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体会 >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心得1000字5篇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心得1000字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一文中,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历代经济特区建设者以他们的智慧、勇气、汗水书写了辉煌篇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心得10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心得1000字范文一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

  今年9月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全球131个经济体中,我国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十四位,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前15位,是跻身综合排名前30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毋庸置疑,创新是支撑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强大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中国一直都是勇于创新的探索者、开拓者和突破者,始终将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破旧立新、脚步不停,以赶超的实力、奋进的姿态和崛起的速度,成为世界创新版图中的一块,在开拓进取、反复实践和善谋长远中走出了一条强国之路,以创新力量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强国时代。

  开拓进取是创新的“点火器”,点亮“中国智慧”。时代大势浩荡奔流,一个国家想要实现更大发展,既要有顺应时势的大转变,更要有盘山绕石的智慧,守旧为拦路丘壑,创新为通行坦途。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敢于开路的精神必不可少,它是创新的“点火器”,中国正是在不断开拓进取中让创新活力迸发、精彩涌流。善于从危中育机,激荡更强动力是“中国智慧”,这种智慧在疫情防控期间可见一斑,云招聘、云毕业、云办公、云购物、云出行等新业态涌动着澎湃活力,于逆流中飞扬,在逆势中腾空。“云动力”是经受住考验、蕴藏着潜力、看得到前景的韧性力,中国顺势而为,加速壮大新动能、新业态,打造优势和潜力“长板”,打通了经济循环的“血淤气滞”,在新领域的开辟和发展中为经济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不断刷新的创新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

  反复实践是创新的“加速器”,点燃“中国速度”。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中国创新发展“从0到1”的每一步都是在不懈努力中完成的,创造力不会凭空产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国与时间赛跑,向未来进军。从学习借鉴到自我突破,从小步跟跑到大步跨越,从点滴进步到重大成就,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势离不开不舍寸功的反复实践。如今,中国的创新力量厚积薄发、不容小觑,激荡着十足的发展活力。无论是深海探测还是载人航天,无论是疫苗研发还是人工智能,又或是在交通运输上的持续突破都是有力的佐证。创新既是飞天的“翅膀”,也是入海的“蛟龙”,既是数字的“大脑”,也是奔驰的“骏马”,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生活巨变。我国的创新之“轮”驱动着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点燃了“中国速度”。

  善谋长远是创新的“助燃器”,点绘“中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如何抓、怎么谋,这是中国的态度也是中国的思路,中国用创新之笔“画好窗子”,让奋进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创新释放出的巨大红利造福人民群众。创新之路,赓续过往、连接未来,更应看到的是中国的创新发展道路,要让创新在中华民族的广阔大地上开出更为绚丽的花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善谋长远之道,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成长,不断向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每个“点”的突破,描绘的都是中国创新发展的美好未来。中国,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浪潮中,是能“稳舵”“远航”“冲浪”的非凡战艇,“稳”得住致远船舵、“冲”跃出崭新方位、“航”载着美好未来,风险挑战浑不怕,中国有创新底气亦有创新朝气,必将走出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心得1000字范文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专题“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有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总书记提出的“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主题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潮流,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作壁上观;全球化浪潮中面对的惊涛骇浪,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因此,对待经济全球化,我们只有秉持合作理念因势而谋,树立创新理念应势而动,贯彻共享理念顺势而为,才能够取得经济新成绩,实现改革新突破,到达开放新境界。

  用合作理念,吹响世界经济“团结集结号”。经济全球化引发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和延伸将各个国家和地区以一种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我们要继续扩大市场开放,有更加开放的市场才会有更加紧密的合作,要激发市场活力,让更多国家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能,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蓬勃力量,也要降低关税、建立进口贸易示范区,让他们感受到诚挚的欢迎、合作的意愿、真诚的态度,从而主动伸出“合作之手”,拆除“隔阂之墙”。此外,我们也要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继续发挥倡导作用和引领作用,用积极的谋划求同存异,用坦诚的交流达成共识,用共同的行动强化落实,通过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使世界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用创新理念,齐奏世界经济“发展交响乐”。创新始终是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发动机”,只有牢固树立创新理念,摈弃固步自封的思维,跳出“舒适圈”,走出“自满区”,才能够激发增长动力,让世界经济这辆“快车”真正跑出高速度。我们要继续完善开放格局,不能搞片面的、低层次的、少数领域的开放,而是要通过创新开放政策,全力推动开放的理念深入人心、开放的行动落到实处,通过鼓励自贸区勇于尝试,打造对外开放样板,进一步以点带面,从而实现全面的、高层次的、全领域的开放。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相关条例准则,不断推动建设法律更加完备、市场更加多元、经营更加便利、文化更加包容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这棵“大树”能够深植于肥沃的营商环境“土壤”之中,健康生长,结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甜美之果”。

