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

若水0 分享 时间:

说到端午,你们一定会想到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这是我国最传统的习俗,但是你是否想到一位爱国人士呢?那就是屈原。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1

赣南农村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门悬艾叶等等之外,那“逢青就是药”的药草也是蛮吸引人的。

大家晓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并且从20__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了。按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起源是纪念古代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也称“毒日”)的禁忌。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病流行的时节,俗称“恶月”(也称“毒月”),端午节这一天俗称“恶日”,正是“诸虫百毒尽消灭”的传统节日。针对五月恶月,在民间就会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直到现在,还可以从端午节许多的习俗中,找出驱邪避毒的痕迹。在我们赣南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在端午前几个圩日,各乡镇集市中就草药成行成市了:有菖蒲、大叶艾、柴胡、小山楂、葛藤、七叶一枝花、活血藤、半夏、鱼腥草、左苏、钩藤等,各家各户都成捆地购置作家常用。还有不少人家也趁此时机购置些山药、小活蛇、蜈蚣、狗鱼,再配以人参、枸杞、杜仲、五加皮等中成药,用高度白酒浸制成独特的家用药酒,对风湿、跌打有奇效。到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在房屋门口用葛藤沿大门悬挂,把艾叶、菖蒲、桃枝或草棘刺插在大门两边,意寓祛病除邪。许多农户家里均自配雄黄酒,全家大小轮流嘬饮少许。然后,由家中年长者将剩余的雄黄酒沿房屋周遭喷洒,重点是鸡舍、猪圈、茅侧等地,目的是防蛇豸。传说端午这天的午时,不论您在什么地方,只要随手摘一片草叶,用意念想象着它可以治什么病,绝对奇效。过端午节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洗药水澡:将菖蒲、大叶艾、柴胡、小山楂、葛藤、枫树挎、石板藤等熬成酱色的水,趁热洗浴,洗后也不能用清水冲洗,意欲洗除晦气、却病健体。端午节洗盆药水澡,洗盆药水澡,这既是一种客家人的风俗,也是一种节日固有的享受,更是一种客家文化的传承和熏陶。

端午节里药草贵。这里的“贵”并不是指价格,而是金贵、看重、珍视、宝贵的意思。村妇们上山采药草到圩上卖,也不是单为了那几块钱。你看那5块钱就可以买一箩筐的斩短晒制好了的金银花藤,采制者就连“临工钱”也是没有的,淳朴的人们将药草辛苦的从山上溪边采来,为的是让那些没有时间上山采药草的人能通过她们的劳动请得“药神”进家门而祛病除痛达到那种修善积德的境界,因此端午节在圩场岸口的药草交易卖方大都不会开很大的虚价,买者也无需使劲压价的,毕竟在端午节里药草贵,卖的是一种约定,买的也是一种虔诚。另外,客家人淳朴的药草图腾中还有一种说法,药草不能送人,没有出钱买的,就说明你心不诚,会没有药效的。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2

白蛇传中的许仙,听了法海和尚的“忠言”,在端午节这一天,劝妻子白娘娘喝下了雄黄酒,使之露出了白蛇的真身……。白蛇传的故事,出于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从中使我们了解到;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古之有之!

除了喝雄黄酒的饮俗外,在我们江南的端午还有吃“五黄”与“五白”的的食俗。“五黄”者,为黄瓜、黄鳝、黄鱼、咸蛋黄、雄黄酒(说法不一,有人将黄梅、黄泥螺也作五黄之一。因雄黄有毒,现今将雄黄入白酒内饮者已少见,今多见以黄酒替代雄黄酒)。“五白”者,为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茭白。端午食“五黄”与“五白”的菜,可清热降火,健脾和胃。当然,为了文化意义上的纪念,为了投汨罗江的屈原,吃粽子与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为什么在端午节吃五黄?这是因为雄黄是一味中药,用雄黄末与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黄酒有解毒杀菌之功效。江南有谚语:“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也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而黄鱼、黄鳝、咸蛋黄、黄瓜则是端午时节的当令食品。

五六月份的黄鳝,有“赛人参”之说。此时的黄鳝肥嫩鲜美,营养丰富!

而“五黄”中的黄瓜有“第一瓜果”之称。农历5月。能吃到新上市黄瓜,时间上正好与端午对上,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另外,黄瓜有清热解毒、解渴生津之功效!

吃咸蛋是端午的习俗。咸蛋黄因有个“黄”字,故也入于“五黄”之内,端午吃咸蛋黄,寓意着健康平安!

至于黄鱼,则端午时节的大、小黄鱼,量多质优,为这一时节的主打海鲜,营养丰富且当令的大、小黄鱼,理所当然地列入端午必食的“五黄”。

而当今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大、小黄鱼,则叫人有点“响勿落”!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上海最老的本帮饭店“老人和”当厨。那时的大黄鱼真的叫大,一斤左右的是大路货、二斤左右的也不少,甚至于有大到三斤出头的。那时采购进来的大黄鱼,条条金黄锃亮,价钱是官价,每斤只要四角钱。因为当令,所以饭店的菜谱上不泛:“大汤黄鱼、小汤黄鱼、红烧黄鱼、糖醋黄鱼、松鼠黄鱼、脆皮黄鱼、豆板黄鱼、白汁黄鱼……”等以黄鱼作主料的佳肴,且价钱不贵,记忆中小汤黄鱼:四角。雪菜大汤黄鱼:五角。松鼠黄鱼:一元六角。红烧黄鱼:每斤一元二角……。而没几年后,市场上的大黄鱼,不见了踪影。当然,有钱人去的大饭店,大黄鱼还是有供应的。记得九十年代,我在著名的“夜上海”餐厅当厨,那时的冰冻大黄鱼每斤进价为一百八十元左右,而售价每斤则达四百元,一条大黄鱼,上桌就是一千数百元……!

