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教学课件

若水1875 分享 时间: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1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⑤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结果。教学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而大大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无论是探索新知的过程还是练习的设计都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本节课我还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并在其中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2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

师:这两个你们喜欢吗?那你们喜欢谁呢?(先让学生说一说)

师:这样吧,我们调查一下,如果你喜欢松鼠的就用水彩笔把你的姓名写在红色纸片上,如果你喜欢熊的,就把你的姓名写在绿色纸片上,如果你两个都喜欢,你可以在两张上都写上你的姓名。

师:写好了吗?

师:为了方便,我们调查一个组好不好,请第二组的同学把你写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如果你两个都喜欢的话,可以把你的两个姓名分别贴到他们的下面。

2、 学生上来贴图

3、 观察黑板上贴的情况,问:你发现了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你发现了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

师:那么,喜欢ZIP和ZOOM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说(可能有人说12人也可能有人说其他的数)

二、探究:

1、 四人小组合作,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喜欢ZIP和喜欢ZOOM的人数。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呢?(如果还有意见,就让一个学生站起来,给全班同学数数,看看到底有多少人?确定12人。)

师:那么,实际是12人,可是计算出来是其他的呢?原因在哪里?

生回答

师:哪些同学重复计算了,谁上来给大家找一找?

请学生上来找出重复的人数,(师:贴哪里?)学生贴

师:重复的有6人,算了两次,而实际应该算一次,所以我把他重叠起来。(教师说着把这6人的纸片重叠起来)

师:刚刚,我们把他分成两类这样贴,很容易出错,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一些图、表或者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把这份名单再整理一下,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喜欢ZIP的有哪些人?喜欢ZOOM的有哪些人?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人?能不能?

生能

师:那这样吧,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合作之前给大家几点合作建议:

出示合作建议:

(1)四人小组讨论:说说打算用怎样的图或表来表示?

(2)四人小组动手在纸上画出方案。

2、展示并介绍方案

师:通过小组同学的努力,我发现我们的同学都已经有了方案,那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呢?注意,展示的时候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1) 请学生上来展示成果,并介绍方案。

(2) 重点介绍集合圈图

3、看着集合圈计算总人数。

师:那么,现在你知道喜欢ZIP和ZOOM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吗?生报一遍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动物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说几个)那他是怎样行动的呢?那么,这些动物是怎样行动的呢?(课件出示)请你按照他们的行动方式把他们的序号填在相应的集合圈里。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怎样填,既快又不会错?

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师:那你是怎样填的呢?问:这部分表示什么?这部分表示什么?这个大圈表示什么?这个大圈表示什么?

2、 计算三(1)班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同学们喜欢动物的情况,下面,我们走进三一班去了解以下他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请看这里。

(1) 出示名单

(2) 根据表格画出集合图

师:先请你根据这表格,画出集合图。

先让学生画出集合图。

教师边巡视边说:怎样画既快又对?

(3) 展示集合图:

(4) 放手让学生计算人数

(5) 汇报,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3、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师:其实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可以举例说一说吗?

4、我家招待客人,这些客人喜欢吃糖果的有4人,喜欢吃花生的有6人,喜欢吃花生又喜欢吃糖果的有2人,那么我应该准备花生多一点还是准备糖果多一点?

(1)说说应该准备什么多一点。

(2)提高:计算我家到底来了几个客人。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反思:

《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在老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精心安排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时是学习集合思想方法,通过学习集合图的画法去接触、了解集合的意义,并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果给学生讲解集合的意义、集合的表示法、什么叫交集、并集、集合的元素等抽象的概念,学生真是雾里看书“朦朦胧胧”。数学的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集合的意义、集合的图示法,并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上课开始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关于对松鼠和熊喜欢的调查活动,接着用这个话题组织了一次分类图示法探讨活动。然后进行了对动物活动方式和三(1)班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活动的调查活动,最后安排了帮老师解决应该准备什么多一点的实际问题。在一节课里组织三次活动,每次活动目的明确,层层深入,解决方法得当。第一次活动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第二次活动目的是认识集合,正确画图;第三次活动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活动完了,学生学意未尽,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研究解决。学生兴趣来了,一切问题就好解决。

