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读后感

若水0 分享 时间: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系19世纪俄国打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资产阶级冒险家瓦尔科夫斯基对“小人物”尤其是两个弱女子的迫害和一手造成的两个家庭悲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读后感1

相比于之前读过的几部大部头作品《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死屋手记》,这部小说应当是情节最引人入胜的一本了。如果说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他作品总是要殚精竭虑去咀嚼每一段文字背后的精神内涵,《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读性和娱乐性并不逊色于一些通俗小说,甚至可以说这绝对是他的作品中最适合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的。

如果说在我这么多年的阅读中,之前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有《战争与和平》里的娜塔莎,《罪与罚》里的索尼娅和《复活》里的马斯洛娃,那么在现在可以再加上一个《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中的涅莉了。

13岁的孩子,体弱多病,既高傲,性格古怪,但又爱得热烈。看到尾声之前的那个章节,伊凡带着心脏不好,患有癫痫,受不得一丝情绪波动的涅莉到她那时候最讨厌的,仿佛就是她那至死都没有原谅她母亲的外公的尼古拉那里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不幸的故事争取老人对女儿娜达莎的原谅,我这快30的人竟然感到了喉头的哽咽和眼睛的酸肿。

她是上帝派来,弥补我们大家所遭受的苦难。

涅莉为了她的“情敌”娜达莎如此付出的原因大概更多地只是因为她对伊凡爱得深沉吧,就如上文所言,她之所以寿数苦短,可能就因为她真的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在完成拯救世界的使命后很快就悄然离去了吧。虽然绝大部分看到这部书,会指责阿辽沙是个渣男,明明已经有了娜达莎,却一直与富家女卡佳不清不楚,看似不情不愿,实则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卡佳,但是看到这部小说的中间片段时,我却在心里骂了伊凡无数遍。家里有个生着重病,无时不盼着他回家,虽然古怪,但对他爱得热烈的涅莉,他却一个劲地往娜达莎家里跑。

这部小说里面坏人的形象很清晰,公爵就是《罪与罚》里那种肯俯身拾起权力的人,他没有底线,没有廉耻,只有极致的利己主义,这样的人,我们多多少少都会在生命里碰到。阿辽沙则是另一种坏,披着善良纯洁的外衣,乍看之下好像是《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同名角色或是《白痴》里的梅诗金公爵,而实际上他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父亲,让卡佳去做那个坏人,而自己既享受了坏的利益,又不必背负相应的道德责任。

那些天性非常善良但神经脆弱的人往往如此,他们固然善良,却会沉浸于自己的悲哀和愤怒而以一吐为快,无论如何也要找机会发泄一下,甚至不惜伤害无辜,而受伤害的多半总是他最亲近的人。

相较之下,有道德底线的好人,那些被伤害和侮辱的人们,不管是尼古拉夫妇,伊凡,娜达莎还是涅莉的母亲和外公在这部小说中却活得尤其痛苦。尼古拉和娜达莎不接受公爵的馈赠,伊凡甚至不愿意让公爵请自己吃一餐饭,但他们总是在坏人的侮辱和伤害下发火,将受到的怨气和恶怒转移给身边最亲近的人。

到最后,这部小说提出的问题和《白痴》是一样的,当善良和虔诚得到的都是侮辱,当无底线的卑鄙总是能逍遥而去时,我们还需要善良吗?

我妈妈也讨过饭,她在临终时对我说:永远做个穷人吧,宁可讨饭也不要。。。讨饭并不可耻:我不是向一个人乞讨,而是向所有的人乞讨,所有的人和一个人是不一样的;向一个人乞讨可耻,向所有人乞讨并不可耻。

或许最后的答案是这样的,我们需要善良,但不需要嫉恶如仇,更不需要与卑劣针锋相对,而是放下一切做个穷人吧,做个乞丐吧,去向所有人乞讨,也胜过抛弃掉自己的一切准则,去和一个卑鄙的人讨要或者争夺什么。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读后感2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总是会让我想起弗洛伊德。陀氏小说里对于人性的分析,有很多都和以后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观点不谋而合。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总是把人性的善良与丑陋直白地呈现给读者,人的本性中的兽性和人性之间的斗争,就像是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较量。

小说《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讲诉了一对公爵父子,自私自利,道德沦丧,玩弄感情,他们分别给两位女子(娜达莎和涅莉的母亲)和她们的家庭带来的巨大伤害。

娜达莎因为迷恋公爵的儿子,伤害了父母甚至和他们断绝了家庭关系,最后自己却被公爵的儿子抛弃。好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挣扎,她的父母最终和她重归于好。

涅莉的妈妈,年轻时和公爵在一起,同样和自己的父亲决裂。后来被公爵抛弃,生活落魄,可是父亲直到她死去都没有原谅她。她和涅莉过着痛苦而受尽了侮辱的生活。然而公爵却潇洒快活,毫无内疚。

