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高三励志 > 关于高三加油的励志文章

关于高三加油的励志文章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关于高三加油的励志文章

  平静的湖面只有呆板的倒映,奔腾的激流才有美丽的浪花!幸福不是靠别人来布施,而是要自己去赢取!生命的意义在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关于高三加油的励志文章,希望对你有用!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青春走在高三的路上

  有一种苦涩的甜美叫高三,使我们向往而心悸。失落却志存高远,这就是高三。

  十余载寒窗后,我们步入高三的征程。回首过去,漫漫长路曲折而又艰辛,无尽的苦痛与喜悦让我们回味无穷;展望未来道路依然泥泞且更加难行,而山巅那金色的胜利之果却始终牵动我们奋斗的心弦,让我们心潮澎湃。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一恍而过,我来不及迟疑就已经踏上了高三一年的征程。高三——一个令人向往但由心生畏惧之情的时代。我憧憬着高三以后踏入踏入理想大学校园的那一份喜悦与激动的心情,但我也会时常想起高考那残酷的面孔。我甚至想过逃离这恐怖的高三,但事实是我必须悬着勇敢去面对,独自一人去面对那枯燥乏味的高三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孤身一身在高三之路上且行且吟,孤灯下能常伴我左右的唯有与自己同样孤单的影子。或许这一切都会显得那样的单调,生活也失去了色彩。但是,如果没有高三这种生活的陪衬,人生将会黯然失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当今社会更是鱼龙混杂,我想或许高三就是我们正式跨入社会之前的一次预演吧!人生只有在经历过高三这段日子的洗礼之后才会变得不平凡。

  我无法选择我前行的道路,但我能选择的是面对高三,面对挑战的态度。我可以选择碌碌无为地度过高三,但这平凡的生活不是我所追求的。我可以选择消极颓废地去面对高三,但多年以后再回首往事,我会为我当初的态度而感到羞愧。人生能有几回搏,青春易逝,韶华难再,我们不应让青春留下遗憾。火热的青春应该与满腔热血相伴。岁月的年轮总是无情地向前碾去,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止他那前进的脚步。时间能够改变一切,它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使沧海变为桑田,在青春的洗礼下,我已不是初中时不谙世事的顽童,也不是高一时稚气未脱的小毛孩。生命之中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沉稳,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成熟。我们的肩膀之上多了一份责任,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高三是人生的考验,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我们应该用信心去战胜困难,用决心去完成目标,让奋斗成为青春的主旋律,让前进成为青春的主题。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完美,我们的青春才会无悔。用汗水去浇灌青春,用奋斗来滋养青春,让青春之花开的更加鲜艳灿烂。

  享受高三之苦涩,品位高三之香甜,成就高三之完美,在高三成就彩蝶破茧般甜美的梦。

  励志文章2:高考,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那些正在高考和未来将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通道,高考远没有想象中的作用大。没有“如愿以偿”的学子可能最终“阴差阳错”地收获幸福,“如愿以偿”的学子可能“阴差阳错”地失去一些东西。守住自己性格中乐观、积极、阳光的一面,这些东西才是决定人生旅途的远近的因素,这些东西才是事关幸福的关键。

  (一)

  我听过很多关于高考和爱情的故事,主角至少有一个是我认识的。

  有一对情侣,高三相恋。毕业的时候,一个去了武大,一个去了北外。我暑假的时候认识那个去北外的男生,那时我们一起在新东方上课,那时他们俩都已经确定了各自的大学。女生很漂亮,男生也很优秀。中午吃饭的时候,女生总是打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饭菜,他们一起吃,十分甜蜜。

  当时我问那个男生,你觉得异地恋影响你们的感情么?他想都没想,回答了:当然不会啊!言语之中不无惊讶甚至责怪的眼神,大概意思是想:你怎么那么俗?

