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课件 > 《但愿人长久》教学课件

《但愿人长久》教学课件

若水1875 分享 时间:

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手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但愿人长久》教学课件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

后鼻音:躺朝廷

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屈指算来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玩耍埋怨悲欢离合

观赏但愿宽慰阴晴圆缺

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赏()陪()偏()

要()尝()倍()遍()

第二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

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

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

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对比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内容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

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美好希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

转念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离()阴()圆()

美()亮()远()留()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学课件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主题文本: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掌握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形影不离”、“悲欢离合”、“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等词语。

(3)能够熟读理解《但愿人长久》这首词,并对相关诗词进行积累。

2.感悟文本主题:

通过朗读课文体味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内心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

3.培养语文品质:

(1)通过删词删句等开展表达方式的比较,培养学生感悟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2)通过品析词句、展开联想、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感悟的丰富性。

(3)通过苏轼心里活动的变化线索,体会他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感悟的深刻性和情感性。

(4)在语言文字的准确而丰富的感悟中掌握想象、对比等读书方法,并学习苏轼“转念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时间

四、预习作业

1.朗读课文不少于3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2.反复读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组成词语。

3.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屈指埋怨宽慰

4.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在课上提出并交流。

5.上网查查关于苏轼的资料,对他的生平有所了解。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体验苏轼对弟弟思念的情景和情感

1.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题,尽量读出文字中蕴藏的情感。(师白:这个题目是有温度的,你在朗读时要感受得到。)

(2)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板书:苏轼)这篇文章写了苏轼的什么事情?(要说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一个中秋节的夜晚,苏轼在家中望着月亮,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板书:思念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特别,它重点不是写苏轼怎么样去欣赏月亮,而是写苏轼的内心活动。(板书:内心活动)所以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要去体会苏轼的内心活动。

2.请你找出“思念”这个词语所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出示第二自然段,问:“在朗读这一段时,你最关注哪个词语?为什么?”说后再感情地朗读词语所在的这句话。(点红并板书:心绪不宁)

(2)师:其实仅仅关注一个词语是不够的,因为词语与词语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关注一个词语,对这一段的理解就不够全面深入。假如我们关注了“心绪不宁”,那么我们还要关注哪一个词呢?(点红:欢欢喜喜)

(3)指导朗读,读出人们和苏轼当时不同的心情。

(4)引导质疑:同学们,读到这儿,你是否产生了什么问题呢?

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到了心绪不宁的地步?

3.出示自学要求: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你是否能从每一句话中都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原因?并将重点的地词语圈划出来。

(1)自读自划

(2)同桌交流

(3)创设情境对话:老师是记者,同学是苏轼。苏轼接受记者的采访。

师:“苏轼啊苏轼,你为什么如此思念自己的弟弟呢?”

生……(教师要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完整地表达。)

根据每个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追问如下词语的意思:你的这个词用得好,请问什么叫“手足情深”呢?什么叫“形影不离”呢?小时候,你和弟弟形影不离,还一起做些什么?(在师生对话中体会苏轼与苏辙从小感情深、见面机会少、分别时间久,而现在的苏轼仍是是孤身一人,与弟弟天各一方,从而加深对“思念”的理解。)

(4)教师引读:苏轼跟弟弟苏辙……(生读),小时候……(生读),长大以后……(生读),如今……(生读)

师问: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够猜到老师为什么这样来引读?

(后面三句话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依次表示童年、青年和中年,说明苏轼不管在什么时间里,都能找到思念弟弟的理由。)

(5)出示第二自然断重点句,指导朗读,丰富对思念的感悟。

出示:“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心绪不宁。”

(二)体验并联想苏轼对月亮的埋怨之情

1.引出第四自然段,学习体会

师:同学们,“思念”是苏轼当时的内心活动,“心绪不宁”则是苏轼当时的一种心情(板书:心情)。随着对弟弟思念的加深,苏轼的心情还在发生着变化。请你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苏轼心情的词语。(板书:埋怨)

(1)什么叫埋怨?(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你生活中有没有埋怨过哪个人或者哪个事物?(埋怨父母:为什么星期天给我布置那么多作业?埋怨老师:为什么这节活动课让我们考试了?埋怨同学:为什么我学习的时候你老是来影响我?埋怨钢笔:为什么用到你地时候老是写不出字来。)

(2)苏轼埋怨谁?是怎么埋怨的?指名朗读

出示:苏轼躺在床上……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这么亮呢……”

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对月亮的埋怨,对月亮的不满情绪。

(3)师:同学们,这个句字的最后是个省略号,说明苏轼对月亮的埋怨还没有完。假如你是苏轼,你还会怎样来埋怨月亮?

