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2020疫情下的英雄感人故事作文5篇

2020疫情下的英雄感人故事作文5篇

若水116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2020疫情下的英雄感人故事作文5篇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对那些抗疫先锋们表示赞赏,他们义无反顾,无畏前行的精神,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面是小编推荐的疫情下的英雄感人故事作文,仅供大家借鉴。

2020疫情下的英雄感人故事作文5篇

  疫情下的英雄感人故事作文(一)

  “全省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第一时间担起责任、赶赴现场!”官旭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官旭华今年49岁,是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所长。2004年,官旭华博士毕业后进入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工作,成为所里引进的第一名女博士。H5N1、甲流、H7N9……官旭华一直战斗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

  传染病的暴发具有不可预测性,官旭华始终认为,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病毒传播是静悄悄的,我们都需要警惕。”上任之后,她首先完善了湖北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3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湖北省培训了70余名传染病防治的专业人才。

  新冠疫情刚开始,官旭华曾经连续工作72个小时,又熬了十几个通宵,有时候她刚回到家,一个紧急电话打过来便又立马出门,“疫情就是考验,我必须冲锋在前。”

  前期对新冠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深入一线隔离病房。为防止病毒流出,官旭华做调查时带进隔离病房的调查物件都不允许再带出来,她将团队成员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人进入现场,将调查结果写在纸质个案流调表上,透过病房玻璃,病房外第二梯队的人用手机拍照,再将照片传给后方第三梯队的人录入电脑。

  为节约防护物资,一套防护装备官旭华一穿就是六七个小时,防护服内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这样,她和她的团队第一时间调查清楚病例的基本信息、病史、接触史、就诊史等诸多关键信息,为疫情研判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详细而准确的流调信息。

  除了完成传染病防治研究所的日常工作,湖北省各地市州上报新冠疫情报告后,她也要前往现场调查。当相关地市州防控工作步入正轨,她又马不停蹄赶回武汉。同事们怕她累倒,劝她不要这么拼命,她说:“疫情一天不结束,我就一天无法安心睡觉。”

  现在,官旭华团队里有75人,许多“80后”研究人员已经成为骨干,去年,她的团队还招了两名“95后”年轻人,“他们有的虽然没有直接面对过传染病防控工作,但是这次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看到团队里的年轻人在不断成长,她感到很欣慰。

  下一步,官旭华还要对人群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从事了十几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官旭华感触深刻,“我们对很多病毒了解得很少,人类要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疫情下的英雄感人故事作文 (二)

  在武汉小药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药品仓库,机器人分拣车间一直忙个不停,十几位车间工作人员不断将药品从机器人送来的货架上分拣到不同的筐里,分拣好的药品通过输送线送到合台,合台的工作人员再对药品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便可打包,将它们输送到武汉市内各个药店。

  “我们大概经营了一万五千种医用物资,供应武汉近3600家药店。”武汉小药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仓储经理张亚光说,如今,每周一武汉市的许多药店都会给小药药企业一个主要采购计划,周四药店还会做一次补货计划。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各药店的需求量和需求种类增多,“现在我们仓储里的员工分为两个班次,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八点半是白班,晚上八点半到早晨八点半是夜班。”张亚光说,目前仓储里200多人每天都在轮流上岗。

  按照往年惯例,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小药药公司的药品仓库都会封仓,不再向市内各药店发货。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1月24日凌晨5点,张亚光接到公司电话,“武汉要建一座专门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医院,需要一批口罩、碘伏、消毒水,需要人到公司的仓库去支援。”

  通话一结束,张亚光立马召集了仓储部门的9位员工返岗,有的员工离仓库较远,又没有私家车,就走路过来上班。当天,他们一直忙到下午5点。

  从那天开始,小药药公司的药品仓库恢复正常作业,作为仓储负责人,张亚光一直在值班。因为需要24小时待命,张亚光就搬到单位附近的宿舍,每天吃饭睡觉都在这里。

  随着武汉疫情防控的升级,城市小区施行全面封闭管理。为了让口罩不仅分发到药店层面,也让群众能够足不出户买到口罩,2月25日,小药药联合腾讯及顺丰开展网约网购口罩活动。每天10点开始,消费者可以登录“腾讯健康”或“宜块钱”微信小程序,凭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实名登记预约购买口罩,每人每次可预约购买一盒共50只口罩,30天内可购买1次,预约购买成功的消费者,可自主选择到社区周边药店自提或配送到家。