人性的兽性有时候比“兽”更加恐怖和恶劣。动物之间的兽性带来的只是生理上的痛苦,可是人性的兽性远超于此,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可怕的是,人类越文明,兽性却越可怕。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读后感3

1. 这是老陀作品中比较通俗的一部作品。小说背景:19世纪彼得堡阴冷潮湿的贫民区破巷子,窄窄的楼梯通向阴暗窄小的破房子。两条故事线:娜达莎和阿廖沙的爱情线;小女孩涅莉的悲惨遭遇。涅莉母亲错爱上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后被其残忍迫害,到娜达莎同公爵儿子阿廖沙之间的纠缠不清,两个平民家庭的悲惨遭遇,看起来也是一种轮回。

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流放西伯利亚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理解为什么说它是老陀前后期的过度作品。我基本是倒序读的老陀后期的几部作品,能够感受到他对于宗教和哲学的思考是越来越深入的。而这些作品似乎又有一些风格和结构上的相似,比如,他会先把阴暗、痛苦、悲惨描写到一种极致,当你读到快要喘不过气的时候,他会用小朋友、善良和爱这些元素再把你从深渊里拉回来。我会想起《卡拉马佐夫兄弟》开篇写到的那句,“一粒麦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出许多子粒来。”,可能是一种死后重生的感觉吧。

2. 小说中小女孩涅莉的遭遇是最触动我的。在读到亚历山德拉·谢苗诺夫娜悉心照料涅莉,涅莉和伊万的那段对话;以及涅莉从伊万家再一次出走,伊万焦急的四处寻找,最后看到小女孩拿着沿街乞讨的钱去小铺买了新的杯子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恨不能冲过去抱抱这个可怜的小女孩。

『“她是来帮助你、照顾你的,涅莉。”

“是吗?……为什么呢?可我并没有为她做过什么呀。”

“好人并不期望别人先为他做什么,涅莉。他们喜欢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啦,涅莉;世界上好人是很多的。”』

3. 至于另一条爱情故事线嘛,不想太多分析什么,那一部分老陀有点话痨了。另外,娜达莎、阿廖沙和卡佳三人之间的关系,放现在,完全可以走一种三人爱情的open relationship路线。 4. 老陀特别喜欢借恶人的嘴讲一些哲学道理,就是那种瞎说大实话的感觉。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读后感4

前一段时间,因工作和生活的见闻感受,开始对‘人性’感兴趣起来。为了弄懂人性的底层逻辑,还读了一小段的《自私的基因》,想直接从更接近底层的基因层面来了解人性到底是啥,产生这些的内在逻辑是啥。但是,不幸的是,可能由于阅读能力还有待提升,亦或是翻译的比较烂,读了两个章节,枯燥乏味,就又先束之高阁了。

当时,以自己浅薄的认知,把人性笼统的归为一个词,叫做‘自私’。自私的根源是因为基因有生存和延续的内在诉求,所以需要做本质利己的事情。但是,人又是一个群居的社会性动物,为了更好的生存,需要有协作。在人类社会中,为了能更好的协作,于是产生了一些社会规范和准侧。这些社会规范和准侧的上限是道德,下限是法律。所以,人是在本性、道德、法律三个框框里来择决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们无法期待人人都有道德,我们只能在法律底线的基础上,以人的自私本性作为认知指引,去选择如何待人接物(顺着人性来)。

我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但是,我能感受到的是,如果以这样的准则去做事情,可能会无往而不利。但是,它缺乏了温度,人性的温度。想想当初,荀子提出性恶论,以此立论引出要用法家的规则来治理社会,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相比起冷冰冰的性恶论,孟子的性善论就又多了很多的温情。

陀翁的这本书,讲了一个自私的恶棍瓦尔科夫斯基公爵,伤害了两个家庭。导致自己诱拐的女人,女人的父亲和自己的女儿相继惨死。被伤害的另一个家庭,也差点走到父女反目、家破人亡的境地。瓦尔科夫斯基年轻时,勾引了一个富翁的女儿,通过这个单纯善良的女人,盗取了富翁的钱财从而导致富翁破产。他和女人私奔生了孩子后,又遗弃了这对可怜的母女。因为私奔导致的这一对父女的反目,女儿在贫病交加中,直到断气前仍未亲自等到父亲的原谅。而这个可怜的老父亲,也在不久后孤独的病死在街头。他们的孤女,在相继失去母亲和外公,几乎要落入到淫窟时,也未得到那个恶棍父亲的救助。对于瓦尔科夫斯基来说,内莉(孤女)算到了什么,阿廖沙(恶棍的儿子)又算得了什么,对于他而言,哪有什么亲情,这些不过都是为了实现自己自私自利生活的工具罢了。

