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阅读训练 > 阅读答案 > 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现代文阅读答案

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现代文阅读答案

若水3633 分享 时间:

阅读理解答题的第一步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现代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观事实。

②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朋友,昆虫为什么要趋光呢。他很可能回答:因为晚上太黑了看不见呀,昆虫们想要在光线好一点的地方进行工作和生活呢。这似乎很符合人类直觉,是的,我以前也这样天真地以为过。

③但趋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④在这个天大的误会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得何其悲壮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一种心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还引申出什么亮剑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义的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⑤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⑥原来,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蛾子等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科学家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因为是极远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直飞才最节省力气。角度稍微一调整,就可以直飞另一个目标。

⑦但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些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

⑧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线,飞到火里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

⑨以上就是飞蛾扑火的全部真相。

⑩不止是飞蛾,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有同样的能力。例如,直到最近5年,我们才知道,原来屎壳郎也是采用星光来导航的,它的导航方式和飞蛾一模一样。可怜的昆虫们在亿万年来好不容易才进化出来的神奇夜间导航技能,没有谁能想到,到最后竟成为了它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⑪也许这时有人会问了:人类使用火都这么久了,昆虫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一点?

⑫因为人类使用火的时间虽然很长,可能有数百万年,但人类直到几万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波澜壮阔的生物进化史中,这样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小,时间也太短,以飞蛾为代表的昆虫,还来不及进化出新的导航方式。

选自《罗辑思维》

习题

1.请概括全文的说明思路。(3分)

2.《罗辑思维》是一档直播的自媒体节目,联系文中具体语句分析这个节目语言上有哪些特点,并分别说明其表达效果。(4分)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是文人墨客笔下飞蛾扑火勇于牺牲,敢于斗争精神的形象写照。

B.飞蛾进化成神奇的夜间导航技能主要就是用来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

C.飞蛾在利用月光、星光等极远光源“导航”时,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

D.飞蛾扑火的原因就在于将火光看成月光,将按本能与光线固定夹角飞行的直线运动飞成了等角螺线。

阅读答案

1.先举出昆虫夜间趋光的现象和人们对此的错误认识,引出说明对象:昆虫趋光性的原因。再主要举飞蛾扑火的例子由现象到本质地具体说明昆虫趋光性的原因。最后补充说明昆虫趋光性没有新的进化的原因。

2.多处运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多处运用网络流行语,吸引读者;用词准确、通俗,使人易于理解。

3.B

阅读解题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总之,以上只是做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它只是做阅读理解的助缘。其实,做好阅读理解重在平时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孩子,就让我们从平时做好。这样,到考试的时候,掏出干粮就是馍。

小说标题作用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2)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3)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2021细雨探花瑶现代文阅读题答案

阅读训练方法

2021峡谷风情现代文阅读答案

2021大荣姨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2021玫瑰泪现代文阅读答案

2021麦当劳的礼物现代文阅读答案

2021根现代文阅读理解和答案

2021日光城现代文阅读答案

2021你的微笑现代文张承志阅读答案

2021一只贝现代文阅读全部答案

92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