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远电影观后感最新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名为冯志远的老师,在一个荒凉的沙漠边区支教,这一教就是整整42年,最终,因双目失明而不得不离开讲台的感人故事。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冯志远电影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1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电影《冯志远》就是最好的诠释。具有四十七年教龄的教师冯志远是那么的朴实、简单。那份教师崇高的职业精神,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

影片一开始,退休了的冯老师望着陪伴他教师生涯的沙漏。沙子透过细细瓶颈下落,而他的眼神里则充满着对往日岁月的渴望。年轻时候的冯志远,只身一人来到了偏远沙漠地区的鸣沙中学执教,前途就如同茫茫无际的沙漠,看不见一点指向。由于各种原因,学校辍学的学生增多,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冯老师选取的是劝导家长,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让孩子上学。不负众望,冯老师教导下的孩子们日益进步,也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当得知学生抱怨语文课无聊,就创造条件,进行课堂表演。他们所表演的课文《海燕》在高声朗诵和富有冲击力的音乐下,更显气势磅礴,也赋予了冯老师海燕般无畏勇敢精神。可惜受到上级领导的指示,冯志远要调到别处任教。不舍老师的学生手捧蜡烛,夹道送别充满泪水、不忍离去的冯志远。

由于先天性的疾病,冯志远的眼睛在教书三十多年后彻底失明。但是,他不顾学校领导的劝告,坚持在课堂上继续他一向钟爱的职业。最终,公开课《岳阳楼记》声情并茂的朗诵感到了所有在场的师生,与其说是朗诵课文,不如说是道出自己多年教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缘由。冯志远这一“生命不息,教书不止”的精神鼓舞了学校全体师生,校长还专门为他订制了黑板,让他板书时不会“重字”。学生当然也懂得了关心,每次老师的饭碗总会有更多的咸菜。但是,身子始终还是撑不住,在坚持任教四十七年后,他离开了熟悉的学校,离开了让他自豪无比的教书讲台。

在影片中,冯志远并没有多少在讲台教学的职业镜头,更多的是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明白,甚至在失明后帮忙困难的学生卖红枣。老师固然能够教会我们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更多课本上没有的,受益终身的道理。冯志远是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所有的学生,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还懂得更多,更多……教师,就是就应具有这样的职业操守。无论在讲台上、讲台下,教师更就应学会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而这些受到影响的品德、思想不是任何知识能够弥补的。

可惜的是,应对一个真实而且不错的题材,编导并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对电影进行更多的创新改造,与所有先进性教育电影一样平庸,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加上说了一点道理。期望日后能看到更为优秀的教师题材影片。期望有更多的优秀电影展此刻观众面前。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2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冯志远》。电影讲述了冯志远老师在宁夏两所偏僻的农村乡镇中从教43年,支援西部农村基层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情况下,冯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教学生读书学习,还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直到双眼失明依然以坚强的毅力和信念无私地奉献自己。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被冯老师的这种默默奉献的理想信念和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所深深地感动了。我现在才知道原来老师在课堂上上课是多么辛苦,我真正地明白了为什么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现在我们所学到的点点滴滴的知识,全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所以我们只有加倍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学好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才能不辜负老师的辛勤劳动。

最后,我想对老师说:“老师,你辛苦了!”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3

当我看完电影《脊梁》以后,冯志远这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朴实的催人泪下的事迹就在我的脑海里重新演绎,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令人感同身受,令人热泪盈眶,令人心潮澎湃……

为了宁夏的孩子,冯志远老师无怨无悔的贡献了他一生的青春年华。1958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已经有五个年头的二十八岁的冯志远辞别了新婚的妻子与温暖的小家,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妻子送给他的二胡,踏上了西去的征途。谁曾想,他这一去,竟花去了一生的灿烂年华,直到他退休,直到他双目失明,他都没有离开这片让他洒满深情的贫瘠的西部土地。在宁夏的孤独岁月里,唯有他心爱的妻子送给他的二胡陪伴着他,倾诉了他温馨小家的思念与愧疚之情。但他终究还是和宁夏的孩子,和贫困农村的孩子跌打滚爬地在一起,默默的奉献他的知识和无私的真情,这就是冯老师的博大情怀。

冯志远老师有这样一句感人至深的话:“一辈子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冯老师用他一生的青春年华践行了他的快乐信条,他无愧是贫苦孩子心头的一盏引路的神灯。

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冯志远老师凭借简单的手段,创设魅力的语文课堂。记得,冯志远在教学语文《海燕》一课时,他让学生分别扮演海燕与海鸥,邀请新来的文老师用脚风琴做着伴奏,铁皮鼓动声充当雷电。新奇的情景式教学使同学们兴趣盎然,边远地区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在他的教育下萌生了绿芽。冯老师用情景教学点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之火,我想,从后来他的学生满天下可以作为证明。

冯志远用纤弱的身躯,支撑着顽强的教育信念,直到身患脑血栓,无法自理的那天。

冯志远老师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顽强不屈的精神令人钦佩。宁夏腾格里沙漠上,冯老师伴随着一路驼铃来到了中宁县鸣沙中学,一所坐落于沙丘边缘,因为自然灾害,刚刚从一类降为二类的新创乡村中学。透风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炕,冒烟的土炉子,药瓶改制的煤油灯,每月十四斤的粮食供应……许多支教的年轻老师悄悄地离开了学校。条件的艰苦,许多老师这种举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极其可贵的是——冯志远没有走,并承担了学校教授语文、历史、地理、俄语四门课的教学任务。他简直成了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不管脊背上的重物有多累人,他都默默的,背着,背着……

