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

若水1159 分享 时间:

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市举行。 3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上海浦东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1

我出生在浦东新区(原南汇县)惠南镇一个名叫四墩的小村庄,原隶属于黄路乡。这一带地名凡带有“墩”和“灶”的,都与旧时盐业贸易有关。印象中,儿时门前是一条破旧不堪的石头泥巴路,我们这里俗称“钢渣路”。因为路上所谓的石头,其实就是一些炼钢炼铁所产生的废物。这条钢渣路,是当时进出村子的唯一道路。由于钢渣路高低不平,东一处坑洼,西一处凹荡,到了下雨天,这些坑洼凹荡处,就满是积水,行人或自行车必须绕开行走。特别是那些凸起的钢渣,像我们这些三、四岁的小孩,一不小心就会磕着摔跤,膝盖或手臂撞到钢渣上,就会破开出血,哇哇大哭。有时候坐在大人的自行车前面横杠上,如果车突然撞上一块凸起的钢渣,屁股也会被颠得疼到骨头,龙头上的铃铛甚至都会发出响声。

这条钢渣路,伴随我度过了童年时光。大概在我十岁的那年夏天,据说村办厂经济效益不错,于是就打算出资翻修这条钢渣路,把它改造成水泥路。当时为了翻修这条路,我记得还发生过一段小插曲。因为村办厂位于道路中间的晒谷场上,所以一开始他们只打算把水泥路修到晒谷场,剩下的一半路不打算改造。这样一来,那一半道路边上的村民就不乐意的。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去村委会反映情况。最后在村委会的协调下,村办厂为了全村利益考虑,就把整条路修到底了。水泥路刚修好那会儿,还是极大改善了我们的出行条件。我记得堂弟那时只有三、四岁,我经常在夏天的黄昏,带着他骑着儿童自行车,去往路尽头的小石桥上看火烧云。因为水泥路十分平整,我们可以从桥的高处一路顺势滑下来,飞快飞快的!

可是,时间长了,水泥路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先是因为大型车辆的重压,导致水泥路的许多地方出现开裂下沉,也形成了之前钢渣路时的凹荡和坑洼。另外,以往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步行或者自行车,而随着经济条件的日益改善,进出村子的小汽车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当初改造水泥路的时候,并没有对原来的道路进行拓宽,道路显得比较狭窄。当两辆汽车迎面相遇时,一辆车不得不倒退到稍宽的地方,或者借人家门前的庭院或场地,让相向的车辆先行通过。而且,因为路的一边是人家,另一边则是河道,村民经常不自觉把生活污水和垃圾排入河里,导致道路另一边的河岸十分脏乱不堪,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到了2013年左右,村里开始了新农村建设工程,整修水泥路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规划,原来的水泥路将向河道的那一边拓宽,同时,新的道路也将按照城市交通道路的标准进行改造:铺上沥青,装上护栏,种上绿化,亮起路灯,竖上路牌,画上白线。于是,一条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就出现在了我家面前,路名叫作“北新村河路”。更让人欣喜的是,在改造道路的同时,工程也对路旁的河道进行了污水整治。如今的河水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澈,父亲每天都会去河里撒网捕鱼,时而还会抓到螃蟹和小虾。到了傍晚,经常可以看到村民们在路边健步行走,或在路灯下拉拉家常。去年,浦东新区又开展了乡村“美丽庭院”的建设,每家每户形成了自家庭院的风格和特色。我也把自己一些闲置的文史书籍,放在家里庭院的书架上,给村里的老人和小孩阅读,也算是对“美丽庭院”和“书香庭院”的一种行动响应。

这就是我家门前的那条路,从一条无名的钢渣路,变成了可以在地图上查到的柏油路。这一条普通的乡村小路,不仅见证了浦东农村的发展和变化,更是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的历史缩影。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2

30岁的浦东,还能叫“新区”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不在于时间,而在于还有没有故事被人所铭记,还会不会有趣事被人所传颂。

