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个人优秀心得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个人优秀心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在加紧战备训练的同时,坚持飞播为人民、矢志播绿助脱贫,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个人优秀心得写了吗?没有写也不用担心,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个人优秀心得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个人优秀心得一

情系大地,忠诚化作绿荫

看着电视屏幕上的爸爸,一大队空中指令师张建刚的女儿张天微有些愣神。

电视屏幕里,中宣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张建刚和战友们出现在聚光灯下。主持人一手拿着运-5飞机模型,一手握着装满种子的瓶子,讲述着一大队创造的飞播奇迹。那一个个数据,让张天微深深震撼:飞播航迹遍布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7省(区)130多个县(市),作业面积2600余万亩,播撒草籽树种万余吨……

这么多年,张天微还是第一次这样详细地了解父亲的工作。她想起小时候每次打电话给父亲问他啥时候能回来,他总是说:“快了,快了,任务完了就回来。”

“我们最大的幸运,就是肩负起为国奋飞为民造福的崇高事业,我为祖国去飞播,播绿生态为祖国!”舞台上,大队长辛嘉乘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空军飞播人的奉献情怀。

经过一大队官兵32年的飞播造林,曾经被流沙围成孤岛的陕西榆林地区,消灭了境内860万亩流沙,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植被覆盖率从1.5%提高到45.2%。2014年6月,当地政府宣告:榆林地区飞播治沙取得历史性胜利!

播绿一块土地,又奔向另一片荒芜。为了播下更多的绿荫,空军飞播人坚守初心,许多官兵来时满头乌发,走时两鬓微霜。他们说,干飞播造林,计利要计国家利,留名要留青山名。上了电视,成为“时代楷模”,但空军飞播人都明白,他们的“战役”还没有结束,戈壁深处的不毛之地,光秃秃的野岭荒山,将是他们新的战场。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诗人泰戈尔这样写道。然而,大地知道,人民知道,空军飞播官兵的忠诚航迹,已经写在共和国的万里山河,写在播区群众的笑脸上。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个人优秀心得二

新春时节,万物复苏。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大队长辛嘉乘站在机场停机坪上,拍了拍身边的一架绿色运输机:“老伙计,开了春咱们又要去执行飞播任务喽!”

39年,7省(区)130多个县(市),2600余万亩,1万余吨草籽树种……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一代代飞播官兵,在西北高原撒下的种子,最终变成了一片片绿带锁黄龙的防护林,为人民群众铺就了一条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幸福路,被老百姓誉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播绿飞鹰”。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沙漠地带的飞播任务是20万亩,补播15万亩。”辛嘉乘和战友们已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誓将绿色航迹在祖国大地延伸,延伸,再延伸……

星星之种也能点绿荒漠

俯望机翼下满目苍绿的山麓,周福定有些认不出来了。

“这还是太子山吗?”2020年9月,转业多年的周福定跟随旅游团,来到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风景区游览。

39年前,周福定作为一大队的第一茬飞播人,“首战”目标就是太子山。

“印象太深刻了。”那时的太子山,缺少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老百姓面临着“靠山吃不了山”的生存困境。

“那时,飞播对于我们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周福定说。飞播作业一般是在远离人烟的荒漠地区或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进行,没有指挥塔台,没有导航设备,没有信标台,全靠目视引导。1982年5月,受领任务的一大队克服“五月飞雪”恶劣天候条件,连续奋战一周,在太子山成功飞播2.28万亩,拉开了飞播造林支援地方建设的序幕。

飞播不是一日之功,没有十年八年很难看出成效。一大队在陕西榆林地区连续飞播治沙32年,直到2014年,才取得阶段性胜利。

榆林市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历史上曾因为沙漠的入侵,3次被迫“南迁”。“当年在榆林飞播,看到一望无际的沙海,我心里也打鼓,这撒下的种子能活吗?”老飞行员杨茂良说,隔上一两年他们再去飞播,看到沙漠里真的长出了小绿苗,心中不由得升腾起一个信念:当年党领导人民军队干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党让我们干飞播,星星之种也能点绿荒漠。

那年,机械师王建海第一次到榆林执行飞播任务,“见面礼”是一场沙尘暴。黄沙像接天的潮水般滚滚而来,官兵顶着大风,冲向摇摇晃晃的飞机,有的闭紧嘴巴拽着钢索,有的爬进机舱用身体压住飞机。20多分钟后,沙尘退去,官兵一个个成了“兵马俑”。

