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观后感范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当前,在国内外经济社会遭遇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而立之年再出发的浦东责任在肩、使命重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一

2020年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改革潮涌,30年沧桑巨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和上海总站联合推出六集4K纪录片《而立浦东》。

在纪录片即将播出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于11月6日推出“而立浦东·时光里的骄傲”主题系列活动,展现浦东30年间的变化,见证浦东“三十而立”。

新媒体展播,用光影重温时光里的骄傲

三十年峥嵘岁月,浦东无数奇迹产生的背后,是决策者、改革者、建设者共同努力的成果。11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在央视频、央视新闻等平台推出“而立浦东·时光里的骄傲”主题展播活动。

展播视频通过各行各业亲历者的口述、资料画面与照片,挖掘与上海浦东发展历程相关的故事、重要事件、珍贵资料,记录了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辉煌变迁,重现上海在改革春风下的闪耀记忆。

滩涂之上,国际化机场如何建成?昔日的芦苇荡如何飞出国产首架大飞机?“烂泥渡”变身世界级金融中心,背后奇迹密码何在?地标建筑金茂大厦建设的背后,城市建设者又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

“而立浦东·时光里的骄傲”主题展播不仅从浦东开发开放进程的重大事件中挖掘题材,也采访了多位上海市民,从普通人的视角,探寻浦东发展历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变。

有上海市民对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百货落户浦东的情景记忆犹新,也有送奶工二十年如一日穿梭在浦东的街头巷尾,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石油工作者在浦东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助力中国石化事业再上新台阶;气象人默默守护城市发展,讲述实现“国船国导”的经过,回忆南浦大桥成功合龙背后的点滴……

从黄浦江边的“烂泥渡”到如今闪亮的东方明珠,从上海一隅到举世瞩目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从栩栩如生的人物口述到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从劳动者的奋斗历程到浦东建设的峥嵘岁月……“而立浦东·时光里的骄傲”主题展播用光影记录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成果,传颂了在这片热土上人们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精神风貌。

线上跑、闯关答题活动推出,用足迹丈量30年历史变迁

除视频展播外,“而立浦东·时光里的骄傲”线上跑活动以《而立浦东》纪录片中出现的地标性建筑为打卡目标,如上海中心、东方明珠塔、世博园等,这些打卡点或是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而诞生的重大项目,或是浦东开发开放之后竖立的新地标性建筑,见证着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史变迁。参与者能够在运动中感受上海的城市脉搏,用足迹丈量浦东的发展历程,同时领略浦东开发开放的恢弘成就。

此外,《天哪!你根本不懂浦东》线上答题活动也即将上线,题目内容结合《而立浦东》纪录片,盘点浦东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答题成功还将获得惊喜好礼。

1990年到2020年,是浦东巨变的30年,是上海奋进的30年,更是中国腾飞的30年,这30年,浦东证明了一张白纸也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和最壮丽雄阔的诗篇。六集4K纪录片《而立浦东》将于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记录浦东30年变迁,讲述上海故事,见证中国奇迹,向开发开放先行者致敬,为改革开放再出发壮行!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二

张江机器人谷,金桥机器人产业园,这是浦东机器人高质量发展两翼。

11月5日,记者从上海浦东新区获悉,未来3年,一批“聪明人”将从这里崛起,形成总体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11月4日,浦东机器人产业地图、“一谷一园”(张江机器人谷和金桥机器人产业园)规划正式亮相,并且发布一批机器人创新产品,签约一批机器人产业项目。

近年来,上百家企业纷纷在浦东生根发芽,在制造、医疗、康复、教育、商业、安防等领域,机器人产品研发和应用取得显著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优质的产品。发布会上还对外发布了浦东机器人十大创新产品:ABB的IRB 1300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费斯托的仿生气动机械手臂BionicCobot、傅利叶的上下肢康复机器人、高仙的75型商用清洁机器人、科大智能的航空制造业场景下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欧姆龙的拟人手臂式机器人、思岚科技的雅典娜(Athena)——通用型机器人开发平台、微创的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中科新松的庞伯特发球机器人、中瑞福宁的OR眼科手术机器人。

为加快组织实施浦东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浦东新区科经委会提出了“到2023年,将浦东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国内顶级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总体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的发展目标,计划在未来三年,围绕五大专项工程,全面推进浦东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留意到,其中重要一环,是聚力打造“一谷一园”,以张江机器人谷和金桥机器人产业园为中心,带动辐射周边街镇产业空间有效利用,形成承载浦东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计划在张江、金桥分别形成3.9平方米和5.5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空间,打造全球一流的技术创新中心、医疗机器人高地、离散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区,创新功能服务平台集群,形成跨界融合发展生态。

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介绍,张江机器人谷目前已入驻机器人头部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机构80余家,机器人产业年工业产值117亿元;还将布局机器人研发区、智造区、商业区、备用区等4大片区。其中,张江机器人谷一期项目将以高端医疗机器人与智能服务机器人为主要目标客户,以研发、智造、展示、服务为功能复合,打造微型都市示范园。正在建设中的ABB超级工厂,是ABB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未来工厂”。

“我们相信智能机器人作为全新的物种,将给人类未来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上海索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目前重点投资在国内具有龙头地位的智能机器人创业公司,其中投资上海的4家公司中3家在浦东。“浦东作为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的科技创新前沿,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业土壤。我们希望未来能够以浦东为基础,不断汇聚机器人产业的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三

1990年,东方大国喊出了“浦东开发、金融先行”的口号。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升至第四位。

30年过去,世界的目光由怀疑变为惊讶,这份奇迹背后的故事、隐藏的密码究竟是什么呢?

