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职场励志 > 公司职场励志文章精选

公司职场励志文章精选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公司职场励志文章精选

  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变。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者我们的人生路会更精彩。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公司职场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听说你很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好多人说:“小木头,我找不到方向,该怎么办?!你说我连往哪个方向努力都不知道,怎么努力啊?!”

  问这种问题的,有上大学的小朋友,有跟我同龄的男女,甚至,还有比我大一点的人,因为找不到方向,他们觉得生活挺无趣,又无力改变,所以就很焦虑。

  可是方向到底在哪里?谁能拨开迷雾,往前方一指告诉我们说:“你去那里,准没错!”

  我小时候也期望有一个人可以告诉我,真的。他一眼能够看透我的资质,知道我该干什么,然后给我指出一条光明大道。我总觉得自己不怕努力,怕的是没有方向——现在知道,很多人也是这样。

  问题在于,世界上根本没有这么一个人。若说有的话,也只有你自己。

  而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你迷茫困惑烦恼忧愁的时候,你尽量别让自己太闲,你别以为靠脑子想来想去方向就会灵光乍现地出现,你得去做点儿什么,试试看,试着试着,也许你就找到你该去的地方了,真的。

  上大学后,时间变得很充裕,我一下子不知道该干嘛了,除了上课,那么多的时间不知如何规划利用。没谈恋爱,平时也没有实习,投稿呢也总是失败,口袋里没有几毛钱也不能总是出去玩或者逛街……

  尤其是,根本不敢想以后。那会儿媒体已经人满为患,其他专业的人也都削尖了脑袋往里冲,招聘越来越严苛,要么名牌大学,要么特别出众,当然有过硬的背景也是可以的。

  可是这些,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学校不是985也不是201,我又不出众,关系背景更是一点都没有……一想到这些就崩溃,真是太煎熬了。

  怎么排解?

  也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别让自己太闲了,该上课就去上课(惭愧地说,我大学几乎没逃过课),有时间就去图书馆看书,写稿投稿失败了也不敢气馁,是不敢。

  当你知道自己一无所有,甚至连人生方向都不知道到时候,你敢闲着?!反正我不敢。

  闲着的话,会怎样呢?

  可能会多睡很多觉,出去逛街,彻夜打牌,谈一场鸡肋的恋爱……到毕业时,媒体是一定去不成的,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听起来也不错,但许多年后,我一定会午夜梦回悲从中来:我曾经希望写字为生啊……

  一定会遗憾。

  这些年,我几乎没有特别闲的时候,因为我会不停地给自己找事儿做。

  四处给杂志社投稿,摆摊啊淘宝啊做烘焙啊,做读书会做观茶甚至再开一个公号……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想让自己充实起来,忙碌起来。

  前几年,时间太多,我跑去网站写连载,每天写两三千字。那个故事写得并不好,很多地方还前后矛盾,但写了十几万字之后养成了我每天写字的好习惯——想要偷懒特别容易,“我那么累啊,今天休息一下”,三五天之后就理所当然地停下来。

  而当这件事成了习惯,也会特别顺理成章,如今我哪天若是不写字儿,或者出门不带电脑,心里就会空落落的。

  好多人问我说,喜欢写作,可是找不到方向,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写,又或者写了没人看怎么办?!

  我的回答都是:写啊。写给自己看。坚持写下去,总是会有进步。当然,你若是很功利的话,写字这件事的确不能立马变现,甚至你一辈子都默默无闻也极有可能,但如果很喜欢这件事,你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些了。反正我是。

  我曾经在天涯论坛上有个博客,叫“闲着也是闲着”。看这名字就知道啥意思了,对吧?

  那个博客我写了好几年,写了好多篇,不赚钱我也觉得好呢。

  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迷茫,他们彷徨,他们找不到方向,他们像是身处迷雾之中,真的好痛苦,真的好想突破,想要破茧成蝶。

  但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干脆就什么都不做。

  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找方向。

  哈哈哈哈……还不是懒?找什么借口啊。

  上班族说:不知道以后职业发展该去向何方,很烦恼,但是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喔,那能不能学点喜欢的东西,或者学一点实用的东西,总比你闲着瞎迷茫强啊;

  大学生说:好困惑啊,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再说了,喜欢不能当饭吃对吗?我好困惑啊。——喔,能不能把你困惑烦恼的时间用来读书或者实习,让知识灵感或者是实践经验来充实你的头脑,哪怕你学好英语以后都会受益匪浅啊;

  有的人迷茫,有的人彷徨,说到底,就是太懒,也是太闲,什么都不做,一直在原地打转转。

  好多人跟我说:好羡慕你,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只要沿着它往前走就行。

  可是在找到方向之前,我不是也走过很多弯路吗?在那些路上跌跌撞撞地走着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方向啊,不知道这条路对不对啊。我也困惑也迷茫也忐忑也妥协啊。

  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就找一点事情来做一做,做着做着,可能就春暖花开了,真的。