二、创设问题辨析机会,培养探究能力。

精心安排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提问争论,为学生创造问题辨析的机会,在辨析中思维碰撞、产生矛盾、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提高。在教学开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平衡——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新的平衡”的学习过程。本节课以“喜欢熊和喜欢松鼠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解答,当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出现分歧时,再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表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生设计各种图表示喜欢动物的集中情况时,每一个图学生都想到一些新问题,都会去评价别人的成果,提高大家的欣赏力、辨析力。尤其是对知识的重难点,在辨析中很好地解决了。活动就让学生动手做、开口讲,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形成的全过程,自主学习、自悟领会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死记硬背,从个方面来看,这样做能真正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三、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增强解题意识。

数学来自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在爱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真正高明的大师,就是把高深的理论和知识,用最通俗的方法和语言告诉别人,使别人很容易接受。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讲集合论,的办法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已有的经验来学习、解决。本课题创设了很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中悟出道理,总结方法。例如:一上课老师就让学生从喜欢熊和松鼠谈论起,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知不觉地研究了很多问题,总结出集合图的正确画法和使用方法,学生很快地联想到周围生活中很多事情与今天学生内容之间的关系,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枯燥无味、远离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与生活关连起来,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在练习安排上,我选择了有关动物——这一学生喜欢的题材。通过看动物电影时出现的重叠数学问题的解答,动物园入住动物的总数的解答,让学生通过多层次联系,进一步学会用集合的数学思想,解答这异类数学问题。在本节课最后,我还安排了让同学们举一 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然后引出一个“我家请客应该准备糖果多一点还是准备花生多一点”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顺便让学生计算我家一共请多少人,作为本节课的提高题。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根本目标。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3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⑤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最大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结果。教学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而大大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无论是探索新知的过程还是练习的设计都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本节课我还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并在其中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重点: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

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

③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

(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

②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③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④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习,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的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69-72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理解,进一步明确进行异分母分数加件计算时的计算法则和方法步骤。

2.在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运用这一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练习中注重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进行类比,并注重与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知识的迁移。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纸、练习用文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你都掌握了吗?这节课咱们来练习、交流一下吧!

2.学生自由发言。

(1)结合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自己整理一下注意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2)组内交流 ,补充完善。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展示期总结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3)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①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②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的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③同时提示学生注意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进行类比,并注重与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知识的迁移。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计算

此题是一道基本计算练习题,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订正。交流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寻找简便算法。如计算 ,教师可渗透运算律,先算 ,再减 ;计算 和 可以将括号内外的分数一次同分

(2)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解方程

(此题世界方程的题目,既巩固解方程的知识,也起到分数加减法的变式练习的作用。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和计算方法)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出示综合练习第7题

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长江水系水质情况如下:

①三类及三类以上水质共占长江水系的几分之几?

②四类及四类以下水质共占长江水系的几分之几?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综合练习第8题

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并称为世界三大羊毛生产国。2003年三国羊毛生产情况如下:

①这三个国家的羊毛产量一共占世界总产量的几分之几?

②澳大利亚的羊毛产量比中国与新西兰的产量之和多世界总产量的几分之几?

(3)出示综合练习第10题

据国家粮食基础数据库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中,各类粮食产量情况如下:

你能将表格填写完整吗?

这三个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内容丰富,有教育意义。练习时出巩固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外,教师应充分运用素材,开阔学生视野,发挥好教材的教育作用。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出示综合练习第5题

把上面的算式填完整。你有什么发现?

此题是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内容的拓展,将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将算式补充完整,然后通过计算验证,,使学生体会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加法运算中同样适用。

(2)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本题是对上一练习题规律的巩固练习,运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分数加法计算。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课的学习,你能熟练的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吗?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收获。

1.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运算法则相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样适用整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2.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分数的通分依然很重要。

3.注意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能使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示课题

大家好!我是皮皮,我是余老师,这节课我们俩要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

2.直观感受相同物体的重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天气真热,我们先喝杯橙汁吧。(倒入一多一少) 皮皮:你要哪杯?

