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字词句 > 组词 > 归去来兮辞特殊句式

归去来兮辞特殊句式

泽慧0 分享 时间:

归去来兮辞特殊句式_句型

归去来兮辞特殊句式有判断句、宾语前置、省略句、被动句、介宾后置等。例如,既自以心为形役,这是被动句,为意思是被。以下是关于归去来兮辞特殊句式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归去来兮辞特殊句式

归去来兮辞特殊句式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

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耕植不足以自给(省略介词宾语,耕植不足以“之”自给)

(5)足以为酒(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

(6)景翳翳将入(省略宾语,景翳翳将入山)

(7)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介宾后置句

(1)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

(2)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

(4)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

归去来兮辞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归去来兮辞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文章题旨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知识点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 “以身徇国”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相关热搜

122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