  人生并没有真正的无用功。

  除非你只是,闲着。

  那谁都帮不上你。

  励志文章2: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说说25年前,我家分房子的事情吧。

  那个时候我才9岁,坐标武汉。

  我爸是个建筑工人,我妈是的妇科医生。

  那个时候,我们住在祖屋里。一栋3层的小楼,里面住了6户人。

  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我妈三班倒,为了带我,把我接到了医院病房里面住,这一住就是5年。

  终于分房子了,是一间15平的集体宿舍。爸爸用半个屋子的面积,搭建了1米高的阁楼。爸妈睡在阁楼,我睡在一张90公分宽小床上。屋里摆满了东西,东西多到我的小霸王学习机必须挂在墙上。

  那个集体宿舍是隔壁天主教之前的老房子,有100多年的历史。自来水和厕所在楼下的公共区域里,没有洗澡间。

  这一住又是5年。19岁那年我高考进了武大。我们家集体宿舍的院子里摆了几桌酒。

  那年教堂打官司赢了,强行回收了那个小宿舍。宿舍里的住户拉着横幅到教堂门口骂上帝。

  宿舍没了,生活还要继续,爸妈租了一间更小的平房。

  大概又等了一年。医院的新楼建好了,那是房改前的最后一年。我妈托人送了房管科5万块钱,要了一个指标。

  房子建好3年过去了。我毕业后在新家住了2个月,就到上海工作了。

  那个时候我爸妈已经50多了。

  我家境不算好,也不算赤贫,应该算是那个年代最普通的一家人。

  从我听别人家和房子搏斗的情况来说,我家算那个年代里比较有代表性的状况吧。

  1300年前,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从唐朝起房子就不是唾手可得的东西。

  从古至今,房屋都是需要几代人经营沉淀才有的祖产。一代代都是这么刷过来的啊。

  而国外亦是如此,friends,破产姐妹,BigBang大家也都看过。即使国外的大都会,房子也不是说买就买的。

  即便是大富豪,乱世来临家道中落,也是现卖金银,房屋用来做最后最后的一搏。

  回答题主的问题:

  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答:不是!国家也没到崩溃边缘。

  房价一直就那么高。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难。

  而在中国,房价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不是透支创造力和生活品质的东西,反而是很多人的“奔头”,成为他们积极生活的动力。

  真实世界里,透支生活的不是房子,也不是Lv的包,不是信用卡和其他一切昂贵的外因。而是懒惰、借口,抱怨和超出付出的个人预期。

  “北漂”这个词本来就意味着面临巨大的挑战,获得巨大的成就。

  你选的这条路本就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多读书,多挣钱,少抱怨。

  过去没有你想的那么好,未来没有你想的那么差。

  在知乎,我有时真的要拼尽一生的修养,才能保持起码的友善。

  我说了“多读书,多挣钱,少抱怨。”,就生生的被解读为鄙视没买房的穷人了。

  我之所以用我爸妈的故事,是因为我不想拿自己当楷模,因为我觉得我不配作为北漂楷模。

  但是你们既然都那么没有带入感,我还是说说我买房的故事吧。

  2004年我毕业,去了上海。工资3000,房租750,和人合租一间双人床的房间。那个时候上海的房价13000。

  因为是月光,每一个季度交房租的时候,我就剩下750块钱。生活完全靠信用卡顶着。

  2005年,混不下去了,跳槽去了广州3500.广州的房价8000,每天都在有人喊崩盘。

  2006年,过年工资涨了500,同学们在武汉工资3000,我在广州才4000.

  觉得没意思,就回了武汉。家里安排的很好,国企3500。

  呆了一年发现公司里那些每天泡茶的老头子,就是自己终老的样子。

  于是2007年冬北上进京,开飘。

  在北京的白毛风里漫无目的找工作,3个月花光了所有的钱。

  运气不错的找到了一家软件公司,月薪4000。

  2008年奥运物价飞涨,原来挺好的收入,几乎就在2个月内,不够用了。

  以前鸡蛋灌饼1.2一个,6月份就3块了。北京的房价几乎是一瞬间,从1w涨到了1w7——8.

  我不吃不喝5个月才能买一平米的房子。整个互联都是关于房子的段子。

  2011年过年,北京的房价20000多了,这家公司给我涨了200块钱的月薪。收入5200,房租1800。

  我这个时候已经快30了,再次觉得北漂没意思。一边换工作,一边想着撤退。

  机缘巧合找到了一家竞品公司,看上我做ppt和演讲的能力。给我开出8k的月薪,我又留下来了。

  这是一家不错的创业企业,很幸苦,每天朝九晚九。很多时候,我真的回到家里连衣服都没脱就睡着了。

  当然,我也很努力,是真的努力。

  在这家公司,我不仅是集团PPT和宣讲模板的总输出,后来又成为设计团队的督导。自学了AE和Pr,给公司主导了大量的宣传片;捡起扔掉5年多的英语,参与IPO材料的翻译。后来的职位是运营总监。

  2014年这家公司成功上市。我兑现了一笔股权,通过原始股也赚了不少。

  从天而降的150万,首付了现在的房子。

  现在我跳槽到一家500强。不算大富大贵,但收入很不错,今年年前把武汉的房子给卖了,给爸妈升级了一栋小别墅。老婆是个跟我收入差不多彪悍女子,年初怀孕,10月生产。

  正在找不错的项目,打算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创业。

  我不算人间楷模,但我现在的水平离大部分人的生活预期应该不算太远。

  你们觉得我是靠的运气么?