  前两个月的时候我去北外,看到他,他依然十分优秀。我问他,女朋友还好么?他说换了,是本校的一个。我说那以前那个女朋友呢?他说出国了,然后又说道本来大二的时候他准备出国,所以两人约好一起出国,但后来种.种原因他没有去成,但是武大那个女生倒是出去了,于是阴差阳错,我心目中的一对金童玉女相隔大洋,无缘手牵。

  我的一个同学,高中时总在一起踢球。他喜欢楼上班里的一个女生,他的高考分数其实很高,但是他一直喜欢那个女生,于是高考后选择了那个女生的城市。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我听说他在学校的篮球场边找到另一个高中同学,哭了好久:他为那个女生选择了那个城市,那个女生却并未因此选择他。

  还有一对情侣,都是我的高中同学,高考后相恋。后来一个去了川大,一个去了南航。平心而论,我并不看好他们,觉得异地可能会将他们拉开。但是事实是,四年,从成都到南京的距离并未将他们分开,反而将他们拉近。毕业后他们俩选择了离彼此非常近的城市,目前来看,他们仍然甜蜜。我祝福他们。

  (二)

  我还听过很多关于高考和人生的故事。

  我有一个比我大几天表姐,高考完后毫无悬念地进入清华。照常理推测,她应该在清华好好学习,以后出国或者有份薪水颇高的工作。但是事实是,她退学了。我们当时都觉得她的考虑太欠妥了!后来问她,她说她觉得在清华找不到她想要的东西。

  我也认识一个师兄,以优异的竞赛成绩保送清华。但是大学一直沉溺于网游,后来找工作的时候有些困难,选择了推研。读研的时候还是沉溺网游,最后被迫回到他的高中教书(并非说教书不好,主要是说他并不愿意教书)。

  撒贝宁是唱歌保送北大的,而柴静,用她自己的话说毕业于“南方某不知名高校”。他们同样获得了许多电视观众的认可。

  我还听说过一群人,他们的理想就是好好努力,为祖国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微薄之力。但是现在我发现他们很多人都出国了,并选择在国外工作生活。我看到一组数字,截止2007年底,我国共有出国留学人员120多万,选择回国的30万人,留在国外的占75%。

  记得看季羡林先生的生平的时候,书里说过,他在清华的时候之所以选择去国外,是因为看到很多海外回来的教授其实水平并不怎样,但是却坐拥高薪美女,让他实在看不过去。他也申请出国,但是并未达成。其实他的这次申请也像一次高考,旁人看来多么像高考失利。后来他在一个中学教书一年左右才有一个出国的机会,后来选择了出国。若干年后回国,终成大师。

  (三)

  我看到一个同学的状态说道:若干年后你会发现高考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你如愿以偿地考入了自己的理想的学校,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它,或者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

  你阴差阳错地调剂到一个专业,却发现自己喜欢的正是这个专业。

  你如愿以偿地和初恋共处一个城市,却发现命运阴差阳错地将你们分开。

  你阴差阳错地和初恋分开,却发现原来这个城市的这个人,才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他(她)。

  命运就是这么不可揣测,即使你精心计划。

  何况高考只是命运中一个小环节而已。

  有同学调侃说,又有一批同学认为自己要解脱了,尤其是那些考进清华的。所以你看,即使是简单的解脱与否,也无法预测,更何况是爱情,人生?

  (四)

  其实,反过来想想,“若干年后你会发现高考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写这句话以及认同这句话的,多多少少有些“被”的成分在里头。高中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不清楚大学的专业设置,到学了以后才发现,原来是这样。而换专业的成本太高,或者有的学校根本没法换,或者担心换了专业恐怕也是不喜欢的吧,于是慢慢地适应了,喜欢了,也就“阴差阳错”地沿这条路发展下去。

  所以这恐怕很好地反映了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脱节。水木年华之一缪杰说,我来清华之前,我的梦想是进入清华,来清华之后我花四年去想,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们的高中教育集中在怎样做好一个题,怎样在卷面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直到大学时,我看到一个同学问老师,这个题的答案应该写0~360°还是(0,360°)?)

