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话题作文“祭灶”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过去,在民间,人们很重视祭灶节,人们把祭灶节看做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作文:祭灶,希望大家喜欢。

  祭灶作文篇一: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饮食: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祭灶作文篇二:

  小年是春节前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小年因为各地的习俗不同,有的地方是在腊月二十三过,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有很多,主要是扫尘,祭社等。今天中国吃网小编就告诉大家小年的习俗有哪些,过小年有什么习俗。

  小年的习俗 小年吃什么

  民间称为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小年的习俗 祭灶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灶神画像,将灶神请回来。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小年的习俗 大扫除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祭灶作文篇三:

  今年2月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这是舟山的习俗。我们家也点起香烛,放上供品给灶王爷送行上天。我问妈妈:“为什么要祭灶呢?”妈妈给我讲了,原来,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呢!

  民间流传,从前有个泥水匠,心灵手巧,家家的灶台都是他做的,又省柴,又好烧,人称“张灶王”。张灶王死后,人们很想念他,他的弟弟是个画匠,他为了教育张灶王几个吵闹不休的儿子、媳妇,就把张灶王画成像。第二天对他们说,晚上梦见玉帝封张灶王为灶神,请他坐在灶房里,看着全家,谁做坏事,每年二十三上天报告玉帝,大年初一回来就办。吓得儿子、媳妇们跪下求饶。画匠弟弟搬来供桌,放上年糕,放上糖,然后对着画像说:“哥呀哥,亲不亲,一家人,以后他们学好就是了,你要上天言好事,好话多说,下界保平安。”

  后来,村里知道了这件事,家家户户都想念张灶王,希望他能关照他们的日子。人们都请画匠画灶王神的像贴在灶房的墙上,每逢腊月二十三晚上,点上香烛,放上年糕和糖,让灶王神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人都说,这就是祭灶的来历。

  原来,祭灶还有这么一段美丽的传说,我们的祖先多么盼望家家户户和睦,平平安安过日子呀。

  祭灶作文篇四:

  “二十三,祭灶官。”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日子。 过去,在民间,人们很重视祭灶节,人们把祭灶节看做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或是住在娘家的姑娘,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前赶回家里。 灶神,是厨房之神。相传,玉帝派灶王到凡间监督人们的善恶行为。初一五更上任,腊月二十三任满后要上天汇报工作。人们为了防止灶神爷在玉帝面前说自家的坏话,就向老灶爷献上又甜又粘嘴的灶糖,为的是粘上灶神的嘴,好让他老人家嘴巴甜甜,光说好话,不说坏话。“早祭灶,晚愿月。”记得过去在老家过祭灶节,太阳刚一偏西,祭灶的鞭炮声就哩哩啦啦响起来,此起彼伏,越来越密集。“女不祭灶,男不愿月。”祭灶的仪式都是家中男人主持的。依稀记得,每到腊月二十三下午,奶奶早早做好香喷喷的面条,爷爷便捉好一只大公鸡,捆好双脚,放在灶台前的地上,把鸡头埋在鸡翅膀下,那大公鸡便老老实实地待着,好像装睡一般配合着爷爷,它要当老灶爷的坐骑。爷爷拿着三打烧纸,用火柴在厨房大土灶台前点着,端起奶奶盛好的祭灶神的头碗面条,往点烧纸的火堆里倒上一点点,口中念念有词:“老灶爷,今儿个腊月二十三呢,该打发您老上天了。好话多说点儿,坏话少学点,五谷杂粮多带点儿。骑上马,您老上天走吧。”爷爷顺手把手边的灶糖扣下一块儿,粘在灶台前贴着的灶神画像的嘴巴上,再把灶神爷和灶神奶奶的画像揭下来,连同烧纸一起点着。这就算把老灶爷送上天了。院子里,父亲点燃的鞭炮也就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那只大公鸡扮老灶爷的大马的任务也完成了,爷爷给它解开绑着的双脚,扑棱一下翅膀跑开了。 接下来,我们端上奶奶盛好的喷香的手擀面条,就可以开怀大吃起来了。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葱花香味儿。这祭灶面条可不同于往日的面条,里面的葱花是香油腌过的,奶奶滴入的香油不知比平时多了几倍呢!这天,奶奶似乎总忘了她常念叨的那句话:“一滴香,两滴光,三滴一股油chi nang”。面条中,奶奶特意放入了黄豆芽,说是老灶爷的拐棍儿,让老灶爷住着拐棍儿,骑着大马,舒舒服服,嘴里心里都甜甜地上天去,好让他老尽说我们家的好话。 吃过面条后,我们还可以吃老灶爷没吃完的灶糖,那酥脆,那甜香,那粘牙的感觉,真是回味悠长啊! 如今又是祭灶日,耳畔没了鞭炮声,眼前也早不见了土灶台,估计灶神的画像在民间更难寻觅了。虽没有了灶神的庇佑,人民的小日子却肆意、任性地红火着,无须祭神,只需一双勤劳的手或者智慧的大脑。