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认为两个杯中的橙汁一样重吗?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同时掂)橙汁多——感觉比较重——它的质量就多; 橙汁少——感觉比较轻——它的质量就少。 3.引进质量单位的意义 要想知道这杯橙汁(多)比这杯的质量“多多少?”或这杯橙汁(少)比这杯的质量“少多少?”靠“掂”的办法就不行了,怎么办呢?需要有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借助秤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就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了。

二、整理

(一)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千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k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Kilogram的缩写;“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Gram的缩写。 1.了解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1)出示1袋盐和2分硬币。

1袋盐的质量是多少?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多少? 方法1:观察物体包装上的标注。 设问:净含量1kg表示谁的质量呢?

明确:净含量1kg表示包装袋里盐的质量是1kg。

方法2:用秤称一称

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秤称一称。

问题:要知道盐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要知道硬币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

2.指导使用称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 (1)指导使用盘秤。

这是盘秤,使用时先要观察: 第一:这台秤的质量单位是什么?

第二:这台秤最多能称量质量是多少的物体? 观察:这台秤的质量单位——千克。

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针指向2时,表示2千克……(10)千克就是这台秤所能称量的最多质量。 称盐——验证质量

(2)指导使用天平

这是天平,小朋友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左托盘中放被称量的物体,右托盘用镊子加减砝码;

第二:天平平衡,表明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我们根据砝码来确定物体的质量,因为砝码的质量是1克,所以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 称硬币——验证质量

(3)对比感受1千克和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这是玲玲,她把盐和硬币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们猜猜,她有什么感觉? 小结:1千克质量的盐比较重,1克质量的硬币比较轻。

(二)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 再次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1)玲玲又称出1克云豆,1千克云豆。

(2)请小朋友们也像玲玲这样,把1克和1千克的物体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快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

感觉:1克质量的大米比较轻,1千克质量的大米比较重。

2.提出问题

“千克”与“克”都是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小朋友都知道:1千克=1000克

3.检验关系

(1)怎样验证这个关系呢?

备选物体:500克淀粉,250克火腿肠,200克鲮鱼,100克方便面 方法1:用2个500克凑出1000克,放在盘秤上称,质量为1千克。 方法2:将两袋淀粉放在盘秤中,再将其放入电子秤中,找到相等关系; 方法3:不同的凑出1000克的方案;

通过检验,证实了:1千克=1000克 (或写成) 1kg=1000g 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1个(1)千克和1000个(1)克表示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式子又表示什么呢?

两个式子可以合写在一起,有:1千克(kg)=1000克(g)

(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

1.体会1千克同种物体的质量与数量间的关系 菜站的货架上摆着三种大小不同的西红柿。 每个小动物买西红柿的个数是这样的

兰兔宝宝 红兔宝宝 粉兔宝宝 西红柿(个) 5 8 138

想一想:哪个兔宝宝买的西红柿质量最多?你是怎样想的?

细心的小朋友都知道,每个兔宝宝都买回1千克西红柿,所以质量是相等的。

为什么质量都是1千克的西红柿个数不同?

感受:都是西红柿,个大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多,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少; 个小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少,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多;

2.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

(1)下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常用的、喜欢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物体。 (2)比较物体的质量 请小朋友们比一比:

第一层:比较不同质量单位的物体。

1克邮票比1千克画报质量少,1千克画报比1克邮票质量多; 1千克螺母比1克云豆质量多,1克云豆比1千克螺母质量少; 引导概括: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1千克比1克质量多,1克比1千克质量少。

第二层:比较相同质量单位的物体。 比较两个体积有较大差别的物体: 1千克螺母和1千克面包哪个质量多?

提示:用处不同,颜色不同,螺母一小堆,占地方小;面包占地方大;可它们的质量相看来:要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能仅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观察,而要实际称一称。

(3)拓展思考

皮皮:我从电视中看到宇宙飞船里的物体还会飞呢?我有个问题:就说这两袋面包吧,它们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一样么?

小朋友:你也有同样的问题吗?建议小朋友们去问爸爸、妈妈,去问老师,去查一查书上是怎样说的。

(四)引导学生学会估计实际物品的质量

玲玲是个二年级的学生,自从学习了千克与克的认识后,她对周围物体的质量可感兴趣了……

1.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报亭旁看到晨报——报纸特写,泡:多重?