先同桌互说,然后同学推荐说一说,教师点评。

教师提供句式和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打开学生的思路,当然,是思维不受这些词语的控制。

出示:

无情的月亮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欢喜喜观赏品尝

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比如: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不能让我和自己朝思暮想的弟弟见个面呢?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让很多人家团团圆圆,而偏偏让我和弟弟遥隔千里呢?

2.师:同学们,苏轼在一个中秋节的夜晚思念着弟弟,心情发生着变化,从刚开始的心绪不宁,到现在的埋怨月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手足情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苏轼与弟弟的手足情深。

(三)从苏轼的转念思考中体会他宽慰的心绪

1.师:同学们,苏轼在思念弟弟苏辙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变化,从刚开始的心绪不宁,发展到埋怨月亮。那么,在第5、6自然段中,苏轼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呢?读读第5、6自然段,找出描写苏轼心情的词语。

(板书:宽慰)

2.师:此时的苏轼内心还那样的心绪不宁吗?还埋怨月亮吗?还感到苦恼吗?这样的心情就叫——“宽慰”。

师:苏轼真是了不起啊,刚才还是心绪不宁并且埋怨着月亮,怎么在这么短时间里,心情就一下子变得宽慰了呢?老师还做记者,我要好好采访一下苏轼,让他告诉我让心情一下子变好地秘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假如找到这个秘诀,以后就能让好心情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1)同学们,假如你现在要演好苏轼这个角色,顺利接受老师的采访,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读好相关段落,彻底弄清楚苏轼当时心里的想法。)

(2)出示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第五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表达。

出示:“他转念又想:……一轮明月!”

师问:“苏轼啊,刚才你还在埋怨这一轮明月,现在怎么又觉得宽慰了许多呢?”

生答:“因为……所以心情宽慰了许多。”

教师随机追问:

①“你现在思念弟弟而不得,你不是很悲吗,你不是和弟弟分离吗?你有什么值得宽慰的呢?”

②“现在你孤独一人,再怎么思念也不能和弟弟相见。你现在就像躲在云朵后面的月亮,又像是一个残缺的月亮,你有什么可值得宽慰的呢?”

③“苏轼呀,我在担心,会不会世上只有悲没有欢,只有离没有合呢?假如这样的话,你不就永远见不到弟弟了吗?你还有什么值得宽慰的呢?”

④“苏轼啊,就眼前而言,你有什么好宽慰的呢?你的弟弟不可能现在和你团聚的呀?”

⑤教师最后追问:“苏轼啊,你能否用一句话说说你在这么短时间里心情从埋怨变成宽慰的秘诀吗?”(板书:转念)

(3)师:同学们,从刚才记者与苏轼的对话中,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豁达人生)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相信,你只要再熟读几遍,就一定能把5、6自然段背诵下来。教师出示提示语,学生先自由熟读背诵,接着指名背诵。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天上的月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里会___________!但愿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_______________,便_______________:

…………

人有________________,

月有________________,

此事_______。

但愿_______,

___________!

(四)总结课文,迁移练笔

1.出示最后两句词: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两句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3.用“埋怨……转念……”说一两句话

例子:语文课上,我在认真地抄写词语。突然,我的同桌碰了我一下,让我把一个字写歪了。我不禁埋怨起来:都怪你,让我还要擦了重写,不是浪费我时间吗?但是转念一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原谅他了吧。

4.拓展关于月亮的成语和诗句

月朗星稀月淡风清

皓月当空明月清风

花容月貌花好月圆

春花秋月彩云追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 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内心活动思念——→转念

苏轼

心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手足情深豁达人生

《但愿人长久》,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学课件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重亲情