  我觉得有运气,也觉得不全是运气。

  运气是我08年遇到的那个靠谱的创业公司,如果不是这家公司,我可能就回武汉了。

  我觉得不是运气,是因为北京每年有大量的非常靠谱的公司脱颖而出,当其中一个机会到来的时候,我把他抓住而已。

  北上广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俗套的耳朵起茧,简直就是标准剧本。每天都在发生,有些人的成功比我更璀璨,以至于我这点小成就只配沾沾自喜,而不配拿出来炫耀。

  这中间我吃了多少苦头,我自己太清楚了。别人吃了多少苦头,我用膝盖也想得到。

  一切就像套路,一切都是应得的。

  来北京之前大家就知道这不是一片极乐之地,你们也早就听说了无数北漂不易的故事。

  北京每年有数千万的北漂,有些人一辈子也遇不到好的机会,而不得不黯然离开。

  早就知道一切的风险,可你还是来了。你踏上北京时心里所求的不正是这样的机会么?

  一旦碰到机会就牢牢抓住,然后挺起腰杆有尊严的活着的人,才是我们心中北漂故事的主角。

  但是,当这样的机会来临之前,你能做的只能是努力。

  你只有努力锻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机会降临的时候,你才有能力抓住他。

  你只有努力咬牙坚持,才能扛过机会到来前的苦难。

  你只有努力才有可能在这个地方留下。

  你不努力就一定留不下。

  太阳底下其实真的没有新鲜事。

  25年前,我父母经历的跟我没有什么不同。

  12年前,我经历和你们今天所经历也没什么不同。

  我怎会不知道你们今天的痛苦和面对房价的恐惧?

  你们抱怨今天的收入太低,而你们今天的收入是我这个211大学生工作8年后才达到的薪资。

  你们抱怨房价是你们收入的四倍,而当年的房价是我收入的5倍。

  不是只有你们需要去面对不那么友好的生活。

  生活从来就没有友好过。

  作为一个在北上广多次混不下去的人,我没有什么资格嘲笑谁。

  今天我不算成功者,我也没有资格像马云那样去教训谁。

  个人机遇不同,

  不鄙视买不起房的,不买房的也值得尊重,

  不鄙视买不起房的,不买房的也值得尊重,

  不鄙视买不起房的,不买房的也值得尊重,

  (玻璃心重点看这里,这段话的语气是元首的重读喷水拍桌咆哮)

  但是我真的很鄙视一些人,

  我鄙视那些不打算做任何事,就认为北京的房子应该理所应属于他的人。

  我鄙视那些以为自己很努力,就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的人。

  我鄙视那些列举一大堆数据,把所有问题都归咎给社会的人。

  1,北京有2200万常住人口(不含没有暂住证的,笑)每个人都想买房子。

  2,北京(含密云怀柔顺义)每年挂牌出售的房子只有150万(含二手房)。

  3,北京注定只有7%的人,能在北京立足。

  4,北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这里有更多的机会,有更的高薪水,有成为人上人的可能。但一切的机遇,都会伴随的风险。这是世界的常态。

  5,北京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城市人口容纳的极限,高物价,道路拥堵,能源不足。选择了北京作为目标,就要在这个拥挤的城市挤出一个缝隙让自己活下去,再使出更大的力气挤出一个空间给自己安家。

  6,北京的GDP在增长,每天都有新的科技出现,最坏的世道也一定有人赚钱。今天的工资不代表以后,我们要努力成为赚钱的那个人,而不是去骂那些赚钱人。

  7,你努力了,没有成功,是你输给前7%比你更努力的人。你不丢脸,虽败犹荣。但不意味着任何人欠你什么。

  这些才是你应该记住的数据。

  最后总结之下:

  0,本题目讨论房价,我就只说房子的事儿。

  房子不是判断人生成就的标准,而只是人生无限选项之一。

  压根不想买房的另一种人生轨迹,非常值得尊重。

  1,没有人说房价便宜,房价从来就不便宜。如果你的梦想是在一个大城市安居乐业,完成你的上几辈人无法完成的伟业,请拿出面对梦想时该有的诚意。

  2,北京是个冒险者的乐园,从来只有残酷的优胜劣汰,没有任何人有义务让傻逼可以在这里轻松的安居乐业。想免费住,你老家有房子。而北京随时有2200万个和你有同一个梦想的竞争者。

  3,你们爱听那些话,其他答案已经有很多了。如果你们需要心理上的舒缓,请出门找首赞。高赞答案360度有理有节有数据的证明了房价很高,生活不易,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目标。你们可以和数千屌丝一起全方位互动抱怨生活骂政府,在那里你能为自己找到无数个就地躺下的理由,在那里你能找到想要的温暖。我建议把他的文章收藏起来,有朝一日你们需要用的时候可以随时打印,然后理直气壮的对自己的人生摊手说“怪我咯”。

  在我这里,不唠你们爱听的嗑;那些好听的话,不是当年你选择北京的目的。

  这个世界有无数条不那么艰辛的路,是你自己选的北京,不是北京选的你。

  生活上的屌丝只是暂时的,而内心深处的屌丝不配获得尊重。

  励志文章3:你能力出众,却又为何碌碌无为?

