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组工干部最新学习心得体会_党员干部心得体会范文

组工干部最新学习心得体会_党员干部心得体会范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组工干部最新学习心得体会_党员干部心得体会范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庆节,相信不少组工干部都明确了自己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为了能够将“钙”补足,下面就是组工干部最新学习心得体会,请参考。

组工干部最新学习心得体会_党员干部心得体会范文

  组工干部最新学习心得体会1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国家总理李克强也曾指出,创新驱动根本要靠人才。近年来,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但很多地方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重学历,轻能力。对于有些人来说,高学历不一定有高超的业务能力,低学历者不一定没有较高的能力,简单的以学历来判定一个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很片面的。高尔基没有读过大学,但他写出了许多不朽的著作;青岛港桥吊专家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凭,但他刻苦钻研技术,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实际上,未接受过太多教育而通过自身学习和努力,获得超凡之能的人不胜枚举。片面地以学历取人、以职称用人,会阻碍人才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重吸纳增量,轻激活存量;重引进人才,轻现有人才和潜在人才挖掘;重人才高薪招聘,轻本地区、本部门现有人才的充分使用。一个本土的博士,做出了影响世界的成果,得到的特别待遇是“破格提拔研究员”;而一个作为人才引进“海归”博士,也许什么都还没做,就已经当上了“研究员”。其实无论是本土人才还是引进人才,都应该得到重视,也需要公平地对待。同时,应加大自主培养人才力度,把本土人才发掘、培养等工作放到与人才引进相同的高度。

  片面把引进人才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地方人才工作的关键,把引进的人才当“花瓶”、做“摆设”。人才工作,才尽其用才是最终目标。要合理使用人才,把人才放到最为合适的岗位,用其所能,任其所宜,因岗选人、人岗相宜,让人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实现人才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组工干部最新学习心得体会2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全国遍地掀起建功新时代的热潮之际,如何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在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加强改进选调生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大力选拔政治过硬、作风扎实、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廉洁自律的干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由此可见,新时代发扬“担当”精神,应着眼于为广大干部塑造一个有机会、有舞台的平台,要注重“责任”与“激励”并行。

  明确干部责任,为干部作为定下担当基调。古语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想干部有担当之心,不仅要有道德规范,更要有法规制度,不断优化效能惩戒机制,让干部干事有明确方向、有尽责要求。一个常怀敬畏之心、深明职责之本的干部,才会有更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真正做到忧民心、体民情、解民愁。

  落实激励举措,为干部作为打通担当通道。一要落实“物质激励”,要为有担当有作为的好干部供应“粮草”,尤其要给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新时代干部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二要落实“精神激励”,既要做好对有担当有实绩的干部的表彰工作,还要进一步探索和畅通敬岗干部的晋升渠道,建立更完善的干部能力培训机制,为奋斗在新时代的干部打造一个上下互通、公平竞争的干部交流渠道。

  身处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奋斗新征程,发扬“担当”精神,注重“责任”与“激励”并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在新时代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新活力,坚持撸起袖子加油干,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组工干部最新学习心得体会3

  近些年来,少数同志丢掉了心中理想,淡忘了共产主义信仰,使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为此党中央及时发出了“危险警告”的信号。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不能忘”,就是要求我们要把“不忘初心”作为始终不离身的“长鸣警钟”,时时刻刻不能忘。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就是要求我们牢记党的初衷,珍惜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就是要求共产党员记住我党“过去”一段苦难的历史,要切记没有“过去”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事实。“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走过97年不平凡的路,有多少艰难险阻,多少经验教训必须深刻记取。如何做到“三个不能忘”?

  一要“提醒”。要把“不忘初心”像手机的“铃声”那样,随时在身边“响起”,时刻“提醒”自己。要经常拿出“看一看”,工作中有没有“错过了” “漏过了”,有没有“偏离了方向”“阻了路”。如果错过了就要马上纠正,真正使“不忘初心”入心入脑。

  二要“搜索”。要经常“搜索”一下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否在“初心”与“使命”上有变了样,有没有发生不正常的“断路”现象。要经常通过“搜索”,使自己头脑保持不“淡忘”。

  三要“绑定”。要像手机那样从内心“绑定”好干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基层乡镇,我们的所有工作都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都要把为人民服务摆在重要位置,所以必须要严格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民心民意,真正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人民群众“真心”紧紧地“绑定”一起。