  用共享理念,共谱世界经济“大同和谐曲”。“达则兼济天下”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为世界谋大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和风范担当,只有以共享理念指导行动、以慷慨的姿态去分享成果、以无私的境界去帮助他人,才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焕发生机。“一带一路”这一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就是对共享理念的最好诠释,我们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让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分享中国经济的“增长红利”,以“一带一路”带动世界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此外,新冠疫情防治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在他国遭遇疫情时我们也积极伸出援手,共享医疗经验,为世界提供了战胜疫情、恢复经济的“中国方案”。世界各国也应当在教育、科技、医疗等多方面共享经验和成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稳步增长,谱写出“世界大同”的动人乐章。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世界经济发展需群策群力。相信我们通过加强合作、加大创新、加快共享,一定能够建设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一定能够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心得1000字范文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专题“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稳定的物质技术基础、雄厚的人力人才资源、优良的投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治理实践经验等,为理论研究和阐释提供更高层次、分量更重、更有深度的科学指引。

  理论源于实践,且用来指导实践。改革开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绘就了改革开放的“四梁八柱”,思想路线坚定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信心决心,群众路线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如何充分利用发展理念、民生保障、产业结构、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的重要论断,需要广大干部一以贯之谋长远、久久为功抓落实,把深化改革使命扛在肩上、全面开放思路落在脚下。

  撷取高质量“富矿”,提炼科技创新新优势。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率先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塑叠加合作与竞争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人员优势,在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发展保障下,实现高效协同、共保联治。要扣紧各条经济带战略“支点”,牵住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综合抉择的“牛鼻子”,勇于开“顶风船”,把稳开门问策和集思广益“方向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牢牢抓住主要矛盾,锻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危中有机、危中求机、转危为机的本领才干。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基础研究创新,建设产学研结合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供需对接、多元共治的经济治理体系循环,形成要素集成、成果转化、交流合作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提升对外开放和生产力水平的适配性、科学性。

  孕育有营养“富矿”,优化迭代升级新路径。我国深化改革之路孕育着转型发展进程中丰富的斗争经验和主体活力,紧紧扭住高水平、高能级、高产能区域协同新枢纽,畅通学科之间、技术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实践路径,实现制度环境和体系改革推进有序、保障有力、治理有效。要着眼于“智慧大脑、资源载体、发展引擎”一盘棋整体谋划,坚持兼容并蓄、各展所长,实现深化改革新动能的内涵型增长,探索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综合价值向高端延伸。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转型升级、迭代升级过程中的信息壁垒,加快补齐产业结构、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等断点短板,为落实产业链“一招鲜”“几招鲜”,寻求治理能力新的增长点不断探索、开拓创新。要发挥企业主体优势,加速改革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调动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的主动性积极性,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落实落细协调共进、开放共赢新任务新要求上全面发力、蹄疾步稳。

  实现可持续“富矿”,拓展民生共享新疆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当下、谋划长远,致力于“惟改革创新者胜”,打造开放新高地。要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办好自己的事”的制度保障,让顶层设计和开门问策有机结合起来,站稳扩大内需“基点”,增进持续发展韧劲,让以群众为主体的经济圈、生态圈、文化圈、生活圈融合起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要健全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双循环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扩大配置范围,维护公平正义,落实均衡普惠,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绿色共保为目标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交通出行、教育医疗、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综合维稳、文明创建各领域各环节促进均衡可持续,推进更高水平、更加公平的全覆盖体系建设,共绘绿色发展底色,发出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

  全面开放正当其时,深化改革恰得其势。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历史新起点上,我们唯有将“富矿”挖掘出来、运用到位、转化拓展开来,方能在育新机、开新局的新发展阶段有所作为、破浪前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心得1000字范文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专题的《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这席话引起全党全社会广泛关注,其中用大海妙喻中国经济让人耳目一新,响彻内外,发人深省。