  1

  跟一个姑娘聊天,姑娘将话题扯到了她的工作上,继而骂起了领导。很多人都会骂自己的领导。但那姑娘却骂的花样翻新,酣畅淋漓。

  天天让我们加班,可又不给加班费,简直就是周扒皮附体了。可人家老周至少表面对自己的“员工”还算客气,他呢,看到我们都不会笑,就好像谁给他戴了绿帽子似的。

  长着一对死鱼眼,没事就偷瞄那些长得好看的女同事。看着一本正经,其实骨子里色着呢。我怀疑他得了性病,走路就就像骑着一条狗,叉着走。

  ……

  姑娘骂痛快了,最后说,你说我都给他卖了两年命了,现在要经验有经验,要业绩有业绩,可他从来就不提拔我,这他妈还算人吗?

  我笑了,我说,是有点气人,你这么讨厌他,背后肯定也没少跟别人骂他吧?

  姑娘也笑了,遇到这样一个有眼无珠的领导,我不骂他骂谁?我回家骂他,去公司还骂他,不过都是跟那些要好的并且同样看不惯他的同事骂,不会让他知道。

  我想我知道姑娘为什么得不到重用了。她想有上升的空间,却只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跟成绩,却从没意识到自身的小病症。这太要命了。

  骂领导当然不能算病症,大多数人都在骂领导,他惹你不爽了,你下了班,回到家,当着自己亲人的面,想怎么骂怎么骂,怎么痛快怎么来,这没问题。

  可问题是,你不该对着同事骂,那怕同事跟你再要好,并且同样看不惯他。因为人性是不确定的,在利益面前,谁能担保他不会为了邀功,去偷偷出卖你?就算同事不出卖你,可你们骂领导时,就确保不会被其他人听到吗?

  在公司跟同事骂领导是大忌,太有可能传到领导耳朵里了,因此,你于工作中,无论多拼命,无论做出了多少成绩,你的领导只要不是受虐狂,喜欢下属在背后说他是周扒皮,说他是性病患者,他就不会提拔你。

  但事情的严重性更在于,有很多人像那姑娘一样,因为自身的各种小病症,犯了领导的忌讳,却还不自知。工作得不到肯定,便以为是领导有眼无珠,从不肯静下来在自身的其他方面找找原因。

  2

  我跟张天是多年的好友。张天在一家合资企业上班,工作认真刻苦,能力也强,可工作了好几年,始终是部门副手。

  张天跟我抱怨说,那些比他进公司晚,能力也明显不如他的人,反而升的很快,他部门现在的主管还是他带出来的,而他双脚就像牢牢的焊地上了,看领导那意思,似乎不打算让他挪窝了。

  张天愁眉苦脸的说,太他妈郁闷了,你说这怎么回事啊,我又没刨领导他们家祖坟,他为什么就看不上我?

  我也替我的兄弟郁闷。我说,你好好想想,你平时有没有欺负、排挤同事?或者做出过损害公司利益的事?

  还真有。张天想了半天,说两年前的中秋节,公司给员工发福利,领导让他去采办,他小舅子忽然找上门来,说手里正好有一批食用油……

  张天说,说实话,我完全是为了帮小舅子的忙,当时一分钱的回扣都没拿。而且怕公司误会我假公济私,这事一直瞒的很紧,领导应该不知道的。

  如果领导不知道,那他兢兢业业工作这么多年,能力卓绝,业绩出众,为什么最后提升部门一把手的,是他的后辈,而不是他?据张天说,那后辈在公司也并没什么背景。

  他以为领导不知道,其实领导是知道的,他越怕领导误会,而领导偏偏就误会了,所以,又怎么会将过多的权利,交到一个“假公济私”的人的手里?

  张天在领导眼里早成了一个“小人”,却还不自知,因此,他工作即便再刻苦,也难有升职的机会了,除非打破领导对他既有的坏印象,但这很难。

  倒不如另谋出路,重塑形象。

  3

  有时我们就像解放前地主家雇佣的长工,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站在炎炎烈日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虽然辛苦,但看着自己动作比别的长工娴熟,锄的面积也大,我们不禁洋洋得意,便想着地主老财这下该赏咱个工头当当了吧。

  不赏工头?赏几块现大洋也行。

  可左等也不见地主老财过来,右等也不见过来,这下我们懵了,怎么?老家伙老眼昏花,看不到爷出色的业绩?

  其实我们的业绩,对方是看得到的,他之所以不过来奖赏,是因为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我们自己平时不太在意的小病症。

  比如妒忌、排挤同事,比如爱贪占小便宜,更甚至像张天那样,仅仅因为一次的失误,便在领导心里定了型……

  在领导看来,这些都是不堪重用的缺陷。

  这些缺陷我们自己往往没意识到,但他知道。

  4

  有人说,最有智慧才德的领导,能够善用每一种人,他看重的是你能为他创造多少利益,言行处事什么的,一概不计。

  商品社会,利益虽说放在第一位,但有此魄力的领导,毕竟还在少数,因为固有的传统观念,试问,又有几人敢去重用一个德行有问题的人?谁知道到时带来的是利益,还是灾难?

