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学习毕世华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毕世华事迹心得体会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学习毕世华事迹心得体会

  毕世华是一个守土护边的英雄,是一个有想法、能力强的干部,毕世华是一个好人,是党的十八大代表,毕世华在今年巡查边境时,被地雷夺走了左腿,下面就是学习毕世华事迹心得体会,请参考。

 学习毕世华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毕世华事迹心得体会第一篇
 
  今年1月3日下午,解放军某部官兵到镇康县红岩村附近边境地区核查有关情况时,请熟悉边界情况的外事界务员毕世华带路。当行至118(2)号界桩附近我国境内的一条小路时,毕世华不幸踩中缅方人员因战事埋到我方一侧的地雷,“轰”的一声巨响,他的左腿膝盖以下被当场炸断,右腿严重受伤。走在他前面的县武装部长邵新革也被炸伤。
 
  坚强的毕世华忍住剧痛,撕下身上的衬衫裹住残腿止血。他很快被送到省急救中心抢救,生命保住了。他的左腿膝盖以下变成了假肢,右腿膝盖髌骨少了一半。然而毕世华没有从此躺下。11月9日下午,在红岩村一个普通农家院里,他拄着拐杖站在了记者面前,向记者回忆他16年的村干部生涯和9年外事界务员的日子。
 
  中缅边境的红岩村一带有6.7公里的国境线,2007年刚担任红岩村党总支书记的毕世华被外事部门聘请为外事界务员,其职责是巡查这段边境线上的8个界桩。“这一段边境线全部在崇山峻岭之中,许多地方只有崎岖陡峭的小路,过去走路巡查边境线一次要两天时间,后来有些地区通了公路,巡查一次也要一整天时间。”毕世华回忆说。毕世华在忙于村务工作的同时,雨季他每个月要去巡查界桩四五次,旱季每个月至少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向外事部门报告。6.7公里的边境线他每年要走几十个来回,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巡查时常被山雨淋透、荆棘刺伤。他就这样在边境上走了9年。
 
  2009年8月27日,与镇康县相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境外边民大量涌入我国境内躲避战火,严重影响我国边境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毕世华担心的是,由于边境线许多地区没有明显标志,如果有缅方武装人员误入我国境内,将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28日一早,毕世华就开着自己的皮卡车赶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了30面五星红旗,回村喊上几个村干部和民兵,火速赶到20多公里外的边境线上,冒着被流弹和炮弹击中的危险,在117界桩至121界桩之间的便道和界线不明显的地方都插上了五星红旗,为了让红旗更醒目,他们把有的红旗绑在大树上高高飘扬,宣示着中国的主权和神圣边界。
 
  毕世华等人在边境插五星红旗的行为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第二天县里就分发五星红旗给边境村寨,发动党员干部和民兵在全县边境一线全部插上五星红旗,对及时稳定边境管理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5年2月9日,境外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再次爆发军事冲突,毕世华又积极配合边防部队和党委政府,在117界桩至121界桩之间的边境沿线插上五星红旗87面。镇康县武装部部长邵新革夸奖说:“毕世华国防意识强,热爱国家,尽职尽责,是我们的骄傲!”
 
  “毕世华对带领群众抓产业促脱贫有思路有办法!”南伞镇党委副书记赵程平对记者称赞说。红岩村原来种甘蔗很少,2004年毕世华担任红岩村村委会主任后,主动联系糖厂和有关部门扶持,动员村民们种植甘蔗3000多亩,当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就增收1200元。2007年他任村党总支书记,又组织全村群众3年时间种植核桃1万多亩,今年核桃产量80多吨。2011年下半年,他又争取有关部门扶持,动员村民套种咖啡和澳洲坚果1200亩。如今这些种植产业都成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626元。
 
  “毕世华在老百姓中有威信,是个值得尊重的人!”曾与毕世华在村委会共事3年的红岩村村委会现任主任杨文刚告诉记者。2011年,县里要修建连通红岩村等3个村委会的30多公里公路,毕世华到被征地村民家中一户一户做思想工作,使这条富民路很快修通。高山上的刷布厂自然村长期严重缺水,县里决定让村民搬迁到山下,毕世华又走进该村挨家挨户动员搬迁,先后有214户村民搬迁到山下村委会所在地的沙坝田村。如今沙坝田移民安置点已经成为一个家家建起楼房庭院,整洁美丽的新农村。
 
