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第六讲新时代改革的思想路线观后感5篇

第六讲新时代改革的思想路线观后感5篇

若水4360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系列公开课第六讲新时代改革的思想路线观后感5篇

观看了《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系列公开课第六讲新时代改革的思想路线之后,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向新思想对标对表,用新思想架桥开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系列公开课第六讲新时代改革的思想路线观后感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第六讲新时代改革的思想路线观后感5篇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系列公开课第六讲观后感范文一

近日,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既是庆祝中国共产党99生日的一次重要活动,也为推动全党深化认识并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党的力量在组织,事业关键在干部。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离不开一支坚强有力的执政骨干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要做足做细“人”的工作,努力选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忠实实践者。

端正导向,解决好“选什么人”的问题。用人之要,重在导向。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这是我们选人用人的“风向标”。要突出“政治标准”,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上严格把关,坚决做到“三个一”“四个决不允许”,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要坚持“事业为上”,严格落实“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的要求,在把握实践标准、担当作为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标准”,注重把具有战略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思维、专业精神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使干部能力素质更好与事业发展相匹配。

拓宽渠道,解决好“从哪选人”的问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强化战略眼光,加强干部队伍整体谋划,坚持存用结合、远近结合,着眼本地区实际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强横向比较和前后分析,进一步健全选、育、管、用链条,使“选人”的顶层设计更加科学、更加完善。要拓宽视野渠道,深入开展走访调研,统筹把握干部配备要求和配备途径,着眼机关、企业、农村等多方领域,在更大范围、众多可能的人选中,把更合适的人选出来,切实壮大源头、把牢入口,使“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强化历练,解决好“如何育人”的问题。干部的成长,既需要组织培养,也需要个人努力,双向发力方能事半功倍。要加强教育培训,从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等方面着手,科学设计班次、丰富培训内容,尤其是要结合新冠疫情实际,探索“云端课堂”等培训方式,确保广大干部综合素质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要加强实践锻炼,综合运用轮岗、交流、挂职、兼职、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有计划安排干部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和吃劲岗位,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切实把“重基层”的导向更加凸显出来,使干部队伍更加整齐、更加有战斗力。

严管厚爱,解决好“怎样管人”的问题。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宽严相适、刚柔并济,才能促进干部有规有矩、安心安业。要加大“管”的力度,坚持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综合考量干部战时和平时的表现,个性化制定考核评价方案,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督考合一、奖惩并举的综合考评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要提升“爱”的温度,立足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等机制,客观公正看待干部功过得失,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特别要多关心、常关爱抗疫前沿、基层一线的干部,切实解决后顾之忧,确保广大干部心无旁骛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斗志昂扬投入地区改革发展。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系列公开课第六讲观后感范文二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绝佳理论勇气、博大为民情怀、深厚使命担当、非凡政治智慧,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壮阔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提高组织工作质量水平、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要想有力有效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落地,就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奋斗指向、价值取向,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从组织上把党巩固好、建设强。

在引导教育上下“硬功夫”,抓实“两个维护”。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不忘初心的自觉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主要课程和各类培训的核心内容,分区分类分级抓好教育培训,着力帮助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涵养为民情怀、提升品行作风、增强执政本领。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做到政治上坚决维护、思想上高度认同、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

在选贤聚才上下“硬功夫”,抓好“两支队伍”。事业兴衰,关键在人。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可靠支撑,也是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动力来源。要把好干部选拔任用政治关,改善“政治体检”方式方法,坚决纠正“重选轻管”“考用脱节”等问题,加快建立完善素质培养、从严管理、选拔任用、正向激励等工作机制,在为事业选、为事业用、选用结合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干部工作质量。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打破户籍、学历、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大力培养引进爱国奉献的各行业优秀人才,给予基层一线人才更多理解和支持,畅通交流渠道,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在固本强基上下“硬功夫”,抓强“两大建设”。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因素。要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聚焦“五个基本”,认真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制度,扎实推进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持续抓牢党支部“五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效。要抓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构建符合实际、不留空子的制度体系,在真抓实干中力戒形式主义、抓好改革措施。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变成“活字典”“政策通”,在知行合一中当好组织建设“领头雁”,做好制度建设“急先锋”。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我们要以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在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过程中不断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推向新的高潮。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系列公开课第六讲观后感范文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专题“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稳定的物质技术基础、雄厚的人力人才资源、优良的投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治理实践经验等,为理论研究和阐释提供更高层次、分量更重、更有深度的科学指引。

理论源于实践,且用来指导实践。改革开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绘就了改革开放的“四梁八柱”,思想路线坚定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信心决心,群众路线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如何充分利用发展理念、民生保障、产业结构、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的重要论断,需要广大干部一以贯之谋长远、久久为功抓落实,把深化改革使命扛在肩上、全面开放思路落在脚下。