  目前,网约网购口罩活动已经覆盖湖北全省。从2月25日起,小药药每天通过网络投放200万只口罩,可供4万个家庭使用,惠及数十万人。张亚光说:“作为武汉的企业,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展现了自己的担当。”

  疫情下的英雄感人故事作文 (三)

  “咱们加个微信吧!”

  2月19日,火神山医院感染二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王毛毛拿出手机,通过“扫一扫”添加了一位50多岁患者的微信。他说:“以后叫我毛毛就可以了。我要是下班不在病房,有什么问题发微信就可以。”

  到达武汉抗击疫情不久,王毛毛就发现,由于管床医生不固定,虽然面对面接触,但都是全副武装,患者看不清脸、叫不上名,很难跟同一名医生持续交流病情。

  “怎样拉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了与患者建立稳定、连续的沟通,他添加了所负责的38名患者的微信,方便他们及时找到自己。

  2月10日,转院至火神山医院以来,虽然得到了精心治疗,但患者文女士还是时常有些焦虑:病情到底如何?什么时候能做核酸检测?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毛毛教授在微信中耐心地为她分析病情,解答了她的疑虑。

  “毛毛教授,我昨晚有点冒冷汗,今早起来还有点头晕……”他赶紧回信息:“轻微头晕不要紧张,我昨天夜里看了下,你的生命体征都挺平稳,安心治疗啊……”

  微信里的好友越来越多,王毛毛下班后花在看微信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有文字留言,也有语音留言。上下班往返途中,毛毛教授做得最多的就是把微信仔细看一遍,并耐心回复。“我希望患者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我。”他说。

  记者采访时,即将出院的文女士给毛毛教授发来了一条微信,这次不是咨询,而是感谢:“正是有你们的日夜守护,才有我们的今天!谢谢您,毛毛教授!”

  疫情下的英雄感人故事作文(四)

  “停电了!怎么回事?到底怎么了?”2月26日晚8时许,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突然停电。患者们顿时慌乱起来,惊叫声四起。

  “大家不要慌,有警察保护你!电路出了点故障,请原地不动,马上就好。”混乱中,这样的声音响亮地重复着。很快,12道光,在方舱内齐刷刷亮起。

  这是武汉市公安局抽调警力组成的方舱医院战“疫”突击队。在队长谢刚指挥下,12名24小时待命的突击队员不到1分钟就齐集现场,并迅速打开手机电筒,分散站位,为患者照明。

  现场突然静了下来。大家静静地沐浴在这并不壮观的光亮中,静静地看着那12个并不高大的身影。

  同一时刻,维修电工到达指挥部监控室。舱内民警通过电台与其通话,准确找到维修部位;通过手机视频“现场教学”,迅速排查电力故障。

  不到5分钟,灯亮了,欢呼声响了起来!

  突击队员逐一清查,所有患者全部在位,一个不少。

  “就像‘星星点灯’一样。我们看到了微光中警察的身影,心里一下子就不怕了。”事后回忆,患者们满是感动。

  自2月17日这所方舱医院投入使用,谢刚和他的战“疫”突击队就开始为其保驾护航。除了执勤守卫、维持秩序,他们还主动承担起一项新的任务——疏导心理,守护患者们脆弱而伤痛的内心。为此,突击队专门组建了“心理安抚小组”。

  钱威,“心理安抚小组”负责人。10多天来的疏导使他对患者们的苦痛深有同感:“生病的时候,情绪最脆弱。何况隔离治疗,家人不在身边,一切都不方便。这种时候,一句暖心的话,患者就能感受到鼓励,然后,渐渐振作起来。”

  “什么时候做核酸检测呀,怎么还没轮到我?”最初几天,只要一进舱,不少患者就着急地发问。钱威总是耐心解释:“已经安排!一个都不会漏。”

  有患者还是不相信。钱威就帮着查询,指给他们看,并说着劝慰的话,直到患者放心地安静下来。

  每天安抚几十人,每次都仔细沟通。

  “你得把患者的一点点小事都记在心上。他们找你,是信得过警察,这可是一份责任。我们搭好了‘连心桥’,患者就愿意掏心窝子和你说话。”钱威说。

  2月20日15时,方舱医院电台呼叫:有病人情绪不稳定,请求公安机关紧急救助!