转念

宽慰}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教学课件4

教学目标:

1、品读感悟课文,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2、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课文,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法学法: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即兴简笔画(月亮),看到圆圆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大玉盘、大银镜、团圆„„)古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板题:但愿人长久)

3.齐读课题,说说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自主交流:①这句诗是谁写的?出自哪首词?②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怀

着怎样的心情写这首词的?③文中的词该怎样理解,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二.品读感悟,学习新课

1.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后汇报,师生交流:

生1:我读懂了苏轼是古代文学家,他去密州做官已有七年了。

生2:我读懂了在中秋之夜,万家团圆,品尝月饼,欣赏明月,可高兴了。师相机引导: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人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欢欢喜喜、兴高采烈„„)

生3:我读懂了在这天晚上苏轼因思念弟弟心绪不宁。师相机引导: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心绪不宁说话吗?还能用那些词来形容此时相机引导:此刻苏轼的心情?(思绪万千、愁肠百结„„)

生4:我读懂了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师相机引导:①手足情深怎样理解?从哪句话可以体会到?读一读。②还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兄弟俩的感情深?(形影不离、非同一般„„)

(3).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指名读,同学点评。)

2.情景扮演,学习4—6自然段。(学生扮演苏轼,老师扮演学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师:苏老先生,您在遥远的他想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点我很理解,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②指名说一说,全班跟着一起埋怨起来。

③看图想象(利用多媒体课件):图上画的是何时何地?你在干什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生交流后归纳:月圆人不圆)

④指导读:学生练习读——指名读(点评)——齐读第四自然段。

(2)学习第

五、六自然段。

①师:苏先生,后来你的心情变得宽慰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几行我已读了,还是不理解这几行词怎样表达你的宽慰的心情?请你给我解释一下,可以吗?

②学生自由朗读后两段。

③学生读后交流,指名点评,相互补充。(领悟真情留人间) ④重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⑤有感情的朗读第

五、六自然段,体会作者宽慰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中秋将至,小华的爸爸在西安打工,中秋节不能回来,

他心中很难过,你能代小华劝慰爸爸几句吗?

2、古人以月亮寄托自己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词还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课后再搜集一些,背一背。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重亲情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真情留人间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教学课件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

2、高出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4、

5、6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看美图,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创作过程。(板书:但愿人长久)

3、交流关于苏轼的情况。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准、读好。

4、学生默读课文,组织讨论每自然段主要内容。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在讨论中了解这段内容。(板书: 思念)

(3)中秋之夜,苏轼为何会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并讨论本节的主要内容。

(4)真是手足情深,苏轼后来是怎样度过这个夜晚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埋怨)

(5)苏轼转念又想„„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宽慰)

(6)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7)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度感悟

1、指导读

2、3自然段,感悟“思念”。

(1)理解“皓月当空”。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并引入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2、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埋怨”。

(1)过渡:面对明月,苏轼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强烈。月亮渐渐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头看着这明月,作者又滋生出另一种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文章内涵。

(2)组织交流: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看着这轮皎洁的圊月,自己却没有办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观察文中插图,在这样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明白省略号的意思,想想他还会说些什么?

如:想当初,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离。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3)指导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

五、六自然段,感悟“宽慰”。

(1)作者后来却改变了想法,读读课文第

五、六自然段中作者的想法,说说你对苏轼的想法是怎么理解的?

(2)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找找文中的几组反义词,体会“十全十美”的意思。

(3)自由读读苏轼写下的词,联系第5自然段,理解词的意思。

(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尝试配乐朗读)

(四)课堂总结

1、分享自己的收获。

2、这首词中,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圆之际,还有许多人因为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时。

(五)拓展延伸

搜集“咏月”的诗词名句,下次课举办一次以“咏月”为主题的诗词交流会。

四、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迎中秋主题班会教案

《但愿人长久》课文读后感500字五篇

传统节日教育主题班会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2020迎中秋班会教案内容

中秋节主题班会ppt教案内容

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2020喜迎中秋节小学生班级活动方案五篇

主题班会庆中秋诵经典三篇

学校中秋活动方案五篇

81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