  四要“收藏”。凡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望所求,我们都要好好地“收藏”起来,平时要经常打开“收藏夹”对照自己是否有忘了“初心”与“使命”,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收藏”到更多的“民心”,才能更好地为民引好路。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引导人民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组工干部最新学习心得体会4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当今世界,谁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谁就能占据发展优势。“中国芯”事件无疑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也极大地凸显了当前我国人才缺乏之痛。在人才的争夺战中,我们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聚才的方法,齐聚各类英才,为建设人才高地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人才高地,需要有识才的慧眼。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极大彰显了识别人才的重要性。人才在于挖掘,在于发现。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和基础。在识别人才过程中,我们既要看中人才的能力,更要看中人才的品德。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他的德行不过关,纵使有再高的才能也只能是危害他人,贻害社会。秦桧、周作人正是最典型的例子。在识别人才过程中,我们要转变观念,慧眼识才,让人才尽入彀中。要打破唯学历论的陈旧观念,摒弃“名校情结”,广纳贤才与能才。既要识别出一批高学历、高能力的优质人才,也要重视广泛吸收技能型人才,做到双管齐下。

  打造人才高地,需要有用才的气魄。敢于用才,敢于任人唯贤。用人部门要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勇气,举贤不避亲,不畏惧流言,将真正有实力,有品德,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用起来,在最需要锻炼的岗位上历练人才,磨练人才的心志,铸就坚毅品格,让人才为我们所用。懂得用才,展其才用其长。我们要识人才之长,避其所短,认真审视岗位之所需,真正将个人所长与岗位所需结合起来,实现精准人岗匹配,最大限度发掘人才潜在的潜能,做到人能尽其才百事兴。会用人才,建立容错机制。在人才的工作尤其是对新技术、新科技的研发中,避免不了多走一些弯路,经历一些挫折与失败。我们要建立容错机制,包容人才研发过程中的科技失败,更充分激发人才创新能力。

  打造人才高地,需要有聚才的方法。制度育才,健全人才机制。我们要建立人才激励制度,健全人才考评机制,强化人才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引进制度,搭建起人才引进制度四梁八柱。完善产学研机制,开放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供充分创新空间、容错空间。暖心留才,做好服务保障。细化人才刚性需求,落实居住、医疗、教育后续服务,简化办理手续,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简政放权,优化双创环境。更新人才资料库,拓展高层次人才服务服务针对性,满足不同人才的多样化服务需求。环境聚才,营造浓厚氛围。组织部、人力资源等部门积极联系对接,搭建人才服务驿站、人才示范基地等平台,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持续人才政策、动态跟踪,树立人才典型,让人才学有榜样,吸引人才扎根于此。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当前我国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间节点,我们必须大力挖掘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网罗各类优秀人才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实现我国发展由跟跑向领跑转变,共筑中国梦。

  最新组工干部学习系列讲话心得体会5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国家总理李克强也曾指出,创新驱动根本要靠人才。近年来,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但很多地方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重学历,轻能力。对于有些人来说,高学历不一定有高超的业务能力,低学历者不一定没有较高的能力,简单的以学历来判定一个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很片面的。高尔基没有读过大学,但他写出了许多不朽的著作;青岛港桥吊专家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凭,但他刻苦钻研技术,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实际上,未接受过太多教育而通过自身学习和努力,获得超凡之能的人不胜枚举。片面地以学历取人、以职称用人,会阻碍人才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重吸纳增量,轻激活存量;重引进人才,轻现有人才和潜在人才挖掘;重人才高薪招聘,轻本地区、本部门现有人才的充分使用。一个本土的博士,做出了影响世界的成果,得到的特别待遇是“破格提拔研究员”;而一个作为人才引进“海归”博士,也许什么都还没做,就已经当上了“研究员”。其实无论是本土人才还是引进人才,都应该得到重视,也需要公平地对待。同时,应加大自主培养人才力度,把本土人才发掘、培养等工作放到与人才引进相同的高度。

  片面把引进人才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地方人才工作的关键,把引进的人才当“花瓶”、做“摆设”。人才工作,才尽其用才是最终目标。要合理使用人才,把人才放到最为合适的岗位,用其所能,任其所宜,因岗选人、人岗相宜,让人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实现人才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相关热搜

2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