就是在沙尘暴肆虐的毛乌素沙漠,一大队曾创下3架军用运输机一天作业38架次、18天飞播40.2万亩的纪录。

“这是飞播创造的奇迹!”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介绍,空军飞播了榆林沙区约四分之三的林地基础,直接“拴”住了陕西境内860万亩流沙。如今,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榆林已成为陕西省畜产品基地和粮仓。

飞播造林,防风固沙;美了生态,富了乡亲。一大队官兵飞播的航迹始终契合着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发展。2019年8月,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察看一大队所在的空军某运输搜救团,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希望他们牢记人民军队根本宗旨,继续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主席的嘱托和激励,让一大队官兵更加明白:飞播不仅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更是一份崇高的事业和追求,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把每一粒种子撒到它能扎根的地方

碧空如洗,沙海浩瀚。

2020年6月,在阿拉善左旗牧民翘望的目光中,一大队的一架绿色军用运输机翩然而至,掠过连绵起伏的沙丘,机腹下喷出一条长长的“彩带”,密密麻麻的草籽如天女散花般撒向大地。

“下种喽!下种喽!”人们欢呼着,奔跑着,期待着大地萌发又一片新绿。

这幅充满诗意的飞播画面,背后的艰辛和挑战却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头顶星月起,身披夜色归,是官兵飞播的工作常态。一大队原飞行员宋占清说:“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工作条件是否艰苦,而是气候条件是否利于种子生长。”

那年初夏,为了抢在雨季来临前完成飞播作业,飞行员每天5点起床,赶早进机场,日均工作近10个小时。

运输机不是密封舱,飞行中急速上升或下降,耳膜都要经受气压压迫。很多飞行员的耳膜凹陷,他们自豪地说,这是飞播颁给他们的特殊“勋章”。

“飞播是个技术活,战酷暑、斗沙尘还真不算什么。”飞行员任斌说,“要从飞机上把种子均匀撒在地面,得依着地势超低空飞行,速度要稳、飞得要直,要不然撒下的种子点成不了线、线成不了片,一大片植被都活不了。我是在老飞行员手把手带教下,几经磨砺才成长为合格的飞播人。”

“这十几万元的种子可是老百姓的血汗啊,全托付给你们了!”首战太子山的老飞行员宋占清,至今仍记得飞播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嘱托。从此,把每一粒种子播撒到它能扎根的地方,就成了大队官兵对百姓的承诺。

“有时候,飞播作业就是要选在风沙大的时候进行。”一大队官兵解释,这时候飞播,种子才能被风沙盖住,雨一来就容易发芽成活。

地处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交汇处的阿拉善左旗,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国际学术界曾断言: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不适宜飞播。临危受命的一大队官兵为了解决落种率、出苗率等问题,携手地方有关部门展开试验,针对飞多高、用什么种子、播撒密度等指标,一个架次一个架次地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试,经过8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一整套飞播造林治沙实用技术,走出了以“适地、适时、适种、适量、封禁”为主要特征的飞播治沙之路。

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如今,一大队在阿拉善左旗累计飞播作业581万亩,飞播长成的沙拐枣和花棒形成了总长460公里的两条飞播治沙锁边带,斩断了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的合围之势。

为百姓插上致富的翅膀

阿拉善左旗牧民宝红从小放牧,那时每年春天都会刮沙尘暴,沙尘甚至会把蒙古包和羊圈都埋住。虽然宝红家中有4000亩牧场,但草变得越来越少,日子越过越穷。

12岁那年,宝红第一次看到绿色军用运输机从头顶飞过。“那时候不知道飞机在干啥,就看到飞机飞得很低,轰隆隆就飞过来了,年年都来。后来看到飞机掠过的沙地长出了草,大人告诉我那就是飞播。”

飞播,播下了种,长出了草,变成了宝。宝红家的4000亩牧场慢慢地长出沙拐枣、花棒等飞播植物,整个嘎查(相当于行政村)周围都变绿了,“现在我们家有2万亩草场,每年靠采摘草种就能收入几万元,再加上有序放牧,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10万元。”

“飞播为我们插上致富的翅膀。”在秦岭东段南麓的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蜂农宋军涛站在一片空军飞播林前,熟练地抽出蜂巢。宋军涛住在飞播林区附近,养蜂103箱,还带动了18个贫困户分散养殖蜜蜂,让更多的群众依托林海“酿”出甜蜜的日子。

