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阅读训练 > 阅读答案 > 孝心现代文的阅读答案

孝心现代文的阅读答案

若水0 分享 时间:

2021孝心现代文的阅读答案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对了一半。对的一半就是,阅读理解读是基础。所以,训练阅读理解能力必须熟读文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孝心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心现代文的阅读答案

一个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小女孩并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者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得很沉很沉了。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愈来愈清晰:他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辛地支撑着一个家。她就是女孩的母亲。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敬爱的母亲。于是,她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将月饼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它让母亲尝尝啊!

一天一天过去了,小女孩终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这个……”

其实,月饼早已发霉了……小女孩不懂。

小女孩日日夜夜的孝心就是这样的结果。小女孩是不是太傻了?不!世上有愚昧的`人,却没有愚昧的孝心啊!

题目: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2。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应读出( )的语气

A。急切 B。喜悦 C。敬佩

3。画出第二自然段中小女孩由月饼产生联想的句子。

4。你怎样理解“不!世上有愚昧的人,却没有愚昧的孝心啊!”

参考答案:

1。陌生 熟悉

2。C

3。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愈来愈清晰:他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

4。孝心没有愚昧的,那是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是无可非议的。世上会有愚昧的人,但不会有愚昧的孝心。

古诗答题有什么技巧

整体把握全诗的大致内容

要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诗意。诗词鉴赏题大多设两道题,从不同的侧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要对问题作出准确的评价,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作到整体理解和局部理解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结合。

例如,陆游的《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之初切忌受“苦”、“愁”、“寂寞”等局部字眼的干扰,影响对全局理解,以为是慨叹梅之不幸,抒写怜惜之情。应当先整体把握作者是用先抑后扬和反衬手法来赞美梅花高格劲节的美好品质。

关注题目、作者、注释、细节等

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论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譬如,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其他的诗人如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陆游等,都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作研究性的总结概括。

看注释,可以了解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有时一个细小的细节,却是诗词主旨的集中体现。

3古诗文阅读答题方法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2021高三语文一模高分优秀作文高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归纳

四年级写景阅读专项训练题及解析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5篇

2021高考语文答案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易错题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超全整理归纳2021

剑桥雅思阅读真题及答案

9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