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也谈学生的“公共道德”

也谈学生的“公共道德”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也谈学生的“公共道德”

  老师,我的书上有骂人的话;老师,我的书被人撕破了……”,这种声音又来了,而且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每次上课,课本刚刚发下去时,教人好不烦恼。
 
  自从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国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一切学费和书费。国家免费提供课本甚至更换崭新的课桌凳。这的的确确是国家为教育、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好事、实事,叫人拍手称快。然而,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事:不知是何缘故,在我县中小学,部分学科教材却实行“循环使用”。即全年级四个班,学校只分发一个班的教材,每次上课,这几十本书在四个班轮流使用。这样一来,教材成为公共财物,不属于学生个人所有了。——真不知这是否是国家的本意。
 
  这样带来的弊端是,每次分发、回收课本的繁琐,还有学生不能在教材上记笔记的遗憾,这些都可以想办法应对。然而,如今又多了一条麻烦,学生不爱惜书本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学生在书中乱涂乱改;有的在书中写骂同学,骂老师的话;有的用小刀把书本划破;有的甚至把书本撕下几页……反正,教材被整的面目全非。面对这等情景,教师愤恨,文明的学生也是气愤填膺。但作为教师,往往为了完成一节课教学任务,大都无暇顾及,只能泛泛批评,真正的“作案者”很难被抓住,因此这些人胆子越来越大,履次“作案”。我的《科学》教材情况还算好的,像音乐等教材,更是惨不忍睹,书本的皮子被揉躏成“面页儿”,比废旧书籍还要可怜。
 
  认真思考这种现象,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学生自私自利的心态,公共道德的缺失。不难想像,假如像原来那样,教材属于个人所有,他们还会这样对待吗?绝对不会。如今,教材是国家免费提供,且不再是个人所有,它已经成为了公共用品,我们还有必要爱惜它吗?
 
  这又让我想到更多,不要说小学生,我们成人,我们的社会公民,公共道德水平又有多高?不说文明程度高的大城市,就谷城这个地方,公民道德水平有多高,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在公共场合抽烟、打手机,公共电话、垃圾筒被破坏,垃圾到处乱倒,乱吐乱扔更不屑说……大的环境如此,我们的孩子能不耳闻目染吗?
 
  当然,我们并不是在为教育开托,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这个做人,很大层面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我劝告每一位教师,包括我自己,教育无小事,教育学生就得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怕耽误一节课,两节课,也不能将大好的教育时机抛弃。因为,学生的品行比他掌握的知识更可贵!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成年人,我们的社会,能够尽快提高公共道德素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1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