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导游词 > 关于内蒙古旅游导游词五篇

关于内蒙古旅游导游词五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关于内蒙古旅游导游词五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内蒙古旅游导游词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内蒙古旅游导游词(一)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鄂伦春自治旗境内,诺敏河与毕拉河流域中上游,大兴安岭东麓献坡,隶属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木管局毕拉河林业局,公园总面积为2208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3%,自然景观十分丰富。

  达尔滨湖湖面方圆15平方公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湖深处有10多米,呈椭圆形,是由古代火山喷发的熔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四周环山,层峦叠嶂。黑石砬子、褐石砬子,奇峰突兀,纹理斐然,还有红、黄、褐、绿等五颜六色的火焰石。湖畔奇石磷峋,在奇石块上披满藓苔,在断裂的石缝里长满了花草。湖的四周是浓密的原始森林,湖面四周还有粉红色、浅红色的水浮莲花、白色菱角花,湖面时而鱼跃。野鸡、鱼鹰、鸿雁、乌鸡、松鸡、啄木鸟、丹顶鹤、白天鹅盘旋于湖面、林间。达尔滨湖被人们誉为林海中的“天然公园”。

  林海石瀑

  我们前方一望无际的黑色石滩,就是被称为“林海石瀑”的火山熔岩石带,它绵延十几公里浩浩荡荡,我们看到它,就可以想象到当年火山喷发时火山熔岩滚滚流动的壮观场面。大家看到石海间婀娜多姿的落叶乔木,时黄菠萝树,在此地见到,可能与火山熔岩区地温较高有关。

  兴安杜鹃林

  现在,我们看到的灌木林就是脸面十几公里的兴安杜鹃林,它沿“林海石瀑”围成一周。每值五月中旬,姹紫嫣红的兴安杜鹃衬着尚未完全笑容的皑皑白雪,在这沉睡九万多年的玄武岩上怒放。红色杜鹃花和白色的积雪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地分布,宛若仙境。所以,这里也称“杜鹃花山谷”。每年的兴安杜鹃节,这里都有欣赏兴安杜鹃的活动。我们可以在此摄影留念、记录下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美景。

  神指峡

  穿过这片杜鹃林,约800米左右,我们就会看到大兴安岭一的一条大峡谷——神指峡。神指峡长约数千米,深30——50米,两岸宽约100——150米,时火山喷发时冲击出的沟壑。这两座突兀怪显的石峰,远远望去似首尾相连,又似相互对峙;瀑布由山石间飞流直下,毕拉河水从峡谷穿梭而下,注入诺敏河。峡谷两岸植被大多为针叶,阔叶混交林;河床遍布火山熔岩。这里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水深1——1.5米。河水流动的声音,在数百米之外的都可以听得真真切切。

  四方山

  四方山位于诺敏镇西北30公里,毕拉河以南,诺敏河以西的群山之上。山体海拔933米,号称“大兴安岭的巨魁”;山顶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约300多米,由火山喷发形成方形;山顶平坦,林木茂密。站在四方山上,极目远眺,群山低首朝拜。本旗护林防火指挥部的瞭望台就设在这里,可以随时发现方圆百里之遥的火情,人称大兴安岭的“眼睛”。

  天池

  四方山有一泉水和雨水汇集的天然湖泊——“天池”。“天池”时一个长5米、宽30米的椭圆形湖。四周都是蜂窝状的礁石,为火山岩浆冷却后倾城的高耸石壁,象一堵石筑成的墙。池水碧绿幽深,看不到底,水平如镜,水面上映着蓝天白云,显得格外安谧宁静。环池四周树木葱茂,繁花似锦。听松涛滚滚,桦叶沙沙,蛙鸣鸟唱,时而飘来松脂和野花的芳香,身临其境,如同置身于传说中的瑶池仙境一般。

  达尔滨湖别墅

  下面我们将去我们下榻的住处达尔滨湖别墅,是在达尔滨湖畔建造的仿欧式建筑风格的木刻楞,它依山而建,由田园山庄的幽静,有鱼米之乡的享乐。内设有双人标准间、单间,在房间里可观赏湖光山色,聆听百鸟私语。希望您能在这里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内蒙古旅游导游词(二)

