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百年孤独》心得体会五篇样文推荐

《百年孤独》心得体会五篇样文推荐

若水1167 分享 时间:

《百年孤独》心得体会五篇样文推荐

  每样事物都有两面性,有阳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脆弱的一面,一个人如果没有孤独、寂寞这些东西,那么就相当于植物没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百年孤独》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精选 《百年孤独》心得体会 (一)

  刚开始读的时候,感觉很吃力,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另外还有中外的不同的文化差异,那些很长的人名,让我真的想放弃,但慢慢的静下心来之后,我真的被这本书给给吸引了,真的想一口气把它读完,但是,有一些情节又让我陷入无限的思考中,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对这本书的喜爱,我查了一些资料,也慢慢的了解到了更多的有关于《百年孤独》的情况:1965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6月29日小说发表。1982年诺被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

  又读了一遍,想,不愧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翻了几页,你就会被他独特的开头给吸引,“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然后马尔克斯又用了插叙的手法,为我们描述了这个家族的兴衰史。作者就像一位饱览世事的上帝,把整个家族的经历像展示一副史卷一样给我们层层铺卷开来,我们就像一个急于看卷尾的孩子,兴致勃勃的跟着作者走向文章的更深处、、、、、、

  或许读着读着感觉有点像小时候读《红楼梦》时的那种迷茫,这么多的人物,不下会功夫真的是不知所云,但又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归因于文化的不同了。《红楼梦》虽然里面的人物很多,但是我们知道并所熟悉这种生活方式,等级,虚荣,官本位,,,我们都能想象出来,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而这本书中,她们的关系却让我迟迟不能接受,到底还是有中西的文化差异,看完每一段,大脑里好像两种液体,就如中国的茶和西方的咖啡一样不停在碰撞、交融 ,,,,

  小说的情节更是离奇令人迷惘。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她们的家族,是近亲之间乱伦关系而产生的,近亲之间的结婚,兄弟之间与同一个女人的性关系,或许这就是这个家族的悲剧性的一个原因吧,里面的人物也很有特点:乌尔苏拉是一位了解这个家族的一位伟大的母亲,奶奶;庇拉尔•特尔内拉和乌尔苏拉一样,明知这个家族命运,但她只是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不如乌尔苏拉一样为局内人而操劳;还有杀死自己喜欢的丈夫,又老死在自己破旧的屋子里的吃泥土的贝利卡;终身单身,用别人对他的爱折磨并害死自己也深爱的人得阿玛兰妲;这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都深深的震撼了我。可这也就是这个家族的女性,有点悲哀,爱却不敢爱。而这个家族的男性,好像就在一个怪圈里,而他们却永远走不出来,何塞的活泼、开朗,奥雷里亚诺的深沉、沉默寡言,就如一个规律,深深追随着这个家族,无奈。而独立于这个家族,为这个家族占卜,一百年前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一百年之后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自己破译“这个家族始于何塞而终于何塞”的吉普赛人,就像是作者的化身,好像是一位了解众生百态的上帝一样,他在一百年前就知道这个家族的最终的归途,可是他的神秘也给这本书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一本写这家族秘密测“羊皮卷”就如一条线一样把这个家族给串联起来了……在感慨这个家族的悲哀的时候,也不得不说作者独特的想法,神秘中有真实,但又让你真真切切的相信这个故事他不是虚构的,掩卷之时,除了沉思还是深深的钦佩!

  一直想,为什么书名会叫《百年孤独》呢,百年很好理解,这个家族存在了百年,孤独呢,终于,我找到了答案,她们的孤独产生于两种,一种是她们之间产生了遥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她们明知这是不能的,她们之间不可能的爱情造成了这些在我们现代人看起来乱伦的关系;第二种是他们对人生、对生命、对这个世界的不解,他们一直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这是作者借这一家人的家长----失明了的乌尔苏拉说出来的:她失明后才明白,原来他们这个家族一直在围绕着一个圈转,他们没有能力去爱,本质是懦弱的,不被世人理解的阿玛兰妲才是世上从未有过的温柔女子,她怀着怜惜的心弄明白了,阿玛兰妲令皮埃特罗•克雷斯皮遭受那些不公平的折磨,并非向所有人想的那样出于报复心理,令赫里内赫多•马尔克斯上校日夜煎熬的等待,也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出于痛苦的怨毒。实际上这两种行为,都属于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较量,最终胜出的是她毫无理由的恐惧,而恐惧的对象是她饱受折磨的心灵。而他却从他的孤独的里获取心灵的宁静、、、、、、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有些东西,有些经历,有的情感。。。必须自己去消化,你的心总有一块地方是太阳和月亮都照不到的地方,而这就是你心灵的秘密花园,别人走不进来,你只有自己去收拾这片地的荒草,去换取自己心灵的宁静,,就如贝利卡;阿玛兰妲;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去沉淀自己内心的平静……