  为什么“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那是因为大海有着“不拒众流”的包容和“水波不兴”的从容。能容,是大海最可贵的品格。组工干部作为推进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当像大海般“能容”,在日常工作中以包容之姿,容天下英才,以从容之态,处理各种矛盾困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组工干部当像大海一样包容。江河汇于海,湖川聚于海。大海最显著的特征是包容,大海之所以包容,是因为它对世间万物敞开怀抱,一视同仁,无所避嫌。组工干部作为管党治党的“形象代言人”,应当像大海一样有容人、容事、容言的胸襟气度,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不睚眦必报。学习方面,要容得了各领域知识,不局限于某个范围,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实践学,既要向领导和同事学又要向专家、基层和群众学,既要向传统学又要向现代学,努力成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通达之才;工作方面,要容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遇到真正比自己优秀的同志,不嫉妒、不羡慕、不伤害对方,容人之长,容人之短。生活方面,要容得了自己和亲人的生老病死和沧桑巨变,咽得下糟糠,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能穿破衣、能住破房,无论何时都能保持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乐观面对一切,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做到外界变与不变,“大海依旧在那儿”。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组工干部当像大海一样从容。大海有波涛,方显从容之美。对组工干部而言,从容就是在面对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时,不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急中生智、泰然处之。当前,组织工作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新作为,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办法同在。组工干部要想擦亮“组工出品,必属精品”的金字招牌,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就应当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战略定力,从容应对和妥善解决工作中面临的种.种矛盾和突出问题,无论顺境、逆境还是险境,都必须认真冷静分析、有力有效斗争、主动担当作为。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在实践中不断历练,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地区去、到问题和矛盾较多的岗位去,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接几回“烫手的山芋”,在实践中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做到动静皆定。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在纷繁复杂的矛盾困难面前迅速找到解决的办法,把握住大势、驾驭住大局,成长为合格的组工人。

  大海的品格,历经千百年仍在闪烁发光,成为人们思想灵魂前行的指明灯、引路塔。组工干部要时时刻刻用大海的品格加强实践锻炼,练就过硬本领,锤炼优良作风,以宽大胸怀,去容人识人知人用人,以从容自若为人处世,作好表率,走在前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心得1000字范文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专题“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他指出,中国将张开双臂,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进博会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服贸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并称中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9月9日是2020年服贸会的最后一天。本届创会参展各方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在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的前提条件下,以“全球服务,互惠共赢”为主题,释放积极信号,彰显大国实力,聚力打造“开放共赢”服务贸易新高地。

  国际“大视野”谋划全面开放“新格局”。规格提升、规模扩大、连接顺畅、效果显著是本届服贸会的醒目标识和鲜明特质,充分彰显我国开放市场、深化合作的信心和底气。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发展阶段,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一“引进来”和“走出去”、陆海内外、东西双向联动,着力实现资源均衡、结构优化、比例合理的服务贸易开放“新格局”。当前,我国已具备比较成熟的合作基础和卓有成效的开放成绩。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服务业集聚群建设方面,积极融入教育、体育、金融、旅游、5G通信、文化等多个领域,致力于更加普惠化、更有吸引力的投资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带动数字经济、服务经济新的增长点,助力稳步推进更加高水平、自由化、便利化的中国特色服务进出口建设。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支持经济全球化是我国的一贯立场,14亿人口自力更生、自我革命,用实际行动凝聚起“发展自己、造福全球”合力,同时印证着完善开放格局、实现共同繁荣进步的一致呼声和现实选择。

  科创“大品牌”吸引五湖四海“新资源”。从厅外到厅内,室外场馆背靠奥林匹克公园,西临“水立方”、东毗“鸟巢”,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1.8万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参会,超10万人线上注册,十余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硕果”累累,国际贸易合作项目以“乘数”倍增……服贸会已成为全球深化创新融合的“风向标”和扩大国际知名度和提升群众美誉度的“中国名片”。防疫新设备、VR设备、文创产品,厨余垃圾0排放生态处理,5G网络全覆盖……国际前沿技术成果添彩赋能百姓生活,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中国“智”造新业态发展,持续深化蹄疾步稳。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大品牌”托举起金融、基建、投资、分销服务等新兴领域交流融合,塑造开放型经济体制新优势,底气知足、前途光明。回顾历史、立足当前,中国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勇于开“顶风船”,在逆风逆势中开拓新资源、激发新动能,在共建共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中风雨同舟、扬帆远航。

  强国“大梦想”开启互惠共赢“新纪元”。新机遇共建经济,新时代共享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世界经济“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在休戚与共、利益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合作对话、政策协调和经验交流已成常态,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这首开创美好未来的“大合唱”必将引领潮流、勇立潮头。越是面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挑战加剧情况,越要把“开放合作、互惠共赢”放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住“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历史规律,决不能固步自封搞建设、因循守旧谋发展。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是以实现共同发展为根本遵循的,全球人民的“大梦想”更应在共同维护、共同创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向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目标阔步前行、澎湃合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服贸会秉持“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和合之道,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机遇、创造新局势。我们也将朝着“共筑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共创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大格局、共享更加普惠的改革红利”的光明大道奋勇争先、矢志奉献。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心得1000字5篇相关文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2020精选【5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2020最新个人心得感悟5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5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范文5篇

党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2020最新精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读书体会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为什么能成功》系列公开课第三讲中国改革的指导思想观后感5篇

...为什么能成功》系列公开课第六讲新时代改革的思想路线观后感5篇

5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