  而你的才华,又足以让对方忽略你身上的瑕疵吗?

  领导还是普通的多,而我们也大都是庸常之辈。因此,身在职场,言行要慎之,别因为一些日常的小“病症”,成了领导眼里难当大任的人。

  话再说回来,如果你兢兢业业,拼死拼活,又具备一定的能力,却还依旧得不到赏识,别急的骂领导瞎了狗眼,不如在自身的其他方面找找原因?

  励志文章4:工作前几年,对自己狠一点

  “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好难啊。”正在自主创业的老同学发来私信感叹。

  同学所在的公司正在招应届毕业生,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起薪3000元。“这是8年前我的起薪。现在3000块钱怎么活啊,北京的合租房至少也要1500元一间了吧?”

  艰难、窘迫、无奈,相信这是现在不少年轻人初入职场时的切身感受。不仅仅是自身价值被低估的问题——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无法换回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收入,内心的煎熬和痛苦可想而知。

  同样是工作第一年,同样是3000元的收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人只愿意拿出一部分能力和精力投入工作,以匹配自己眼下的收入,求得内心的平衡;而另一部分人则甘愿倾力付出却不计回报,拿着3000元的钱,操着3万元的心。

  究竟哪种方式更好,见仁见智。但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第一份工作除了是谋生手段之外,更是一个机会。在这里,你学习职业技能,积累人际资源,洗掉学生气,试着以共赢的姿态与人合作。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第一年的意义就像挖井。挖到1米深处,隐隐有水渗出,你当然可以就此打住,安享有限的劳动果实;但如果你能对自己狠狠心,耐住寂寞坚持下去,3米深处,很可能就是汩汩的甘泉。

  01

  家门口美发店里的洗头妹在她职业生涯的第一年便开始谋划未来——升级成为美发师。

  上班的日子,她每天要从上午10点忙到夜里10点,回到集体宿舍就几乎累瘫掉,一觉醒来又是新一轮忙碌。20岁出头的女孩,爱玩爱美本是天性,所以当她那天说,每周一天的宝贵休息日被用来报班学习剪发时,我瞬间对这个小姑娘充满了敬佩。

  洗头妹的工资并不高,平日里省吃俭用成了习惯,但花几千块钱在发型师培训课程上,她却豪爽得不得了。她对我说,现在这工作年轻时干干还行,但自己要为长远打算,学一门真正的手艺。趁现在年轻,辛苦一点不算什么。

  160元的假发套,一周就要消耗掉一个,这是学费之外的开销,对洗头妹来说,压力不小。她尽可能把每一个假发套充分利用——从女士的长发剪到中长发,再剪到短发,接下来是男士发型,偏分、板寸,最后是光头。每天店里客人不多的时候,她就躲到后面,对着这玩意儿修修剪剪,然后再拉着发型师仔细讨教。

  用假发练手总是不过瘾。洗头妹请示了老板,在附近的建筑工地贴出告示,每晚8点半,免费给农民工剪发。我每次晚上路过那门口,总会看到三三两两的农民工围在一起,任由她打理头发。因为是免费,没人计较她的技术如何,就算是剪坏了,多半也不过是呵呵一笑,“反正过两天又长出来了”。

  你能想象吧,当我逐渐从诸多细节中将这个故事拼凑完整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和敬佩。也许洗头妹的生活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很遥远很陌生,但她在职业生涯第一年中所展现出来的勤奋、坚韧、远见和智慧,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们往往会感叹“理性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扪心自问,多少人有洗头妹这样的勇气,敢对自己下如此的“狠手”——最大程度地挖掘自身潜力,用实际行动逼着自己往前走,而不是坐在那里怨天尤人?

  工作前几年,首先需要磨炼的是职业技能。从学校到职场,每个人的角色和定位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把书本上的理论、公式、概念、理想模型,转化成实打实的方法、经验、技术和业绩,如何在现实的种.种不理想状态中找到最优方案,如何尽快察觉自己在哪些方面还达不到岗位要求,如何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一步步为之努力——所有这些,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做事,在一次次成功或者不成功的实践中,答案自会浮出水面。

  02

  小雷工作的第一年,我就预感她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销售。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原因只有一个:她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看似无用的助人活动上,心甘情愿,从不计较得失。

  有一次打电话给小雷,她正带着一个巴基斯坦青年爬长城。“腿儿都遛细了。”电话里小雷的声音听上去有些疲倦,“这周还要去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

  简直莫名其妙——不管是巴基斯坦青年还是逛北京这件事,都跟小雷的工作、生活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后来我才知道,一个小雷并不算太熟的朋友在某次聚会中说起烦心事:一个有恩于他的巴基斯坦哥们儿要来,人家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他自己上班时间又不可能跑出去,只能四处求人帮忙陪同兼导游,但屡屡被各种理由推托掉。