  一、内蒙古的盟、旗、苏木、嘎查、艾力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现为9个自治区直辖市(地级)、3个盟(地级)、11个县级市(含2个市委书记为副地级干部的自治区计划单列市)、21个地级市直辖区(县级)、17个县、49个旗(县级)、3个自治旗(县级)一般称为“9市3盟101个旗县(市区)”,是全国惟一盟市、旗县并存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盟、旗,源于清代在蒙古地区推行的“盟旗制度”。民国以来,尤其是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以来,在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内蒙古地区一直是盟市、旗县并存,只是盟长、旗长一般必须由蒙古族出任,自治旗旗长由当地自治民族人士担任。

  旗内乡、镇、苏木(乡镇级,蒙古族聚居,牧业相对发达)并存,苏木下辖嘎查(相当于行政村),嘎查下辖艾力(相当于自然村,但在牧区实指散居于独立蒙古包或零星定居点的牧户人家)。

  二、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俗风情荟萃

  作为全国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省级行政区划,内蒙古自治区118.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生活着蒙、汉等49个民族近2400万民众。各民族由于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民间习俗通常表现在居住、饮食、服饰、礼仪、游宴、行旅、节庆、结社、婚嫁、丧葬、禁忌、信仰、祭祀、娱乐、艺术、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心理、意识、情感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一定的民族形式、民族特点,成为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多为世代沿袭和流传下来的;当然,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经过一番移风易俗的变迁,一些传统习俗被赋予了某些新的内容。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的习俗,各地也不尽相同。

  遵照马列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试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这四个自治民族的民俗风情概况作一简明介绍。

  您想先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民俗吗?那么请看——

  (一)蒙古族

  内蒙古现有蒙古族人口423万多,约占全国蒙古族人口总数(500余万)的78%,占世界蒙古族人口总数(700多万)的一半以上,约等于元朝时蒙古族总人口数。

  历史上,畜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一向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主体经济和生活方式。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古代蒙古族信仰萨满教,十六世纪后普遍改信了喇嘛教。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实行同姓不婚的习俗;丧葬一般为土葬、火葬和野葬;衣食住行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生活在聚居区的蒙古族大都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如男女都穿蒙古袍,束以腰带,脚着长筒马靴,男子多戴深色礼帽,女子多以红、蓝色布缠头,而且盛妆时还戴不少金银头饰点缀的冠,饮食多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蔬菜为辅;解放前居住蒙古包,现多已定居,改住砖木结构的房子;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憨厚豪爽,具有许多传统美德;节庆,除了过春节等节日外,每年7、8月间都隆重举办那达慕大会(现已发展为“那达慕草原旅游节”)和祭敖包活动。由于地域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内蒙古东、西部,以及农、牧区的蒙古族,在某些习俗上有一定差异。

  苏台柴 蒙语意为奶茶,蒙古民族一种日常饮料,同时也是待客必备佳品之一。做法是将砖茶放入锅内加水熬成紫红色,然后将鲜牛奶或羊、驼奶以6:1的比例倒入茶水锅中,熬至沸腾即成。奶茶营养丰富,具有提神、开胃、助消化、解渴等作用。目前,内蒙古各族人民大都喜好喝蒙古族风味的奶茶。

  马奶酒 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内蒙古东西部牧区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的饮料,味道醇香,清凉解渴,也是牧民款待宾客的一种冷饮。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马奶酒历史悠久,《马可·波罗行记》和元初名臣耶律楚材的诗中,都有对马奶酒色、香、味盛赞之文句。常饮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

  酸奶子 牧区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酸奶子营养丰富,醇香扑鼻,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

  全羊席 蒙语称之为“秀什”或“不禾勒”,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嘉肴,又称整羊席,乃蒙古族古老、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招待高级贵宾时摆设。全羊席是将整羊加工(烤熟或煮熟)后摆在长方形大木盘中,像一只卧着的活羊,浓香飘逸扑鼻,肉味鲜美异常。宾主进餐前,还要由主人主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辞等。史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席,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席敬祭神祇、宴待宾客。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改进,而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驰名中外的代表性名贵菜肴之一。

  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古代称为“穹庐”、“毡包”或“毡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一般以柳木杆组合编制的若干个(4、6、8、10个)篱笆状“哈那”(围墙支架)和伞状顶篷内许多椽子为骨架,顶上及四周以一至两层白色的厚羊毛毡覆盖,顶中央开有天窗,木框门朝南或东南方开设。12个哈那的大型蒙古包,包内总面积达60多平方米,在草原上是罕见的,仅出现于1990年锡林郭勒盟第七届那达慕大会以来,堪称内蒙古蒙古包之。

