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第一集励志求变观后感10篇(3)

第一集励志求变观后感10篇(3)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第一集励志求变观后感范文10篇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第一集励志求变观后感范文八

  乡亲们,喝口水,你一言我一语,我们来谈谈脱贫攻坚新变化。

  变化一:快递物流进万家,农产品销售有保障。“买它买它,金佛山方竹笋炖腊肉太好吃了”。拿起手机、打开抖音,贫困户们借助互联网开启了电商直播带货之旅,用直播带货的方式让农产品不再滞销,他们把闭塞的大山与开放的世界连接起来。“以前,快递物流不能到村,鲜笋运不出去,我们的笋子只好做成干笋存起来。”重庆市南川区笋农周玉贤说,“过去金佛山方竹笋主要靠干笋走向市场,虽然烘干技术让方竹笋的保存时间延长了,但鲜笋的清香口感却丢失了。”如今,快递物流进万家,各区县都配备了仓储冷链设施,形成了完整的物流运输体系。便捷的快递服务让笋农销售时间和工作量减少,信心和底气增加。贫困户只需要提供农产品,做好宣传营销,至于配送的事情他们几乎不用操心。

  变化二:以前“闯荡江湖”到处游离,现在留村发展“潜力可挖”。“在家里能挣什么钱?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去外面打工待在乡下喝西北风呀”。在几年前,帮扶人走访时几乎每次都能听见这样的声音。而现在农村引进了龙头企业,建设了扶贫车间,扶贫机构联合劳动保障部门还为老百姓们提供各式各样的技能培训。比如:农家乐经营管理、电商直播、家禽养殖技术等。通过培训,老百姓们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在家自主创业当老板或者在家门口的龙头企业就近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打工挣钱,谁还想出去打工呢?

  变化三:干群关系紧张变融洽。身在基层的干部以前下乡的时候总是听见“党的政策好,就是干部在乱搞”的埋怨。出现这样的原因干部或多或少有些责任,至少有一点是因为他们深入群众的次数不多才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而如今脱贫攻坚中,干部走访群众的次数多了,无论是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还是农技员随访,他们定期到户看院子、抬眼看房子、伸手开管子、进门开柜子、走近问身子、坐下问孩子,群众的政策透明了,读书的问题解决了,看病就医也有保障了,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对于群众该享受的政策党员干部绝不“贪污”。每当干部或者帮扶人来到群众家里,都会听见“来,坐下喝碗开水蛋”“都到饭点了,要不吃了便饭再回镇上”等朴实的话语,着实令人欣慰。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你会感到快乐无比。

  脱贫攻坚为我们带来的变化不仅仅这几点,志智双扶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思想观念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际,拔掉穷根子、探索新路子、做出好样子;在迈向乡村振兴的未来之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提振信心、增添动力,去追逐乡村振兴的诗和远方,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第一集励志求变观后感范文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一名新时代驻村扶贫干部,从进驻西藏察隅县古拉乡俄玉村的那一刻起,我就时刻提醒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一定要沉下心来,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同群众一起苦干实干,竭尽全力为村里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组织的信任以及群众的期盼,身体力行为驻村队员当好表率,努力让自己的驻村生涯有所收获。如今,驻村快一年了,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当好新时代驻村干部“好处多”,具体都有些什么好处呢?在此分享一二,与驻村的战友们共勉,一起继续努力继续做好驻村各项工作,更好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好处一:可以在管好自己中更好涵养自律“习惯”。下来驻村前,有朋友给我开玩笑说:你自由了,在村里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没人管你了……说实话,对此我不以为然,毕竟自己是一名组工干部。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进驻村里的第三天,我主持召开了驻村工作队第一次会议,给自己和队员立了三条规矩:第一,驻村期间不得睡懒觉;第二,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第三,全力以赴为村里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好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驻村以来,我没有睡过一次懒觉,每天都坚持八点半以前起床,然后锻炼身体和打扫环境卫生,工作时间就和村民一起劳动,不管是耕地、播种、除草、打药、秋收、冬播,还是上山放牦牛、找牦牛、修水渠、挖虫草,亦或是砌砖墙、粉刷墙等。可以说这9个月,我把群众的生产生活的日常几乎都体验了一遍……这些也促使我更好养成了自律工作和生活的好习惯。

  好处二: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做饭做事“厨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对于一些驻村工作队而言,驻村各项工作都不怕,就这吃饭是个大问题,因为很多驻村干部做不好饭。我始终坚信,驻村工作都不怕难,做饭又有何难的。正如一朋友开玩笑所说,不会做饭的驻村干部肯定不是好干部,要想成为合格的驻村干部,就得学会做饭,而且要做得一手好饭。今年驻村以来,为了丰富驻村队员的伙食,我通过上网自学或向家人请教,在反复摸索中学会了蒸馒头、包包子、手擀面等新技能,还学会了做松茸刺身、水煮肉片等十来个以前从未做过的新菜品……总之,不管是下来检查的工作组,还是本村的村民朋友,来吃了我做的饭菜,都叫一个“好”。同时,凡是村里党员和群众的集体劳动,村里几乎都请我去帮忙做饭,每次村民吃了我做的大锅饭,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队长,你这厨艺杠杠的,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这可是一点都没有浪费,不像以前我们自己做的不好吃,浪费掉的就多。”可以说,驻村在厨艺渐长的这个过程中,还能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推动工作落实、问题解决的好“厨艺”。