小区门口看到一学生的卡通水壶——水壶的特写,泡:多重? 上语文课查小学生字典——字典特写——泡:多重? 程序:(1)选择质量单位;(2)实物联想;(3)估测质量;(3)实际质量

小结:小朋友们要锻炼自己的估测能力,它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一项能力。当估测物体质量时,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实际物体作参考,帮助你进行估测。

2.描述物体的质量

(1)整体呈现上述物体的质量 这是玲玲感兴趣的物体的质量。 (2)请你把这些质量分类; (3)描述物体的质量。

方法:以某种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为依据描述物体的质量。 怎样解释500克质量是多少呢?如:水壶相当于500个2分硬币的质量。

(五)巩固练习 1.比一比。(在( )里填上“>”、“(1)2克( )2千克 (2)1909克( )2000克

(3)3千克( )3000克

2.在( )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1)雪饼1( ) (2)橡皮13( ) (3)方便面100( )

(4)白糖500( ) (5)火腿肠250( ) (6)大米5( ) 怎样思考?

指导学生利用熟悉的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做参考,正确选择质量单位。

3.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1)1只鹅比1只鸡质量多 想一想: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

观察天平,天平平衡,你想到什么?解释质量相等。 (3)筐中1只羊与8只鹅

由不平衡可知:1只羊比8只鹅质量少 想一想: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4)筐中1只羊与7只鹅。天平平衡

(5)一只鸡重2千克,一只羊重多少千克? (6)3只鸡重2×3=6(千克)(7)1只鹅重6千克(8)6×7=42(千克)7只鹅重42千克,因为1只羊=7只鹅 1只羊重42千克。

4.怎样买最便宜?

(1)250g4元(2)100g2元(3)要买700克瓜子,可以怎样买?比一比,怎么买最便宜? 第一种买法:(1)100g(2)出齐7包(3)2×7=14(元) 第二种买法:(1)250g(2)出齐3包(3)4×3=12(元) 第三种买法:(1)250g的2包,100g的2包(2)4×2=8(元)2×2=4(元)8+4=12(元) 比一比:(1)三种买法的图;(2)每种的钱数;(3)两种12元买法的图,注出12元。 过渡: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强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三、实际应用 1.小强的早餐

1杯牛奶,2片面包,1个鸡蛋;

问题:小强早餐要吃的这些食品的质量一共有多少克? 2.小强的体重

芳芳(卡通头像) 小强 小华 体重 (22)kg 25kg (40)kg 身高 128cm 133cm 135cm 胸围 56cm 60cm 73cm (1)认识表格;(2)理解25kg的意义

(3)推测小芳与小华的身体质量,说明思考过程。 (4)提出数学问题;(5)与标准体重相比,有什么建议。

3.小强的登山计划

出示香山图片,介绍香山:主峰海拔557米,路可陡了人称“鬼见愁”。 暑假中,小强打算在暑假中跟他最要好的小伙伴芳芳和小华举行一个三人的爬山比赛,看谁最先登上“鬼见愁”。

(1)要是在山上吃午餐,你会建议他们带哪些食品?

(2)在没有秤的情况下,你能估计出每个人要背的食品的质量有多少吗?

小朋友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的问题,相信你们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人人成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小小数学家。

作业:

1.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正好是1千克。 2. 统计你一天要喝掉多少质量的水。 3.课改教材P64—P66页上的练习。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4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一,因为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少,因此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习记忆口诀,多做练习,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 8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熟练记忆,另外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运用。考虑到得出8乘法口诀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比较大,同时,学生要直接得出8×8=64这个算式会有一定困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提供素材。学生可以依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写表格,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与前面不同的是,以问题让学生产生编写8的乘法口诀需求,同时,不再完整地写出乘法算式及编出乘法口诀,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并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口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爱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一定数学计算能力;

5、学生已经认识1至7的乘法口诀,对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6、学生对于编写8的乘法口诀兴趣很高,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编写1至7的乘法口诀的方式来编写8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自己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8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在练习中记忆口诀,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通过多媒体课件上显示的相关7的乘法口诀的画面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首先上课之前展示一幅陆游的一首诗,书写的时候凑足64个字,为后面小结的呼应打下基础,将这幅字送给表现好的学生

3、多媒体展示一幅学校军乐队正在训练的图,通过让学生认真观看看看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进而引入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让学生小组讨论编写出8的乘法口诀

4、让学生们一起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做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精彩练习及布置课堂作业

6、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另外将课前64个字的这幅字展示给学生回答这幅字一共有多少字

学生活动

1、全体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学生喜爱得到这幅字

3、学生认真认真观看多媒体显示的画面,并跟随教师的思路自己总结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4、学生认真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学生争相举手回答问题

6、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积极回答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编写8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

4、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把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增强对8的乘法口诀记忆的熟练水准及运用情况

6、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

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

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8×8=64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升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有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相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看、猜测、实验等活动,寻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看、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关心下,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关心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看、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觉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落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关心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增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升。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升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关心需要关心的其余同学,在关心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七、教学进度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5

李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师:那我们就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想请两名同学作老师的助手,一起合作完成。谁愿意来?