  勒勒车 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早先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车身重约百余斤,载重可达数百斤乃至上千斤。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而轻,独牛拉单车,往往数辆或数十辆首尾相衔,由一两个牧民(多为女性)驾驭吆赶着在草地、沼泽地、雪地或沙漠地带缓缓地鱼贯而行,显示了牧区特有的风情。勒勒车既便于短途拉水、拉牛粪和柴草,又适于长途搬运生活用品和蒙古包等。今经过改进的勒勒车,木轮换作铁轮(硬胶实体胎),组装轴承,用马或仍用牛来牵拉,车速和载重量都显著提高。

  婚俗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制,前者盛行于十三世纪前蒙古族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如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把阿秃儿抢诃额仑夫人成亲,即是这种婚制形式;十三世纪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男女定亲前,男方要向女方多次求亲,定亲后,男家要送给女家聘礼(又称“彩礼”)。牧区多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农区多以金银首饰、衣物等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牲畜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贫困牧户,聘礼牲畜头数可用小于九的奇数,如三、五、七头,但绝不能择偶数。女家也非常讲究给女儿陪送嫁妆。通常,嫁妆的物品数量多于聘礼。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蒙古族的娶亲也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习俗。娶亲一般在结婚喜日(请喇嘛占卜择吉日)的前一天,新郎着传统礼服,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驱彩车,载礼品,一同骑马前往女家。

  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一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启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彩车三遭,然后,娶亲和送亲的队伍才一同策马驱车奔往新郎家。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要互相纵马追逐,举行“刁帽子”竞赛。新娘娶到新郎家后,要举行隆重的婚礼——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参加拜火仪式,即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以求白头偕老,生活美满幸福。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

  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蒙古族名菜之一,将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铜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置羊背上)、全羊席,各种奶食、糖果等应有尽有。宴间,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敬酒、献哈达,众人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曲调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们才陆续离去。

  天葬 牧区昔日盛行的一种葬式。又称“野葬”或“弃葬”。人死后,脱掉旧服,换上新衣或用白布裹尸,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让其任意颠簸。尸体掉在哪里,哪里就是吉祥葬地。然后,驱车速返,不得回头看。三日后,死者亲属前去察看,如尸体已被禽兽吃掉,则认为死者巳升上天堂;若尸体完整无损,则认为死者余孽未消,不利子孙,要请喇嘛念经,替其忏悔消灾,并在尸体上涂一层黄油,好让禽兽早日吃掉。天葬后,死者子孙一般在49天内不剃发、不宴饮娱乐,路遇行人不寒喧,以示哀悼。

  祭敖包 敖包,又译作“脑包”、“鄂博”,蒙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实际上是用石头堆积成的圆锥形的实心塔。祭敖包(达斡尔族称作“敖包祭”,鄂温克族叫作“澳渥塔黑仁”,祭祀形式不尽相同,但敬神祈福的目的是大致相同的。)是蒙古民族盛大的传统祭祀活动。祭祀时,在敖包顶端插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

  古时,还要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近代以来,由喇嘛焚香点火,诵词念经,也有击鼓鸣号的。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至右顺时针转三遭,求山神、路神降福,保佑人众安康、草茂畜旺,同时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敬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的观念也有所更新。尽管他们大都信仰喇嘛教,并虔诚地敬奉某些神灵,但今天的祭敖包活动,在举行传统仪式的同时,又增添了发展牧区经济、吸引中外游客、促进民族团结等新的有益的内容和形式。

  那达慕 蒙语意为“娱乐”或“游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当年,成吉思汗战胜花剌子模(在今中亚土库曼一带),为庆祝胜利,就曾举行过那达慕盛会。在古代和近现代的那达慕盛会上,都要举行男子“赛马”、“射箭”、“摔跤”(即“搏克”)三项竞技比赛,俗称“男儿三艺”。当代的那达慕大会,除进行这三项竞技赛外,还增添了马球、马术、田径、电影、话剧、乌兰牧骑文艺演出等新内容,同时开展经贸活动,进行物资交流,还要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那达慕通常在盛夏初秋的7月和8月间举行。届时,四面八方的蒙古族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策马驱车前来参赛或观摩。那达慕大会是中国和世界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蒙古族大型传统盛会,在蒙古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和当今内蒙古旅游贸易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草原旅游节,为中国民俗风情游活动增添别具一格的浓郁色彩。 来