39年来,一大队创造了一个个飞播“绿色奇迹”,助力万千百姓脱贫致富,开启幸福新生活——

在延安,播区内牧草产量是飞播前的19倍,当地畜牧业发展喜人,牛羊存栏量不断创新高。

在秦岭,当年飞播的林场,已成为药材、漆树等经济作物的重要种植基地,播区贫困农牧民利用河谷、草坡发展畜牧、养殖业,人均收入实现跨越式提升。

在榆林,数十万外流人口回迁,播区成为白于山区30万贫困群众移民搬迁的目的地,榆林老区230万群众脱贫致富。

在阿拉善左旗,农牧民利用播区草场的沙生植物进行深加工,把沙生植物种子提炼成食用油制作食品增稠剂、稳定剂等副产品,人均年收入增长近千元。

……

2020年12月,一大队教导员杨淑坤到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空军飞播过的地区调研。回到部队,他为官兵作了图文并茂的专题教育,讲述播区的生态改善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变迁,“在播区,听到最多的是老百姓交口称赞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看到最多的是飞播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巨大变化。”

撒下一把种子,收获一分希望。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39年如一日飞播造林,把绿色诗行写在广袤的大地上,描绘出“人民空军为人民”的忠诚航迹,谱写出感恩人民、回报人民的时代壮歌。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个人优秀心得三

2020年8月美国卫星拍摄到中国西北部的卫星照片,对比二十年前后,发现植被覆盖率发生明显变化,许多本来是沙漠的地表被绿色所覆盖,荒漠竟然出现退化的奇迹。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过去20年全球植被覆盖增长面积中,大约20%是中国贡献的。

这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罕见的,而在地球另一端,亚马逊热带雨林正在遭到破坏,当地人为了种植大豆大量砍伐森林,40年来使得大约2个德国的雨林完全消失,目前仍在以每年2.3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失。

中国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要感谢亿万辛勤的中国人。过去20年,国家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鼓励号召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并拨出4000亿人民币巨资用于植树造林,既保护了环境,还解决了边远地区的贫困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具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在积极鼓励植树造林,每一个使用线上支付的用户都能参与到绿化事业中。相信再过20年,中国植被覆盖率还会发生巨变,并彻底解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现状。

除了上述因数外,人民空军执行飞播任务的机组人员,飞赴各地执行飞播造林和种草任务功不可没!

飞播造林,规模大、速度快、成本低。这项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走向成熟,迫切需要一支肯担当、能作为的力量,把实验成果真正扎根荒山戈壁。

人民空军毅然挑起这副重担。在“为加速农牧业建设,绿化祖国山河作贡献”的号召下,空军部队很快改装了一批飞机,训练了一批能够执行飞播任务的机组人员,飞赴各地执行飞播造林和种草任务。

39年间,他们的飞播航迹遍及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地130多个县(市),在陕北播撒出165个万亩以上的连片绿化基地,“三北”防护林飞播成林超过1000万亩,在汉江、嘉陵江和丹江上游造林570余万亩……作业区从星星点点,到聚成块、连成片,昔日不毛之地,今成绿野良田。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个人优秀心得四

39年来,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笃定让沙漠变绿洲信念,在加强战备训练的同时,矢志播绿助脱贫,为荒漠地区、沙漠地带筑起重要绿色屏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在本报发表后,在军队和地方引起热烈反响,掀起学习热潮。大家纷纷给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官兵点赞,一致表示要向他们学习,忠诚担当使命,在祖国的广袤土地上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忠诚造就了这群绿色‘魔术师’,茫茫大漠在他们手中化成座座‘金山银山’,绵延不绝的绿色屏障就是他们的赫赫战功。”武警士官学校基础部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方晓涛第一时间在课上将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的感人事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令学员们深受触动。学员们表示要坚决听党指挥,对党绝对忠诚,发扬优良传统,锤炼过硬本领。

浙江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吴玮将官兵们的先进事迹认真记在教案上,她说:“官兵们把人民放在心上,用39年的坚守为播区百姓带来了绿色和希望,是特别好的教学素材。我要以他们为范例,在学生心中种下片片绿洲,助力学生成长为‘参天大树’。”

“他们把人民军队的初心使命飞播在祖国的大地上。”军事科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超表示,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官兵39年飞播造林,助力脱贫,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时代赞歌,“他们飞越千山万壑,架起空中走廊,连接生命通道,制胜未来战场,实现了练兵备战和服务人民的有机统一”。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是打造绿水青山的时代先锋,他们的事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湖北省宜昌市人社局干部唐道钧说,“我们地处三峡库区、长江中游,在参与长江大保护的过程中,要以搜救团一大队官兵为榜样,坚持维护当地生态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在学习了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后,空降兵某旅组织科科长丁礼礼立刻拨通了对口帮扶村——河南省通许县坚岗镇张营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明的电话。丁礼礼说:“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官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牢记人民军队宗旨,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踏踏实实为民服务,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建设发展。”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困,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新疆喀什军分区政治工作部主任郭天恩感触颇深地说,“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聚力乡村振兴,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扶上马再送一程,努力让驻地少数民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陆军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军需营房科科长江峰说:“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官兵39年飞播造林,在祖国的广袤土地上描绘出军民齐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壮美画卷,是我们需要大力学习的榜样。”