撷取高质量“富矿”,提炼科技创新新优势。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率先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塑叠加合作与竞争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人员优势,在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发展保障下,实现高效协同、共保联治。要扣紧各条经济带战略“支点”,牵住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综合抉择的“牛鼻子”,勇于开“顶风船”,把稳开门问策和集思广益“方向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牢牢抓住主要矛盾,锻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危中有机、危中求机、转危为机的本领才干。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基础研究创新,建设产学研结合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供需对接、多元共治的经济治理体系循环,形成要素集成、成果转化、交流合作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提升对外开放和生产力水平的适配性、科学性。

孕育有营养“富矿”,优化迭代升级新路径。我国深化改革之路孕育着转型发展进程中丰富的斗争经验和主体活力,紧紧扭住高水平、高能级、高产能区域协同新枢纽,畅通学科之间、技术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实践路径,实现制度环境和体系改革推进有序、保障有力、治理有效。要着眼于“智慧大脑、资源载体、发展引擎”一盘棋整体谋划,坚持兼容并蓄、各展所长,实现深化改革新动能的内涵型增长,探索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综合价值向高端延伸。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转型升级、迭代升级过程中的信息壁垒,加快补齐产业结构、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等断点短板,为落实产业链“一招鲜”“几招鲜”,寻求治理能力新的增长点不断探索、开拓创新。要发挥企业主体优势,加速改革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调动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的主动性积极性,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落实落细协调共进、开放共赢新任务新要求上全面发力、蹄疾步稳。

实现可持续“富矿”,拓展民生共享新疆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当下、谋划长远,致力于“惟改革创新者胜”,打造开放新高地。要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办好自己的事”的制度保障,让顶层设计和开门问策有机结合起来,站稳扩大内需“基点”,增进持续发展韧劲,让以群众为主体的经济圈、生态圈、文化圈、生活圈融合起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要健全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双循环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扩大配置范围,维护公平正义,落实均衡普惠,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绿色共保为目标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交通出行、教育医疗、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综合维稳、文明创建各领域各环节促进均衡可持续,推进更高水平、更加公平的全覆盖体系建设,共绘绿色发展底色,发出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

全面开放正当其时,深化改革恰得其势。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历史新起点上,我们唯有将“富矿”挖掘出来、运用到位、转化拓展开来,方能在育新机、开新局的新发展阶段有所作为、破浪前行。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系列公开课第六讲观后感范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点、两个着力”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为积极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江苏具体化实践化制度化,确保党的组织路线行稳致远。近日,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擘画了一张瞄准“时代之呼”、满足“国家之需”、顺应“人民之盼”的宏伟蓝图,为做好江苏人才工作指引新征程航向。

瞄准“时代之呼”,坚持求贤若渴选人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变得是朝代更迭的历史使然,不变的是求贤若渴的永恒主题。正所谓:“得贤才者,其兴之始也”。“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周文王;“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的刘备;“敢于纳谏,以人为镜”的李世民,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求贤若渴的典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古人尚能如此,何况新时代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爱才惜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唱响了求贤若渴的“时代之呼”。《意见》的出台,打破了人才队伍有“高原”无“高峰”的桎梏,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干部与组织选人等提供了坚强政策保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满足“国家之需”,坚持不拘一格揽人才。“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是某一行的兴旺发达,不是某一业的世界领先。“沧海万仞,众流成也”,只有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努力,才能涓滴成海,成就国富民强之势。《意见》的出台,突破了固有的意识形态束缚,将目光扩散到全世界各个角落,以更宽广的选人视野,更多元的用人渠道,更宏大的选拔气魄,不拘泥于国籍、民族、行业之别,树立“英雄不问出处”的意识,建立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坚持把品德放在人才评价的首位,强化能力业绩贡献评价导向;健全人才流动制度,促进人才在区域、部门之间有序流动,营造“百花齐放”的新格局,为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有所作为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汇聚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推力。

顺应“人民之盼”,坚持工作实绩选人才。“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工作繁重复杂、直面群众、直通人心,从基层成长、成熟起来的党员干部,更懂国情、更接地气、更懂民心、更通民声,人民需要这样真懂自己的干部,人民需要这样真为自己办实事的干部,人民需要这样真与自己站在一起的干部。《意见》的出台,在坚持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的同时,更加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将目光投放到在基层一线打磨成长的干部,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硬核”和“标配”,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基层干部成长的藩篱,让基层干部干事有舞台、成长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意见》的出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忠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将匡正新时期江苏选人用人风气,必将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篇章,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伟大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系列公开课第六讲观后感范文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组织路线是党的组织“生命线”,在新时代要更加抓紧、抓牢、抓好。

要以忠诚“起头”,只有永葆对党绝对忠诚才能拧成一股绳。“忠诚之心,人之大德。”抓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的忠诚教育,筑牢忠诚之魂,要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依托教育培训、组织生活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做到绝对忠诚于党。“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落到实处,见于细节,养成对党无私的精神品质,不断化作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自觉。只有永葆对党绝对忠诚,9191.4万党员才能拧成绳、攥紧拳,干事创业有力道、出成效。

