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时间简史读后感

若水1873 分享 时间: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经典名著时间简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经典名著时间简史读后感1

《时间简史》中,伟大的科学家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从而不断地推动科学的发展。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才使得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迈进。马尔滕曾经说过:水不流动,必至污浊。同样,一切事业,假使使当事者不常留意改进,改良,努力着创新,最终是准会落伍,失败的,所以说,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历史,这辆时空之车,在时光中不知疲倦地穿梭,并将继续向前方行进,创新便是它前进的车轮。因为创新,历史才不断地发展。回首望去,在农业的发展史上有这样一段足迹,黄帝发明农耕器具,到后来人们使用水车,到如今的喷灌技术和农业土地多利用,这是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这个创新,使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可以养育着世界上1/5的人口,再想想,政治上无论是北孝文帝通过改革创新使国家兴旺,还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都使国家走向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巅峰;再想想,数学上无论笛卡儿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还是祖冲之将“pi;”算到小数点后9位,都使数字变得美轮美奂;再想想,科技上无论是我们国人为骄傲的四大发明,还是虎克发明了显微镜,都给人们带来了福音;再想想教育上无论是孔子的因材施教,还是当前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都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不管在哪一行,无不都充分体现着创新的力量,揭示着,创新推动者整个社会的发展。

有的朋友说:‘那都是伟人所做的大事,跟我没有关系呀。’那你就错啦。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都离不开创新。当有的同学发现擦黑板时有灰尘,于是发明了一个新种新的黑板擦。当有的同学发现考试时铅笔容易坏,于是发明了自动铅笔。这些例子无一不证明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离不开创新。

不仅个人需要创新能力,而且整个国家也需要创新意识。因为只有创进才可以发展,只有发展,才可以屹立世界民族之巅。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当年清ZF的闭关锁国,缺乏创新使中国被其它国家蹂躏,使国家落后,也正是GCD的改革开放的创新意识,让中国重新回到世界民主的发展大潮中去。细细数来,方正集团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已经成为世界领先技术,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龙蕊1号CPU的研制成功,还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等,这些创新的技术使中国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定会位于世界民族之首,而这个成功便是源于我们不断的创新。

创新是后车轮,发展是前车轮,只有创新才能不断推动发展。

经典名著时间简史读后感2

假期到了,老师让我们读两本散文和一本小说,然后任选其二写两篇读后感。然而我感觉读这些浪漫主义的文章属实对人生的意义不大,于是改读了《时间简史》。

《时间简史》给我的感触很大,同时也为我带来了许多问题和猜想,而本文就将探究并说明众猜想之一——宇宙的构成规律。

宇宙的构成是有规律可言的。阅读中,我发现了一个大多数人都发现了的规律:电子绕原子核做的运动就像行星绕恒星做的运动,这就像是在说明宇宙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曾有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将这句话与这个规律联系起来,我做出了一个猜想:“是否每个原子都是一个星系,每个星系都是一个原子?”也许这个世界是无限大也是无限小的,在分子中有一个比我们的宇宙小的多的另一个宇宙,而在更大的世界中,也许我们的地球仅仅是一个未被其他生物观测到的质子。如此解释,这个世界仿佛变得很简单,无限大的无数世界和无限小的无数世界相连,从而形成一个无底洞一般的系统,而生命或人类也许只是系统中的“生成物”或“漏洞”。

在读完有关夸克的一章,我更想证明世界并没有科学家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了。

第五章《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写道,中子和质子由六种分别叫做“上”“下”“奇”“粲”“底”“顶”的夸克构成。换句话说,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夸克大体上仅仅只有六种。六种夸克通过不同的组合变成不同的中子和质子,从而构成世间万物。这似乎从一个物理问题变成了电脑编程的问题。

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曾在哈尔滨遇到的一位智者告诉我,可能世界的构成就像电脑编程一样,通过“0”和“1”的不同组合,编出五花八门的事物,组合成宇宙。而我们完全可以想到,六种夸克类似于“0”和“1”一样的编程代码。

