆更加伤情,却又没有什么能比回忆更加美好。回忆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却又是一切幸福的开端。回忆本身就是一种完美的统一。

人只有生活在回忆中,对曾经的生活进行加工,再创造,才是真正的生活。“现在”是一个难以琢磨的东西,我们很难把握,很难判断它的真实程度,只有失去了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意义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能把握的所有,不要让青春徒留遗憾。

追忆似水年华名著读后感3

普鲁斯特认为,人必须有艺术审美欲望和能力,那才是真正意义的生活,才会赋予情感和乐趣。他把文学、绘画和音乐归结为主要的艺术形式,并认为音乐是最高级的,它要求欣赏者,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

一般的音乐美学文章,在描述某种音乐时,大多数在乐理知识方面说来倒去,云里雾里,一会儿声调,一会旋律,这个意境,那个象征,有时甚至把同样意境的诗歌都弄上,还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普鲁斯特是如何描写音乐的呢?在第一部《在斯万家这边》,斯万在一个晚会上,听到一首钢琴和小提琴的奏鸣曲,他用了七页(207—213页)的篇幅来叙述。真的为难了那些音乐评论家们了。

“在细声细语地进行抗拒的'小提琴密集的主导音响构成的短线下面,他(斯万)突然看到钢琴的雄浑音调如波浪拍岸一般跃起,其形状千姿百态,却浑然一起,平滑坦荡,但又互相冲撞,犹如淡紫色的波涛,在月光下显得妩媚,又如降音后那样平静……这乐句以缓慢的节奏,领他到这儿,然后又领他到那儿和别的地方,引向一种难以理解和确实存在的高尚幸福。她到达了某一点,他正准备从那里随她而去,她却在短暂的全休止之后,突然改变方向,以一种更加迅速、细微、忧郁、连续不断和温柔的新旋律进行,把他带向陌生的情景。然后,她消失了。”

在345—353页中,他又把樊特伊的奏鸣曲小乐句,第二次描写斯万参加圣欧韦尔特侯爵夫人府晚会,听到的同一首奏鸣曲,唤起了他过去恋爱的种种回忆,无意识记忆,其小乐剧跟对奥黛特的爱情一起消失。

追忆似水年华名著读后感4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体的长篇小说集,收入了法国作家M·普鲁斯特的数部长篇小说。不仅是一部充满社会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堪称法国传统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他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作者感兴趣的不是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例如,叙述者参加了盖尔芒公爵家的一次晚宴,这使他长期以来对贵族幻想顿时破灭,他意识到过去对他有魅力的只是名称,而不是真实的世界。

普鲁斯特用他的笔将他心中的忧郁用时间当线,用回忆作针织成了《追忆似水年华》。他其实是一个敏感的人,一个小小的伤害在他来说就是无法承受的痛苦。它减淡为一种若有还无的愁思,相反却更能令人魂牵梦绕。时间在你的血管里流动,把一切已过去的或还未发生的循环到你的心——我们普通人依赖着它来生活,而普鲁斯特听到了心跳的声音。

追忆似水年华名著读后感5

手捧普鲁斯特厚厚两册的《追忆似水年华》,我心中无限感慨。

普鲁斯特睿智的思想在我头脑中不断反射和共振,让我的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两个词:“时间”和“回忆”。

淡淡的闲愁比巨大的痛苦更要令人着迷。可能你会觉得,小小年纪哪来那么多的愁,其实不然。我的生活中快乐远比痛苦多,是的,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幸福和快乐着;可是我也许不是一个乐天派,也许很长时间才突然来一次的惆怅和空虚更能让我捕捉并为之颤抖。比如,听一首歌,不听唱的歌声,而是把背后的音乐拆成一层一层来听:厚重的低音,有节奏的鼓点,伴奏的各种乐器——这些都罢了,惟有当我听到最远一层,最薄一层的弦乐和声时我的心仿佛被揪住了一般,那凄凉的诉说通过血管传遍全身,令人魂悸心惊。再比如读一首秦少游的词,“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计来时路。”一种浅浅却连绵不断的迷惘与悲哀如同大雾般降临,瞬间就让我看不清方向,辨不出眼前的空气到底是透明的还是白色的……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一个人的毛病,也从没想过用文字去表达这些时候的心绪与意念,可是普鲁斯特比我早一个世纪想到并做到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它并非描写他有多么愁、有多么痛、有多么苦,而是通过一种更巧妙却很自然的手段,让读者自己去在那一页页平常的文字中体验一种掩饰不住的惨淡的伤感——这个手段就是回忆。

100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