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挑战,分析当前高校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有心理障碍和问题的学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严重的还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心理特征

  每个时期的高校学生都带有其特定的时代气息,在他们身上能够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影响。当前的高校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的矛盾
  来自不同家庭的高校学生既存在自卑心理又存在自负心理。家庭条件相对一般的学生往往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自卑心理,存在孤独感。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往往心理上比较乐观,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自负心理。家庭环境是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直接因素。
  2.渴望被认同的心理
  高校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敢想敢当,敢于实施,很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群体中崭露头角,得到周围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产生失落情绪,会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了。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心理,一旦出现不被认可的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3.反叛心理
  在传统管制型教育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有着明显的话语权。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环境中,造成了他们的反叛心理。进入高校的他们,学习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压力,向往自由的高校学生对传统的管制教育比较反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自由和纪律本身就是矛盾的,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阂,给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4.恋爱价值观
  恋爱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渴望恋爱。但高校学生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缺乏恋爱经验,在遇到感情纠葛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这也是困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难题。高校学生应当正面直观的面对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既要有追求爱情的勇气,又要具备承担爱情责任的能力。
  5.人生目标茫然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陡然剧降,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生活目标随波逐流等问题,常有生活无意义感,人生目标茫然。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自己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以朝着这个坐标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对策研究
  1.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训
  虽然在高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很多从事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担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没有纳入到正轨。高校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
  2.利用网络等新形式及时进行辅导
  很多的高校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心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就导致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无法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致于无法科学合理的“对症下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化等特点,使得高校学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通过网络尽情地倾诉与宣泄,从而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和缓解。对于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准确及时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果。
 3.建立朋辈聊天室等资讯途径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宣传,学生也逐渐摆脱了对心理咨询的种.种误解。但是高校学生中能够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敞开心扉接受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倾述对象时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述。而在高校中建立朋辈聊天室,是缓解不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的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咨询员,可能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理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经验去与那些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沟通,使得需要咨询的学生摆脱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心理阴影。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首先,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从家庭生活不美满的环境中走出来的高校学生往往行为比较偏激,因此,父母在关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与子女基本上没有沟通。其次,学校在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着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变化规律。第三,社会是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场所,同时社会也通过各种媒介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面对就业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家庭应该鼓励支持,高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引导,社会则应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另外,学生这一主体也应该深刻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端正职业态度,创造自身条件。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发挥积极效应,学生才能取得职场的成功。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的课外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且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学校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研讨会、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反馈思想情绪的变化。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建设好校园文化氛围,办好宣传栏、做好宣传广播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
  6.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
  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及治疗体系已迫在眉睫。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会通过新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该措施,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从中发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价,不仅有利于掌握高校学生总体的心理变化趋势,也有利于把握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历程,针对个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试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