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范文5篇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范文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范文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世同堂阅读心得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1

  我是一个常看书的人。在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很多小说、著作,它们伴随着我的成长,给了我知识,给了我欢乐。书,是我能随意涂写的天堂。

  人皆有一本自我最喜欢的书,我呢,最喜欢的书,就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了。

  相信很多同学也读过这《四世同堂》,书里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城,当时的北京是叫“北平”的,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故事从北平小羊圈胡同一户姓祁的人家开始,以及胡同里的钱家、冠家等等发生的故事。在故事里,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祁家祁瑞全、钱家二少爷,也有甘当日本侵略者走狗汉奸的冠家冠晓荷,还有性格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长,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里,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一样的命运……但可惜当时北平城在日本侵略者的黑暗恐怖统治下,它们折磨中国老百姓,三天两头地不是关城门,就是禁街,老百姓们生活十分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连冬天烧暖气的煤都没有了。于是就有了反抗压迫,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最终打败了日本人,赶跑了侵略者。

  读完了《四世同堂》,我被老舍先生笔下写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那种国破家亡的凄凉、悲惨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可恨、可耻。老舍先生用自我的笔变成了“机关枪”,向不知羞耻的日本侵略者“扫射”。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亡国的耻辱,亡国的悲哀!老舍先生的笔尖让我明白了,国家不能落后,落后了就要被挨打,做亡国奴,任人宰割,一点尊严都没有。读后感·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欺负中国。同时我也深深感到我们此刻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幸福地生活着,不会再出现故事里那种饥寒交迫的情景。

  老舍先生在文末写祁老三带着成功的光荣归乡时,也写出了瑞全衣锦还乡的变化: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他觉得,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什么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革命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

  我想,这种力量对于今日的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感激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作者:苏涵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2

  第一次看到《四世同堂》这本书应当是几年前,我在找其他书的时候恰好发现了它,牛皮纸封面,书页都泛黄了,看着很是破旧,我想着里面无非是聊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就没翻开。

  第二次看到是在万圣书屋,那时候已经有人给我推荐了这本书,书店里的版本有分上下部的,有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的,好厚一本小说,没有勇气看下去。

  然而,缘分就是那么蹊跷,最终我还是去看了这本书。上部看的是那本在图书馆偶遇的旧书,下部则用手机看的。

  这部小说以抗战为背景,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主体,描述了北平胡同里的普通居民在日本侵华时期生活状态的变化。在我眼中,这就是一个故事,没有刻意去传达深刻的道理,也没有过度的呐喊和呼吁,更多的是单纯地记录和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挣扎。老舍先生是个心细、心诚的作家,写这部小说是在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小说之所以那么长历时那么久,依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国家对北平这座城爱得深切,这种爱使他舍不得放弃描述他能想到的每一个场景、每一种文化,其实我一开始对这样慢的小说节奏有点不耐烦,直到看到之后才能理解这种感情,要明白当时的中国随时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书中的场景、文化传统很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所有他必须这么写。

  另一方面呢?朋友说书中对主人公之一瑞宣忠孝不能两全、家国只能选其一的纠结挣扎描述得很好,我第一反应就是瑞宣身上可能有作者自我的影子,一个人在写自我的时候往往更真实和全面,也许在抗战的这些年,作者跟小说主人公瑞宣一样,为国家的危亡担心,为自我的苟且偷生愧疚,他想尽办法获取最新的战况,并始终坚定中国必胜的信心,最终期盼已久的抗战胜利了,小说也所以结束。

  这部小说是有很深刻的时代意义的,但在今日的读者看来可能会索然无味,因为它与我们这个时代无关。但这样的故事应当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有人写这样的故事,有人读这样的故事,历史才不会那么容易重演。读后感·有句话说,在这个世界上和平是暂时的,战争才是常态,但愿下一次在国家遇到危难时,我们中国人能少一分懦弱、多一份勇敢,反抗得越早,灾难就会越少,对于那些迟早要来的东西,又何必拖延呢?

  去看看书里面一向爱好和平的国人吧!我们看重家庭、感情,渴望用隐忍、退让换来平静的生活,可是没有国哪有家,一不细心,就什么都没有了。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3

  战争是一个人肉收割机,战场上血肉横飞,沦陷区哀鸿遍野。老舍先生《四世同堂》故事发生的背景北平并没有因名字中有个“平”而得“平”,北平不平。

  如果没有日军侵华,北平城小羊圈胡同里人们的生活将那么平淡地过下去:孩子们在大槐树下玩闹,大人们在大槐树下聊天。钱诗人自去做他的诗养他的花,小崔自去拉他的车,长顺儿自去放他的话匣子,黑毛方六自去说他的相声,刘棚匠自去舞狮子糊顶棚,李四爷自去给人跑腿帮人发丧,祁老人自去养养花逛逛护国寺享受他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祁掌柜自去布铺整天忙生意,祁瑞宣自去上他的课,瑞全自会毕业谋职,瑞丰继续当他的庶务主任,韵梅则继续当她的家庭主妇……

  然而,七七事变的枪声惊破了小羊圈胡同的宁静,地处僻静的小羊圈胡同在这场战争的浩劫中也是血泪斑斑,平民的命在战争的洪流里就是一粒草芥,随时可能被湮灭。无辜的小崔不明不白挨了枪子儿,清白正直的祁掌柜被羞辱而投河自尽,骨子里有贵族气的小文夫妇壮烈殉国,家乡早已沦丧的东北苦命女子尤桐芳身赴国难,热心邻里一辈子的李四爷被鬼子兵殴打致死,懵懂不知事的小妞子因为吃共和面也丧了命。他们或死得壮烈,或死得冤屈,他们的血无一不在控诉着侵略战争的罪恶。

  在那场漫长的罪恶里,善良人的善良随时可能被践踏,有良知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奋起反抗,以血还血。善良的钱诗人被日本人抓去施以酷刑,但酷刑摧残了他的身体,没有改变他的中国心,昔日柔弱的诗人经过酷刑的洗礼,涅槃重生成了一名勇敢无畏的战士。血性的瑞全和刘棚匠选择了出城投军,读后感·因为他们认为在国旗下吃粪,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担负家庭职责的祁瑞宣,忍辱负重,为战败而忧,为战胜而喜,内心守着一点不灭的信念,和大多数北平人一样苦熬着期待最终的胜利,苦熬着在枷锁加身的时候不易其节。

  在《四世同堂》的文字间游走,时而对侵略者刻骨的恨燃烧着胸膛,时而被沦陷时那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北平人普普通通的爱国心所感动,时而对汉奸走狗的行为齿冷,时而又为那些在战争中死难的人而流泪。一句话,让我们把仇恨给敌人,把眼泪给同胞,把信念深埋心底。昂起头来,挺起胸膛,战争年代就勇敢地向前,哪怕赴汤蹈火,和平年代就踏实地做最好的自我,亿万个最好的自我加起来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4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终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向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终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经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我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以往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终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读后感·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我的初心、不能丧失自我的气节、不能背弃自我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最终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期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5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我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我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我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之后的社会不一样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最终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我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杯具。人们一向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必须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当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感激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36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