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阅读训练 > 阅读答案 > 养生古诗苏轼阅读答案

养生古诗苏轼阅读答案

若水3633 分享 时间:

2021养生古诗苏轼阅读答案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养生古诗苏轼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生古诗苏轼阅读答案

养生

[宋] 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ì):安逸,舒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安分以养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C.夫已饥而食 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D.晚食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3.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3分)C

2.(4分)示例:(1)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的,我就制止(他)。(2)像这样(做)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生之道上就不够了。(每小题2分)

3.(3分)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译文参考:

东坡居士(我)从今以后,(每顿)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家里)有尊贵的客人,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可以减少一些,但不能增加。有请我赴宴的朋友,提前把这个标准告诉他,主人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超过了,(我)就劝止(他)。一是安守本分来怡养福运,二是让胃宽松来蓄养道气,三是节省开支来聚养家财。

我听说战国时代有一处方,我用的有效果,所以恭敬地呈给(您)。这个药方只有四味:一是平安无事当作显贵,二是早早休息当作富裕,三是缓步徐行当作车马,四是推迟用餐当作美味。已经饿了再吃,蔬菜(的美味)超过珍馐,吃饱之后,即使再美味的肉食摆满眼前,也希望早一点撤去。像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处置贫困了,但对于养生之道就不仅如此了。缓步徐行让自己安逸舒服,推迟用餐享受饭菜的美味,难道还要(把安步与晚食)当作车马和美味吗?车马和美味如在胸中,因此才会有这样的看法。

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说明文答题技巧

1、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模板(必考题)

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说明对象+特点

举例子,具体有力说明了+说明对象+特点

作比较,将__与__作比较,突出强调说明了+说明对象+特点

打比方,将__比作__,生动形象说明了+说明对象+特点

2、说明语言特点的题型(必考题)

第一个题型:“__”词语的作用(作答是3步)

答题模板:

1-“词语”本意

2-“词语”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

3-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或者生动性、形象性

第二个题型:“__”能不能删去,为什么?(作答是5步)

答题模板:

1-不能删去

2-“词语”本意

3-“词语”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

4-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或者生动性、形象性

5-删去太过于绝对或不符合文意,所以不能删去。

3、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方位词)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词)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关联词)

答题模板:

本文使用了__的说明顺序对__(说明对象)加以说明,首先……,其次……,最后……,(需要根据具体运用的说明顺序替换)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苏轼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2021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范文

高一期末语文考试题目作文范文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写景阅读专项训练题及解析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2021

2021上海高考作文题范文5篇

有关最新的高考语文真题作文五篇

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高中作文优秀教案

91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