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阅读训练 > 阅读答案 > 虞美人黄庭坚阅读答案

虞美人黄庭坚阅读答案

若水3633 分享 时间: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黄庭坚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黄庭坚阅读答案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今广西宜山)后所作。②典出《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佛之不去。”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天涯”句,词人在贬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见的梅花,很是诧异伤心。

B. “夜阑”“风细”时候才“得香”,故云“迟”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不失为早梅,令人感到新鲜、喜悦。

C. 上阕先写在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

D. “玉台”句,词人展开想象,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梅的姿容。

E. 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

2. 这首词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AD

2. 对比,全词以咏梅为中心,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进行对比,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之情,又抒写了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词人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之气。

【解析】

1. 试题分析:诗歌中以五选二这种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是这两年的新趋势,这样考查方式比原来的问答题,考查的知识点要多得多,它可以根据诗歌涉及的形象、情感、手法等方方面面来设题。A项就是从情感的角度设题,词人在边地看到梅花“很是惊喜”,而不是“诧异伤心”。D项“比喻的手法”错,“玉台弄粉”一个“弄”字,把人的动作赋予给梅,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手法和情感。题干问“这首词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考生应该抓住诗歌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明显的手法。该词描写梅花,实则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达自己清高孤傲、坚贞不屈的精神;“玉台”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暗示自己在朝廷受到小人排挤毁谤,远谪天涯;“飘到眉心住”一句用典,典出《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中“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佛之不去。”

可见,该词使用的手法不止一种,而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对比的手法,全词以咏梅为中心,上阕、下阕都采用了对比,结合诗句,可知作者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进行对比,在天涯之地宜州看到梅花开放表现出见梅的喜悦之情,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对比又抒写了不胜今昔之慨,再结合注释一可知后面这两组对比还表现了词人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之气。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概段意,方法多,可归并,善取舍。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莫放过。

重点词,关键词,串成句,段意明。

阅读理解常考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1.空间顺序。物体总有一定的空间形式,复杂的事物也一定有多个侧面组合而成。要说明对象的构成,必然会涉及到所处的空间位置。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射式……按一定的顺序对事物作介绍。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性的介绍,多以此为序。这样,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对象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2.时间顺序。这是指以时间的先后作为说明的一种顺序。在介绍事物时,有的文章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的,而有的是按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顺序的,有的又会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演变的过程为顺序、……

一般讲,在介绍对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等的时候,常采用这种顺序。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运用时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和事实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顺序。特别是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总之,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

值得注意的是,说明顺序应局部理解,整体把握。一篇说明文往往不仅使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会根据说明的需要将几种顺序结合在一起。我们只有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去寻找和归纳其顺序。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把握文章的整体说明顺序,又要把握各层次中局部的说明顺序,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说明对象。

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2021细雨探花瑶现代文阅读题答案

2021特级教师现代文阅读答案

2021张嫂冰心阅读答案

2021火帆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2021寒流来了现代文阅读题答案

阅读训练方法

2021峡谷风情现代文阅读答案

2021少年读现代文阅读题答案

2021玫瑰泪现代文阅读答案

2021麦当劳的礼物现代文阅读答案

93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