  内蒙古旅游导游词(三)

  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额济纳旗旅行游览。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是黑城遗址。我是阿拉善××××旅行社的导游赛娜。赛娜,蒙古语意为的,我愿意给大家当一名的导游员。

  黑城(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古城)遗址,位于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东南约25公里的荒漠中,是“丝绸之路”上现存完整的一座残废古城,蒙古语称“哈拉浩特”(意为“黑城”)。西夏时,在此设“黑山威福军司”及“威福军城”,为军事重镇。西夏时代的城垣,每面长约240米,现尚存南墙及南城门遗迹,暴露地表高约2米。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在此设置亦集乃路总管府。亦集乃为蒙古语,是党项语“额济纳”(意为黑水)的音译汉写,改筑和扩展了城垣,成为南北长384米、东西宽435米的中等城郭,并在东城墙外兴建了东关厢地带的街区。城墙东、西两面各设1门,墙高10米许,城墙西北隅建有覆钵式佛塔5座,的一座高达13米,远在数十里之遥就可望见。

  当初,西夏为增强对辽、金、蒙古的防御能力,筑城时巧妙地借助自然地形优势,将城址选定在高凸、开阔的戈壁砾石之上,具有居高临下,一览无遗的气势;并有黑河环绕,形成天然屏障,达到了易守难攻的效果。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记述了这座城市的繁荣景象。1226年,元军第四次南下,攻破黑城,使之遭到严重破坏。1387年,北元亦集乃路总管府城(即黑城)又被明军攻占,遭到彻底破坏。

  黑城真正遭受灭顶之灾,始于20世纪初期。1908年,科兹洛夫率领俄国探险队曾先后几次在黑城大肆盗掘。考\试大\所获文物竟征用了近百峰骆驼才得以运走。消息一经传出,震动了世界史学界。此后,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瑞典人斯文·赫定等相继到黑城进行挖掘,并掠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文物。他们将无法带走的艺术精湛的建筑物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被外国列强盗掘的珍贵文物,大部分流失海外。

  城内先后出土过大批宋夏辽金时期刻印、佛道经典,西夏文、藏文、波斯文、回鹘文、汉文等文书和其他文物。其中《番汉合时掌中珠》为夏汉语双解词典,极其珍贵。

  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来塔什国家博物馆的黑城出土艺术珍品中,一批表现阿弥陀净土、水月观音等题材的绢本、麻布绘画作品,可与敦煌同期壁画作品相媲美。此外,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的圣彼得堡分所、英国的伦敦、印度的新德里、日本的东京、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法国的巴黎等地还藏有不少黑城出土的珍贵文物。

  解放后,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多次在黑城遗址进行了科学调查和合理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特别是获得了我国早的活字印刷品和早的元代纸币。新出土的天文历法文书,更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元史·历志》中的有关内容。2001年,黑城遗址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入居延遗址保护区。

  这里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历史遗迹旅游区,在中国民族文化史册上闪烁着奇异夺目的光辉,吸引着世界上无数考古旅游爱好者前来观光游览,探寻黑城昔日的文明。

  朋友们,黑城游览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对我的讲解和整体导游服务以及景区的管理与开发利用提出宝贵的意见;欢迎大家常来阿拉善做客。谢谢,再见。 来源

  内蒙古旅游导游词(四)

  各位游客,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西部秘境阿拉善盟西端的额济纳旗。

  “额济纳”系西夏党项语,意为“黑水”(即今额济纳河);蒙古语称“亦集乃”,元代曾在此地设亦集乃路。额济纳旗旗名,源于额济纳河河名。额济纳旗面积114606平方公里,比江苏省和浙江省都大1万多平方公里,接近台湾、海南、宁夏三省区面积之和,是中国旗县(市、区)中面积者,但人口只有1.8万人,又是人口少的县级行政区和不折不扣的“骆驼之乡”与“胡杨胜境”。

  哦,忘了给大家作自我介绍了,我叫格日乐。格日乐,蒙古语意为“光、光明、光亮”。大家就直呼其名,叫我格日乐或小格吧。今天旅行社派我带大家去游览胡杨林与胡杨王景观区,我给大家先介绍一下与此有关的知识。