迎风而立,如果能不断创造新的传奇,浦东就永远会是“新区”,因为它乘着时代的风而行。

电子行业不知张汝京,犹如电商行业不知马云刘强东。起步于浦东,20年间张汝京单凭一己之力,把落后的中国拽进了最尖端技术的芯片赛道。

经历了三起三落创业历程的张汝京到今年已经72岁了。2018年,70岁的张汝京第四次创业,建立了新的集成电路公司,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三个环节。很多认识他的人都说,张汝京和50岁时没什么区别。如果一定要说变化,“大概是外貌变了”。

4年前,舒榕斌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主动从外高桥董事长的岗位上辞职。外高桥发布公告的当晚,舒榕斌短信回复了一位相熟的记者6个字:浦东情结永存。他从未真正离开过浦东。直至今日,他仍是媒体的老朋友,每每讲起浦东的往事,双目炯炯,激情满怀。

2020年的夏天,在上海浦东,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坐在办公桌前,给自己一手创立的上海微创公司做了一个“99%+1%”的小结。

常兆华这样写道:“99%”的“尽精微”,是几十年如一日对完美细节锲而不舍的追求,是不分昼夜、分分秒秒对点滴工作的牵挂,是坚守初心的定力,是对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名利诱惑的抵抗力,是对不顾一切贪恋“求高”和“做大”之虚荣心的免疫力;“1%”的“致广大”是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为一体的企业信念、远景和使命。

而就在今年5月,这个始终坚守在张江、敢啃“硬骨头”的民营企业家,刚刚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他们一定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去成为浦东的一段传奇。

虽然时间不能倒流,但敢想敢做敢拼的他们依然还会和浦东一样,从骨子里洋溢着年轻的模样。

风华正茂。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3

1990年夏,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草坪上,一个瘦削的中国青年,戴一副厚重的近视镜,神情坚毅而又复杂。他叫常兆华,山东人。三年之前,24岁的他刚拿到上海机械学院动力工程系的博士学位,便奔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继续攻读生物科学系,成为当年国内为数不多的“美漂”。

同年3月,跨国公司德州仪器的老员工张汝京刚满42岁。十多年大刀阔斧的商业操作,给他留下了一个名震北美的江湖绰号——建厂狂魔。但他似乎不在意这些评价。他更想知道,未来的自己还能创造什么奇迹。因为一个叫杰克·基尔比的美国科学家,张汝京的行业领路人,早已成功研制出全球第一块集成电路。

而在一万四千公里以外的上海,3月的梧桐树刚刚冒出新芽,34岁的舒榕斌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迎着微寒的空气,赶往华山路上的办公室。身为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国际部主任的他当时并不知道,仅仅在几周以后,自己将踏上一趟特殊的人生旅程。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常兆华、张汝京、舒榕斌这三个性格迥异,禀赋不同的男人,就会知道自己未来的三十年,也是人生最美好的三十年,会被同一个地方所“牵绊”,所“挂念”。

这个地方叫浦东。

今年,浦东30岁了。中国人喜欢用而立来形容三十之龄,这恰是最好的年纪,有历练、有经验、有胆识、也有干劲。

不过,在今天互联网的时代,三十而立似乎不再那么“新”了。当30岁的90后女生,开始自嘲自己是“老阿姨”时,30岁的浦东还能继续叫“新区”吗?

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4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外国友人对话浦东开发办领导:我听说,上海是一个半老徐娘,想要恢复她的青春,就要搞一些整容手术。这位领导摆摆手说,上海不是整容,而要以全新的方法来加速新陈代谢,使之越来越健康、年轻,这是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30年波澜壮阔的变革,绘出一座城市向上生长的年轮。

浦东开发开放30年,充分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全民动员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当年人人为浦东,不管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浦东开发高于一切。浦东一个瓷砖厂工人,倒了3趟公交来给浦东开发办捐了500块钱;开发办的沙发、花瓶、电冰箱,都是企业和乡镇百姓送来的。把上海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这段历史不能不深读。