  饭桌上七八个人谁都不吱声,只有小雷傻乎乎地搭茬儿:“你要是实在找不到人,我去吧。”

  事后,那个朋友摆下大宴答谢小雷,其间几次提到“你们公司那产品……”。小雷只是微笑,说:“我帮忙是看你当时太为难,不是为了让你买我的东西。我们的产品你现在用不上,等你真正需要了,再找我吧。”

  小雷给我讲这段往事的时候,神情笃定:“当时有太多人不理解,大家都觉得我有病,多此一举。但我知道,他是认定我这个朋友了,等他真正有需要时,肯定会第一个找我来买的。我觉得销售就得这么做,而且这种客户会特别忠诚,还会把周围有需要的人都介绍给我。”

  看到了吧,小雷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通过一次“徒劳”的北京游埋下了一份交情,更在于她并没有急着把自己的付出变现,而是静待它开花结果。

  而这,恰恰就是一个优秀销售人员所需要具备的品质。

  有的人做事之前喜欢计算投入产出比,再根据收益率的多少决定做不做、做多少、怎么做。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对工作第一年的新人来说,这种权衡并不是可取的职场立足之道。实际上,很多看似徒劳的事情,其中埋藏着巨大的机会,说不定在未来的哪一天,就会成为你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块跳板。

  退一步说,就算自己的种.种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年纪轻轻的,多做些事情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小雷的“狠”就来自这种心态。

  03

  小梅的职场生涯从送一封信开始。

  刚去单位报到的时候,小梅并没有被安排具体工作,领导嘱咐她,先适应适应环境,多跟同事学习。可小梅放眼一看,同事们各自对着台电脑敲敲打打,忙得脚打后脑勺,谁都顾不上招呼她。

  小梅抱了堆材料在一旁翻看,忽然听到两个同事在低声讨论什么送信的事,大致意思是说,有份重要文件需要送到同城的另一个地方,交给快递怕不安全,自己去又抽不出时间。

  “要不,我去跑一趟?”小梅适时地搭茬儿。

  燃眉之急就这样被轻松化解,同事怀着感激仔细地向小梅交代此行的任务和目的,告诉她见到对方该说什么、怎么说,并叮嘱“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不会凭空而来,一定是在某些共同经历之后,彼此才会有那种“你办事我放心”的默契。这次本职工作之外的跑腿儿,让小梅迅速获得了团队成员的认同。而在职场上,信任这东西很奇妙,一旦建立起这种默契,我们就更容易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交给对方完成,而积极的结果也会让我们更加确认自己对一个人的认同是正确的。

  如果能在工作第一年就进入被信任的轨道,无疑是幸运的,也会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信任的前提是共事,共事的前提是做事,只有任劳任怨不计回报地多做事,才有可能获得同伴的认同,让那份幸运离自己更近一些。

  这种“狠”,是过程之狠。

  在进入职场的前几年里,不妨对自己狠一点儿——无论是关上门苦心修炼职业技能,还是从一次次无效劳动中寻找机会,或者通过每一次合作在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所有这些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少说多做。而这,始终是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励志文章5:90后,为什么我不聘用你?

  最近又面试了一波的应届生,基本都是94年左右的鲜肉。

  抱歉,你们中的很多人,我无法聘用。

  也许你们面试失败后,有的公司会告诉你理由。

  当然,大部分是统一回复,诸如不合适、不匹配等。

  但是,HR不会跟你们说真实理由。一是人多,工作量大。二是怕打击到你们,给一个台阶下。

  如果你要听真实理由,不怕被我伤害,那就往下看。

  前方高能预警,这是一篇功利得不要不要的文章,如果不想知道真实理由,千万别看!

  我芳龄23,同为90后,很明白你们在想什么。

  创业三年,我也了解作为一个企业雇主应该如何思考。

  本文先聚焦在两大问题上,虽然每个公司具体的面试要求不同,但这两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搞清楚这两种逻辑,大部分求职失败的原因都能得到解释。讲完这两个问题后我会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先讲这两个问题:

  谁决定你的工资?

  谁决定你的去留?

  1、谁决定你的工资?

  也许你会说,这个问题还需要问么,当然是老板啊!

  这是大部分人所持有的观点,但是一个错误的常识。

  是你自己决定工资的吗?

  不好意思,也不是。

  我司的新媒体运营一岗面试过各种各样的90后。

  他们期望的薪资,大体上跟自己的学历呈正比。专科学生要求低,海归要求高。

  实际上这个岗位我们只会招中等水平的人。

  这里提个小疑问:学历高就该要求高薪吗?

  通常的回答是,学历高的通常综合能力更强,理应得到更高的工资。

  这样思考的谬误在于认为成本决定价格。

  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就是需求理论。需求理论的一个推论,就是成本无法决定价格。

  例如,假设刘慈欣选择在迪拜帆船酒店写《三体》,而不是在家里写《三体》,是否应该把书价提高10倍?

  你花50吨水生产100斤番茄,应该比别人花10吨水生产的100斤番茄定价高吗?(可以,但你卖不出去)

  那么,在面试同样的岗位时,你在学业上投资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是否应该拿更高的薪资?