  额济纳胡杨林区是居延绿洲的主体,沿额济纳河两岸分布,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核准建立额济纳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又被国家环保部门批准建立“七道桥胡杨林国家自然保护区”。

  胡杨,又称胡桐、异叶杨。杨柳科落叶大乔木,西北及内蒙古荒漠地区、盐碱地重要的造林树种。胡杨为稀有珍贵树种,是内蒙古保护树种之一,一般树高8-15米。材质轻松、纹理不直,通直少节,耐湿抗腐性强,可做家具、民用建筑、桥梁、门窗、桥桩、电杆、枕木、矿柱等用。用大径胡杨作独木舟,经久耐用。树干、枝、根均可提取胡杨碱,供食用,或作为制造肥皂、罗布麻脱胶、制革脱脂及其他工业原料。嫩枝树叶是驼、羊优质饲料,也是荒漠地区燃料的主要来源。胡杨喜光,非常适应大陆性荒漠气候,抗风沙能力强,耐寒冷,也耐酷热和干旱,在年降雨量60毫米、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以上的荒漠地区也能正常生长。

  喜光湿,耐盐碱,能在含盐量0.7%以下的盐碱土中,与梭梭和柽柳混生。当土壤可溶盐总量在2%之内,仍可正常生长,2%-5%时,生长将受到抑制。胡杨可达20多米,胸径可达1.3米以上。一般雄树高大,雌树较矮小。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叶形多变异,深绿色。4-5月开花,7-8月果熟,蒴果出种率非常低。内蒙古近年来采用嫁接育苗取得了较大成效,即利用速生的杨作接穗,利用抗逆性强的胡杨作砧木。胡杨叶秋季金黄,经霜则变红,耐旱、耐寒暑、长寿。民间夸张地说:“胡杨胡杨三千年:活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又千年,倒了不朽还千年”。

  胡杨王,生长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河西岸的亚布面村。是一株雄性树,树高23米,径粗2.6米,树龄400年以上。这株高大胡杨除1株主干外,还有2株粗大分枝,1株径粗1.3米,1株1.01米,形成了一个壮观夺目的庞大伞形树冠,是目前天然散生古老胡杨中的魁首,当地人都称其为“胡杨王”。考试大编辑整理

  胡杨林和胡杨王为阿拉善盟重要的旅游景观。每逢“金秋胡杨节”,游人云集额济纳,骑驼漫游胡杨林,阿拉善旅游愈红火。现在时值金秋十月,正是阿拉善金秋胡杨节隆重开幕后的第二天,是胡杨景观美、大家能看得开心、玩得尽兴的时节。大家能有幸捕捉这大好机遇,真是天赐之福哟。祝大家额济纳之旅功德圆满! 来源:考

  内蒙古旅游导游词(五)

  各位游客朋友,奈曼旗有代表性的景点要数奈曼王府了。奈曼旗王府博物馆辟建于1985年,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的主要载体是内蒙古自治区现存的一座较为完整的清代王府。此王府为清代奈曼旗的统治机关,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奈曼旗为内札萨克蒙古二十四部四十九旗之一。奈曼部为一旗,从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起。奈曼旗历经十二世十六任王爷,现存的王府是清代道光皇帝之乘龙快婿、奈曼旗第十一任札萨克郡王德木楚克扎布于1863年所建,距今140余年,为一方形院落,占地面积22000多平方米,现王府一幸存的主体建筑有回廊、四合院和佛堂、串堂门,占地面积99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全部使用青砖、青瓦,前有檐柱,内有贴金柱,滴水瓦当,丹青彩绘,雕梁画栋,博物馆馆址就坐落在这座清静幽雅的王府院内。

  奈曼旗王府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4800多件,有固定展厅九个,临时展出面积60平方米,每年举办三次大型展览。特别是1995年建立的“奈曼旗革命烈士纪念馆”和1998年举办的“奈曼旗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展”、“奈曼旗老干部历史功绩展”,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每逢清明节、7月1日、10月1日等重大节日都有学生、机关、团体来此参观,还有很多重要仪式如入党、入团仪式也在馆里举行。