  或者说,高中教育告诉了你这个阶段应该怎么过,却没有启迪你人生应该怎么过?我们总说“赢在起跑线”,“挤过独木桥”,却并未强调人生其实并不是只有起跑线,只有独木桥,人生拼的并不是谁更快,而是谁更远。甚至可以说,人生并不是与别人比的,而是看自己是否过得幸福。

  我非常尊敬的两位老师,曾经说过观点相左的话。钱颖一先生曾经在一次开学典礼上强调:“大学生应该具有:好奇心,想象力与批判精神。”话音未落,李子奈老师在一次课堂上说:“钱院长的话没有错,但是要中小学生培养好奇心想象力可能说得过去,大学生培养好奇心想象力,不跟要我这个年龄去搞对象一样么?”当时课堂笑成一片,回过头来想想,他们一个强调了大学生应有的品质,一个实则指出了培养这种品质的黄金年龄已过,这不就是教育的脱节么?

  (五)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大学生刚进学校的时候,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迷惘”了,各个高校莫不如此。只是分有时间迷惘和没时间迷惘而已。换句话说,整个教育如此,教育下的学子又岂能幸免?

  所以,我想那些正在参加高考,以及我们这些已经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说,我们能做的只是“适应”和“调整”而已。等哪天我们有能力,才能对其做一些改变。有句话叫“历史没有假如”,其实包含的一个很重要的意思便是,历史太多“假如”了,一个小小因素的变化便可能导致结果完全不一样,老是讨论这种假如毫无益处,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人生也没有假如,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是“划算”的做法。

  有次柴静采访总理温家宝:“您一生经历过很多挫折,您靠什么来保持您年轻时的情怀?”温家宝回答:“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

  这种空间上的广袤可以轻易地扩展到时间的维度,人的一生其实很长,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将目光放长远些,高考毕竟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

  而我们可以做的,可能也只是坚守而已。坚守梦想,坚信爱情。我们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数据,说某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多少,异地恋的成功概率多少,大学校园情侣成功概率多少等等。这些数据是对社会来说的,你需要的不是概率,你需要的只是你自己的故事而已。

  马云毕业的大学无人知晓,丝毫不妨碍他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北大毕业的俞敏洪,都承认自己的商业帝国不如马云。对马云而言,北大的毕业生收入高,杭州师范的学生平均收入低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那些正在高考和未来将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通道,高考远没有想象中的作用大。没有“如愿以偿”的学子可能最终“阴差阳错”地收获幸福,“如愿以偿”的学子可能“阴差阳错”地失去一些东西。守住自己性格中乐观、积极、阳光的一面,这些东西才是决定人生旅途的远近的因素,这些东西才是事关幸福的关键。

  祝考生们好运!

  励志文章3:高考,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准备写写学生时代的事。还没有来得及调动回忆,往事就已如潮水在眼前涌动了。而在风口浪尖上的,还是,依旧是1989年,我的高考岁月!

  是,那是我为自己的生命颁发的第一个奥斯卡大奖。直到今天,我还常常做关于高考的梦──热泪依旧在梦中汇成河流。那是我的流金岁月,永志难忘。

  进入高三的那年,我16岁。一个长在底层工人家庭的孩子,16岁的我在许多方面已经相当懂事了:我乖巧地在从不和谐的父母之间周旋,保护和照顾着有心脏病的妈妈。从11岁我便开始承担家务买菜做饭当小管家,精打细算地为经济拮据的家庭节约每一分钱。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得力干将,是同学们的好班长……但这些并不能掩盖我依旧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现实。当年的天真甚而愚蠢触目惊心:整个高中阶段,我的学习几乎完全处在无序的状态,成绩并不理想,但我居然却对自己的命运前途盲目乐观。好朋友常提起一件往事,说是高考前,我还一本正经地鼓励因恐惧高考而终日忧心忡忡的他,我很认真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考不上大学!”多年以后,我一想到那次谈话就羞愧得无地自容。

  也许,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残酷青春──青春之残酷,乃是因为年少轻狂心高气傲而久不自知。

  但生活自有办法嘲笑你教育你。1989年的高考像定时炸药一样准时爆炸。我名落孙山。这在我自己是意料之外,其实,却是在所有老师的预料之中。当然,这是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的事。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高考几乎是当时年轻人的唯一康庄大道。落榜,就意味着流落江湖。而当时,江湖不像现在,处处都是出路。