  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标记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所有这一切的意义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真的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参考 《百年孤独》心得体会 (二)

  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和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并为他取了名字:马贡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布恩迪亚渐渐的丧失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不只是由于自己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与马戏团出海,十余年不归;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政府将强行管理马贡多这个“世外桃源”。这象征着在文明的初创后,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奥雷良诺,即书中的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他带领部下经过无数次战斗,终于使政府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可是他所争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当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锤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捍卫人们的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终于他也陷入了循环烧制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美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经典的 《百年孤独》心得体会 (三)

  读完,心里留下点点的回味:一片土地—马孔多、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挣扎轮回、错综的性、情关系和因此衍生的家族;最难记得的是不同的音译人名和同一名字下不同的人…

  对拉美史没有什么概念,也不知深层代表着什么,所以也没有读出拉美的味道。故事本身没有太吸引人的地方,反倒是读完后对人物关系的理顺越品越有味道,家族和马孔多生、住、坏、灭越品越有味道。

  乌尔苏拉,家族“生”“住”的缔造者,第一代开创者,除了给下一代以生命外最伟大的任务便是创造了家族物质基础与精神传统,但对不能把握的事也显出了家族卫道者的无力,最讽刺的是再乌尔苏拉人生的最后却被后代们涂鸦式的玩弄了两年。她尽责的爱着每个子孙,创造了家族的小生意,盖起了家族的大房子,布置了房子的一切,全力维系着家庭的血脉;在不损坏家族荣誉的情况下给他们最大的自由空间,坚持着生活习惯,就在阿尔卡蒂奥自由派独裁当道时也坚持弥撒等;她致死保护着陌生人的金币坚持着信誉。生命将近时,她随盲,却仍努力的去为子孙牺牲奉献着,在被后代涂鸦的玩弄了两年后,生命在回光返照似的再次努力后结束,并致死保护着家族的荣誉—没有因困窘说出金币的下落,最后以回到婴儿大小的死亡方式死亡,也值得人深思的。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周游世界,却带回了放荡与混乱;一个想夺取自由,却得到延绵的战火与无尽的迷失。

  庇拉尔·特尔内拉这个为家族诞生了第三代子嗣的女人,却是家族“坏”的开始,她不羁的笑声、理不清的性关系、身上烟味、纸牌算命…都是被乌苏拉尔拒之门外的原因,但她却孕育了家族的第三代的生命,却也见证了第三代的横死。她的第一个儿子—不知身世的儿子阿尔卡蒂奥—险些酿成母子不伦,此外,阿尔卡蒂奥还是一个在自由派下彻底的残忍独裁者,后死于保守派下;第二个儿子,知其为母的儿子奥蕾莉亚诺。何塞又一次出现了姑侄不伦的苗头,横死于乱军中;好在两次不伦都被拒绝,不然家族的灭亡会来的更早些。

  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阿尔卡蒂奥之妻,这个为50比索而奉献自己的女人孕育了第四代,延续着家族的“坏”。她的两个儿子,在名字与第二代互换的情况下集成了第二代两个祖先的事业,奥蕾莉亚诺继承了不劳而获与无尽的享乐;阿尔卡蒂奥,则继承了对自由的追求与迷失。

  真正的“灭”始于费尔南达,这个生活在父母给予的世界的女人,在掌控了家族的生活后,便将家族拖入了无尽的深渊。相对于乌尔苏拉,她没有给子女任何自由,她设计并安排着子女的一切,却收获了最恶毒的结果。而,佩特拉·科特斯—奥雷里亚诺第二之情妇这个乌尔苏拉式的人物,却被命运拒于家族之外,以“令人不解”的方式供养这家族,但也没有组织家族的幻灭。费尔南达的子女没有任何自己的追求,知识她幻灭家族中的工具,梅梅的儿子与乌尔苏拉。阿玛兰妲(这个名字基本代表了这个人的命运,返回马孔多的开始,她便如乌尔苏拉似的要重振家族与马孔多,但接下来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阿玛兰妲,完成了对爱情的追求,只不过致死,她也不知道那是“不伦”的爱情)最终在不伦之爱中结束了家族…

