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已经发布,大家学习完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后有什么心得体会呢?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并说说他们的实际对自己有什么启发。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

为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肩负起以科技创新主动赢得发展主动的重任,12月17日晚,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技厅联合主办的"最亮的星——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郑州举行,10位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和1个团队获此殊荣。

省委常委、秘书长穆为民为"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和团队颁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济超、副省长霍金花、省政协副主席高体健等出席发布仪式。科技之星,光耀中原。10位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和1个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团队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吴养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程相文,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张金良,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正高级工程师李红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国俊,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吴健,河南师范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李建军,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小兵,鹤壁国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朱明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郑州分所所长)、研究员王元卓,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有的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无惧危险,逆行出征,是抗疫英雄;有的投身脱贫攻坚,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是攻坚战士;有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突破尖兵;有的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用科技服务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转化"大咖";有的积极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努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科普达人;有的献身教学科研,倾心为国家培养人才,是育人楷模……他们是全省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以实现中原更加出彩,人民更加幸福为己任,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他们以实际行动,有力弘扬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展现了河南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谈朗玉介绍说,当今世界是科技制胜的世界,需要我们打造最亮的科技之星,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心之所向,让科学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我们将把"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引向深入,推动活动进企业、进院所、进校园、进机关、进网站,灵活运用新闻宣传、巡回报告、典型访谈、文艺表演等形式,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从先进身上汲取精神营养,积极投身创新发展主战场,勇做新时代追梦人,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活动各主办单位、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直有关单位、中央驻豫及省内主要媒体、"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荐单位及所在单位负责同志,全省学会、高校、院所、企业、医院等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发布仪式。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各尽所长,主动奋战一线、潜心科研攻关、开展战略研判、参与科学普及,为防疫抗疫贡献力量。各级科协和学会启动全国应急科普联动机制,开展科学辟谣,组织义诊及心理咨询,科技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开展联防联控, 191个全国学会共同倡议为决胜攻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172家科技馆联动为青少年提供“空中课堂”科学教育。中国科协再次向这场阻击战中的“最美逆行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的关键阶段,取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必须更加紧密团结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决战有我的担当精神,为打赢阻击战再作新贡献。

坚定信心听党话。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迎难而上,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坚决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本职工作中,以爱国奉献激励人心,以团结信任凝聚人心,以仁爱友善温润人心。坚定信心保“六稳”,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做到疫情防控、生产发展两不误。

科学防治强支撑。面向防控一线,强化协作意识,加快诊疗手段的临床应用。强化协同奉献,攻克最急防治难题,把成果运用到防疫抗疫的战场上。面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加强决策研判,服务科学治理。面向社区村镇,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加强防疫辅导、心理疏导、科学引导,帮助群众理性看待疫情,增强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合作发展解难题。坚定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立足岗位,科技护航,服务复工复产。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学会组织,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助力“百城千会万企”行动,推动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服务中小微企业。化危为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崇尚科学树新风。自觉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自律,在防疫抗疫中涵养优良学风作风。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相信科技的力量,培育全社会的科学理性,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科学生活方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开放交流凝共识。积极参与国际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与世界同行共享研究成果,提高人类共同应对重大疫情挑战的能力。讲好中国防疫抗疫故事,增信释疑,深化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信任,创新争先,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服务民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落脚点。在实验室,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我国科技工作者正以实际行动惠及百姓。

田间地头,干事创业出成果

“菌类是一个天然的粮仓,种植食用菌虽然技术含量较高,但农民好跟进、易操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说,培植菌类还能使用秸秆等,把农业废弃物利用起来。

可要让小食用菌变成致富大产业,需要找到优良菌种。为此,李玉团队在全国开展菌物资源调查,获得1.2万份标本与菌株,既保护了种质资源,也为进一步评价、利用、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李玉团队先后筛选并培育出45个成活率高、易培育的食用菌新品种,集成创新了6个北方主要食用菌标准技术体系,为食用菌产业化发展铺平道路。

“不要在黑板上‘种地’,要深入生产实践,田间地头的成果比任何荣誉都更有价值。”李玉说。

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程相文见到玉米就踏实。他80多岁了,工作50多年,只干了玉米育种一件事。

1963年7月,大专毕业后,程相文被分配到偏僻的河南浚县农业局原种场,成了一名农技员。乡亲们手捧着干瘪的玉米粒问他:“俺这挺好的土地咋只能打百十斤玉米,你这个读书人能不能想个法子,让一亩地多打几十斤?”

“一辈子忘不了当时乡亲们期待的眼神。”程相文开始投身玉米育种工作。

育种先找种。一次,他到吉林省公主岭市出差,发烧晕倒在候车室。被救醒后,他首先问的是:“400多粒玉米种子还在不在?”