  同学们几乎全上了各种录取线,个个都有书可读了,包括那个被我“谆谆教导”过“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考不上大学”的同学。只有我们少数几个,突然被大部队扔下了,被孤零零地留在了一个荒岛上,没有前途,更无退路,念天地之悠悠,却只能怆然而泪下了。

  也就是那个时刻,我真正明白了“走投无路”这个成语的含义。那一年,吵吵闹闹了一辈子的父母亲终于正式离婚。母亲寄居在外婆家忙碌于自己也还混乱的家庭。父亲的经济状况面临崩溃也已经好几年了。他们都没有时间管我。其实我从小到大早已经习惯了这种野丫头的状态,但在高考落榜的那天晚上,我却觉得自己所有的坚强全线崩溃,我没有勇气回到那个阴暗贫穷的家了。

  我不敢也不愿意回家。于是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李德远,躲到了胡卫东家。我们都是落榜者,同病相怜。当时胡卫东的家还在綦江城郊的两间破旧漏雨的黄泥房子中。三个17岁的孩子突然就被早已经习惯了的校园抛了出来,生活的目标突然迷失,那农村里常见的摇摇欲坠的黄泥房子便装不下我们的失落和茫然了。

  那个时候还不时兴借酒消愁,我们也没有钱喝酒。我只记得那个晚上饿了之后我们用白水煮了一些西红柿来吃。没有鸡蛋,也没有油。大家就这样相对无言不知所措。天要亮的时候我们终于疲倦得合衣而睡了。后半夜,狂风大作,我听到胡卫东家的房顶上茅草飞扬和瓦片落地的噼里啪啦声,心头空虚得一塌糊涂。

  胡卫东的家早在90年代中期翻修成了新房了,上下三层,底下一层是专门用来喂猪的,在西部乡村的原野中,那是很气派很风光的房子。但是,我却总也无法忘掉那个风雨大作的夜晚,那两间风雨飘摇中的小屋。就是在那个晚上,我才猛然明白在生活面前我是多么虚弱和渺小,可是我却必须要独立面对人生了。也就在那个晚上,我经历了至今我能意识到的最清晰最彻底的一次成长——而以前的所有所有的苦难和当时的恐惧迷茫比较起来,都不值得一提。

  第二天磨蹭着回到家,把成绩单给父亲看。我低着头不说话。父亲没有表情,长久,只叹了一口气,喃喃道:“语文没有考好啊!”语文是我的强项,但89年的高考120分我只考了72分,刚刚及格。然后父亲就下楼去了,没有对我的命运作出宣判,留下我在那间没有门窗没有电的屋子里默默流泪。

  父亲其实已经为我安排好了路:他要我到他当时上班的县车队去当售票员。我不敢埋怨父亲。那几年家里因为拆迁建房负债累累。后来房子建好后没有装修我们就住进去了。房子没有窗户,没有电,甚至连墙壁都没有粉刷。父亲为了节约几毛钱的菜钱,中午都要步行一个小时回家吃饭的。我知道父亲这样安排实在也是因为走投无路了。

  “不!”但是我用沉默回绝了父亲。“我要复读!”我只用很不理直气壮地声音嗫嚅着,然后在父亲惶恐的目光中逃出了家门。那个夏天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家对面的六角亭,我常常坐在亭的最高一层,呆呆地望着脚下的整个綦城,陷入无边无际的混乱的狂想。

  补习费现在想来不算贵。但在当时,对很多农村家庭和普通工人家庭而言,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也还是一笔颇沉重的负担。姨姨真正走进我的生活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在其他的文章中,我专门写过我的姨姨。在89年的那个暑假,是姨姨的那句话“她要读就读,我给她付学费”改变了我的整个命运。1989年的9月,我成了一名高四生,插班复读。

  同学们的录取通知书还在陆陆续续地来,插班生一个一个地离开。偶尔也有失落的时候,但我已经平静了下来,经历了整个暑假的梦魇之后,我已经能直面我的命运了。我小心翼翼地揣着我的补习费,精打细算着每一天的生活,我心平气和地坐在90级的教室里,开始了另外一段人生。

