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一等奖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春节假期将至,这是我们与家人团聚、品味佳肴、恭贺新年的幸福美好时光。那2021年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一等奖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一等奖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篇一

【岁岁年年在我心】

一岁有一岁的欢喜,一年有一年的成长。儿时的我总认为“年”是雪花缤纷时那翘首期盼、永远不会迟到的庆典;如今的我早已将“年”深深印入心间、奉为且品且悟的经典,而最初引领我阅读这部经典的人,是我的爷爷。

儿时的我,便知晓爷爷特别重视过年,而这份独特的仪式感体现于“家庭作文”和“家庭思政课”。每逢过年,爷爷喜欢给全家老小布置一篇作文,主题一般为“家”“团圆”等,要求每人抒发感想,体裁、字数不限。至今回想起孩提时的自己跟随父母写“家庭作文”以及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哥哥弟弟妹妹们欣然交卷的场景,不觉莞尔。

爷爷还喜欢在热热闹闹的团圆饭后“命令”全家人围坐身旁,讲一讲历史时政,话一话家国情怀,谈一谈工作与生活感悟。岁岁年年皆如此。爷爷的这些“命令”逐渐成了全家人过年的习惯,更汇集了全家人成长的记忆。他将我们多年来的“家庭作文”精心收藏着,并于离世前编录进了一本《岁月留影》的册子以留存亲友。那一年是2008年。

一眨眼,已是2021年,我已走过了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的一个个人生路口。成长的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欢笑也有热泪,但萦绕耳旁的永远是“爱国爱家,尽职尽责”的谆谆教诲,刻入心间的永远是一名老党员“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一生不谄不骄,克己奉公勤俭持家,终身无愧无悔”的人生坐标。

多少个深夜,月光洒落窗台,静心翻阅《岁月留影》。当那一篇篇“家庭作文”浮现于脑海,当那一堂堂“家庭思政课”回响于耳畔,当那一句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解读熟稔于心间,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年”,那一秒,我似乎可以亲切地聆听到昨天、昨天的昨天,也可以勇敢地奔向明天、明天的明天。

我渐渐明白,“年”之于我,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已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图腾。“人立于世,要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只有自尊才能有远大的理想,只有自信才能有创业的精神,只有自强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和干扰,只有自立才能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这是《岁月留影》中爷爷留下的一段话。时光荏苒,步入而立之年的我更加懂得肩上之责:应修身齐家,培养担当进取的底气;应悬梁刺股,磨炼迎难而上的志气;更应砥砺前行,坚定乘风破浪的勇气。

岁岁年年在我心,每逢佳节倍思亲。且将感恩的祝福献给岁月,人间值得的这岁月。

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篇二

【年俗】

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国人都在过小年。

如今,许多年轻人不懂得过小年的内涵。过小年,也叫辞灶,作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每年都上天“开年会”,汇报这家人一年的道德表现,从老天爷那里领取对这一家人的奖惩。因此,各家都十分重视辞灶仪式,除了给灶王爷供饺子、烧纸烧香,还用糖块、柿饼、蜜枣、花生、苹果等香甜的供品来供奉灶王爷。所以,每家灶台旁边的墙上,都会贴一张灶王爷的年画,年画两边是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积善得福,这项民俗活动使人们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和道德指引,包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辞灶,是年俗文化的序曲。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连串年俗接连不断。从城市到乡村,“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断响起,年味儿越来越浓,过年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在鞭炮声的催促下,亿万中国人像潮水一样在中国大地上四处涌动。

我们不妨从空中俯瞰中华大地,亿万人次向着不同的方向奔走,所有的铁路、公路、水路人潮汹涌,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盛大景象。而推动亿万人向四面八方奔涌的超强动力,是那抹乡愁,是萦绕在每颗心间的丝缕亲情。