教师请两名学生上讲台。

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它们分别拿的是什么,看谁猜得最准。 学生乱猜。

师:大家猜什么的都有,那到底是什么呢?听老师的提示,他们手里拿的分别是铅笔和橡皮。请你猜猜谁拿的是铅笔,谁拿的是橡皮? 学生再猜测

师: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呢?你们能确定吗?

师:请听老师第二个提示,男同学拿的不是铅笔。你现在能猜出来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了吗?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吗? 生:男同学拿的不是铅笔,就是橡皮。 师:那女同学手中的动物是什么?

生:因为男同学拿的不是铅笔,那么铅笔就在女同学的手上。 两名学生亮出图片,揭晓答案。

师:很好,我们刚才在游戏中顺利地猜出了两名同学手里拿的文具。刚才怎么猜不出来,现在怎么能猜出来了呢?

师:看来猜的时候我们可不能漫无目的地乱猜,而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二)探索新知 1.呈现问题

师:学生齐读题目,边读边思考思考:从题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根据题目,你了解到有几本书?有几个小朋友? “三人各拿一本书”是什么意思呢?(每人只能拿一本) 师:你分析的很透彻。

出示例1 请大家继续看题目,你还能从题目中获得什么信息?(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

出示问题:小丽拿的( )书,小刚拿的( )书。

题目让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到底他们三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预设1: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沦。(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又说她没拿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预设2:连线的方法。(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了,小丽又说她没拿数学书,那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再连上线,最后把小丽和品德 预设3:表格法。(如下图,只要合理就应当肯定。)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是怎么想的。先连哪一个最重要? 3、分析和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先确定的谁呀?(小红) 师:为什么要先确定小红呢?(因为题目直接告诉我们了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师:也就是说能确定的我们要先确定,这样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板书:能确定的先确定)

接下来,我们再确定谁呢?(小丽)

为什么?(因为根据已知信息,排除了语文和数学。还剩下品德与生活。)

师:也就是说我们还要把能排除的先排除。(板:能排除的先再排除) 最后还剩下小刚,那小刚拿来的是什么书?(数学)

我们发现在推理过程中有一些小窍门,把这些小窍门变成顺口溜 :我们勇敢又聪明,根据线索猜得准。 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先排除, 剩下越少越好猜。”你认为哪两句是最重要的?

师:推理首先应抓住关键的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 教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用了?为什么?(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也很多,边阅读边思考是推理的好方法。 (三)应用提升

教师:同学们,举一反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就是说学会了一个,至少会做三个?你们会吗?那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请看举一反三第一关(1)课件出示书本第109页“做一做”第1题

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师:恭喜你们,通过你们认真的合作,成功的过了第一关,希望你们在第二关合作会更加愉快!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师:恭喜你们,举一反三已过两关,最后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3.出示:保险柜的密码是从2、6、8这三个数中选出的数组成的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都不是6,而且十位上的数要比个位上的数大,这个密码是多少呢?

4、律动放松游戏(备用环节)

师:闯过了这么多的关卡,你们也辛苦了。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吧。老师提问,你们回答。跟着老师边答边做动作。全体起立。准备好了吗?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是哪个肩。是(?右?? )肩。 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是哪个耳?是(左 )耳。 跺跺你的脚,不是左脚,是哪个脚?是(??右??? )脚。 摆摆你的手,不是右手,是哪个手?是(?????左 )手。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玩了好多“猜一猜”的游戏,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推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还会遇到稍复杂的推理。但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你们一定会利 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三年级下数学广角搭配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册西师版数学教案模板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

2020年度年终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2021最新的四年级数学教研组总结范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模板

教师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5篇

《数学广角》教学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0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