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历史 > 高二历史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高二历史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好历史关键在于对原有知识进行转化,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到消化、运用,这是一个循序往复的过程,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提高历史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二历史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

⑴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经济危机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结果。

②每隔10年左右,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危机,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⑵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①1831年、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②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

③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结果:三次工人运动最后都失败了。

评价: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

①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取?br>

②广泛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即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a.德意志古典哲学

代表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他们的贡献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c.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他们的贡献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改造方面的一些天才设想。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⑴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a.批判了关于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财富的观点。

b.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

③科学社会主义。

⑵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②筹备建党。

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1847年,他们在伦敦出席共产主义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②《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意义:

a.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要被社会主义取代。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d.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④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1.第一国际的成立

⑴背景:

①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出现了反动政治局面,工人运动处于低潮。

②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a.1857年,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b.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③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经验,进行深入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⑵第一国际成立

①19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史称第一国际。

②评价:

a.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b.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高二历史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2

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三大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①铁农具(春秋战国)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中期:犁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传统步犁基本定型;②灌溉工具:曹魏翻车 唐代筒车 灌溉工程:都江堰 坎儿井

二、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时期及评价1、原因: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2、产生:春秋时期3、评价:优点: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高 ;缺点: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发展;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常因水旱灾害或统治者过度剥削而破产。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井田制(国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四、中国古代纺织制瓷业业的成就丝织业:⑴汉代“丝国”唐代出现缂丝技术⑵明清:苏杭是丝织业中心

棉织业⑴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⑵元明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⑶明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制瓷业:(1)新石器时代:陶器(2)东汉:青瓷(3)南北朝:白瓷(4)唐:南青北白,制瓷成为主要部门(5)宋: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6)元:青花、釉里红,进入彩瓷时期

五、古代手工业主要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夏商周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2、私营手工业(明中后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关系)3、家庭手工业

六、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广泛使用白银;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

七、古代城市发展(唐、宋、明清)

1、唐:长安城布局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2、宋: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打破坊市界限;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明清: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业市镇兴起,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繁荣

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特征1、产生时间、地点:明代中叶以后,在江南地区纺织业中最先出现2、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3、本质特征:雇佣关系

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①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②政治: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③思想文化:愚昧自大,文化专制,鄙薄科技④对外关系:海禁闭关政策

十、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及影响1、目的:①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直接)②巩固封建统治(根本)2、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地主阶级政权;严重阻碍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十一、海禁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②直接原因: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叛乱2、影响: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十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⑵影响:①对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对世界: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十三、殖民扩张⑴扩张方式:荷兰:组建商业公司;英国:海盗掠夺 商业战争 商业活动 黑奴贸易

⑵影响:对欧洲: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崛起;对世界:亚、非、拉地区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

十四、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1、成就:①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②1875瓦特制成了万能蒸汽机③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④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2、影响:⑴经济:①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世界经济霸权;⑵外交: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球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十五、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主要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带动汽车、飞机制造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③化工技术的发展;④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影响:①经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外交: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十六、世界市场的形成

时期

阶段

推动 因素

形成途径

16世纪—18世纪中期

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

1、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

2、国际贸易的发展

3、人口和资金的流动

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最终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

十七、鸦片战争后的经济结构的变动

1、小农经济开始解体2、近代企业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十八、洋务运动1、目的:面对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代表: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4、评价: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民族企业的产生,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但是它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所以不能从根本上使中国富强.

十九、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历程1、民族工业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

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2、民族工业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后)

原因:①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④中国人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3、民族工业黄金时期(1912民国建立至1937抗战前)

出现原因:①辛亥革命的影响:a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振兴实业的热情;b政府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②一战的影响: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南京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二十、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压迫

二十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影响

1、服装:a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b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服饰:旗袍和中山装;2、报刊: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期间,报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3、电影:19世纪末期传入中国;第一部影片:1905年谭鑫培的《定军山》;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的《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4、铁路:1881年,自建第一条铁路;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5、水运与航空: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创立标志着新式水运业的诞生;1918年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真正起步6、通讯:1896年设大清邮政局,后设邮传部;1877年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7、影响:①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使人们生活多姿多彩②便利了物资与信息的流通和交流,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③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二十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目的: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2、内容: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贸易:取消商品贸易;④分配:实物配给制3、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的方法的经济体制

4、评价: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动乱。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十三、新经济政策1、目的:恢复和发展生产,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内容:①农业:固定的粮食税;②工业: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按劳分配制

3、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4、评价: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十四、斯大林体制1、功绩:(1)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2)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企业经济效益低下;③忽视消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④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二十五、1929—1933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影响: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益恶化。②法西斯势力开始泛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③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二十六、罗斯福新政1、背景:胡佛总统继续自由放任政策,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措施① 整顿财政金融;② 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③ 调整农业生产④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保障法》

3、特点: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4、影响:①直接影响: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广大民众获得了一定的好②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③长远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二十七、二战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③、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2、企业的自我调整:①“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 ②“经营者革命”—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3、福利国家的出现

二十八、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中共八大(1956年):

(1)内容:①主要矛盾②主要任务(2)意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在此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

2、“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严重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年)(1)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2)影响:国民经济遭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5、经验教训⑴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⑶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⑷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二十九、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1内容: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意义: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是建国以来党的历一次伟大的转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三十、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②特点:包产到户③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2、国企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2)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在企业制度。⑶评价: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步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存在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

三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必要性:计划经济的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过程:(1)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997年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部分。(3)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4)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5、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三十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年创办了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过程:①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②1985年将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和环渤海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③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④2004年,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

2、格局形成:中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三十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1995年1、原因:①信息化时代的到来;② 政府的大力支持;③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2、影响:①打破了时间、空间界限,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②改变着中国的传统方式。改变着了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三十四、 (一)、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1)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2)原有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欧洲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下降;(3)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企图确立经济上的霸权地位

2、形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9世界银,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3、影响:⑴对美国:标志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了战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它成为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工具;⑵对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三十五、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一)、由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欧盟旗帜)

1、欧共体的成立①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②1967年欧洲共同体;2、欧盟初具规模①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②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③2002年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3、欧盟建立的意义:

①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合作内容由最初的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领域②符合欧洲整体和各国利益,促进欧洲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地位,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①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②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正式加入③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三十六、世界贸易组织(WTO)1、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机遇: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③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维护合法权益。⑤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会使国内的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三十七、经济全球化

1、原因: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是根本动力②新型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③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④绝大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疏通了商品流通的渠道

2、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影响:(1)积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有效的利用了世界各地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②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极大的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消极影响:①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②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和掠夺性开采,进一步引发生态危机④加剧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美国等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4、应对策略: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②对经济全球化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制定合理对策,积极主动参与,谋求自身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二历史知识点【5篇】汇总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分享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精选

高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梳理五篇精选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五篇精选分享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精选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三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最新梳理总结5篇分享

739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