  直到现在,我也必须承认:我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从1990年开始的。

  从小到大,在老师和父母的眼中,我都是一个乖孩子,他们甚至还以为我是一个颇勤奋的孩子。其实那只是一种假象。我不仅不是聪明的孩子,也不是学习上很自觉的孩子。特别是高一高二阶段,我几乎全是在莫名的忙碌中度过的。那个时候,我热衷于社团活动和班级管理,完全无法静心下来学习。整个高中阶段,我的学业彻底荒废。

  然而,90年的我,脱胎换骨,完全沉浸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中。

  我婉拒了一切校园社交活动,把自己心灵世界封锁起来。我把对生活的欲望降到了最低,夜以继日地学习,不知疲倦地学习,紧张而非常有规律地学习。我争分夺秒地计算着把吃饭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精心计划着凌晨四点点起来抢占学校的洗衣槽洗衣服只为了能用最少的时间处理内务。对每一天的支出我更是斤斤计较,两个周只吃一次肉,千方百计省下一点点钱买书……那是一段狂热地献身于高考的日子,是精神状态最昂扬,但心灵世界最宁静的日子。学习成为了生命的唯一,我日日坐禅入定般投入拼搏,日子清亮明净。

  这一年最苦最累,但那种要让分分秒秒都熠熠闪光的倔强,让1990年的每一分钟都在清贫的生活和单纯的追求中被提炼得溢彩流光。当时特别喜欢一首诗,全诗已经记不全了,最后两句却经常响彻在耳边:

  在不眠的静夜,

  回想清泉的喷发……

  就是吟诵着这样的诗歌,痛苦在人的坚决奋争面前变得渺小了。痛苦成盐,化在生活中,成为了生命的钙。

  而有了钙的18岁,意气风发。那一年是啃着干馒头度过的,是点着煤油灯度过的,是日复一日熬更守夜度过的……但现在我翻看我90年的照片,清瘦但却身姿挺拔,神采飞扬。回想18岁的故事,居然也多是甜蜜,少有苦涩。

  大概因为政治的原因,90年的高考形势更为惨烈。我以班上前几名的成绩,也只上了专科线。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进入大学的心情。90年9月,我走进了大学。虽然是一所老家最次的大学,但因为有了1990年的历练,我如鱼得水,我的大学生活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在当时大学生普遍懈怠慵懒的背景下,我坚持着以读“高四”的状态读完了大专,并且把这种状态带到了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于是,才有了今天不算太辜负生命的我。

  二十多年很快就过去了,今天,人到中年了,应该更有权力对当初的任何一段生活作出评价。回顾高考落榜和复读的经历,我依旧觉得笑多于哭,甜多于苦。感谢高考,一棒让17岁的我从青春的虚幻中猛醒过来,逼着我清醒地面对自我。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啊!高考是我青春时代的炼狱,在被锤炼的过程中,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真正的成长和强大:人,可以被击倒,但绝不可以被打败。后来再读《老人与海》,那种深刻的共鸣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感谢高考的残酷,把我从青春的虚荣和喧嚣中拯救了出来,让我回归了生命的真实和充实。在最容易沉溺于浮华和浪漫的年龄,我被高考一掌打到了大地上,从此不恨不怨,孜孜不倦,日出而作,日落不休。脸朝黄土背朝天是艰辛的,但是,也唯有这艰辛能把心灵的成长早早地赋予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高考的落榜成就了我。

  所以,虽然高考制度还有诸多诸多的不完善,虽然媒体的夸张和现在学子们的虚弱把高考描绘得如何如何的可怕,但我还是要说:即使你不经历“黑色七月”(现在是黑色“六月”了),你也应该经历相似的人生洗礼——这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而若干年后,蓦然回首,你一定会对你的“黑色高三”有意味深长的评价。

  也许像我一样,永远感谢高考——感谢所有的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励志文章4:你的坚强有多强

  每次快到大休的时候,总有一些学生要请假,请假的原因如出一辙:头晕、头疼、肚子疼等等一些一眼看不出来的症状。其实我们都明白,这些请假的学生好多是意志力不够坚强的,想提前回家还不能明说,只好找一些这样的借口来搪塞了。对于现在主要通过学习这样的活动来磨练自己的学生们,你的坚强到底有多强呢?