海军湛江某基地军械技术保障大队第一时间组织官兵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学习“助力脱贫的飞播绿鹰”先进事迹。官兵一致表示,一定要将这种久久为功、不惧艰难险阻的精神融入保障工作中去,确保自己保障的每一枚弹药100%完好。“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向先进看齐,矢志打赢、苦练本领,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不懈奋斗。”该大队某保障队教导员彭斌说。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的先进事迹在新媒体平台推出后,一时间“燃遍”网络。网友“九原斌哥”说:“林进沙退,战天斗地,中国人的骨气!”网友“好好生活的橘子”说:“飞播造林、绿化山河,向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官兵致敬!”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个人优秀心得五

小时候读到“风吹草低见牛羊”,宝红就奇怪:“这草,咋能长这密这高哩?”

他的嘎查(蒙古语:村子)就在腾格里沙漠边边上,放眼全是白花花的沙石,走老远能有一蓬蒿草,一会儿就被几只瘦羊啃个精光。

一个夏日晌午,天边传来“嗡嗡”的声音,一只绿色“大鹰”越飞越近、越飞越低,掠过他们的屋尖尖又飞远了。

“绿鹰”飞过的地方,沙石上留下一粒粒裹着红色包衣的种子,一场雨过后,生出嫩苗苗,根系紧紧抓着沙土,然后一年年迎风生长。

今天,宝红家4000亩播区草场里,花棒、沙拐枣长到一人多高,别说牛羊,骆驼进去都看不着。

靠着卖草籽、养骆驼、护草场,宝红家年收入从几千元增长到几十万元。他也早已知道,播撒种子的那些“绿鹰”,是且力根空(蒙古语:空军)运输机。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在加紧战备训练的同时,坚持飞播为人民、矢志播绿助脱贫,连续39年担负飞机播种造林和防风治沙任务,作业面积2600余万亩,播撒草籽树种万余吨。一茬又一茬官兵以铁翼为犁,在祖国大地上耕出一片片绿色的生态屏障,让无数像宝红一样的沙区农牧民过上了好日子。

红色航迹创造绿色奇迹

飞播造林,规模大、速度快、成本低。这项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走向成熟,迫切需要一支肯担当、能作为的力量,把实验成果真正扎根荒山戈壁。

人民空军毅然挑起这副重担。在“为加速农牧业建设,绿化祖国山河作贡献”的号召下,空军部队很快改装了一批飞机,训练了一批能够执行飞播任务的机组人员,飞赴各地执行飞播造林和种草任务。

“一没经验,二没资料,三没设备。”72岁的宋占清是执行飞播任务的“第一茬人”。当年,他们第一次听到“飞机种树”,就像听天方夜谭。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机务人员安装自主研制的飞播器(2020年4月18日摄)。新华社发(刘畅 摄)

但没谁往后缩,人人积极请战。“想法很简单:党旗指向哪里,人民的召唤在哪里,我们就飞向哪里!”宋占清说。

这一飞,就是39年。

39年间,他们的飞播航迹遍及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地130多个县(市),在陕北播撒出165个万亩以上的连片绿化基地,“三北”防护林飞播成林超过1000万亩,在汉江、嘉陵江和丹江上游造林570余万亩……作业区从星星点点,到聚成块、连成片,昔日不毛之地,今成绿野良田。

绿了大地,暖了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赋予了大队飞播任务新的时代内涵,大家更加坚定了“播撒绿色希望,造福一方人民”的信念。

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曾3次迫于沙害“南迁”。2014年夏,大队飞行员们完成了在榆林沙区的最后一个飞播架次——榆林飞播造林工程宣告阶段性结束。“860万亩流沙被成功锁住,区内已无明沙可播。”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说。

从“四望沙海,飞沙走石”,到“四望绿野,稻谷飘香”,230万榆林沙区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不毛之地,成为陕西新粮仓和畜产品基地。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大队累计飞播作业581万亩,形成两条生物治沙“锁边”带,斩断了腾格里与乌兰布和两大沙漠的“握手”之势,更打破了国际上“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不适宜飞播”的断言。