他辜负了他的的妻子,也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责任,他确实辜负了他的小家,也可以说,他甚至剥夺了个人生活的幸福。他把他的爱全部献给了大漠深处的苦孩子,但他灵魂深处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只是他无暇顾及。一次儿子生病了,妻子发来加急电报让他回去,当时正好赶上冯志远班里的学生中考,他一咬牙留在了课堂上,直到学生们中考结束才从宁夏坐火车返回上海。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4

岁月如梭,师恩难忘。

当我写完作业,静下心来的时候,记忆的心扉中总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我的老师那既慈祥,又严厉的面孔来。老师,如同一个传递着许许多多知识的神圣的天使,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知识培育着我们成长。此时此刻,我真想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这种想法在看完了《冯志远》这部打动人心的电影之后,就变得更加强烈了。

我校组织了学生观看电影《冯志远》。我认认真真地观看完了整部电影,并从这部影片里面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这部电影大概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一九五八年,从东北师范大学分配到上海工作的冯志远老师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宁夏腾格里沙漠的中宁县鸣沙中学教书。超强度的工作,恶劣的自然和生活环境使冯志远老师的视力急剧恶化,终于,他什么也看不见了。失明之后,他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坚持为学生授课。四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年届七十的冯志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他不得不离开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

电影的帷幕刚刚落下,我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似地夺眶而出。冯老师的行为之所以能感动人心,是因为它一心扑在了教育事业上,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一心想着学生,在自己失明的情况下,依然为学生讲授功课。你瞧,影片中的冯老师这种无穷无尽的关怀不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体现出来吗?这时,我的脑海里立刻闪现出我的老师可亲可敬的面孔来。老师关心我的次数虽然数不胜数,但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要数我的一次生病的事了。那是一件令我难以忘怀的'事情:

在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我听别人说,在北风呼啸的冬天里吃巧克力之类的东西不仅不会上火,还能增加身体的热量,滋补滋补身子。凉飕飕的一个中午,我正在做作业,忽然想起了糖盒里还有巧克力。由于一时的嘴馋,所以我吃了很多很多。到了学校后,“老毛病”扁桃体炎又发作了。我浑身热腾腾的,十分难受,小脸蛋红得像一块烧红了的铁。同学看见后,急急忙忙地走过来说:“要不要帮你打电话告诉你爸妈呀?”“不用了!”我低声答道。见我不想回家,同学便急匆匆地跑到老师的办公室告诉班主任老师。老师心急如焚,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了教室,二话不说地把我扶到了办公室。老师又是给我倒水喝;又是打电话,让我的家长快点来接我;又是不时地抚摸着我的额头,害怕我的病情恶化;又是陪着我说说话,以减轻我的痛苦。看老师为了我而忙个不停,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想着想着,身体上的难受早已被心里的感激所代替,我霎时泪眼朦胧。

或许那时,我只是一瞬间的感动,而在观看了电影《冯志远》之后,我的感动就更加深刻,也对老师这种关心学生的行为感叹不已。感谢老师,感谢她对我们的无私奉献。她虽然为了我们而付出了不计其数的汗水,可是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声苦。

记得国务院的温总理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老师的确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可是有些同学却认为老师的严厉是在伤害他们。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严厉,也是一种爱。单靠鼓励式的爱是不够的,这样不但会使人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冲昏了头脑,而且还会把人引入歧途。只有用严格要求的爱来平衡,才能使人有自信心,也有点警示感。总而言之,老师对学生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前途而着想的。

老师,像一个园丁,为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浇水施肥;老师,也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更像一盏明灯,把我们指向成功。让我们一起,在老师的呵护下,走向前方。长大以后,用我们的成就来回报老师吧!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5

“同学们,我就要离开你们了,我讲了一辈子课,今天却不知所措。我愧对我的爱人,愧对我的孩子,更愧对你们,因为我再没有能力把我的知识传授给你们……”

前几天,我看了电影《冯志远》。1958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仅仅5年的冯志远,辞别新婚妻子来到宁夏支援教育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冯志远支教整整42载,他顾不上视力的恶化,起早贪黑为孩子们备课,批改作业,直到失明,依然凭着记忆为孩子们讲课。他共教过1万多名学生。退休后的近十年时间里,失明的他每天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直到身患脑血栓,不得不离开大西北,离开割舍不下的孩子们……这是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真诚的情感、真挚的爱。这是他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社会的爱,对祖国的爱。冯志远是一个平凡的教师,但他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冯志远从教47年却从未评过职称,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冯志远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作为冯志远那样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是我考虑问题的特定视角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虽然,我不是老师,但驾校也算是一片教育沃土,所以,我也会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像冯志远老师那样爱岗敬业、不断前进,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将自己真诚的感情奉献给我的学员,力争为自己招来的每一位学员做好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工作,拉近与学员的距离,实现与学员情感上的交流,真诚地做好学员的良师益友。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最新5篇相关文章: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电影《冯志远》观后感500字五篇

观冯志远观后感800字五篇

观看冯志远有感400字五篇

2020《八佰》电影观后感最新5篇

《攀登者》2019爱国电影观后感5篇

2019《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最新心得影评5篇

关于《八佰》电影观后感最新5篇

2020《八佰》电影观后感心得最新5篇

《举起手来》电影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最新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1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