“天文数字”动迁费,要不到钱怎么办?

每一个来到上海浦东的人都会惊叹于天际线的高度。金茂大厦420.5米,环球金融中心492米,上海中心632米,这是上海的海拔之最,也是中国第一高楼。

但30多年前,陆家嘴甚至整个浦东的城市高度仅为25米。30年前,1.7平方公里的陆家嘴中心区是上海有名的棚户区,名叫“烂泥渡”。改造一个棚户区,使之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这在许多人眼里真的就是天方夜谭。仅小陆家嘴区域,居民就有19000多户,大小企业300多家。据原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安德介绍,按照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的动迁标准要32个亿,是个天文数字。要不到钱那只能借钱。金融的本质就是借贷,所以上海唯一能够走的一条路,那就是通过金融的改革,来筹集钱,去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1988年3月22日,标书正式对外发布,一个月以后,国家宪法将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分开,为上海的土地批租试验消除了法律障碍。但是这第一只螃蟹能不能吃到嘴里面,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王安德清楚地记得,规定6月30日中午12点投标结束。到6月30日早晨9点,一封标书都没收到。“没有,零。煎熬、忐忑,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就觉得好像要搞砸了,因为这个压力太大了,你搞砸的时候,是整个上海改革失败了。”王安德说。

最终,一共收到来自日本、美国,以及中国香港和内地的6封标书。开标的结果,让整个上海为之一振。观念一新,土地成金。1991年6月26日,随着政府土地部门在土地批租文书上签字、盖章,三家开发公司正式获得了浦东9.7平方公里土地的使用权。上海浦东没有通过财政的方式,而是通过金融的方式,把浦东开发激活了。

全球保险巨头“回老家”,中国保险业激活了

1992年,国务院选定上海作为我国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

1992年9月25日,一家美国报纸刊登了一张整版面篇幅的广告,“回老家”三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宣告了美国友邦,这个世界保险巨头73年后再次回归中国。这一天,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公司正式在浦东获批设立。当时全国性保险公司仅三家,不仅产品单一,而且制度僵化。但尽管如此,改革者们依然坚持,试验田的这道大门必须打开。

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龚浩成介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它不赞成外资保险公司进来,担心业务被它抢走。”

一时间,保险业惊呼“狼”来了。

高达40%的佣金和灵活的用人方式,地毯式的推销和高质量的服务,为友邦迅速破冰,取得了约90%的垄断份额。友邦所引进的保险代理人制度以锐不可挡之势,最终冲破了中国制约保险业市场化发展的佣金上限。

1994年5月,起家于深圳的平安保险宣布登陆上海,依然采用保险代理人制度,招兵买马,扩张地盘。2005年,平安在上海设立公司的第二总部。国内首家启用“双总部”运营模式的金融机构,诞生在了浦东。1992年,当美国友邦作为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浦东注册时,中国内地只有5家保险机构,到2019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240家。1992年,全中国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仅368亿元,而在2019年底,这个数字达到了4.26万亿元,是1992年的100多倍,并在2020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了6%以上的强劲增长势头。

二十多年的市场开放,让中国保险市场交出了一份“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亮眼成绩单。

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改革大幕拉开

2018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28年之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主旨演讲,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改革的大幕——科创板改革。上海证券交易所,又一次接过了先行先试的旗帜。

2004年,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志尧创办了中微半导体,主攻薄膜制造设备与等离子体刻蚀设备。这些半导体生产的关键设备正是限制我国芯片业发展的症结所在。然而手握硬科技,利润却难以达标,另外涉及800多位员工的全员持股,让这家科创企业难以敲开上市融资的大门。

在改革设计者的眼里,科创板这块改革试验田,应该具备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包容性和可预期性,成为国家培育科技创新的新土壤。

“如果没有科创板的话,中微恐怕还有很多年的努力才能符合过去的一些上市条件。”尹志尧说。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包括中微半导体在内的25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从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擘画蓝图到正式开市,这一场金融改革,仅用了259天。如今,在陆家嘴,税收过亿元的大楼已经超过了100栋,全球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已有9家。这块弹丸之地,聚集了43000多家企业。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升至第四位,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还在持续深化,这一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仍在不断发展、继续成长。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四

114公里的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大江西侧久负盛名,历史深处,人们曾称她为“十里洋场”。而大江的东岸,则长期是荒凉落后的代名词。

今天,在这片曾经的荒凉之地,矗立起了一座新城,世人把她誉为“东方明珠”。历史性的巨变,肇始于这个国家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打出的一张王牌。

