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精选教案优秀范文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有关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游戏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有关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在此模式下,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 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调查小组:第一组—地主阶级抵抗派、第二组—洋务派、第三组—早期维新派、第四组—康梁派小组,各自收集相关人物的有关材料,包括他们的观点和具体行为,最后选派中心发言人总结陈词(形式不限)。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参与互动,锻炼学生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加以适当补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及其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体验先进人物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能改变。

  2.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是难点,之所以将其确立为难点,主要是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的知识,它和列强侵华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一难点主要通过教材和相关材料让学生活动探究,教师总结。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单元导言分析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背景: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的时候,清朝君臣对其一无所知。(划书)鸦片战争一败涂地。(记)

  在开眼看世界之前,难道清朝的君臣国民都是闭着眼睛的吗?

  材料一、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材料二、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清朝的君臣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周围国家都是蛮夷之国,禽兽之国。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已向蛮夷之邦——英夷,屈辱求和,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开始睁眼开世界。

  2、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

  1996年,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林则徐老乡)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按照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规定,谁发现了小行星,谁就拥有命名权。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由于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议。

  ①活动: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和《各国律例》。《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翻译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积极探究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的船舰大炮加以仿制(P69插图)。主张建立一支新式海军。

  《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大五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

  ②评价: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

  ①活动: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在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作者为什么要编撰此书呢?(参看课本资料回放)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创作背景:1841年8月,魏源在镇江与被革职的林则徐相遇,两人彻夜长谈,林则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资料送给他,嘱托他编写一部激励世人、反对外来侵略的著作。他以《四洲志》为基础,广泛搜集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50卷。此后,他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10年后,全书达到100卷。

  ?“师夷”内容?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说明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长处主要在什么方面?在军事技术上。

  此书地位:《四洲志》纯是一部译作,而《海国图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理论方法。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此书出版后传入日本,曾在明治维新中起过一定的作用,

  3、影响

  (1)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洋务运动,就是受魏源“师夷”思想的影响,并加以发挥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治民(镇压太平天国),与“制夷”不同。

  (2)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

  然而,新思潮的萌发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响应。也没有能够从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史学家蒋廷黻曾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会考不考)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内忧外患的局势。要求学生解释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3、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有人评价洋务运动他因模仿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只学习器物,不学习制度,思想文化)

  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5、实践: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6、失败原因: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破灭,“中体西用”的思想也失去原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未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注定破产。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3)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过渡: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已向蛮夷之邦——英夷,屈辱求和。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逐渐走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向西方学习和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简要概括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历程;分析其不同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并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理解他们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重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有机引入】

  问题:下列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引入:它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于是,从鸦片战争起,“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史先进的中国人救国强国的时代主题。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68-71,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开眼看世界”(注意联系“前言”、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和前面所学知识)

  A:简述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做法。

  【2组学生板演预测】背景:⑴闭关锁国与愚昧无知。⑵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⑷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做法:⑴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就开始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各国律例》;还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仿制西方战舰。

  ⑵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B:我们应怎样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

  【3组学生板演预测】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明确了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如何正确理解“开眼看世界”?

  第一,这里的“开眼看世界”,在时间上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而不是指整个中国历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精选教案优秀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