辞灶之后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叫做“办年”。添新衣,蒸馒头、做花馍、做豆腐、做年糕、做发团、炸鸡炸鱼炸肉、买酒等。这一系列物品,都能通过谐音表达对幸福的期盼、对未来的祝愿。

面对丰盛的物质生活,人们的情感进一步发酵。过年了,该孝敬一下父母了,一块肉,一袋面,一瓶酒,一件新衣,不论多少,不论厚薄,都是儿女的感恩之心。尤其那些在外的儿女,不论远的近的,纷纷踏上回家省亲的路。这种氛围像温室,催发了人伦亲情,慈孝仁爱之心趁着节日的温度在中华大地上弥漫、荡漾。还有很多人趁着这种氛围,看望七姑八姨、三朋四友,重温久违了的情感。更有一些人,把这种情感延展到社会层面,去看望孤寡穷困人群,送去人间的关爱。

年俗,行进在天寒地冻的时节;人心,荡漾在暖意升腾的阳春。

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篇三

【儿时的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总能勾起人们对岁月的感怀,对时间飞逝的感慨。童年记忆中的年味,总是那么的浓郁,让人久久不能忘。

俗话说“进了腊月就是年”,我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在农村真正能感受到浓浓年味的还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货就是从这一天起开始采购的。到了赶大集的日子,人们都欢天喜地地忙碌起来,集市上人山人海,年货琳琅满目,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一趟趟地往家搬东西,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所以买年货这天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妈妈会大方地拿出一部分年货给我吃。糖块是孩子的最爱,每次我都会偷偷多拿两块,虽然只是硬硬的水果糖,但吃起来无比香甜,回味无穷。

接下来几天人们就开始忙着炒瓜子,炒花生,杀鸡宰鹅迎接新年。一转眼就到了除夕,这一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贴福字、贴春联,妈妈做完早饭就开始熬浆糊,贴福字和春联这件事情都是我和爸爸来做的,虽然冬天很冷,我的小手冻得红红的,但是内心却充满了喜悦。一张张大红福字,预示着“福来到”,对联和年画无不透着吉祥与喜庆。

在我记忆的深处,糖醋水和冻梨是让我最回味的两样美食。每年除夕夜,妈妈都会冲上两碗糖醋水,化上几个冻梨,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享用,一碗糖醋水下肚,酸酸甜甜满满幸福的味道;冻梨要放在水里解冻之后才能吃,在梨表面结了一层晶莹剔透的冰,用手指轻碰冰壳,冰就碎了。咬破梨皮,吸着梨汁,好像舔食蜜糖一样,梨肉酸甜软糯,非常好吃,梨水顺着嘴角滴到衣服上,我也顾不上擦。

第二天一大早,那鞭炮声就此起彼伏,浓浓的年味,在此刻已被渲染到极致了。吃完早饭我就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和邻居们拜年,跟着大人们走东家,串西家,既能吃着糖块瓜子,又能收到压岁钱,这可是一年中最让人舒心惬意的时刻。

儿时的年味,在我心里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年年翻阅,年年温馨。感恩父母,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新年,让浓浓的年味永存心间……

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篇四

【说“过年”】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外出务工的陆续回乡,求学异地的学子收拾好行囊,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腊肉香肠……

记得小时候,母亲告诉我一句话,大意是“愿过端午不过年,过了春节瓣瓣闲”。因为过了端午,基本上都是农忙的时候,会有好的收获。白居易不是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么?而过了春节,地里的农作物还未长成,收获也还需要时间的等待。

小孩子总是盼望着过年,除了好吃的,还有长辈给的压岁钱。小时候,春节前母亲总会带着我们去“赶场”,买上一套新衣服,父母却不舍得给自己买。这也成为我工作后,每年春节前都会给他们买一身新衣服的执念。