反过来,上海和浦东以人为本、不唯经济而是追求社会全面发展的理念也为今天的成就埋下伏线。

陆家嘴绿地,上海市区第一块拆掉旧房建成的绿地。如果批租的话,按照当时地价,10万平方米就是3000万美元。浦东没这么做,而是把地空出来作为城市绿肺,同时下功夫解决周边1500多困难户的居住问题,溢出的社会效应不言而喻。特别是随着绿地周边地价上涨,经济效应后期也成倍地补回来,外企们看到了上海和浦东的深谋远虑。

这些年,上海市主要领导在不止一个场合多次提醒大家思考,“往前回溯30年,浦东的变化让我们自豪,也让世界感到不可思议。往后展望30年呢?迈向2050年的浦东,方向在哪里?路子在哪里?动力在哪里?”

答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城运中心,全市首个智慧化守护市民生活的“城市大脑”,诞生在浦东;东岸滨江,22公里岸线,数个集合丰富功能的望江驿,方便市民零距离亲近浦江水;“家门口”服务中心,让212个社区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理,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医疗就在身边……坚持党的领导,开放之中处处见“人民”,是浦东发展始终不变的主线。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为中国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在“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久的未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仍然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无疑是上海城市发展,浦东开发开放必须遵循的原则与立场。

明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站在下一个30年的新起点,上海和浦东将继续坚持人民城市属性,加快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新境界。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5

2020年4月28日下午,全球金融界做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由浦东陆家嘴发起,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的六大金融中心通过跨国视频连线,完成了首次线上圆桌会。当天,马可宁欣然赴邀。

从现在算起,浦东开发开放下一个30年正好与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高度重合,到那时,浦东将交出新的答卷。

这会是一份怎样的答卷?

纪念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历史。今年8月,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作出专门部署,强调支持浦东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

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要求,是上海和浦东新的使命和职责。前路,定是曙光升腾、万物生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浦东干部把“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这句话,写成美术字贴在机关食堂,尽人皆知。

三十年后,代表国家与世界对话,依然迫切和紧要。

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保护主义关门筑墙,新冠疫情突袭而至,世界经济在不确定性中艰难行进。“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变局,中国声音安定人心,而中国人手中握着的“王牌”之一,就有浦东。

今天“站在地球仪边思考”,时代使命已大不相同。上海未来发展要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四个放在”是上海一切工作的基点,当然也是浦东面向未来开发开放的精神指归。

25年前,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第一八佰伴在陆家嘴开张时,尽管寒风凛冽,依然阻挡不了107万顾客如潮水般涌入商场,一举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今天,一家外资商场的开业或许不会再引起如此巨大的市场效应,只有不断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好地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才能续写春天的故事。

陆家嘴圆桌会就是一个例证。事情起因于一封伦敦来信。今年3月10日,伦敦金融城办公室向陆家嘴金融城发函表示,受到疫情影响,伦敦金融城市长无法像往年那样来上海拜访,为此深表遗憾。面对这样一封诚意满满的来信,该如何回复?“疫情之下,全球同此凉热,这是一场危机,也是一次机遇。”于是,原本陆家嘴金融城与伦敦金融城的双城合作,今年拓展为全球金融城携手奋进的舞台,举办了首次线上圆桌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干部如是,对上海和浦东同样如是。

历史的长河潜流深沉,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发现水道令人惊叹的转换。

历经30年发展,如今更主动谋求全球合作机会,更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治理,已是浦东面临的新课题。正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所言,新时代上海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继续把浦东开发开放这面旗帜举高、举稳,把这张王牌打好、打活,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全力推进新时代高水平改革开放,将浦东打造成为我国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旗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窗口、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功能高地、超大城市的治理样板。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

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市举行。 3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上海浦东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大家喜欢!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1我出生在浦东新区(原南汇县)惠南镇一个名叫四墩的小村庄,原隶属于黄路乡。这一带地名凡带有“墩”和“灶”的,都与旧时盐业贸易有关。印象中,儿时门前是一条破旧不堪的石头泥巴路,我们这里俗称“钢渣路”。因为路上所谓的石头,其实就是一些炼钢炼铁所产生的废物。这条钢渣路,是当时进出村子的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5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