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个人感悟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个人感悟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

在大学,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距离大学生最近,陪伴学生成长,他们站在思政教育最前沿,帮助学生拨开迷雾,既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更是知心朋友。一起来学习最美辅导员的事迹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个人感悟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1

“餐会有约”初有成效后,随着国家、省里都大力支持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操作便捷、互动即时的线上平台吸引了钱珊的注意。

“网络环境下学生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他们需要些什么?”钱珊又开始动脑筋。

钱珊把在“餐会有约”中发现的学生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以网文的形式投稿到一些网站和公众号。2014年,教育专业出身的钱珊,竟研究起了手机APP,面对陌生的领域和周遭的质疑声,钱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钻研劲儿。“有‘麻烦’的地方才有可能成为思政工作创新发力的沃土。”钱珊告诉记者,她成立的“e外app”育人服务站可以帮助学生报名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优质活动,老师、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它直接发起对话,这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家校互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

但是无论是网文还是手机app,和学生的即时互动还是不强。2015年,钱珊决定办一个“青春领航直播工作室”,利用“直播”这种在学生中广受欢迎的模式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建团队、策划主题、学习设备、布置现场......工作室成立5年来,钱珊从一名直播新手开始摸索,到现在已经可以自如地运用直播多媒体加载功能;直播的主题也从女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试中的技巧到“榜样力量”直播系列,在学生中大受欢迎。

疫情网课期间,很多同学面临着学习上的焦虑,钱珊的直播间里,大家在线抛出一个个问题,原本45分钟的直播,硬是播了快2个小时才结束。这场主题为“疫情期,如何拥有超强的学习力?”最终收获了学生上千次的在线点赞,上百条的互动交流。

“我想,这就是辅导员工作最打动我的地方,何时何地何种方式,你总是能陪伴在学生身边,就像温暖的一束光。”钱珊说。

从线下到线上,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工作方式在变,唯一不变的是那颗赤诚的育人初心。

从首届浙江省十佳大学生到首届浙江省十佳辅导员年度人物,再到如今荣获全国十佳最美高校辅导员,朝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前进,钱珊始终在身体力行。

“我只是杭师大众多优秀辅导员中的代表,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 最美‘在师大校园傲然绽放!“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2

以青年力量,追逐远大梦想,绽放奋斗光芒,这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展现了当代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立足本岗敬业奉献、矢志拼搏不断奋斗的良好风貌。

江城武汉,英雄之城。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辅导员靳敏,执着守护着自己的学生。在受感染学生最无助时,她挺身而出,协调各方资源,撑起生命之舟;她动员312名研究生投身战“疫”,发挥专业特色、扎根所在地区,开展专业抗疫;在就业攻坚战中,她想尽千方百计,在简历制作、面试培训、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性教育等各环节为毕业生全力护航。

在武汉封城的76天,华中农业大学辅导员祝鑫指导团队用76幅“武汉大学生抗疫图志”凝聚正能量,获数万次转发;深入调查上万名大学生的综合表现,形成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群体画像调查报告,为广大辅导员提供信息支持;创造性利用网络动员组织160余名专业教师,开展“云谈心”和“一对一就业辅导”,全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面对疫情大考,燕山大学辅导员王银思交出了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答卷。597个文档、62万人次、410万条信息,讲述着她和学生的抗疫故事。疫情期间,线上平台的迅速发展激发了王银思的灵感。她主持成立“机思广益”党建思政工作室,创新发起校际党支部“云共建”活动,为疫情期间跨区域开展支部共建提供了新思路。

“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这是许多高校辅导员不变的信念。

云南大学辅导员朱丹在专职辅导员一线岗位连续工作8年,共陪伴900余名学生走过宝贵的青春岁月。她积极探索建立困难学生帮扶体系,以“智志双扶”的理念,精准剖析每个困难学生的致困根源,对症下药,先后帮助70余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会“唠嗑”,爱“串门”,爱管“闲事”——沈阳工业大学辅导员李青山深得学生们的喜爱。他所在的学院,农村学生比例大,困难生问题突出。通过家访,他为8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帮助30多个学生成功“脱困”。

从人人网到QQ空间,从新浪微博到微信公众号,13年来,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深耕网络思政“新阵地”,与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13年来,他撰写发布各类网文700余篇,浏览量300多万,让学生在互动中受教育,在参与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

22年坚守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简敏对2700多名学生全心投入。通过“危机信息三级联动报告制”“班级考核量化制”“贫困学生登记制”等制度,她努力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她的帮助下,多名有厌学自杀、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回归课堂。