  祭灶作文篇五:

  何为小年夜?宋代人以腊月(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沿袭为传统节日,称为小年夜、大年夜。也有以除夕为大年夜,前一日为小年夜的。今北方以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过小年,而南方、港澳台以廿四日为小年,全国没有统一标准。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过小年在廿三日,一般民家廿四日,水上人家则在廿五日。新会的小年夜祭灶索性廿三、廿四两天都拜,并赋予不同的意思。廿三日晚的拜祀,是欢送旧一任灶神回天上去;廿四日早上的拜祀,是迎接新一年从天上派来的灶神到任,是否“连任”,凡间的人不知,如果是连任的话,他也够仓促了,一年只回天上一晚。

  灶神是民间神,本地又称灶王、灶君、灶老爷、灶神菩萨,按民间说法,他一年到头在这个家里,听到了这家人的各种说话,到小年夜要回到天上玉皇大帝那里“汇报工作”,专门报告人间善恶,所以,这家人要在他上天之前先给点甜食,让他满嘴甜言,只说好话,以免让上天给这家人降祸或折寿,因而,祭灶贡品都用甜食品,而没有人用咸食品。一般用几块炒米饼,或炒米,或粉印饼,全株甘蔗,以及其它水果,也有加炒一碟斋菜。现代有简单地买来糖果、甜点心“萨其玛”。

  灶神的对联内容一般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心愿,好像灶王也可以贿赂,神也人性化了。拜灶神除“装香”(上香)外,不少人又还烧纸制的小工艺品“灶柜”,像烧元宝一样,两天祭灶时各烧一个送给灶神。“灶柜”可自制,但一般是买来的。

  拜灶神用的炒米饼又叫“炒米溶糖”,以烧开的红糖水拌炒米粉,倒入簸箕或盘中,冷却后粘结成块,用刀切开成一个个小饼块。炒米以烧开的红糖水搓熟炒米粉,拌入炒熟的花生仁、芝麻,也有加入芫荽,捏成粉团,可即食,新会方言是一团、一段的意思,但现在人们怕制作时沾上手汗,又不怎么好吃,就很少有人做这种炒米粉团了。

  新会歌谣:“炒米溶糖果合蔗,趷臀趷(音笃)拜灶爷。”祭灶的理由听来有点滑稽,在人们心中,神大都严肃、庄重,拜神时诚惶诚恐,而拜灶神较为轻松。家家户户祭灶,不管穷人富人,体现“民以食为天”,祭灶有感谢、颂扬造物的意义。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对“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告诫人们,“举头三尺有神灵”,做好事或坏事不仅“你知、我知”,还有“天知、地知”,客观上有弃恶扬善的教化作用。

  此外,到小年夜,就算进入“年界”了。小年夜至大年夜约有一个星期,要为过大年做准备工作,如“打火咸霉”(新会方言,搞清洁卫生),筹办新年物品等。

初一话题作文“祭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6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