  模板《百年孤独》心得体会(四)

  十二岁时第一次读《百年孤独》,完全被情节的曲折离奇和情感的错综复杂所震慑。

  时隔四年重读,觉得布恩迪亚家族承受的百年孤独与最终消亡不是命运的偶然,倒像是必然。

  因梦想而孤独,因孤独而执着梦想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马孔多的创始人。他不满于日常生活的落后,被吉普赛人、阿拉伯人带来的“文明世界”的种.种新奇玩意儿迷住,试图通过自己的实验测量地球的形状、炼制点金石,“世界上正发生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在那边,在河的另一边,各种魔法机器应有尽有,而我们却还像驴子一样生活。”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知识和对科学的幻想超过了马孔多这个深陷沼泽的村庄所能承受的范围。

  最终,他像自己的挚友、充满智慧的梅尔基亚德斯一样,“由于逾越了人类知识的界限,从大地上被抹去”。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整日胡言乱语,沉浸于自己臆想的天地中,被家人绑缚在栗树下,最后在家中神志不清游荡多日,死在自己的房间里。

  当年为了逃避在马孔多肆虐的失眠症而出走的印第安人卡塔乌雷,此刻突然回来。被问及回来的原因,他庄重地答道:“我来是为了王的下葬。”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曾经充满创业激情、勇于开拓,带领妻子儿女和几十个年轻的伙伴出走家乡最终定居于一片水泽并命名为“马孔多”,凭借自己无穷的体力和进取心,建立起“当时已知村庄中最勤勉有序的典范”的青年男子,最终在磁铁迷狂、天文演算、炼金幻梦中消磨殆尽。由于时代、环境的限制,他对科学的一腔热情终不被他人理解。他因愚昧年代中对科学的执着而孤独,被时代抛弃,而他派遣孤独的方式,不过是愈加疯狂地研究、演算;他终生苦苦追求自己科学的梦想,试图将知识在愚昧的马孔多传播,却只是陷入更加与世隔绝的孤寂。

  是战争毁了他,还是战争使他暴露本性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童年时代起就在炼金实验室里和父亲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同工作,以至于他习得的制作金银工艺品小金鱼的技艺成为他晚年生活唯一可做的事情。

  上校在年龄尚小时就显出与众不同的洞察力和百发百中的预感。他性格中的孤僻、冷漠和心底深处的傲慢自大以及罪恶感,使他与家人间始终存在不可逾越的隔阂。为了排遣心中的孤独,他选择了战争。作为自由派领导人,他一生发动过三十二场武装起义然而无一成功,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官至革命军总司令,拒绝了共和国总统颁发的勋章,签署结束长达二十年内战的协定后自杀未遂,然而晚年一直靠在马孔多的金银器作坊中制作小金鱼维持生计。

  战争改变了他,又或者,只是释放了他压抑许久的自我。在他成为大权独揽的革命军总司令后回家,“他对时光在家中侵蚀出的种.种令人心碎的细微创痕毫无察觉,而任何一个还保有鲜活记忆的人,像他这样长久离家后归来都本该有触目惊心之感”。他大权独揽却在孤独中陷入迷途,失去方向。被占领市镇中人们的欢呼令他厌烦,因为他们也曾向他的敌人发出同样的欢呼。

  他南征北战路途中出生的孩子,用和他一模一样的眼睛望着他,向他致意时的警惕神色和他回应时的神色一般无二。“他感觉自己被分裂,被重复,从未这般孤独。”长久的战争使他对他人的怀疑到达了顶峰,甚至时刻怀疑战友和手下对他心存不满,对他撒谎,想要加害于他。“‘最好的朋友,’那时的他常这样说,‘是刚死去的朋友。’”他几十年后回到故乡,不过是为了逃避这场无尽的、正常的、什么都不曾发生的战争。他深陷孤独,不再感知到预兆,“为了躲避必将陪伴他终生的寒意回到了马孔多”,在最久远的回忆中寻求最后的慰藉。