  好处三: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破难解题“智慧”。刚进驻村里时,我们工作队就第一时间与村“两委”班子见面座谈,走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了解村集体和建档立卡户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始终把村“两委”和建档立卡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记在心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实地查看等,发现确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工作队自己不能解决的,就积极争取派驻单位支持解决,或利用私人关系联系县里相关部门帮忙解决;工作队能牵头解决的,就联合村“两委”组织党员投工投劳共同解决,或工作队自行帮着解决;村民自己稍加努力就能解决的,就通过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其自行解决……总之,只要是村里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我就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和群众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动脑筋、想尽办法把问题解决好。这一来二去,村“两委”和村里的群众有啥难事都会来找我们工作队帮着参谋,慢慢地我们就成了助力村里发展的“军师”了。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说句实话,作为新时代驻村干部,只要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装着党的事业,一心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第一集励志求变观后感范文十

  很高兴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聊一聊作为选调生,参加工作以来的心得体会。

  还记得2017年7月,我接到重庆市北碚区委组织部报到的通知,分配到童家溪镇参加工作,第一次踏上征途,来到这里,也慢慢爱上了这里。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人要到基层和人民当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可青年人到了基层,走近群众,却张不开嘴,迈不开腿,搭不了讪,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是我们青年人在做群众工作遇到的最大难题。然而会做群众工作不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吗?这不是我们最应当掌握的基本功吗?对症才能下药,感谢童家溪镇为我们年轻干部搭建了这个平台,精心挑选导师指导我。

  这三年,导师带领我们走街串巷,爬坡过坎,与群众拉家常、做工作。让我们了解到群众工作不是生硬地把政策传达,不是简单地把工作布置,不是马虎地把活动开展,而是需要把群众动员起来、活跃开来、参与进来,从而让群众明白、答应、满意。

  这三年,我从导师身上学到热情与服务。在基层,我们时刻有可能接到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的群众诉求,除了引导他找到相关同事办理,我们还可以多做一步,互留个电话,当诉求没有当场解决的时候,我们应当时刻关注着,及时给予群众回应。对于我们,只是办公室串个门的询问,对于群众,就可能是又请一天假、多跑一次路了。接到群众诉求,就把这个诉求跟踪到底。而不是“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关乎群众的民生之事又哪有小事?民生福祉本就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补民生之短板,落脚点就是基层政府,而我们都是代言人。导师常常教导我们,基层政府联系群众最紧密最直接,也最重要。群众感受最直接的也是基层政府,群众有事情找到我们,是信任更是期待,我们要尽力去办好。我们要强化服务意识,不能“官本位”,而要“民为本”。高高在上要不得,群众不满意也不喜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就是来为群众办实事、做服务的。

  这三年,我从导师身上学到责任与担当。这是对我们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基本前提。在国道212沿线综合整治行动中,在黄标车的治理上,在铁路遗留问题的攻坚克难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战斗里,这些工作都动及了群众的“奶酪”,影响这他们当前的利益。工作之初我都在想,如此撬人饭碗的工作如何能做得下去,我本能地回避着与群众的直接接触,意识到自己站不出来,更说不上话。我们能做好服务,却不能直面矛盾。这里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让我明白矛盾只能化解,没法逃避,这是我们的必修课。特别是在212沿线综合整治行动中,面对个体户的经营困难和落后生产生活习惯的长期累积,甚至有业主扬言威胁,是导师带着我挨家挨户做宣传,讲政策、作解释、表决心。一次说不通,我们就多来几次;一天走不完,我们就多走几天。七月,烈日炎炎;拆违,有条不紊;工作,持续推进。导师告诉我们:不能着眼于当前他们这一小部门人的利益,而忽略更多群众的利益,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还应该加强学习法律知识、专业知识,熟悉群众话,办好群众事。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才有底气,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我们的工作中,像信访化解、征地拆迁、两违整治、矛盾调处、生态治理等,如果只是比照职权职责,只是读读政策、搞搞宣传,很多工作就根本就没办法做,我们应当发挥好基层干部“万金油”的作用,哪要用抹哪儿,有时候还要多抹几回。

  这三年,我从导师身上学到信仰与执着。我们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为什么我们的村社区干部对辖区的边边角角都清清楚楚?因为他们就是那个钉子,根植在那片土地,生活在那片人群当中,他们于群众而言不仅仅是办事人员,更是朋友、亲人,他们是最有群众性的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更应该是我们基层工作的重心。我们的导师,正用他们实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做人准则教导着我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让我们在群众工作中,带着感情学懂,带着责任弄通,带着担当做实。一个人的坚守和执着不可怕,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和执着就很令人敬佩了。

  团结一致,沉心静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勉励,也是给我们基层工作者的殷殷嘱托。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愿我们都摆脱冷气,接通地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扎根基层,夯实根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相关热搜

517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