一直以来,父母都很忙,小时候更甚,他们总有干不完的事情。记得有一年家里修房子,除夕夜,我和父亲晚上八点过了都还在忙碌。在县城读书的哥哥正在叛逆期,找各种理由不回家。做好的鱼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直到现在,父亲说起这件事还会情绪低落。好在哥哥及时“改邪归正”,如今踏实工作,孝顺父母,夫妻和睦。

成家后,春节和媳妇孩子一起回家,父母总是早早地期待,早早地准备好几桌饭菜。临走,少不得媳妇孩子的大红包,还有后备箱满满的爱。我将之形容为“鬼子进村式”回家。记得父亲和我说过:你以后对我们,有我们对你三分之一好我就知足了。仔细想想,我做的,不及他们对我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愧疚,总说不出口,只化作一大口烈酒,带着喉咙的灼热感下咽。

结婚后,五年没有回老家过除夕夜了。依然清晰地记得2016年,在岳父家过除夕,喝了很多酒。借着酒劲给父亲打电话,边哭边说自己想回家,还把自己锁在了车上,差点把媳妇急哭了。到现在,媳妇还拿这事打趣我。

现在,很多人说年味淡了。其实我想说,这未必全是坏事。一方面,各地在春节都组织了各类文娱活动,年轻人却喜欢自己的耍法,或呼朋唤友交流感情,或大快朵颐一醉方休,或征战牌坛大杀四方,或独坐一隅手机相伴。另一方面,交通发展、通讯进步,以前过年才能见一面的人,随时可见,相思不再无所寄托,减轻了过年的感情承载压力。再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前过年才能吃的、玩的、用的,平时都能得到满足,春节不再是满足自我的唯一途径,年味自然淡了。

媳妇这里的“过年”,指的是除夕。而在我们老家,过年等于春节。每次媳妇问我在哪里过年,我都会说要回老家。她就会说:除夕早上回去还是除夕前一天回去。而我,每次都转不过弯。

提到过年,不得不说到年货。四川地区,腊肉香肠自然是过年必备的。不管是广味还是麻辣,不管是手工装还是机器代劳,颜色鲜艳的香肠一挂一挂的整齐排列,颇有些喜庆的味道。烟熏后的腊肉透着金黄的颜色,带着草木的味道,简单的蒸炒,吃一口,油脂在口腔里流转,香味在唇齿间肆意。

除了准备腊肉香肠,还有洒扫庭除、新衣美酒、肉类时蔬、瓜果甜点、春联灯笼、外出游玩……从曾经的留着好东西准备过年到置办年货等着过年,从回家过年到有的家庭旅游过年,变化的不仅是年货,更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每逢佳节倍思亲。变化的年货、阅历、心境,不变的是内心那一份感恩。带着真情回家过年,或许就是最好的年货吧。

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篇五

【年的“腔调”】

风还没有吹尽梅梢上的雪,一头金光灿灿壮实的小牛犊按捺不住兴奋,从梅林中窜出来。它像一个顽皮而快乐的孩子,奔跑着、跳跃着,偶尔还在地上打几个滚。它一会儿到东家,一会儿到西家;敲敲门,用天真的笑脸告诉大家——乡亲们,我是牛,我来啦,大家一起乐哈哈准备过大年吧。

于是,出门在外、散落在天南地北的故乡人都知道林中生金——“金牛来敲门了”。像牛一样勤恳的人们都想家了。有的说,今年回家的票好买吗?有的说,我想老婆和孩子了;有的说,我想年迈的老爹老娘了;也有的说,我想故乡的那片土地了……

反正,大家都“想”着回家;此刻,回故乡过年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年是故乡的溪流,所有的往事都从心底里流过。抲泥鳅、摸螺蛳、捂鲫鱼、蹚大水、打水仗……年又像袅袅炊烟,大笔倒竖在天空一笔一划一撇一捺书写着欢乐的往事。