要以严密“编织”,只有体系严密才能经受住战斗考验。“举大事必慎其终始。”党的组织路线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慎始慎终。无论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党委,还是基层党组织都要严谨地传导好。既要能跑好“最初一公里”,也要接力好“中间段”,更要畅通“最后一公里”,一棒接好一棒,棒棒起到表率作用。要着力在“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要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在实践中不断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持之以恒地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锤炼,严密地编织好、落实好党的组织路线,更要常抓不懈,才能历久弥坚。要传导好新时代党的声音和力量,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力打赢发展中的各项攻坚战。

要以科学推动,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正确指导发展。“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也是如此。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也要与时俱进,关键是要加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深刻领悟好建设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意义和其根本内涵,筑牢思想之基。要坚持科学选人用人机制,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打造一支与发展相匹配的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要坚持用科学制度推进。当前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愈加完善健全,要积极贯彻落实,绷紧制度这根弦,以制度来推进新时代组织路线向前发展。

视频内容全文

大家好!我们现在分享的题目是新时代中国改革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刻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现实问题,在构建中国改革发展的蓝图中开启了决胜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我们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新时代的改革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在新的时代,在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实事求是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和新水平。习近平深刻地把握了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他提出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他提醒我们说,实践证明,当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时候,我们就会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的时候,就会误党误国。要办实事,出实际的成效。

第二个方面,新时代改革的新方位和新判断。新时代的改革习近平同志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地把握了社会发展的现实,深刻地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他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他说我们首先要了解客观现实,要了解、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在地方任职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到广大的农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现场当中进行调查研究,当了总书记,在15个月的时间里就有39次进行调查研究。他每年春节都去贫困的地区,了解贫困的乡亲们生活怎么样,住得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要求,鼓励他们努力奋斗,改变、提高生活水平。

习近平同志对于形式主义的空谈、高调的工作作风很不满,他对此作出了批评。他说有的人很不注重调查研究,打个电话,看看材料,就在办公室里憋套套。有的呢,到一个地方听听汇报,随便看几个地方,就能够发表重要讲话。有的到一个新地方,看了几个点,然后他就要绘制发展蓝图,这个样子怎么能够把握现实问题呢?这完全脱离实事求是。

那么习近平同志正是在深刻把握中国现实问题、中国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判断,有了新的认识。比方说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我们知道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从人的需要来看,就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了,而是范围更广了,层次更高了。人们的需要不仅是物质文化,还有对民主、正义、公平、安全、环境等等这样的需求。

那么从供给的方面来看,我们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我们的发展方式来看,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够继续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了,人口红利下降了,能源问题突出了,我们原来的增长依靠巨大的人口优势、人力成本的优势,依靠比较多的能源的消耗,但现在我们看到,人口红利下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了,能源问题非常突出了,环境污染矛盾加剧了,所以这些都成为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那么十九大报告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这一点,就是我们创新能力不足,民生还有一些短板等等。那么在新时代,我们现在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社会,但是我们还不发达,虽然人民的需要层次提高了,但是我们这样一个发展的现实没有改变,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国情没有变,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样一个地位也没有变。所以我们的人民的民生,人民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要求还不能充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所以这离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个问题,新时代改革的新方略、新举措。实事求是最根本的就是求是,也就是把握客观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规律,把握事物存在的根本的问题,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习近平和其他的政治局常委就到全国的各个地区、到各个行业、到不同的专业当中,来了解他们存在的现实改革和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在整个的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比较当中找到我们面对的挑战。由此他提出中国的改革要先解决制度性的问题,先解决矛盾最尖锐的问题,先解决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所以他正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改革的新的举措,使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创造了中国奇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们改革的目标,这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要使我们的改革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整体性。从我们的需要来看,从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上来看,我们要尽可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人们的消费层次和消费能力,比方说加大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的水平,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公平感。通过精准扶贫来解决社会的公平问题、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发展各地区各行业差距很大,所以这种扶贫的措施方略就不是完全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提出实事求是的切合实际的措施。习近平同志说,我们不能一边说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这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说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那么就我们的奋斗目标来看,习近平同志也在新的时代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他认为,我们首先到2020年,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从2020年到20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再分成两个阶段,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问题我们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六讲新时代改革的思想路线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2020战疫示范微党课第六讲观后感5篇

精选关于新时代思想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系列公开课第二讲党领导的新时代改革...

2020高校战疫示范微党课第六讲观后感5篇

战“疫“示范微党课第六讲观后感范文五篇

收看《领航新时代》个人学习心得观后感5篇

领航新时代观后感心得体会2020精选5篇

关于收看《领航新时代》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党员观看领航新时代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

收看《领航新时代》党建电视栏目心得观后感5篇

相关热搜

499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