多年来,这个大队先后4次更名、转战多地,无论番号怎样改、人员怎样换,他们始终践行人民军队根本宗旨,不断创造出一片又一片绿色奇迹。

战风斗沙磨砺担当铁翼

“飞播,可不是把种子一撒就完事。”大队长辛嘉乘说。

种子撒下去,要疏密得当,播带偏了、漏了、重了,都会影响成林质量。

飞多高、撒多快,大小轻重不一的种子如何均匀播撒……经过反复摸索、不断验证,官兵们总结出一套套数据和方法。他们还创造性地研制了“空中可调式定量播撒器”,在空中可以随机调速播种量。

所谓“雨前种树,风前种草”,越是眼看就要风雨交加的天气,越是飞播的好时机。跟季候赛跑,官兵们常常明知风雨在即,仍要迎着危险抢种抢播。

有一次,刚飞到播区上空,远处就起了积雨云。无线电传来地面指挥的声音:天气不好,你们自己观察把握。辛嘉乘一想:难得的好雨,还是尽量把种子播下去。

他们一面看着云层越来越近,一面仍是稳稳地驾着飞机撒种。“播完后飞机已经进了云层,那雨非常大,我们调头就往回‘跑’。”辛嘉乘说。

倾盆大雨中还夹着闪电和强风,飞机几乎是被风推着、云赶着,刚落地停稳,风夹着雨就过来了……

几乎每个参与飞播的飞行员都有在大雨、强风和沙尘暴中飞行的经历,为了尽量把沙梁、山间的沟沟坎坎撒满播全,超低空、钻山谷等更是飞播的“必备课目”,复杂条件下,他们人人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需要飞播造林的任务区,无不是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带。在野地里人工推出一条土跑道,就能当机场;旁边支几顶帐篷,就能住几个月。沙漠荒滩上常起沙尘暴,一场大风过后,整个人“只有白眼球是白色的”。

过去,偏远地区给养时常跟不上,飞播官兵们常常馒头就咸菜,白菜萝卜算是“大餐”,实在馋得厉害,就泡碗方便面。

飞到天上,同样不轻松——在超低空湍急的气流中,飞机颠簸得像筛糠,飞行员要用尽全力才能保持飞行姿态,握杆的双手常打血泡。火辣辣的太阳底下,铁皮包裹的机舱成了一只大“烤箱”,舱里温度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飞行员们汗出得像水一样,连飞行靴上都是汗碱。

愚公之志接续耕天播绿

“也曾经想过,又苦又累又危险,值不值得一直干下去?”辛嘉乘说。

但他自己马上就有了答案:戈壁上丛生的花棒、梭梭、沙打旺,秦岭里绿油油的漆树、侧柏、樟子松,这全是他们历年飞播的“成绩单”。

“90后”飞行员王斐是怀揣着一颗“壮志凌云”的心入伍的——那一年,歼-10战机亮相珠海,世界瞩目。

然而分配到部队,王斐面对的是一架“一看就非常有年代感”的活塞式半硬壳双翼飞机。

运-5,速度慢、油耗少、超低空性能强,经济“皮实”,是执行飞播任务最称手的飞行器。

“别小看运-5,也别小看飞播。团里技术最好的飞行员,才能去播区飞上一回哩!”王斐的前辈,有着36年飞播经验的张建刚说。那会儿,他刚从播区返回,脸膛晒得黢黑,两臂晒得通红。

“要学种子扎下根,别像沙子一吹就跑。”王斐把前辈的话记在心里,苦练本领,终于抢到了“飞播资格”。

第一次出任务,他就“爱上了飞播”——阿拉善苍茫的沙海无边无际,按年头分的播带界限分明。一落地,播区群众就围了上来,跟“老飞播”们像久别的亲人一样热烈拥抱,这个拽他们去自己的新房看看,那个拽他们去自己的养殖场转转……

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站长刘宏义则拉着王斐来到播区深处——

最早播下的沙草,小小一株,寿命不过一两年,却能把流沙牢牢固住。第二批播下的沙拐枣,枝条更密,根系更加发达。第三批播下的花棒,植株能达到3米,寿命十年以上,既是固沙先锋,更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前面的沙草和沙拐枣都是花棒成长的铺垫,而花棒又能为更多后续的植物遮阴。”刘宏义说。

王斐忽然领悟:从第一代的宋占清等老前辈,到张建刚,到自己,一茬茬“飞播人”,不就像这播下的种子吗?

诗人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鸟儿却已飞过。

而飞播官兵们说,他们的航迹,已经清清楚楚地写在了大地上,写在了播区群众的笑脸上。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个人优秀心得相关文章: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心得有感优秀范文5篇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篇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心得感悟优秀范文大全

学习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心得感想5篇

2021观看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有感5篇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个人心得5篇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事迹学习心得5篇

2021时代楷模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

78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