人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刘铁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13年来,坚持以爱为轴,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导航。他的学生曾蝉联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也曾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折桂。在成长为学生心目中“金牌辅导员”的历程中,刘铁也不断升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杭州师范大学辅导员钱珊坚持调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回应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难困惑。她以“榜样”为引领,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变枯燥为生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西安交通大学辅导员库来西·依布拉音组织开展以“伟大事业,信念领航”为主题的就业宣讲活动,讲述西迁故事,弘扬西迁精神,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平台、对接单位,提供就业创业渠道。引导学生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毕业后主动选择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得到淬炼,在为党和人民奉献中收获成长。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3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中宣部、教育部近日评选出10名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并联合发布其先进事迹。其中,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获此殊荣。

张家玮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更好结合,在工作中他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有意义的思想变成有意思的文化创意产品,从形式上设计“微视频”拍摄、翻转课堂、实地调研等引发思考、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他牢牢抓住了新媒体这块阵地,有效开展思想引领及舆情引导,从人人网到QQ空间,从新浪微博到微信公众号,14年来,他深耕网络思政“新阵地”,与学生互动交流,坚持为学生答疑解惑;14年来,他撰写发布各类网文700余篇、260余万字,浏览量400多万,使学生在互动中受教育,在参与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

疫情发生以来,通过网络“主播式”共讲成长故事等多种形式,张家玮把“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讲给学生;利用“云班会”“云党日”,张家玮用事实讲述着“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所在,让青年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在张家玮的带领下,学院辅导员们既“备课”又“讲课”,既“自学”又“教学”,把疫情防控作为思政教学教材。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4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在很多人仍处在不知所措当中时,高校辅导员们便投入了工作。

2020年1月23日起,燕山大学的辅导员王银思便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她负责全院4913名学生的疫情防控数据汇总工作。170天、597个文档、62万人次、410万条信息,记录了她的抗疫点滴。因为连续作战,王银思腰间盘突出复发卧床不起,疫情防控工作最艰难的一个月她都是这样忍着剧痛趴在床上度过的。

江城武汉,2020年年初成为了疫情风暴的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的辅导员靳敏一直执着地守护着自己的学生,受感染的学生最无助的时候,靳敏协调了多方资源,守护住了学生的生命安全。

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大考,也是一堂大课。辅导员们深知危难时刻,教育更不能缺位。

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辅导员张家玮从讲好战“疫”故事入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他利用“云班会、云党日活动”讲述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大国担当,让青年学生在感动中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华中农业大学的辅导员祝鑫在武汉封城的76天里,带领团队每日一画,用76幅“武汉大学生抗疫图志”凝聚正能量,陪伴抚慰学生心灵;坚持推送《疫情之下不当看客》《我的宿舍被征用成定点医疗点了》等16篇网文,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同时,她还开通网上“我是战疫记录者”专栏,广泛征集学生作品,鼓励学生采用“听”“说”“演”“唱”等形式,生动讲述“逆行者”的英雄故事。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5

“大学生在哪里,辅导员就在哪里。学生成长需要的,就是我要提供的。”这是云南大学的辅导员朱丹八年来始终坚持不变的信条。

其实,这几乎是每一个高校辅导员内心从未动摇过的信条。而在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信息重要来源的今天,辅导员们对这句话的认识更为深刻了。

“立德树人,不仅要站稳课堂主阵地,还要将思政课堂延伸到45分钟之外,要善用网络育人使学生成为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的时代新人。”杭州师范大学的辅导员钱珊说。

因为和学生年龄相仿,钱珊上课时知道如何怎么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他们喜欢看什么,喜欢听什么,我把这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课程设计当中来,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入脑入心。”她开创了“网络+实践式”的思政课堂,在课堂上,钱珊以慕课、直播为载体,组织学生参观井冈山、西柏坡、韶山等红色革命地。

钱珊的做法与很多辅导员不谋而合。

“11年来,从博客、BBS论坛、还是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无论网络育人的载体怎样变迁,对我来说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运用网络创新思政工作是没有变的。”华中农业大学的祝鑫用这句话概括了自己在网络育人实践中11年来的摸爬滚打。11年来,她先后撰写网文440余篇,访问量达到千万。她的网文选题紧扣时代和校园热点,文字清新,个性鲜明,没有空话套话和生硬说教,被称为“‘鑫’式风格”,获得大量阅读、转发、点赞。《公交车上让座的那些事儿》等文章直指学生热点话题,引领学生舆论场。

当然,网络思政不只是网上功夫,还要有线下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想法变成说法,把说法变成做法。

西安交通大学的辅导员库来西·依布拉音,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打造了互联网+“同心圆”的模式,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推进“认识100位老师”“阅读100本经典”“听取100场报告”“参加100场活动”的内容,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到底蕴深厚、创新活跃的校园文化中,营造境界高雅、开放包容,相互认同、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精神高地。她还善于用青年人的话语体系,把大道理包装成“小清新”,将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转化为身边的故事。用真诚增进理解,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为在外求学的各民族学子们构筑了一个温暖的心灵港湾。

相关热搜

69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