  如今县里安排毕世华在外事办工作,他很遗憾地对记者说:“我还是想上山去巡查界桩,可是腿不行了。”
 
  学习毕世华事迹心得体会第二篇
 
  7年来,身兼界务管理员一职的毕世华上千次至界桩巡护。提起毕世华,边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懂政策,有水平,公正、公平。他办事,我们放心!”
 
  “全村党员选我当党总支书记是信任我,如果不干出个样来,对不起党组织和全村的父老乡亲。”这是党的十八大代表,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世华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2009年8月8日,缅甸政府驻老街部队与民族地方武装发生武装对峙,大量边民涌入镇康县境内,红岩村是南伞镇涌入边民最多的村,便道管理、疏导安置、食品安全、卫生防疫、治安防控……毕世华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把这些突如其来的涉外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当年8月27日,境外战事胶着。为防止溃军越境伤及当地民众,正在边境巡逻的毕世华冒着生命危险,在118号至121号界桩地段连续插上了5面国旗。事后有人问他:“对面正在打仗,你不怕吗?”他笑着说:“说真的,害怕!但为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身为界务管理员,我必须把国旗插上去,把尊严亮出来。”
 
  在乡村建设中,毕世华带头修建使用沼气池、建盖蔬菜大棚;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完成全村经济发展规划;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中缅两国边民交流。“今年中秋节,准备和境外的寨子搞一场歌友会。”毕世华说。
 
  学习毕世华事迹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他是建设‘新家园’的带头人;在推广普及农村科技过程中,他带头修建使用沼气池、建盖大棚蔬菜;通过党员的实际行动来感召群众,破除村民的陈规陋习,让群众克服畏难情绪,树立起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在毗邻中缅边境的镇康县采访时,南伞镇红岩村的村民说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世华,如数家珍。
 
  走进村委会洁净宽敞的大院,只见“四议两公开”、村“两委”班子学习、民主评议党员等14项制度档案格外规整地排放在两边的白墙上。甘蔗、烤烟、核桃“双支撑一主导”产业指标任务,种植养殖协会理事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路看病上学等社会事业规划……这些事关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村委会会议室里分类建档归总。这是毕世华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花了4年时间凝聚而成的智慧。
 
  毕世华常说,全村党员选我当党总支书记是信任我,如果干不出个样子来,上对不起党组织,下对不起全村的父老乡亲。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他用自己的行动,让五星红旗在祖国边境上迎风招展。
 
  2009年8月,由于与镇康接壤的缅甸果敢地区发生武装对峙,大量边民涌入镇康境内,红岩一时成了南伞镇涌入边民最多的村。便道管理、疏导安置、食品安全、卫生防疫、治安防控……毕世华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把这些突如其来的涉外事务做得井井有条。毕世华带领大家在118号至121号界桩显眼地段连续插上了5面国旗,筑起了坚固的护国城墙。事后有人问他:“对面正在交战,你不怕吗?”他笑着说:“身为界务管理员,我必须把国旗插上去,把尊严亮出来。即使我真的出了意外也不后悔!”
 
  7年来,身兼界务管理员的毕世华上千次亲临界桩进行巡护。提起毕世华,边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懂政策、有水平,公正、公平,他办事我们放心!”
 
  “红白喜事习相近,同宗同族一家人。生产生活性相通,隔山隔水一家亲。”毕世华告诉记者:“这是一首流传在中缅边境上的‘阿数瑟’民歌,对歌赛歌对于边境线上的两国边民来说是家常便饭。现在我们村里的‘练歌会’热闹得很。今年中秋节准备和境外的寨子搞一场歌友会。到时你一准要来参加。”
 
  党员寄语:结合红岩村山高路远的实际,少撤并校点,在一些偏远的村组保留校点,配齐配好老师,改善教学条件,方便山区孩子上学,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为边疆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