年是一支轻悠的笛,把你从晨梦中吹醒,告诉你早起赶去熙熙攘攘的集市、超市、商场采购年货。给你的父亲买件厚实的大衣,给你的母亲买条绣花的棉裤,给你的妻子买条金灿烂的项链,给你的孩子买只崭新崭新的书包,给左邻右舍带点风味独特的当地特产……

年是奔驰的列车,飞驰而过,让你目睹沿途“城市在变美,生态在变好,村貌日日新……”让你感慨什么是沧桑巨变,今昔画卷;让你明白“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年是感恩、追思和相聚。感谢上苍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收成。家家户户在年前摆上猪头、全鸡、鲤鱼、年糕、豆腐等礼品祭祀神灵和祖先,在春节也会带上礼品去拜访长辈。年让我们懂得应该常怀感恩之心,且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睦友善;年让我们懂得人与人相聚,情谊才会升华,亲情才会一生相伴。

年是整洁和换新颜。每户人家都把家里家外擦拭得焕然一新,在溪边用木槌敲打着被套、衣服,捶水而歌,向阳的地方飘扬着、散发着清新自然的芳香。村中的道路、溪坑、公园、活动场所等地也被大家扫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这是一种迎新年的情调。

年是盘龙人顺口欢唱:青龙盘酒缸,黄龙盘谷仓,白龙盘米缸,乌龙盘灶缸……高擎龙灯左腾右跃还要乐一乐。年是今天“依依呀呀”唱着马灯调,明天“大大和尚”边踏高跷边把扇子摇。年是“一家杀猪满村香”,是“鸡毛、鹅毛、鸭毛好兑啦”清清脆脆的吆喝声,是喜气洋洋的乞丐满口吉言地把“发财年糕”讨……

年是吃吃喝喝和热闹。记得小时候,能吃上一块五花肉,如食龙肝凤髓。大年三十吃块肉,过年走亲戚尝点肉,剩余的日子罕见肉。而如今,“猪头烂熟双鱼鲜”,推杯换盏、谈天论地,满桌子的珍馐佳肴随你尝;压岁钱发得孩子们欢天喜地、蹦蹦跳跳,还要大街小巷乱窜乱跑、嬉闹欢笑放鞭炮。这说明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来越美好。

年是文化礼堂赶热闹。“阿三翻筋斗,阿四打虎跳,阿五竖蜻蜓,阿六拉胡琴”“铜锣响,脚底痒,匆匆赶到戏文场,鼓乐喧天闹台场”。生旦净丑,阅尽人间角色;锣鼓清音,细听世上空弦。礼堂内密密麻麻,全是攒动的人头。看戏的、卖茶叶蛋的、卖甘蔗的、卖爆米花的……琳琅满目。这戏,唱了三日三夜不够瘾;继续加,干脆来个六日六夜。嫁出去的女儿拖儿带女满心欢喜地来了,刚相过亲的生头女婿提着包裹容光焕发地来了,三亲六戚四邻八乡、少年伙伴老来朋友……闻风而动全来了。

年是回顾也是对明天的期盼。见了面大家都会聊,这一年过得怎么样?过了年去哪里?有什么新的打算?听说村里的农改房要上了;全球500强的大企业要在家门口来安家了;在家门口开“农家乐”也不错……神采飞扬的表情上写满幸福。温馨如斯,温暖如春。

年是鞭炮,噼里啪啦响又闹。

年是新衣裳,多姿多彩又招摇。

年是尘封的老酒,深巷里香气袭人。

年是……

年是……


2021年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一等奖相关文章:

2021答卷感恩热爱征文满分范文参考最新

2021牛年春节感恩长辈祝福语大全

2021答卷感恩热爱小学组征文习作指导

2021年春节祝福语简短优美80句

2021感恩家人的小学五年级500字作文7篇

2021春节祝福语简短优美80句

新年拜年春节祝福短信2021

2021牛年春节拜年祝福语简短优美80句

2021年给客户的感谢信五篇

2021牛年关于年味的文案

2021年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一等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8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