  他无数次想起那个来自童年的遥远的午后,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而他唯一的快乐时光就是在金银器作坊里打造小金鱼的时刻。这个“遥远的午后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场景,在上校一生倍感孤独的时候频频出现:他被捕后面对行刑队的时候,他预知父亲的死亡的时候,他下令枪毙自己的战友的时候,他临终前最后一次看马戏团的时候……

  因为这个午后的场景,是他对过去唯一的美好记忆,代表了他孩提时代还未被傲慢与罪恶感侵蚀的时候,那份宝贵的纯真。他曾为权利而战、为荣誉而战、为自由而战;他被迫发动三十二场起义,最终又亲手结束这场长达二十年的内战;他凭借自己神奇的预感,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定,“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母亲乌尔苏拉曾在双目失明后细细回顾了马孔多创建以来家中的大事小事,意识到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并非像她想的那样,由于战争的摧残而丧失对家人的情感,实际上他从未爱过任何人,包括他早逝的妻子蕾梅黛丝,更不必提他的儿子们。

  她猜到上校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为着某种理想发动那些战争,也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因为疲倦而放弃了近在眼前的胜利,他成功和失败都因为同一个原因,即“纯粹、罪恶的自大”。她最终得出结论,“自己不惜为他付出生命的这个儿子,不过是个无力去爱的人”。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孤独,如果说源于他随着预感的天赋而来的自大和自我唾弃,那他选择战争的方式去逃避、最终却讽刺的亲手结束自己挑起的战争并在对童年纯真感情的回忆和懊悔中去世,也不足为奇了。他具备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却没有一丝一毫真心实意的感情,使他遭受必然的孤独,也让读者为他的可悲唏嘘不已。

  不同的性格,却承受同样的结局

  丽贝卡和阿玛兰妲,前者是唯一血管中流淌的不是布恩迪亚家族血液的外乡人,后者则是带着典型布恩迪亚家族的高傲外表和胆怯内心的人。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人,却因为曾经对同一位男子的爱恋和由此生出的情感纠葛紧紧联系在一起。

  丽贝卡是父母双亡的孤儿,被母亲的远房亲戚加好友乌尔苏拉?布恩迪亚领养。面对真挚的感情,敢爱敢恨、心性冲动的丽贝卡勇敢追求,就算此人是自己名义上的哥哥,也毫不顾忌世俗的眼光,毅然嫁给心爱之人,甚至不惜与家人断绝来往。然而后来同样性格冲动莽撞的丈夫被不明凶器所杀,丽贝卡在悲伤和孤独的侵噬下,重拾早年的异食癖好。她把自己和唯一的女仆关在与丈夫一同修建的房子里,终日以泥土和墙皮为食。与其他被社会孤立而渴望被接纳的布恩迪亚人相反,晚年的丽贝卡将门窗钉牢,开枪杀死每一只不慎闯入她的地盘的野生动物,只为建立自己的孤独特权。她享受这样的孤独,这是她辛苦多年忍受过去的折磨好不容易赢得的。

  丽贝卡的孤独,能看出是一种对过去的逃避。她去世丈夫的家人的一举一动都能牵动她对和丈夫生活的美好回忆以及遗孀的痛苦与悲哀。为了换得内心的平静,摆脱令人心痛的过去,丽贝卡选择了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她主动选择了孤独。无法接受丈夫去世的现实,这似乎是一种懦弱;然而她为追求真爱与家人断绝来往,后来主动选择后半生在孤独中度过,独自一人默默承受来自过去的折磨,又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勇气?

  “丽贝卡,”丽贝卡去世多年后,已经失明的乌尔苏拉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对你太不公平!”也许知道现在,乌尔苏拉才意识到,不属于自己族人的丽贝卡身上的冲动心性和炽热情感,才拥有无畏的勇气,而那正是为家庭勤勤恳恳一生的乌尔苏拉希望自己的后代具备的品质。

  阿玛兰妲一生未嫁,不是因为没有追求者。意大利机械师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好友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都曾疯狂地追求过她。皮埃特罗?克雷斯皮最终为她殉情,她为此自责不已,烧伤了自己的双手,并在手上永远缠上黑纱,发誓终身不嫁。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坚持十几年向她求爱,可阿玛兰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拒绝了,就这样孤独终老。

