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

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1

(一) 引导学生“用心读”

为了使学生感知课文,支玉恒老师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读、再听录音学读。而他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用心读”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单是“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一句,他一边满怀深情地范读,一边根据句子读停顿做手势打节奏,连续几次引众生随读,实践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他反复运用范读、引读、伴读、对比读、指名读 、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课文,效果 令人赞叹。

(二) 引导学生“用心听”

支老师引导学生用心听名义上是听,实际上是读。他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读后畅谈体会,说自己的感受。这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散文的理解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在支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都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来表达出内心的感悟和体验。

(三) 引导学生“用心说、写”

支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是让学生说格言、写格言。每当学生说完一句,支老师就读给大家听,或者是让学生大声朗读,然后说说意思。在一遍遍的说和写中,学生的文字表达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得到强化。学生创作的格言经过老师的修正后,必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

“用心读” “用心听” “用心说、写”是支玉恒老师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它着眼整体、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这是一堂真实的语文课,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太多的花样,就这么简简单单,但简单里包含了深度,包含了智慧。这样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一生的追求。

《匆匆》评课材料

双辽市那木中心校 陈凤娟

听了特级教师何捷的《匆匆》一课,受益匪浅。何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并让学生“以读促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下面谈几点切身的体会:

1、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赏识教育。通过鼓掌、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头、投予鼓励或赞赏的目光等,与学生进行鼓励性交流。特别是称学生为“老师”这一环节,充分的体现了对学生的认可及尊重,同时也可见何老师谦虚的教学态度。

2 、在整堂课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播放了这一课的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悟。接着,让学生感情朗读,由字、词、句、中感悟时间的流逝。

3、何老师在整节课中,真正起到了引导学生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边读边悟,让学生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之快,要珍惜时间。

4、只是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感觉有些仓促。抑制了个别学生想表现自我的欲望。

总而言之,何老师这节课让我看到了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争取让每一节课都像何老师这节课一样精彩。

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2

有幸参加了陈香华老师主讲的主题为《匆匆》的网络研讨活动,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要整体着眼,大处入手,教得轻松,学得明白。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环节,陈老师主要安排两个内容,一个是展示了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语,一个是找出了课文中的重点句,但在这看似平常的设计中却有独到的匠心:头涔涔、泪潸潸、伶伶俐俐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匆匆》一文的语言特色,理解了这些词语也就打通了理解文章主旨的大门。本文多有问句“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我能做些什么呢?”在作者反反复复的自问中,学生便感受到了作者心底里对时间飞逝的哪种伤感、惋惜和无奈。同时,这些问句也统领了全文,使学生明显的触摸到了朱自清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思路。

第二,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是经历生命开花的体验。对于作者来说“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那么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四千多的日子已经悄然溜走了,又有什么声音和影子呢?”“朱自清的日子在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凝然的双眼前过去,那么我们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这些问题触击了学生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促使他们自觉地走进字里行间,和作者、文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阅读感悟是主动的、积极的,也是有效的。对于时间的感慨和留恋难道不是最好的惜时的教育吗?

第三,跳出文本,回视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很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状况之外,还注意了语文学习的特点。学习文章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会和读懂,还要能借鉴和运用。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朱自清为什么接二连三的问自己?这是他在深刻地反省自己、警醒自己珍惜时间啊!那么朱自清的时间是怎样度过的呢?当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展示朱自清一生卓著的业绩的时候,学生深深被他的实践行为所感动了。

这次教研之后,让我深深的反思自己,作为新生力量的我们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多探索,丰富自身的业务素质,做最好的教育工作者新生代的标杆。

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3

《匆匆》是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是作者身处“变动不居”时代的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对未来前程的忧思(不止于个人),是那个时代的优秀知识分子“良知”的一个缩影。全文短小精悍、文思泉涌、结构严整、语言极富个性(如短短六百多字,有十几句问句)、情感充沛(尤其是第四自然段连续的发问,势不可当、震聋发愦),淋离尽致地展现散文的特点。这样一篇散文,面对当下的六年级的学生,要教什么(不要教什么)呢?何捷老师执教的《匆匆》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不避形式,先入为主

上课之初,何老师简介“散文”,直接告诉学生散文是“作家和读者在人生旅途中悄悄的对话和共同的思考”(余秋雨语),教学生散文的一般学习方法并以板书的形式固定下来:

