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1~6年纪数学教案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小学数学教案1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基本要求:

1、体现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基本标准。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合理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切实有效。

3、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课型结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教学方法、策略等多样有效。将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重视生成性资源。

4、具有完整教案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课型、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结构完整,步骤清楚,文字简洁流畅,板书板图规范、直观。

5、展现真实的教学过程 。

具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目标表述清楚、明白、具体)

2、恰当(符合课标、学科、学校、教师、学生实际)

3、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学生、学校、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根据实际需要,教具、学具、软硬件并举)

三、教学程序设计

1、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2、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合理

3、程序设计巧妙(体现教学过程和方法上的创新性,有艺术性)

四、教材处理

1、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

2、导入新颖(结合学生实际,以复习旧知识或其他方法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重点(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目标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重点)

4、突破难点(体现出由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难点分解突破的方法。)

5、抓住关键(能找出教材特点和本课特点,找准处理教材的关键。)

五、师生活动设计

1、精讲巧练、分层训练(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体现优生培养过程,体现学困生的分层要求。)

2、教为学服务(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启发性,引导、点拔、动口、动手、动脑结合)

3、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自悟与发现,总结出规律和体会。)

4、学法指导得当(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准备充分,指导有方)

六、习题设计

包括题目素材、案例、例题、应用性题目、训练题目、达标题、课后巩固性作业、预习题目等。题目要适量、典型、有层次性,要按照a类基础巩固题,b类中等难度题,c类较高难度题准备上述各类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要求。

七、板书设计

1、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启发性,体现教学思路

2、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布局科学,有美感

3、设计巧妙,有艺术性

小学数学教案2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最终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具准备:年历卡及表格,课件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 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在

这所学校上学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

2、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

3、 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二、小组合作 探究问题 集中反馈 解决问题

(一)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

1、 从2004年到2006年,在这近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愿不愿意把这些快乐的日子数一数记录下来呢?请同学们拿出2004—2006年的年历卡,把这三年1—1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中,并计算出你喜欢的一个年份的全年的天数.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高效呢?谁有好主意?

2、 两人合作,全班汇报填写情况.

3、仔细观察表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同桌同学.

3、 汇报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介绍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4、 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数记混,怎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谁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

5、 练习:儿童节、国庆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二)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1、 计算2004---2006年三年的天数,发现天数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阅1997—2004年2 月份的天数填表二.仔细观察表二,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

2、 汇报.

3、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 出示资料,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解释与应用

1、 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49年 1992年 2400年 1800年

2、 思维训练

小明过了4个生日,他今年可能几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五、作业布置

解答我们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多少个月,多少天的问题,并写在数学日记中,也可以写一写其他与数学有关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观察比较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

《年月日》教学教学反思

两次教学《年月日》,相同的教学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亦不相同.根据两次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教学中这些方面需要改进:

一、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调控课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严格把握好教学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在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引导,但教师不能引导过多,适可而止.

二、重合作过程也要重合作后的结果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予以点拨,交流后有所收获,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结论.

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不能提出问题后就急于找同学回答,这时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是反应较快的同学,要注重学生的不同差异,面向全体同学.

四、习题训练量不足

要想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

2.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为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温故而知新,我们先看看前面我们学过的正比例函数)

(一)复习准备

1.简单例题1

一种练习本的数量和总页数如下表:

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量?

(2)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3)表内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简单例题2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________,这两种量叫做成________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________关系。

3.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文具盒的单价一定,买文具盒的个数和总价( )。

(2)水稻产量一定,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 )。

(3)一堆货物一定,运出的和剩下的( )。

(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

(5)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

可选其中一、二题,说一说为什么?

这个时候开始板书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正比例的意义理解得很好。你们想一想,有正比例就一定有反比例。什么时候成反比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反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反比例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4。

例4 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如下表:

(1)分析表,回答下列问题。(出示)

①表中有哪两种量?

②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

③你能说出它们的关系式吗?

④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⑤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然后分组讨论以上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发言。

根据同学发言,用彩色粉笔画出箭头并加以说明:

①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加工的时间反而缩小;当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它们变化的规律是:一扩一缩或一缩一扩,变化的倍数相同。(板书)

②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都是600。

(板书) 10×60=600       30×20=600      50×12=600

③从数量关系看:

(3)我们来总结一下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4)上述小结让学生照板书内容自述。

2.出示例5。

例5 用600页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请先填表后,再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表中有哪两种量?

②装订的本数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

③它们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④题目中的600是哪种量?

⑤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能列出一个怎样的关系式?可以求出什么?

