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春节作文 > 初一中国风俗文化春节作文

初一中国风俗文化春节作文

若水0 分享 时间: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一中国风俗文化春节作文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初一中国风俗文化春节作文1

一年一度的春节可谓是隆重而盛大。在我们北方,春节从小年就已经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春节的气氛笼罩了大街小巷,家家都忙碌着准备着过年。

除夕之夜,可真是热闹非凡,家家灯火通宵,到处是酒肉的香味,亲戚朋友坐在一起,快怀畅饮。大家都要熬夜,玩乐。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春节最热闹的时候。这天上午,由老年人组成的秧歌队,要到大街上游行。看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手拿着花扇,随着大鼓的节奏扭来扭去,很有意思。紧跟其后的是高跷队,你看他们扮成古装的行头,有的戴着官帽,有的戴上长长的胡须,更有的戴上了胖娃娃的面具。踩着高跷迈着轻盈的步伐,吸引路过的人群。

人们则有好的凑到跟前打招呼,十分有趣。到了下午,街上的小摊小贩摆起摊子,卖起了荧光棒等小玩具吸引孩子,大人们逛街买元宵。在这天,每家每户都要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晚上人们吃过元宵后,聚集到热闹的广场上,放飞孔明灯。相传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孔明灯上。

把希望带到远方,愿望就会实现。成百上千的孔明灯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从广场上飞起随风远去。人们还要观灯,各形各色的花灯,走马灯,照着广场灯火辉煌。观灯的人更是人山人海。大家随着人流参观花灯。有的一律是宫灯,有的是玻璃灯,看上去晶莹剔透,十分美丽。有的灯上印着灯谜,人们成群结伙一起出谋划策猜灯谜,不一会就猜出来了。人们快快乐乐度过了元宵夜。

北方的春节在正月十六就正式结束了。但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美好而又难忘的。

初一中国风俗文化春节作文2

三月的乐章奏响,春节已渐行渐远,但心中因春节而引起的欢乐因子依然在心中跳跃。在如墨的夜幕下,我越发怀想春节。

令年团圆饭的餐桌上多了一副碗筷一出远门四年的舅舅回来了,还带回了许多小礼物。

姥姥是最开心的,那因笑容而露出的皱纹显得格外亲切、美丽,眼眶里泛着的泪花也不禁溢出眼角,那泪里包含了太多的情感。

我一听说舅舅回来,便立即往楼下冲。一冲下楼,我立刻愣住了,地上躺着的是琳琅满目的瓷具,有水杯、碟子、碗、勺等等,最醒目的是上面的彩绘,有花、生肖、人物……一切是那么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妈妈见我下了楼,招呼着我:“快来选选,你喜欢什么?这都是你舅亲手制作的。呵呵,真是漂亮啊,你舅还在睡觉,别去打扰他。”

之后,我便沉浸在选礼物的快乐中。再后来,我抱了大堆的“战利品”兴奋地回到卧室,小心翼翼地放好,饶有兴趣地把玩起来。

直到吃午饭时,我才看见久违的舅舅,他变瘦了,一米七几的个头更衬出他的清瘦。

舅舅啊,是外面经年的奔波使你这般消瘦,还是思家之情使你消瘦?

舅舅看着坐在对面的我,先是皱了下眉,随后便露出微笑抚着我的头说:“长胖了,都快认不出啦,哈哈!”

晚上,烤火房就只有我和舅舅,他先是问了我的成绩和目标,然后他深沉地感叹道:“你一定要好好读书,社会是很残酷的。像我,四年前刚踏进那座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几乎是找不到栖身之地,但由于我对绘画的喜爱,我才在形形色色的职业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如今我的生活过得很充实,这代表我当初的选择是对的,而且我又是做着我喜欢的事情,那些瓷器也就是我给你姥姥最好的交代……”

干柴燃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房间已被柴火填满了温暖,此时,我的心也变得格外温暖、坚定。舅舅生动的一课也使我豁然开朗,期末考试的失利将成为过去式,我的人生将有一个崭新的起点。

流星的尾巴滑过天空,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春节就如同这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很美丽,因为它记录着值得我怀想的记忆。

初一中国风俗文化春节作文3

春节在一片欢乐的鞭炮声中走近了。在眨眼间一年又过去。

清晨,外婆早早地起床,在厨房里忙活着,空气中渐渐弥漫着酒菜的香气。看着忙碌的家人,我看看日历,今天是大年初一!这是人们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刻。随着门铃的轰响,几位亲戚蜂拥而入,与大人们谈起了家常。趁着这个时候,我悄悄地溜出门,走到室外。看着每家店铺门口张灯结彩,都贴上了对联与年画。正如朱熹所写:“千门万户瞳瞳,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就是春节,一个使人欢庆的节日。

然而在春节这一个月的时间中,正月初一只是冰山一角,最喜气洋洋的则是除夕。做为腊月的最后一天,人们是轻松的,是高兴的,虽然没有初一的那么多亲友相聚,也没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但在这一天,大人们都开始在家忙碌着准备过年的安排。而我们小孩,显然帮不上忙,大家都出门,或与朋友结伴游玩;或上街买鞭炮;当然也有几位“绽放的奇葩”在白天睡觉,就等着晚上当“夜猫子”通宵看春晚。我与他们不同。我与朋友一起手拉手,一起上街选购一份属于自己的“年货”。

腊月廿三之后,则是另一番景象,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有的去超市,有的上网购,有的上街购买,有的在家准备。全家人都很忙碌,都为了准备好年货,不然在正月初一之后,店铺基本关门,到时候就别想买到年货了。而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在现在的生活中已找不出老舍先生所写的“春节的彩排”那种现象了,大人们都在上班,孩子们在家努力写寒假作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唯一有特点的是腊八,那天还未放假,大家还在预备考试,可妈妈给我煮了一碗腊八粥,看着手上的这碗“小型农业展览会,”我仿佛嗅到了春节的气息。

时间又悄悄地从思绪间流去,眨眼间,春节已渐行渐远,与亲友相聚的时刻已经过去。温州的春节虽无北京的春节那样热闹,但对于这座南方的小城,春节最大的特点是浓浓的亲情。

回首春节,我发现自己又长大了。一年了,我回望春节这个转折点,心中无比愁怅,春节只有一次,明年的春节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初一中国风俗文化春节作文4

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旧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进入辽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皇太极即位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

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

这天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歌舞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据《渤海国记》记载:”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婉转,号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跷。至今,此俗仍沿袭不衰。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新年,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满族过年,习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萨其玛”,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们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

初一中国风俗文化春节作文5

习俗,顾名思义,是习惯风俗的意思,旧社会,城乡居民禁忌较多,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相沿成习。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带封建迷信色彩。不合理的禁忌,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逐渐淡化,禁绝。而春节这一古老的节日,悠远流长。随之春节的习俗也流传至今。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春节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干净的房屋,洁白的墙,就差贴上那饱含寓意的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要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有了喜庆的春联,再贴上年画、窗花,差不多就有些许年的“味道”。

年夜饭全家团圆、放爆竹欢愉吉利、吃年糕节节高升……

新的一年又一年,年年有新意,但从不忘旧习俗,正是这些旧传统,开始了每一年的到来,这是一种信仰……

1058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