倾听、散文、对话、思考也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明确学习目标。虽然文体在小学不是很强调,但是,也不能回避不同文体的特点、学习的重点,由此教学的方法和重点也不同。把握文体特点实施教学,求同存异、异中有同、把握分寸,方为上策。

二、听读结合,初步感受散文特点

在学生感受抽象的“散文”之后,何老师大胆采用听名家范读的形式,要求边听边圈画、标注表现“时间匆匆而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名家范读,不仅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还创设了一种情境,一举多得。当然,如果老师自己能够示范或发掘隐藏在学生中的资源,可能更直观、更亲切。

交流环节,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从句子到词语到段落,试图让学生自己发现“形散而神不散”。

三、自主探求,进一步感受散文特点

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指标。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一看学生直面文字的时间;二看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尤其是心灵自由),若有且足够,则是;反之,则否。我们看到何老师的课堂,学生静静地读书、思考、批注(即老师提出“默读思考,读通读懂其中一二处,能读出文字里暗藏的许多信息、能读出问题说明‘你是高手’”)用了足足五分钟,这是了不起的!

继而,何老师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在学生阅读实践中总结方法:倾听(读书也是一种倾听)——思考——对话。从本课例来看,此“对话”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静静地读书、思考,用心默默地与作者对话;第二层是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思考所得发表出来,跟同学分享,如有同学读出“感叹”、有同学读出“惋惜”、有同学读出“无奈”,这是与同学、老师对话;第三层是把自己的所得(感受)带到文章中,以朗读的方式传达,即因文生情、缘情发声、以声传情,这是与作者、同学、老师对话。

最后,迁移方法,自主品读,彼此分享。

四、处理好两对关系(不止于这节课)

第一,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对关系。诚如周一贯先生所言,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战略”。只有战略对了,才有战术可言。否则,“没有学生的努力,‘神马’都是‘浮云’”!

第二,处理好“动口”思考与“动笔”思考的关系。我认为阅读教学若缺少以下三件事是不可想象的(虽然不一定在一节课中出现):一是缺少静静地读书;二是缺少学生质疑(包括对文本、对老师、同学之间);三是缺少动笔练习(包括圈画、批注、笔记、练笔、写字、做课堂练习等等)。我始终认为相对“笔头思考”而言,“口头思考”——特别是一问一答、某一位学生的突出表现——是比较肤浅的。因为学生可能虽然在说却不知道自己说什么(不少学生是看着笔记说别人的话)或者这边说那边就忘。动笔则不然,“口说无凭,立字为证”。

语文教学,必须非常明确自己要教什么。当然,这不是一朝之功、一人之事,关键在自觉。

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4

《匆匆》评课稿

我是万泉镇加文小学的一名老师,观赏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匆匆》一课,感受深切。整堂课的教学突出一个“读”字,读得自然,读得真挚,读得有感情,体现在三点:

(一) 引导学生“用心读”

为了使学生感知课文,支玉恒老师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读、再听录音学读。而他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用心读”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单是“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一句,他一边满怀深情地范读,一边根据句子读停顿做手势打节奏,连续几次引众生随读,实践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他反复运用范读、引读、伴读、对比读、指名读 、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课文,效果 令人赞叹。

(二) 引导学生“用心听”

支老师引导学生用心听名义上是听,实际上是读。他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读后畅谈体会,说自己的感受。这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散文的理解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在支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都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来表达出内心的感悟和体验。

(三) 引导学生“用心说、写”

支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是让学生说格言、写格言。每当学生说完一句,支老师就读给大家听,或者是让学生大声朗读,然后说说意思。在一遍遍的说和写中,学生的文字表达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得到强化。学生创作的格言经过老师的修正后,必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

“用心读” “用心听” “用心说、写”是支玉恒老师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它着眼整体、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这是一堂真实的语文课,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太多的花样,就这么简简单单,但简单里包含了深度,包含了智慧。这样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一生的追求。

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5

看了罗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了我校的语文课堂。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罗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1、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2、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3、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课上,罗教师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这篇《匆匆》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比较规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思考。但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点评者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总之,罗老师的《匆匆》一课的教学充分地体现了新理念,是一堂值得我学习的难得的好课。

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2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