  举以上例子,是为了阐明一个的经济学原理:成本不决定价格,市场供需才决定价格。

  把这句话套用到职场上,就可以得出:

  你的薪资不由你的学业投入成本决定,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决定。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一个岗位上,只愿意付出适中薪资的原因。我们面试过很多求职者,发现薪资不能给少了,少了的话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影响公司盈利。也不能给多了,多了对于雇主来说就是亏损。

  所以,最后价格会到一个供需平衡点。

  如果老板愿意给你开更高的薪资,意味着什么?

  先别高兴,你并没因此多赚。表面上看,你的岗位没变,实际上是老板预期你要做的事比原先设定的更高更难,能创造更多价值。

  这就是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上移拉高了价格。

  如果你没有做到,不好意思,工资还是会调回来。如果你希望得到高工资,请记住这一条。

  再做一个推论,简单但很重要:你的成本,与需求方无关。

  请理解这一句话,为什么?

  举个例子,我问很多来面试的90后,你期望的薪资是多少?通常得到的回答是,够生活就够了。

  我常常会笑着说,够生活的话,住在厦门城郊,900一个月,省着吃饭一个月只要600,上下班坐公交,一个月1600够生活了。

  通常得到的回应是,开玩笑吧,这也太少了,我周末还要看电影和朋友聚会,怎么够啊?

  呃,至于你怎么娱乐我可不管,但这确实够你生活了。

  1000有1000的活法,4000有4000的活法,我还见过月薪1万都不够生活的。那么,你的“够生活”,到底是需要多少薪资?

  这是很多雇主在面试90后应届生的时候都会提的问题,雇主背后的思考模式都是一样的:

  你的成本,需求方不会关心。需求方只关心自己要付出的成本,即你期望的薪资。

  这就是事实。

  如何确定自己应该拿多少薪资?

  既然价格是市场供需决定的,你就应该到各大招聘网站上看看这个岗位的平均薪资。如果你不知道跟雇主提多少薪资,这个平均薪资八九不离十。

  所以,你下次面试时,请先想清楚自己要多少薪资,“够生活就行”是一句体现思考惰性的话,别说。

  2、谁决定你的去留?

  你的答案还是老板吗?

  如果是,那还是错的。

  曾经我们有招到一位女生,她的简历是同一拨应届生中相对优秀的,也做过很多不错的策划和项目。

  但在试用期内,我们发现她连一些最基础的工作都做得很差,和我们的预期严重不符,所以决定请离。

  当我们告知她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情绪激动,回复的消息大约如下:我大老远跑到厦门来工作,住宿刚安排好,三个月的房租都预付了,你们说不要就不要,一家公司怎么能这样不负责任?

  当时的我就懵逼了,我毕竟还是个孩子,备受这样的道德谴责心里不好受。

  但公司是要盈利的,你和别人拿同样的薪资,创造的价值不及别人十分之一,如果不把你请离,就是对其他同事不负责任。

  这里牵扯到一个关键问题,到底是谁决定你的去留?

  表面上看,是老板决定的。实际上,老板只是个传话人,真正决定你去留的是同岗位的其他竞争者。

  不少职场新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员工和老板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员工希望更多薪资,做更少工作。老板期望员工拿更少薪资,做更多工作。

  这两种倾向是矛盾的,但这不是竞争,是市场议价。正是因为有了这两种倾向,才有了供需平衡点。

  需求方和供给方存在竞争吗?

  不存在。真正的竞争只存在于需求方与需求方之间,供给方和供给之间。也即,你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劳动力市场中,在同一岗位上与你一同求职的人。

  为什么我们会请离那位女生?

  我说了,是因为和预期不符。预期是什么?预期就是其他竞争者能做到的标准,这个标准是雇主和雇员在长期的市场博弈行为中形成的。所以我很清楚,这个岗位要做到什么样子才算及格。

  如果低于这个预期,要么换岗尝试其他工作,要么离开。可惜当时就我们的情况而言,新媒体运营已经是最基础的工作了,没有更基础的岗位,所以只能请离这位女生。

  至于这位女生的道德谴责,我们表示了理解和慰问,并继续表达了我们请离她的决心。

  她提到自己付出了很多成本,我们也只能表示遗憾,仅此而已。

  决定你去留的,是同岗位的其他竞争者。

  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行。

  另外补一刀,很多男生喜欢搞声势浩大的表白,最后被人家女生拒绝,道理同“你的成本,需求方不关心”和“决定你去留的不是需求方, 是和你一样的竞争者”。

  3、供需与竞争

  以上两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概括一下只有两个:一是供需,二是竞争。这算是经济学常识了吧,但一到现实中,大部分人是懵逼的,甚至包括经管专业的学生。

  大部分人求职失败,都与这两点有关。我个人判断是否录用一个人时,会有三种内心OS。

  一种是,不错,如果工资再低点就招。

  一种是,赶紧招进来!