为加快选育速度,从1964年秋开始,程相文到海南育种,50多年培育和推广了39个玉米新品种,被育种界誉为“种子加速度”。

由于花粉存活时间仅有6个小时,授粉必须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进行。夏季,海南三亚,地表温度经常达到40多摄氏度,当地的黎族老乡都躲在家里不出门,可程相文仍然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研究育种。

“这点苦不算啥,我一钻进玉米地,一看到玉米,就有种说不出来的踏实。”程相文说,老百姓多打了粮食,增加了收入,他就高兴。

尽己所能,为患者减轻病痛

从西藏昌都到青海玉树,从林芝到那曲,次旦央吉几乎跑遍了青藏高原。这位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主任、西藏眼科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被人称为藏区的“光明使者”。

冬日的青藏高原寒冷干燥。有时候,早晨6点左右,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次旦央吉就要赶到医院准备手术。

次旦央吉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我把患者当家人,尽己所能,为他们减轻病痛。”她说。

次旦央吉说,希望广大西藏农牧民能看眼病不出藏。一有机会,她就到内地“充电”。2012年,她在西藏开展了首例角膜全层移植术;2014年开展西藏自治区第一台玻璃体切除手术;2017年开展了西藏自治区第一台眼底激光术。至此,西藏眼科手术开展项目基本上实现了与内地一流眼科医院同步。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是我国泌尿外科微创医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从事泌尿外科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王行环引入、改良、创新了微创泌尿外科理论与技术,临床研究成果被国际多种疾病权威指南采纳。同时,他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等离子前列腺切割手术的全新理念,创建了微创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手术体系,推动国产医疗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使过去只能在教学医院开展的高难度手术成为在基层也能做的技术,惠及了更多老百姓。

今年2月8日,王行环接到武汉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任命,兼任雷神山医院院长。当天,他就带着8名管理人员到了雷神山医院,此时数万名工人还在加紧施工。为了加快收治患者进度,王行环要求建好一个病区,就开放一个病区。运行67天后,雷神山医院宣布休舱,创造了“雷神山奇迹”。

“善良是医务工作者最宝贵的品质。”王行环说,对待患病的小朋友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长的患者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对待同龄人就应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只有对患者有同情心、同理心,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奋力攻坚,新技术不断涌现

除了是外界熟知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胡郁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国家“863类人智能项目”首席专家。

近些年,全球人工智能热潮兴起。胡郁自1997年以来,一直从事相关核心技术的研究工作,是我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带领科大讯飞成为智能语音行业的领军企业,也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9年8月,以胡郁牵头并担任首席专家,联合29家单位共同承担的我国面向类人智能前瞻研究的首个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类人答题验证系统”通过科技部验收,综合评价为A级。

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胡郁带领团队开发了多个产品助力疫情防控。

比如,“智医助理”通过对基层病历进行专题分析,筛选有潜在风险的人群。他还带领团队制定了“停课不停学”解决方案,先后向湖北、安徽等21个省份6500余所中小学提供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和服务,累计服务师生超过1500万人次。

“我们要不断加强研发,提升我国人工智能的技术水平。”胡郁说,人工智能方兴未艾,惠及民生的空间很大,希望与全行业一起努力,让更多新技术不断涌现。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

“科技”和“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粒种子,播撒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路上;它是一件利器,运用在抗击新冠疫情、助力复工复产的战斗中。

“科技”和“梦想”紧密相连。它带着我们穿越蔚蓝的深海,鲲鹏水击掀巨浪;它带着我们迈向遥远的星河,筑梦九天铄苍茫。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是科技,引领我们向未来探索;是科技,让我们可以无限亲近地拥抱这个世界。

十八大以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无数科技工作者。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追求真理、潜心研究,甘为人梯、集智攻关。他们在艰难的探索中开疆拓土,在时不我待的竞争中勇往直前,不断向科技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面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创新争先,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六部门共同评选出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并向全社会发布“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忘初心,甘于奉献,面对疫情勇敢逆行,以自身所学守护人民健康;他们矢志报国,锐意攻关,铸造“大国重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他们面向国家和人民需求,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能,建报国之功。

他们,是全国9100万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践行者,他们的品质与精神之光,照亮了科技星空。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近一些“最美科技工作者”,记录他们的故事。

知行合一:

把“解决问题”作为创新动力

他是我国泌尿外科微创医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等离子前列腺切割手术全新理念;他临危受命出任雷神山医院院长,打造闻名中外的“重症救治堡垒”……他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