  钱威立即赶到。现场,一名女子情绪失控,哭闹着、踢打着。医护人员在旁劝慰,却很难靠近。很多患者围拢过来观看,秩序有些混乱。

  “不要怕,没事的,我是警察,我来帮你!”钱威向女患者靠过来,温和而坚定地和她对话。询问情况、表达同情、解答疑问、消除顾虑……十几分钟过去,患者哭诉着说了自己的境遇,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原来,她一个人被送进方舱,身边没有一个熟人,对病情不够了解,心存恐惧,加上孩子还小,时刻想念牵挂,于是突然情绪失控。

  劝慰患者后,钱威又和医护人员沟通,请他们多留意患者情绪、多向她介绍治疗进展,有情况随时和他联系。

  医护人员频频点头:“这时候多亏有警察在场!你的心理疏导有力量,患者听得进去。”

  2月25日晚,病区已经熄灯。一名50多岁的患者却仍然坐在走廊的椅子上,呆呆地想着什么,时不时叹口气。钱威劝他回床休息,他讷讷地离开,不久,又转了回来。

  “来,睡不着就和你聊聊天。”钱威看出患者有心事,索性和他一起坐了下来。患者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这位患者是家中独子,母亲年纪大了,一身是病,身边缺人照料,自己尽不到儿子的一份孝心,还在医院里不知道何时能痊愈,不由得烦闷难过起来。

  钱威真诚地劝解着他,并用自己的例子和他交心:“谁不牵挂父母呢?我和你一样啊。我的母亲已经肺癌晚期了,我非常担心她。你知道她怎么说吗?我犹豫着来不来前线的时候,她对我说:我有家人照顾,可那边多少病人和医生正需要你。这个时候,你一个警察还犹豫啥?我就来了。”

  病人听得怔住了,看着钱威。“天下的母亲都很伟大!坚强一点,别让母亲担心你。”钱威鼓励他。患者用力点点头,回去休息了。而想起母亲的钱威,也已满脸泪水。

  疫情下的英雄感人故事作文(五)

  作为一个ICU白衣战士,她挽救了40位新冠疫情患者的生命;作为一个专业医者,她保护了许多面临高度危险的战友,并多次踏上生死线……

  董芳,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ICU主任,一位不断与疫魔搏杀拯救生命的女战士,深夜躺在值班室,总是热泪满襟。

  2月26日,对于董芳而言,是奋战的一天,是光荣的一天,也是伤痛的一天。当天从早到晚,她都在ICU抢救病人。中午匆匆吃过盒饭,就在住院楼走廊上拉开鲜红的党旗,她举手宣誓,成为光荣的预备党员。晚上8点,她终于远远见到了分离1个多月、刚从生死线上回来却还在隔离的丈夫……

  1.病人的生死线

  董芳第一次接触新冠疫情患者是1月10日。那天,她到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感染科病房会诊。一位老年病人呼吸困难,随时要插管上呼吸机。虽然董芳意识到这位病人是有传染性的,但看到病房外家属焦虑期盼的眼神,她毅然跨进了病房,查看患者病情。

  “病人家属很期待地看着你,需要你进去看一下病人的状况,然后出来告诉他。我必须进去!”董芳回忆说。

  此后,不断有新冠疫情危重患者住进ICU病房,董芳每天都要面对这些生命垂危有高度传染危险的患者。2月14日,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被指定为收治新冠疫情患者定点医院。

  2月17日下午,一批危重患者同时进入病房。董芳和同事们忙得汗流浃背。有个患者在楼下的运送车里上不来,董芳就推了一辆轮椅下了电梯。老人被运送人员抱上轮椅。老人太瘦弱,以至于小小的个子在轮椅上缩成了一团。董芳只能一只手环抱住她的胳膊,另一只手推着轮椅,上了电梯。终于到了10楼,董芳大声呼喊同伴,一起将患者转运到病床,进行后续抢救。

  有同事劝董芳,有的危险操作就别做了,万一感染上怎么办。“可生命那么宝贵,不做的话,这条命不就没了?”董芳想。

  2月18日上午,120救护车又转运来一名昏迷患者,这是一个肥胖的男性老年人。董芳和同事们一起将患者推进ICU。他的老伴流着泪反复说:“你们一定要救救他啊!”