1987年12月10日清晨,雾锁浦江,黄浦江上所有航行的船只停航。复航时,浮桥前端的铁丝网门一开,人流像潮水一样冲向轮渡。

当时,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区还没有一座跨江大桥。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原指导船长李建华说:“特别有着急、有突发的事情,你想到浦西来,真急死了,过不来。”因为过江不方便,李建华表示“宁可在浦西有一张床,而不要浦东一套房”。

“过江难,难过江”成为那时老百姓的口头禅。2019年9月28日,昆阳路越江大桥进入主梁安装阶段。这是上海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在黄浦江上建设的第13座跨江大桥。桥梁、隧道、地铁,平均不到3公里就有一条过江路线,30年前只能依靠轮渡往来的浦东与浦西,如今已被43条越江交通线密集地编织在了一起。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老开发”从上海市政府各部门抽调出来,第一批投身到浦东开发的各项工作中。

1990年5月3日,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前竖起了两块牌子: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挂牌的这一天,上海市民不请自来,大门前聚集了两三万人。开发办的门牌号是“141”,寓意着浦东开发一是一,二是二,要一步一个脚印。这栋两层小楼很是简陋,但在1990年,这个小小的单位,占据了《纽约时报》半个版的篇幅。

浦东30年巨变,勇立潮头

今天,人们从空中俯瞰举世繁华的陆家嘴摩天大楼群,亲身感受着一个国家蓬勃旺盛的经济活力。浦东,从一开始,就不单纯是一个城市自身的突围和跨江扩容的举动。这是打开国门,更深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开放之举。

1990年,全国首个金融贸易区在浦东陆家嘴获批设立。1991年,南浦大桥建成通车。

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

1995年,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正式启用。

1996年,部分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率先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

1999年,浦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

2002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诞生在上海浦东。

2005年,浦东新区成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

2008年,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在浦东开工。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园区规划的近四分之三被设在浦东。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6年,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迎客。

2017年,中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在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 。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生产总值首破1万亿元。

2019年,科创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

2019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

蜿蜒的黄浦江,日夜不舍,奔流东进。三十年滚滚而去的滔滔江水,品味着两岸热土中的成果与希望。今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依旧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春潮迭起,勇立潮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五

必须胜利,没有退路

从开放角度谈了对浦东的感受后,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怎么看待深圳特区40年和浦东开发开放30年?

每一种成功都有相通的逻辑,也有不一样的滋味。谈到深圳,马上会想到一张白纸上的神奇画卷、移民文化、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市场化与民营化等等。我在浦东采访,也有不少人提到深圳企业的创新活力更强。

做了大量阅读和调研后,我觉得深圳和浦东一开始的历史定位是有所不同的。

两地都是排头兵、探路者,但浦东的责任更大,机会成本高很多,约束也更多。相比深圳,浦东是在多目标、多约束之下寻找最优解。浦东光鲜的一面,国家给了多少先行先试政策的一面,很容易被看到,但浦东肩负重大责任的艰难、困难、为难的一面,则常常被忽略。

深圳最初的定位是“杀出一条血路来”,在一个边边角角的小地方做“试管”试验,谁都没有必胜把握,万一搞不好“割掉”就是了。即使当时最有改革雄心者如袁庚,1979年1月向李先念汇报时,面对李先念在地图上画出的七八十平方公里,吓了一跳,说“我怎么敢要这么多”,于是李先念用红铅笔勾出一个小小的半岛,即后来的蛇口工业区。袁庚曾说:“蛇口工业区2.14平方公里,相对于全国960万平方公里来说,不过九牛一毛。若改革成功,对全国来说很有意义,但若是失败,也无伤大局。试验遇到挫折也无关宗旨,中央放心让我们探索,先行一步,我们也比较有胆量去进行各种富有挑战性的试验。”

在某种意义上,深圳特区的探索是有高容错性的,错了不要紧,“无伤大局”。这样就可以放胆去试,什么都可以试一下。试出了新天地。

回到浦东。浦东开发开放不是无伤大局,而是攸关大局。

浦东的故事其实是上海的新故事。上海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城市,计划经济时代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占全国1/6,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8,外贸出口占全国1/3。上海是不能轻易动的,牵一发动全身。尽管上海由于“多上交,少积累”,80年代的经济增速已慢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人形容上海“像一个进入晚年的老头,老态龙钟,精疲力竭”,但真要把上海拿出来,下决心脱胎换骨改革创新,依然很不容易。万一不成呢?

1990年代中国决定打出上海这张王牌时,浦东的开发开放至少被赋予了四重责任:

一是事关中国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的发展方向;二是事关中国自身的发展动力,用邓小平的话,“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三是事关中国能不能真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出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四是事关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中国打破计划经济堡垒并不等于放弃有为政府,中国也不可能允许上海为了市场化创新,可以以牺牲秩序、承受混乱为代价。

有句话叫“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国家给上海足够高的定位和期许,必然加上足够多的要求。不是要上海“闯红灯”,是要为中国探索新的信号灯系统。

因为是王牌,后面没有比王牌更大的牌了,所以上海必须胜利,没有退路。也只有浦东的探索成功了,上海东西联动也成功了,中国的很多方向性改革开放探索才会真正一锤定音。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观后感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5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