从医30余年,王行环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百年来被视为前列腺增生治疗领域的“金标准”,然而,这一疗法存在诸多国际性难题:出血多、存在水中毒风险、手术死亡率高达8‰……通过近20年不懈探索,王行环和团队创建了微创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手术体系,迄今治愈超过200万例,未见死亡病例报道。

今年2月,王行环出任雷神山医院院长。临危受命,他无暇顾虑,一心扑在“解决问题”上,克服运行初期的重重困难,将来自286家医院3202名医护人员、1000余名后勤保障志愿者、1.3万名建设者紧紧凝聚在一起,铸造成一支抗疫精锐之师,取得了近98%的救治成功率、医院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环境零污染的抗疫成绩。

“面对困难,千方百计找到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也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王行环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

锐意攻关:

十年磨“箭”打造“大国重器”

我们正见证中国航天发展的新跨越。“天问”探火、“嫦娥”奔月……这些举世瞩目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强力引擎。起飞重量约870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十年磨一“箭”,长征五号的成功研制,倾注了总设计师李东的全部心血。

新技术多、新研产品多、技术跨度大、研制规模大……面对挑战,李东率领技术团队突破了12大类247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一系列世界性难题,确保长征五号火箭于2016年11月3日成功完成了首飞。

宝剑锋从磨砺出。2017年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后,李东和团队并没有退缩,他们开展了长达两年多的艰苦“归零”和攻关。2019年12月27日,随着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成功,长征五号“王者归来”。

“斗转星换,十年终铸成巨箭。甘苦暑寒,波折历罢捷报传。初心不变,今日梦筑空间站。”2020年长征五号B火箭发射成功后,李东用这样的诗句描述了自己的心情。探索不会止步,“更待来年,鲲鹏扶摇九重天!”

不懈探索:

用人工智能提升创新活力

语音合成技术在国际权威比赛中14连冠、语音识别技术2015年首次超过人类速记员、人工智能翻译系统全球首次通过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这是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胡郁和团队近年来创新“成绩单”的一部分。

1997年以来,胡郁一直从事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要让机器能够听懂人类说话,是非常大的挑战。”胡郁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他和团队克服诸多困难,在语音数据收集、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深耕,终于迎来相关技术的连续突破。

他在国内牵头建立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持续为创业者和开发者提供具有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力,截至2020年7月31日,终端用户数累计超过29亿,应用数超过86万。

围绕科大讯飞建立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声谷”,入驻企业超过200家,在移动互联网、教育、智能客服、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970亿元。

矢志报国:

为人民撑起一片蓝天

京津冀等区域雾霾天数显著减少,北京PM2.5浓度持续下降……近年来,我们的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这背后有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的努力和坚守。

他留美学成后毅然放弃国外工作机会回国任教,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深耕大气污染防治40年,为祖国培养了一批“蓝天守护者”,守护人民健康。

郝吉明和团队通过理论创新解决了划分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的“牛鼻子”问题,促进全国酸雨区面积从上世纪90年代占国土面积的30%左右下降到2018年的5.5%;他领导制定和实施中国燃煤、工业、交通等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控政策,助力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他积极投身抗疫工作,研究应对疫情带来的环境风险。

“尽管已经74岁,但我还是要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这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责任。”郝吉明说,科技工作者首先要有家国情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改善人民生活做研究。

坚守使命:

让患者眼中光明永驻

让西藏的眼病患者不出藏就能得到与发达地区无差别的诊治,这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西藏自治区眼科中心)主任次旦央吉多年的愿望。经过她和社会各界多年的努力,这一愿望如今已基本实现。

下乡时,次旦央吉的一天常常是这样度过的:8点多钟赶到医院准备第一场手术,等结束全天的工作走出手术室,又继续为第二天的手术做准备。

“只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从医32年间,次旦央吉从未停止过钻研业务,并在临床上将藏医藏药理论知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作为西藏眼科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她掌握并推广10余种眼科手术,仅白内障一种手术,她就亲自参与完成3万多例,复明率达99%左右。

眼病普查、下乡手术、健康宣教……从昌都到玉树,从林芝到那曲,整个青藏高原都留下了次旦央吉工作的身影,行程达18万公里。不论山路多么崎岖、条件多么艰苦、天气多么恶劣,她从无怨言。一次下乡途中,她由于劳累过度心脏病发作,但她依然坚持在一线。

“没有光明的世界是可怕的,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为更多患者带来光明,才不负使命。”次旦央吉说。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020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2020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800字5篇

学习时代楷模余元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篇

最美奋斗者学习心得感悟

2019最美奋斗者学习心得感悟优秀800字【10篇】

中考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我们都是追梦人心得体会9篇

2020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5篇最新

2019时代楷模发布厅卢永根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

观看2020最美大学生事迹心得体会5篇

相关热搜

65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