野生的大黄鱼,在普通的餐桌上,绝对的成了绝响!

现今的端午,冰冻的小黄鱼市场上还是有供应的;原是盛产大、小黄鱼的时节却不得不因人类的滥捕被迫“封渔”!

……根据国医阴阳五行的理论;五月五的端午,正当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前后,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端午节的中午,则是端午节这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辰,故端午节之中午,按阴阳五行的理论推论;应为“阳中之阳、阳”。若在这一时辰食“五黄”,与“五白”菜,不但可祛五毒,还可借用端午节的“阳、阳、阳”之力,以达到抑制、祛除诸多霉运,增强自身的“精、气、神、血”及交“旺运”的目的!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3

今天是端午节,身在西北的我,好像没有多大感觉,没有赛龙舟等活动,根本感受不到端午节的气氛,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家的感觉吧,话说什么都比不上家里的好。

这里看不到龙舟,还有这边的粽子和我们那边不一样,我们家乡是用豆类和猪肉做馅的较多,而这边多是用红枣和红砂糖,还有我们的粽子是咸的,而这里的是淡淡的。不过还好,我们广西的老乡还是可以坐在一起吃个饭,我们总是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感觉,相近的口味,一样有想回家的冲动!今天晚上叫了五六个老乡一起做饭吃,感受一下下家里的味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昨天刚刚举行了“送大四”老乡会,但是今天觉得在找几个老乡一起,一起吃个端午饭,虽然看不到龙舟,也看不到我们家乡的粽子,老乡一起相依,还是可以解解乡愁的。

有人说:“不出省不会知道老乡的概念,不出国不会知道国人的概念。”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以前在另外一个市里读高中的时候就没有太多老乡的概念,但是现在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兰州读书,切身感受到老乡的温暖,知道家是多么的迷人,多么令人怀念。人总是需要有归属感的,而家乡就是能够给人以源源不断的归属感,老乡则是让人感觉到归属感的存在并不是太遥远。老是说,我前年刚来的时候,就像去年刚来的学弟学妹所说的:“如果没有遇到热情的老乡来接待的话,就准备收拾东西回家了,宁愿复读一年,也不来这荒凉的西北。”在这里正因为有老乡的关怀,我们才有动力在这里待四年,老乡的关怀就像家人一样尤其是在遥远的他方!

端午节,总是有点想家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啊!如果有可能真想赛龙舟,包粽子吃,可是在西北是不会有这个条件的。只能是上网看看人家赛龙舟,看看香喷喷的家乡粽子,看看人家过端午节的热闹气氛。虽然看着看着心里就沉重和难受,但是我还是要看,起码可以知道。现在在外边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在乎自己的亲人,有时多么想回家看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问一下他们最近可好!

说到这里,今年的端午节,南方有很多地方应该都不能赛龙舟了,尤其是长江流域,今年遇到几十年一遇的大旱,很多地方都干裂了,连昔日湖泊都干了;现在听说有降暴雨,由防旱抗旱到防洪,防涝,真是天公不作美啊!希望他们尽快度过难关,希望不要出现大规模的洪灾,因为我们老百姓再也经不起再次打击!

明天还是中国重要的,备受关注的日子,那就是高考,经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是十年寒窗苦读的检验,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我希望并祝福全国的考生考出自己的水平,考上自己理想的学府,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也祝我的母校玉林市育才中学的学弟学妹们取得好成绩,再创辉煌。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4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它是我们华夏民族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它的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有特色的活动,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深入人心,让人看了过目不忘。虽然我从来没有实地观看过,但是我很期望有朝一日能领略那气势恢弘、热火朝天的壮观景象!

让我印象最深的无非是端午食粽。因为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相传粽子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古人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所以又称之为“角黍”;然后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粽子就诞生了。虽然粽子这么早就已经“崭露头角”,但在春秋时期,它并还没有像现在一样有名,一直到了晋代,“粽子”这名字才被定了下来,粽子理所当然也成为了端午节的必备食物,后来又到了唐代,粽子就真正改头换面了。直到今天,粽子还是端午的“主食”,到了后来它又流传至国外,在国外流行起来,也让外国人见识了我国的人情风俗!

佩香囊这个活动想必大伙儿也很熟悉。因为古人认为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所以无论贫穷贵贱,小孩们都要戴一个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于是它又成了男女老少喜爱的小饰品。

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国南方地区家家都将菖蒲、艾叶悬于堂中或插于门楣,“蒲剑利刃斩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既有驱魔法鬼之神效,又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

端午节真是一个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节日啊!我为我国有这样一个节日而骄傲。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5

提起端午节,大家都不陌生,对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也应该略知一二吧!但是,一个地方一个风俗,有很多端午习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揩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糯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糯米沾着红枣香,粽叶包着朋友情。”不管怎么说,听完我的介绍后,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节的知识呢?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0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