  该馆1998年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由旗级文明单位晋升为盟级文明单位,1995年被评为全国地县级十佳博物馆。多年以来,奈曼旗王府博物馆积极利用王府这所全区现存完整蒙古王公馆邸和被列为全国建国以来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辽代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等重要文物和文献资料,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各种活动,为全旗改革开放、为两个文明建设、为青少年教育做出了贡献。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是一个有4万人口的城镇,每年要有3万多人次,许多都是有组织的团体、学校,也有来自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和亚太地区的客人前来参观,国内客人则遍及全国各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曾两次前往奈曼王府博物馆,称誉它为“科尔沁草原的一颗明珠”,并热情地题写了馆名。

  〔至王府前〕大家请看,奈曼王府的全部建筑规模较大,有房屋190余间,为一方形大院。四周为夯土板筑梯形围墙,底宽2米,顶宽1米,高4米,四角建有角楼,大院显得非常威严。奈曼王府的建筑,完美地展示出了清代北方草原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蒙古民族的聪明才智,是中华建筑的瑰宝。1982年,奈曼旗文物部门对王府大门、便门进行了重修,新建200余米王府围墙和一角楼,大门左右一对高大石狮子,衬托出王府的宏伟和壮观。院内双重建筑格局,院内有院,从总体看,为一封闭式台榭回廊左右对称的四合院。分解来看,前后为三层套院,中间有一封闭式四合院,外边院墙高大又形成了一个大四合院。王府东侧为王府卫队驻地,王府西北设置了王府办事机构——档事房,中心四合院是天井回廊式建筑,墙体建筑全部使用白灰浆适量加入糯米浆制成。这座王府在木结构建筑中使用了油漆彩画。一是为了装饰华丽及表示有关封建等级,二是为了建筑木材防腐防潮。我国早在春秋时代已有在木结构上刷丹粉的记载,秦汉逐渐采用了“绫锦”编织物的纹样,南北朝时期更进一步吸收了佛教艺术的新图案。这座王府内的彩画则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及苏式彩画,而且还适当采用了民族特点彩画。

  王府的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是王府正殿,面阔五间,东一间是郡王和福晋卧室,室内陈设华丽,各式家俱多用楠木制成,不施彩绘,保持本色。棱窗、隔扇都有万字、蝙蝠、花草等深浮雕纹饰,做工玲珑纤巧,图案浮凸生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正厅是召见王府亲信官员议事之处,每日由拜生达(王府总管官员)向王爷汇禀情况。西一间为郡王书房。考试大收集整理

  东西配殿各三间,一色的大屋脊青砖瓦房,兽头瓦当。叶脉纹滴水,檐下均为丹青彩绘。

  〔至东配殿〕东配殿两翼彩画为山水花草,中间绘的是《红楼梦》中的探春、林黛玉、王熙凤、妙玉等。东配殿在第十三任郡王玛什巴图尔执政时,为东侧福晋住室。当十四任郡王苏珠克图巴图尔执政时,因侧福晋暂住京城,所以此殿便改为王府官员秘密议事之所。

  〔至西配殿〕西配殿门上侧画有山水、青竹、菊花,中间绘张衡、屈原、孔子、李时珍四大杰出人物。这里为西侧福晋住处。当第十四任郡王苏珠克图巴图尔于民国十五年十月暴病死于波日和硕庙时,东西侧福晋听到噩讯后,二人悲痛欲绝,便在此殿饮用大量毒品,双双服毒,一位侧福晋刘氏当即身亡。王府二道串堂门,前廊后厦,大红明柱,丹青彩绘,雕梁画栋,龙头燕尾,木雕花墩,走过串堂门正面是富丽堂皇的两扇朱红大门,门镶金钉,轧铁角,门悬两珠(亦称垂珠门),珠子上方木雕四季花卉,中间木雕蝙蝠,口衔金钱,象征“福在眼前”。门上亮子绘“福、禄、寿”三星。内四合院右侧20米处,大屋脊青砖瓦房矗立于半米高的台阶上,磨砖对缝,建筑细腻精巧,是王府佛堂。室内正中供奉高大的释迦牟尼贴金佛像,两侧有绿度母和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每逢祭日,郡王、福晋及眷属皆来佛堂祭祀。 来


相关文章:

1.关于内蒙古景点导游词5篇

2.关于内蒙古阿尔山导游词介绍

3.关于内蒙古导游词介绍5篇

4.海南天涯海角导游词5篇

5.关于佛光寺导游词介绍5篇

6.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

7.关于宁夏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8.丝绸之路导游词介绍5篇

9.关于导游词介绍范文5篇

8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