  班里有一位女孩就是一个坚强的例子,前些日子感冒引起发烧,症状挺严重的。要是一般的同学早就请上几天的假期,回家认真的“疗养”去了,但这名女生表现的十分坚强,每天仅利用午休的时间让爸爸接自己去打吊瓶,然后接着返回学校,十份认真投入的学习。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这种要求看似一念之间,却集中体现了不甘于落后的积极意识。再加上在平时生活里面一些生活经验、家庭教育等等,也是促成其性格坚强的原因。

  那些平时没能养成坚强性格的同学,是不是更应该有一种紧迫感,更应该利用平时的学习生活加强自己对坚强的训练呢?

  在平时有限的学校生活中,文化课的学习占去了绝大多数的时间,我们的坚强所能锻炼的机会,只有从繁琐的学习中慢慢的去体会了。

  从对一道题的态度上训练自己的坚强。

  无论题目难易,都要有始有终,尤其是面对那一些难题的挑衅,更要有一种遇强则强的态度,相信自己只要知识掌握的好,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能找到突破口。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卡壳现象,就是训练自己坚强的最好时机,不放弃、积极的去思考,大脑获得了最佳的运动机会;随之而来的就是越用越灵,坚强收获的快感悠然而生。

  从一日常规的从严要求上磨练自己的坚强。

  一日常规是每一个中学生需要做好的,不够坚强的人肯定会在某些方面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迟到、作业不能完成、坏习惯的体现等等。比如,战胜自己课堂上小动作也能证明你的坚强比原来强了,你可以把导致你小动作的因素分析一下,看是哪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意识问题还是课桌上什么小玩意……意识方面可以强制提醒(同桌、醒目纸条),小玩意类的收起来,做好预防。

  其实,坚强看得到是一种精神,能给我们一种渗透力,“这个人看起来就十分的坚强!”看不到的是内心的充实和强大,这一点能让坚强者获得更多的益处而乐此不疲。你的坚强有多强,你的坚强还应该得到加强,你的未来一定会因为你的坚强而更强!

  励志文章5:从成功的自习走向成功的人生

  学会自习,必须完成三项修炼:入静、入定、入神。这三项修炼中,入静是基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几次提到“静”字:“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入静有层次之分,慑于纪律和公德,走进自习课堂,管住嘴巴不说话,强迫入静,是第一层次;自己劝导自己入静,是第二层次;风生水不起,是最高层次。

  第二项修炼即入定,一坐到座位上,就收心,不胡思乱想,过去的、将来的、高兴的、烦心的,统统置之九霄云外。管住嘴不易,管住心更难,这需要有驱除心魔的定力,这种定力是理想和学习动机的表现,它需要一种执著于目标的信念来强化,它需要一种向善向上的追求来支撑。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在坚定理想的土壤中,生长出笃定的意志。入定需要排除杂念,心无旁鹜。

  修炼的第三项任务是入神,即全神贯注,旁若无人。学习到了入神的境界,就如醉在美酒佳酿中,如痴在花前圆月下,听不见铃声,看不见他人,废寝忘食,不忍释卷,这是乐学的境界。

  分数透视出的更多的是应试能力,自习透视出的才是决定未来发展的素质。掉地上一根针都能听得见的自习,里面坐的人将来一定是职业、事业的成功者!因为他们有修养,因为他们有定力,因为他们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土地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我说“有什么样的自习,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君不见,我们身边许许多多有差距的学生,都是不会充分利用自习的人,虽然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有着很强的接受能力。

  让我们学会上自习,从成功的自习走向成功的人生!


相关文章:

1.高三加油励志美文

2.高三加油励志美文

3.高考加油励志文章精选

4.高三励志文章3篇

5.关于高考励志文章5篇

6.为高三学生加油的励志句子 高考生致自己的励志句子

7.3篇高三励志文章:相信自己很重要

8.2019为高三学生加油的经典语录 关于高考励志正能量句子

9.高三加油的励志语句

6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