与瓦尔科夫斯基相对的,文中的我,伊赫梅涅夫夫妇,娜塔莎,内莉(被伤害而缺乏安全感)都是善良的人,他们都有道德操守,有对真善美的追求。虽然,娜塔莎因为头脑发热的追求所谓的爱情而私奔,一度把父女关系搞得很僵。而自尊心很重的伊赫梅涅夫,又在被侮辱伤害导致的恼怒和爱女心切的宽恕中挣扎。但是,大家都是善良的人,最终原谅了彼此,达成了和解。内莉在幼小的年龄里,经历了无数的人生困苦,从对人本能的戒备中,也逐渐放开心扉,融入到了伊赫梅涅夫家的温馨氛围了。年幼的内莉最终还是去世了,可能,临死前的她也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了吧。这里需要吐槽下阿廖沙,轻浮而又幼稚,和他那操蛋的父亲一样惹人讨厌。

在读完这本书之前,我一度想让自己在待人接物上,变得更加的理性客观些,尽量隐掉“人欲”的部分。但是,想想那种缺乏人文关怀的待人准则真的适合自己吗?人类从简单的有机物发展到高智商的文明物种,难道一切的行为准则还得需要处处和动物本性对标吗?如果像瓦尔科夫斯基那样取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后,真的能良心安稳吗?人之所为人,良善是极其重要的。做人的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把理性客观和人文关怀融入起来,做一个理性的良善之人。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读后感5

好像很久都没有哭过了,也许是因为不再是一个小孩 了。可是,看这本书的时候 ,却抑制不住自己 的泪水 。一直为涅莉,为娜塔莎一家 揪心 ,有时都不想再看下去了,因为害怕看到他们经受折磨 ,他们那么纯真 却那么脆弱 。让涅莉那充满感情 的眼睛 再望久一点,让娜塔莎和阿辽沙再拥抱 地久一点,就让老人 不去宽恕 女儿 吧。我只是害怕一切被撕裂,只是害怕稍微的改变 都会使他们遭受不幸 。但是,维持原来的状态 就好受 吗?涅莉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地寻求逃离,娜塔莎还是会被爱与恨折磨,老人还是会在自尊 和女儿之间,压抑 地徘徊。所以,我又忍不住继续往下。真是一种折磨。

也许,这就是一种受虐的感觉 吧。

遇上不幸,或许我们还不会如此痛苦 压抑。可受虐不一样 。它会千百次地重复 ,你已经知道结局 会是如何,可就是不愿意径直走向它。并且,受虐很多时候是“受"的。阿辽沙像个孩子 一样稚气,但我一开始 就不喜欢 他。可是,他的一句话 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那是在他向娜塔莎解释 时,极为激动 的说出的:”为什么人们不能彼此相爱呢!“。受虐,不仅因为我们害怕结尾,更主要的是,我们知道一切原本 可以不如此,可我们就是做不到。

娜塔莎知道自己不会得到阿辽沙的忠心,知道维持下去只有受苦,却在对他炽热 的爱面前,放下了一切。涅莉不愿意接纳别人没有任何期待 的好,她宁愿去乞讨,去干苦力 。可是,从繁华 的世界 坠入一个地下室,看着自己和妈妈 被一切人抛弃,谁又能忘却过去的痛苦,谁又能不去恨呢?尽管这意味 着和这个世界的温情 告别。两位父亲 ,都是那么地深爱自己的女儿 ,他们也犹豫 过,也绷紧全身 去尝试 过,可就是不能说出原谅的话语 。斯密特最后只能看着女儿的尸体 停放在阴冷的地下室,听着外孙女 对自己怨恨。

不只是他们,瓦列里、阿辽沙、安德烈耶娜,他们都是在害怕与本不该如此的纠结中,一遍又一遍地折磨自己。

“一切,一切都是梦,瓦尼亚,我为什么要毁了你的幸福 呢?我们本来是可以幸福地共度一生 的!”

但是,公爵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的受虐经历 。他蔑视道德 ,视自己的无耻 行径为诚实 ,利己主义 的忠实 信徒 。是的 ,他虚伪 ,但却从来没有受虐过。这些利己主义者,现在也并不罕见 。其实他们自身也是受伤害的,因为他们找不到存在 的意义 ,他们面前是虚无的深渊 ,他们只好不假思索 地把社会 的价值观 念当做自己的追求 ,去忙忙碌 碌,去学习 如何成功 ,察言观色,去变得虚伪,去变得所谓老练 。可是,他们或许才是最自虐的人们。

也许,那些善良 单纯 的人们,那些心中有着热烈 的爱的人们,注定都是要成为被伤害和侮辱的人们的。

这是悲剧,但却不完全悲伤。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作文

读《茶花女》个人读后感作文

双城记长篇小说阅读笔记

高中个人读后感怎么写

预防校园欺凌国旗下演讲稿10篇

狼王梦九年级读后感8篇

《简爱》六年级学生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800字初中作文

简爱经典小说读后感作文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3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