可是在一段时间后,我又想到,夸克的内部仍有许多层夸克,于是我推测,最外层的夸克仅仅是已经由最内部的“0”和“1”夸克构成的“001”或者“100”之类的半成品。我们世界的构成代码也许比想象的困难,也可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更加简单。

那个人还曾说过一个我很认同的观点,就是在人类所能观察到的事物愈接近于无限时,便愈容易产生一种类似于“系统错误”的、无法观测的状态。就拿黑洞为例,物质在坍塌时,质量变得无限大,于是便产生了可以吸入并毁灭一切物质的能力,这多像电脑中出现的BUG!宇宙还有许多无限的东西,例如物理题中经常出现的无限匀速直线运动,反比例函数中的无限接近于0,或是圆周率π……

宇宙无限,无限到小孩子不愿触碰,无限到大人仍在探索。幼稚的我只是在巨人可能错误的结论上利用自己可能错误的理解能力得出可能错误的猜想。

是啊!我也仅仅是会用幼稚的思想表达成熟的见解罢

经典名著时间简史读后感3

霍金先生在3月14日离开人世,但是他的思想成果永留人间。《时间简史》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科普书,迄今已经发行了2500万册。早就知道《时间简史》,但是自以为这是一部比较难懂的作品,所以一直都没看。最近,喜欢上了物理科普作品,翻开了《时间简史》。

《时间简史》并非是一部很难看懂的作品,霍金先生将深奥的物理学知识写的生动易懂,读完此书像做了一次奇妙的旅行,新奇震撼。我的视野一下变得开阔,开拓到宇宙的视野。我们对于宇宙充满好奇,宇宙究竟是怎样的?探索宇宙本身就是非常新奇的一件事,而《时间简史》正是带我们进行一次宇宙探索之旅。

当然,我们会因此书而重新认识时间。我们可能认为生命是有限的,而时间是无限的。往回追溯,我们所知古代、蛮荒时期、恐龙时代......似乎可以无限追溯无法穷尽,而往后时间也不知有无尽头。,经过科学家的不断探索,霍金和彭罗斯证明了时间有一个开端--宇宙大爆炸,而时间也相应的会有一个终结。人类是看不到终结的时候,但是,终结的状态却可以预言,终结点应该和宇宙大爆炸时点类似。所以,我们只要探索出时间的开端,也就能预言时间的终结;两大哲学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就能回答了。

读这本书的收获不仅仅是知道了物理知识,还开拓了眼界,以及了解科学家们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当我们站在宇宙的视野审视自身时,渺小不足以形容,无限小也许更合适;因此,我们会懂得谦卑,相比于宇宙,也许我们身边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的不足为道。有些时候有些问题我们无法理解,也许是我们所站的高度不够。

人类探索世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虽然,牛顿,爱因斯坦个体的伟大,但是他们也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思考发现。科学的探索,读后感是在寻求某一理论能够准确的描述我们现实大量的观测,也能对未来的观测结果做出明确的预言。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就是因为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某些观测了,而去寻求新的更合适的理论以解释观测。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当现有理论和实际观测有所不符时,我们要有质疑理论的勇气,不要因为某一理论是大神,而不敢质疑。

看《时间简史》收获的绝对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些物理科普知识,而是一次有趣、奇妙的思维旅行。虽然,我看的是中文版,但是其文字充满阅读愉悦感,我想英文原版的文字应该更有魅力!

经典名著时间简史读后感4

从小时侯,我就常常抬头仰望星空,那些亮闪闪的小点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让人想去不断探索,不断揭开其中的奥秘。

到此刻,我的心里又有了一些疑问:宇宙有没有边界?如果有,那宇宙的外面又会是什么?它会不会消失?没有宇宙之前有没有时间?时间的本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我心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在《时间简史》这本书里,霍金先生对这些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探讨,让我明白了更多的知识。

初读此书,我就被霍金先生那简单趣味,而又充满着道理的语言给折服了,他把那些复杂,枯燥无味的公式,还有科学道理给分析的十分易懂,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整本书的编排从浅显到深入,让我读了还想读,让人欲罢不能。