  病人有糖尿病,血管条件非常不好,输液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需要快速建立深静脉通道。这在平时不是一个问题,但现在一切都变得很难。董芳需要弯腰90度,基本和病人脸贴脸,双手戴3层手套。护目镜过了几个小时就模糊一片,防护服下层的衣服早已被汗湿了几层,一切只能凭感觉!等董芳接好了输液管,病人的血压终于有了起色。

  不到两月,40个新冠疫情危重患者的生命,被董芳和她的ICU团队从生死线前拉了回来。

  越过生死线去世的有七八个患者,每一个逝者都让董芳久久难以忘怀。“有一个50多岁的病人,今天抢救了一天,我希望他能够活下来,能够好转,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董芳2月26日晚告诉记者。

  后来,记者收到董芳的短信:“很悲伤,他走了!”

  “我觉得挺遗憾,我还是觉得没有帮到的人太多了,我只是觉得尽力做我能够做的事情,看能不能换来病人的一点点希望。”董芳说。

  2.战友与自己的生死线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疫情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疫情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3.丈夫的生死线

  1月18日,董芳的丈夫陈伟因为感染而住院了。

  陈伟是武汉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兼门诊办主任,经常为患者做喉镜检查,近距离接触患者呼吸道。1月上旬,董芳劝陈伟上班戴N95口罩。陈伟说:“N95口罩比较少,要留给一线的人用。”

  “在医院你也是一线的,你也应该戴。”董芳急了。

  “那不行,我要留给他们戴。”陈伟很坚决。

  1月16日,陈伟开始头痛,肌肉酸痛,没有发烧,他以为是流感。到1月18日,陈伟说很难受,然后他就趁董芳在医院值班,悄悄地去了武汉中心医院住院。一拍CT,左肺有磨玻璃影,很快确诊为新冠疫情。董芳忙赶去他的隔离病房探望,从那之后,董芳一个多月没能再见丈夫。

  “他那段时间是真的很忙,他们不停地开会。他有专家门诊,还有手术,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回家。他其实身体是不错的,因为太疲劳了,抵抗力下降,才被感染的。”董芳反复念叨着,哽咽不已。

  更让董芳揪心的是,已是重症病人的陈伟没能使用高流量给氧设备治疗。“当时他没有那个设备,我好着急,我真的怕他呼吸衰竭了,会要气管插管,就像我的病人一样……”董芳说。

  终于过了最难熬的日子,陈伟在2月21号病愈出院,还需在医院附近的酒店隔离14天。1月26日晚8时,董芳来看望丈夫,终于看到了在生死线上抗争了一个月的丈夫。陈伟在4楼打开窗户,董芳在楼下,夫妻俩只能喊话问候,互道珍重。

  董芳这天很开心,为丈夫正在康复开心,也为自己当天宣誓入党开心。她在2月2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说起入党,她真诚地说:“疫情发生以来,党员都在带头攻坚克难,我很受感动,我觉得我应该向党组织靠拢!入党宣誓时,当国际歌响起,我觉得平时自己在做救人的事,此刻更感到是在完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

  “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希望住院的病人能够快点康复出院,大家都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我的丈夫和孩子也能够回家!”董芳说。


相关文章:

1.致敬抗击疫情的英雄作文5篇

2.2020疫情中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选5篇

3.2020描写疫情下感人瞬间的作文5篇

4.抗击疫情感动的瞬间高中优秀作文5篇

5.致敬抗击疫情的英雄初中作文5篇

6.初中生抗疫情感人的作文五篇

相关热搜

24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