  开始看来,她因为意大利机械师曾经爱慕过比她资貌更加出众的丽贝卡而心怀怨念,出于报复心理,铁石心肠地拒绝意大利机械师的多次求爱,令他遭受许多不公平的折磨,最终殉情;而令和蔼可亲的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日夜煎熬徒劳等待,则是出于她对过去的不光彩的事情的痛苦怨毒。

  一直这么想着,不由对这个心胸狭隘的人物产生了厌恶。直到最后读到她受到死神的指令为自己缝制寿衣。生命的最后几年中,阿玛兰妲试图忘记自己对丽贝卡早已根深蒂固的仇怨和那些不光彩的回忆,但越是想要逃避,越是记得清楚。她曾祈求死神让丽贝卡死在自己前面,因此尽量慢而细致地缝寿衣,因为一旦缝好,她就会死去。

  她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来缝制,起初满心怨念,可缝到最后,眼见自己要在丽贝卡之前离开人世,但她心中毫无受挫感,相反感到摆脱一切痛苦获得了自由。“也就在那时,她理解了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晚年制成小金鱼又销毁的举动。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的内心不再为任何痛苦而波动。她深深遗憾没能在多年前获得这样的领悟,那时还来得及净化记忆,在崭新的光芒下重建世界,并且将丽贝卡救出悲惨的境地。”她终于意识到,早在她年少时,表面看起来纯洁无暇,却已经遭到怨恨的玷污。

  阿玛兰妲一生的孤独,并不因为她没有爱,没有感情,她只是太过胆怯,不敢追求自己的意中人。事情的结果并非由她的铁石心肠导致,相反,由于她心肠太过柔软,不愿也不敢伤害任何一个人,导致了悲剧。

  再仔细琢磨,会发现她恐惧的对象并不是自己的爱人,而是她饱受折磨的心灵。她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感情、对自己内心生发的爱慕和仇恨都感到毫无理由的恐惧,以致于她不敢接受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敢接受自己的欲望。这与前面敢爱敢恨的丽贝卡正好相反。

  一生都在害怕中度过的阿玛兰妲,临终前终于接受了现实,也接受了自己的心。早年因惧怕而产生的孤独,最终化为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这些典型的布恩迪亚家族人物,或热情似火,或冷若冰霜,皆落得孤独下场。不仅是性格使然,更是那个时代的愚昧思想和动荡时局所注定。

  悲剧故事中的一抹亮色——乌尔苏拉

  乌尔苏拉可以称得上是这部基调为黑色的巨着中为数不多的色彩。她年轻时为爱出走家乡,成为丈夫开创雄心伟业最得力的助手。一生勤勤恳恳、活力充沛,是全书寿命最长久的人物,为家庭付出最多的人物,对现实洞察最透彻的人物。乌尔苏拉就是全书发展的线索,总结她丰满的人生,也就总结了马孔多的起起落落,兴盛衰亡。

  她总能发现人性的闪光点。不论从沉迷实验、不顾家庭的丈夫,冲动莽撞的大儿子,孤僻冷漠的二儿子,任性刁蛮的大女儿,愤世嫉俗的二女儿,为人严苛的孙媳,穷奢极欲的孙子,偏执的曾孙,终日懒怠的玄孙等等令读者或厌恶或惋惜的角色身上,乌尔苏拉总能凭借自己真挚的心灵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与故事中大部分悲观的、不愿接受现实人不同,乌尔苏拉对这个家永远保持着最热切的忠诚和毫无保留的包容。正是这种对家庭不求回报的爱,使得她能穿过迷惑的表象,一眼看透家族的境况,凭借一己之力扭转局面,维持生活。

  在丈夫被吉普赛人新奇的发明吸引、无暇照顾家庭时,乌尔苏拉以极强的毅力抚育四个孩子长大;在家族的鼎盛时期,她却时时居安思危,储存积蓄,在后来家族衰亡时维持生计;在后辈不是被残酷的现实击垮就是在纸醉金迷的表面现象掩护下度日之时,年迈的、依然双目失明的乌拉尔苏再次挑起家庭的重担。尽管最后家族的没落已无力挽回,乌尔苏拉仍不放弃自己的希望,竭力维持家中环境的干净整洁,甚至临终前,她心中想着的仍是这个无数次背叛她、伤害她的家庭,“不要让红蚂蚁毁掉房子,不要让蕾梅黛丝照片前的长明灯熄灭,不要让布恩迪亚家的人近亲结婚……”