生:(答略)

师:我们通过这一例题再次总结一下反比例的意义。

看小黑板(一)中第二条空线,总结反比例的意义。

师:对照反比例的意义详说例5成什么比例。

生:装订的本数是随着每本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本的页数扩大,装订的本数反而缩小;每本的页数缩小,装订的本数反而扩大。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的积总是一定的。如:

15×40=600       20×30=600     25×24=600

所以说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关系。

师:刚才你们对照例题总结得很好,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出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学生黑板,读一读。)

师:谁能对照反比例的意义说一说例4是成什么比例?

(学生看黑板叙述,老师在关系式上标出定量和它们的关系。)

生:加工的时间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的积(零件总数)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反比例的关系。

3.学习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你能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字母公式吗?

生:x×y=k(一定)。

师:很好。我们今天学习了反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相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总结一下吗?(两人互相讨论)

教师指复习小黑板(一)(即填空),学生回答。

生:相同点是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都有一个定量。不同点是,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扩同缩,而且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比值)一定;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扩一缩,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的量,就要抓住相对应的个数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这是判断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关键。

(三)巩固反馈

自由发挥:你能举出一个成反比例的例子吗?(自由发言)

练习:练习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 )。

(2)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车的速度和所需要的时间( )。

(3)玉华做12道练习题,做完的与没做的题( )。

(4)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

(四)课堂总结

本节我们初步了解了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今后我们还要继续研究。

(五)布置作业

自设题目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通过知识引进、知识讨论、知识运用总结进行的。

首先通过复习,巩固了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反比例的意义”,过渡自然,知识做到了连贯性。

在引导学生学习正比例学习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从而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增长了自学能力。

小黑板出示、小组讨论、集体反馈,选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知识的对比,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区别不同的概念,巩固了知识。学生的全面参与,培养了总结、区别、沟通的能力。练习的多样、及时,使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 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 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 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纸、各类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

1、 谈话:小朋友喜欢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谁最机灵,做的动作最准确,我们就评他“小机灵奖”.

2、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小脚向上跳一跳,

小脚向下蹲一蹲,

小脚向前走一步,

小脚向后退一步.

3、 评出“小机灵奖”.提问:我们口令中的上下、前后表示什么?

(以学生喜欢的“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你能说说汽车、卡车、轮船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在轮船的( ),卡车在汽车的( ),汽车在卡车的( ),完成以下空格和问题.

(4)质疑:为什么说火车一会在下面,一会在上面?

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上面还是下面就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比,它的上下位置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关键要看它和谁比.

2、(课件)出示例图:

(1)星期天,二(1)班的小朋友想去展览馆参观.你看,他们正排队上车呢!共有几个小朋友去?

李林排在谁的前面?王英的后面是谁?

张宁排在李林的哪儿?王英在张宁的哪儿?

从图书馆上车,根据站牌推想小朋友经过几站路就可以到达展览馆?下一站是什么站?

图书馆后第四站是哪一站?公园的前一站是哪一站? (课件出示)

(2)路过体育馆的时候,小狗们正进行着激烈的游泳比赛:(课件)

你们看到了什么?并完成相关问题

如果继续游泳,它们的前后顺序可能有什么变化?

(3)小组讨论.

(4)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前面还是后面要看它在什么时间.时间不同,前后位置也就不同,这是位置在时间上的相对性.

(新知教学围绕教材的情境图展开探究,让学生观察图,让学生了解同一个物体和不同的物体比,就有不同的位置,体会参照物不同,物体的上下位置就发生了变化,初步感知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三、实践运用

1、说一说:课桌的上面有什么?课桌的下面有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

2、摆一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3、找“前后”的活动.

(1)老师请3位小朋友上台(面朝北).谁在前面,谁在后面.中间那位同学和谁比在前,和谁比在后.

(2)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向后转)

(3)4名学生排成队,按要求变化方向.你发现了什么?和原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面朝北时,1号在最前面,3号在最后面;面朝南时,1号在最后面,3号在最前面.)

(4)质疑:为什么1号一会儿在最前面,一会儿在最后面?小组展开讨论.

4、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前面还是后面也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体比,前后位置也就不同了.方向不同,所指的位置关系也不同.

5、让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哪些同学,后面又有哪些同学.

6、找几位同学让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上面有什么,再找几位同学让他们举几个例子,什么和什么比在上面,又和什么比在下面.

(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找“前后”的游戏活动,观察学生的变换站立方向,一下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其中的奥秘,真正明白方向发生变化,前后位置也就发生了变化,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联系实际

回家后,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如右图),把你卧室内物体的位置说给爸爸妈妈听.第二天回到学校,向同桌介绍一下自己的卧室.

(课后,让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卧室为素材,让他们用所学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把学习融入生活和实践中,加深认识和体验.)



精选小学1~6年纪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数学精选教学设计案例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以内数的认识》精选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合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小学关于一年级数学左与右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优秀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动物餐厅教案合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三》数学精选教案三篇

五年级数学《分数、小数互化》优质教学设计案例

精选小学1~6年纪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