虽然我只读懂了一小部分,但我依然能够从霍金先生幽默的言语中发现他对生命、自由与死亡的独特见解。霍金先生总是用最平易的语言向我们阐述时间与空间的本质以及宇宙的发展。他以简单的例子解释着黑洞理论,反粒子和虚粒子的概念。这本书加深了我对宇宙知识的了解,听到了一些一齐全然不知的名词,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我对宇宙的兴趣也更浓了。

宇宙,这个对于我异常神秘的世界,我也开始了对于它的探索。

搬出天文望远镜,调整好焦距,把镜头对准了一个我观察了很久的星星——土星。看到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小点后,我开始了微调。视野中的图像越来越清晰,一个带有光环的黄色星星展此刻我的眼前,看到它,我不禁高喊起来:“我成功啦,我看到了土星!”在那一刻,我又不禁想起中国在天文领域的发展:2.16米天文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迄今为止国内最大、也是远东最大的光学望远镜,1998年荣获国家科技提高一等奖,FAST天眼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还有数不胜数的火箭、卫星等等,都代表了我国天文领域的重要发展,也体现了我国的科技技术的提升。

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可是这种种的问号又是那么的趣味,那么的吸引我们的目光,让人浮想联翩,觉得神秘无比。这些问题必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发展而解开。此刻,就让我们将这一切留给时间吧!

读了这本书,我已经置身于广阔的宇宙,期待解开更多的谜题。

经典名著时间简史读后感5

通过对于宇宙状态、规律的探索,解答很多心中的疑惑。与此同时,也增加新的疑问,比如:宇宙的多样性意味着什么?作为物质的人,看似无序的反应和多样性里面,有没有可以从物理方面找到的解释?人的思维,如何从物理(或者化学)的规律去解释?等等。因为这些疑问,有了看一看纯物理理论方面书的想法,《时间简史》作为这方面比较不错的科普读物,被列入了阅读名单。

和认识、经历、思维方面的变化有关,现在看这样一本比较理论的书,发现了很多乐趣,也多了很多不同角度的启发。一方面,明确了很多之前似懂非懂的概念和定义,受益匪浅;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概念,去联系很多实际遇到的事物,找到很多共有的规律,或者至少增加了理解的能力,这个方面的思维变化,对于眼界的提升,难以言表。

总结了一些收获,不一定全是《时间简史》里面,也混合一些其他关于宇宙的认识,整体看看,有些是成品,更多应该是半成品:

宇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义是无限可能性的集合体。

因此,变化(或者运动),是宇宙的根本特征。所以静止,只是事物的表象或者是与时间结合之后在一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上的相对产物。

宇宙的范围实在过于广阔,微观和宏观的差异无以概括(不同的时空范围,有完全不同的运动规律),那么,真正根本的宇宙定律,它就是不存在的(这个不存在是对于人来说的,也就是对于人的硬件大脑来说,人现有的脑细胞数量无法运算和破解这些问题,作为人,是存在上限的,这个上限,可能离宇宙这个级别,很远)。

因此,对于人来说(人的多样性相对于宇宙,应该是渺小和简单的),探索宇宙的根本,应该放在自身上,放在自身探索和认识的态度上:开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态度。这也许是人,唯一能做的。对于人类所有的认识,一定在一个前提或者范围内的,超出这个前提或者范围,认识将失效。

人,是宇宙多样性的一个体现,可能只是宇宙多样性中的一粒尘埃,所以,在另一个‘眼界’上(物理时空范畴),一定可以找到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原因,和人的思维和行为的规律。

宇宙的力量,除了用‘神’,实在难以用其他语言来表达。不过这个‘神’,也是分级的,如果以星球为界,往宏观(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等等)或者微观(细胞、分子、原子、电子、中微子、夸克等等),都是升级的过程。人在一些层面(星球?),已经很接近‘神’了。

人、事物和力量,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从人的角度去看(或者说是人的局限)的.时候,开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态度是关键。有了这样的态度,才能平和面对,面对人、事物和力量,面对未知和不能掌控,面对规律。

也许,人的存在价值,就是去接近和感受‘神’的存在吧。

经典名著时间简史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7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