  乌拉尔苏一生最大的遗憾,大概就是自己费尽心力培养的孩子却都不成器,她的后代中没有一个继承了她的坚毅与活力。每当她预见到儿子的悲剧将要在孙子身上重演,或者曾孙的结局和孙子的悲剧下场惊人的一致,就总会战惊地发现“时间并没有像她刚承认的那样过去,而是在原地转圈。”乌尔苏拉一次又一次目睹继承了父辈性格的子孙们重蹈父亲的覆辙,发现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相似的命运一遍又一遍上演,而这仅凭她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改变的。她或许早已料到,在她死后,家里会重又陷入荒废状态。

  年老失明后,乌尔苏拉的洞察力反而增强,就连骄傲自大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都评价:“乌拉尔苏是唯一能够看透自己不幸的人。”

  那么乌拉尔苏的孤独又在哪里呢?

  看到她临死前,已经活脱脱变成一个干瘪的“木乃伊”,她想要重振家风,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子孙对她多加嘲弄与不屑,甚至把她当成玩具取乐。乌尔苏拉在现实感受不到温情,只好寻找过去的灵魂,与他们交谈。她时常忆起自己的两个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年幼时的光景,和丈夫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起创建马孔多的场景,甚至梦见自己的外祖父、曾祖母。热爱家庭却被家人抛弃,被抛弃后反而更加爱护家庭,这是乌尔苏拉一生的悲哀与勇敢,也是她不被人理解,最终被孤立的原因。

  她是最色彩斑斓也是最孤独的人,因为她了解所有人的孤独和不幸,却从没有人愿意哪怕尝试着去理解她的内心。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让我们把这句话献给伟大的母亲乌尔苏拉.布恩迪亚,致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想要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引发读者对马孔多百年孤独的真正原因的深思,并以此为鉴,摆脱命运的摆布。

  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使得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就像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相似的结局一遍又一遍上演。

  优秀的 《百年孤独》心得体会(五)

  《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人,这本书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美著作。

  我要诚实的说,这本书读起来对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于读到快一半的时候并没有品读出任何好的东西,如果我非要给自己一个慰藉,那就是在这几天的沉寂氛围中获得了熏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读书除了启迪和思索外,有种无形的影响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间醒来,书中人物的心灵世界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在我脑海来回回荡。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天马行空的思想,最终死在栗树下,乌尔苏拉为了显示晚年活力仍存隐瞒着自己的眼盲,奥利里亚诺?巴比伦拿着羊皮卷破译家族命运密码“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树上,最后一个正被蚂蚁吃掉”,奥利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制作小金鱼,蕾梅黛丝升空,还有最后一个猪尾巴男婴被蚂蚁吃掉和荒凉的布恩迪亚家族彻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时通过对这些情形的感应,对孤独有了这样的一个理解,孤独好似产生于人内心深处无法与人诉说的诡秘和羞于与人诉说的秘密,而这两种状态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行为,进而形成与外界难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阂。

  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他们倍受心灵的折磨,同时又独自享受着那份孤独。孤独是什么,也许是内心最深的秘密。孤独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也根除不去的东西,它好似心灵的黑洞,甚至连自己都难以窥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都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不想与任何人诉说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着孤独,你又喜欢躲在无人的角落默默享受着这份孤独。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一旦遇到悲凉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来安慰,因为你体会不到他的孤独,你那善意的劝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独的感伤,使他倍感孤独,适宜的离开也是一种默默的关怀。也许他需要一首悲伤的乐曲,也许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无非就是将他的孤独表达出来的艺术,而这期间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独希望与安静和黑暗为伍,但人却要面向阳光,否在会在无限的孤独里被黑洞吞噬。


相关文章:

1.《百年孤独》读书心得体会

2.《百年孤独》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3.《百年孤独》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4.百年孤独读书心得 五篇

5.《百年孤独》读书心得体会600字

6.关于《百年孤独》读书心得

7.百年孤独读书心得感想 五篇

8.百年孤独读书心得文章 五篇

12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