  一种是,这根本不行啊。

  显然,这三种内心OS分别对应供需平衡点的上、中、下三个区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决定了你是否被聘用,接下来就我个人的角度,谈一些想法。

  4、你要追求增量,而不是消耗存量

  对于90后的应届生来说,我们更看重增量,而不是存量。

  在我们看来,你的简历并不是来证明你有多辉煌的过去,而是证明你在未来是否有增量。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没有之一。经验没有,可以学。不会团队协作,可以学。学习能力强悍,其他方面能力的欠缺都是暂时的(人品除外)。

  我会问每个90后面试者一个问题,你如何安排工作、上课、睡觉之外的时间?

  有时我会换一种形式问,你在睡觉前的两小时内一般会做什么?

  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通常来说,真正热爱学习的人回答是,我会看书,或看学习视频,或写作,总之都是学习型的行动。

  回答吃喝玩乐的人,大部分情况下,我发现他们的综合能力也较差。

  把闲暇投入到学习中,和把闲暇投入到娱乐消遣中,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

  前者对自我的要求更高,有明确的目标,有成长的渴望,以成长型心智者居多。后者追求享乐,普遍平庸,以僵固型心智者居多。

  这是我从现实观察中发现的相关性,这和Carol Dweck的《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对心智模式的理论研究大体吻合。

  总的来说,拥有强悍学习能力的成长型心智者在未来能有增量,而且更受欢迎。

  5、你不是有个性,你是有毛病

  90后的个性让很多70后老板伤透了脑筋。

  环境不好,走人。

  管理严格,走人。

  价值观文化不喜欢,走人。

  一家90后公司,是否会被90后伤痛脑筋呢?

  会,当然会。

  我司做新媒体营销,日常工作以创意为主,文化开放,有狗有猫,层级观念弱,老司机很多,一言不合就会飙车。

  我们一直在尽力塑造一个适合90后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但是,无论是90后企业还是70后企业,只要是企业,有一些核心原则是不变的。

  如果你想要清闲,不好意思,这里不养闲人,请离开。

  如果你想要快乐,不好意思,成长快乐是给儿童的。

  如果你想要享受,为啥不在家养老还要来工作呢?

  如果你想钱多活少离家近,有一种职业我会推荐给你。

  如果你说自己只是来学习的,那你打算付学费吗?

  如果你抱怨这抱怨那,那你干嘛不离职?

  这些只是不完全举例。

  你这不是个性,是有毛病。

  很多70后老板认为自己看不懂年轻人,他们太有个性了。在这个障眼法下,90后的许多毛病也被一同打包进了个性。

  我自己是90后,我知道是什么是个性,什么是毛病。

  如果有以上这些毛病,无论什么公司,只要老板脑袋还清醒,你都留不下来。

  任何一家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盈利。这算是商业中的基础公理,企业中凡是有违反该公理的行为,我们均予以清除。

  不要奇怪为什么有些公司会有一两个奇人,工作时间比你少,工资比你多,闲暇一大把。因为人家一天创造的价值,顶上你一个月。这不违背公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如果你说,这些都是个性不是毛病,最好的方式就是证明自己牛逼到配得上它。

  6、你要的不是自由,你要的是稳定

  很多报道90后求职的文章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观点,即90后觉得钱不重要,自由的工作生活状态更重要。

  放屁。

  如果你不重视钱,从一个雇主的角度来看,我如果招你,能有多大信心相信你会努力提升自己去创造价值呢?

  如果你不重视钱,干嘛来公司工作不去公益组织呢?

  事实上,雇主都会招90后,90后也需要一份不错的工作。

  自由市场中,没有什么信号能比钱更好地衡量一件事物的价值。你想挣钱才是好事,商业共同体是因为每个个体都想赚钱变得强大,而不是相反。

  事实上,我面试过的90后中说不重视钱的,最后没人不食言。

  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应届生,对我们说,他们想要的自由的工作生活状态是,找一份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没事能出去旅游,有钱买买买,工作时间较为自由,公司福利多多,家里养条狗狗,再谈个不错的男女朋友。

  80年代,当时的人们挤破头要进国企和事业单位,住房工作包分配,一切安排妥当,工作轻松,日子清闲,他们认为有了这样的铁饭碗就能高枕无忧。

  今天的很多90后追求所谓的自由,和过去人们追求的铁饭碗何其相似,本质上都是追求一种确定性,即稳定,害怕风险和损失。

  当然,这也是一种选择。不过现实中,我问过很多90后,他们只提及了这样的目标,却未曾想过自己愿意为此付出多大的成本。

  我倒是见过很多自由职业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手艺和技术,以个人或工作室的形式在市场上生存,实现了他们想要的自由。

  要获得一个东西,最好的方式还是证明自己配得上它。

  最后补一句,会有读者说,你这人功利性太强了!我要取关!

  我的观点是,不要远离功利,也不要被功利绑架,要与功利做朋友,这样它才会把钱介绍给你,功利是你和钱的中间人。

  人因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伟大,人也会因认真赚钱而伟大。

  恩,钱是不能买来幸福,钱本身就是幸福。


相关文章:

1.职场励志文章精选短文

2.公司职场励志哲理文章

3.3篇职场励志文章推荐

4.3篇职场励志文章:不需能干,只要肯干

5.3篇职场励志文章:如果没有一颗上进的心

6.工作坚持励志文章

68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