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失控心得体会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凯文·凯利的《失控》(《Out of Control: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and the Economic World》)写于上世纪90年代,而在中国被广泛认知则是在近几年互联网浪潮不断高涨的背景下。一本写于20几年前的书,准确的预言了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支付等当今火热的技术或生活方式。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读失控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

读失控心得1

慕名看的本书,此书亮点是诞生于二十年前,其中描述的科学规律命中了未发生的互联网规律,就是失控。

互联网改变了以前的组织创新规律,取而代之的是组织里的个体创新,组织的控制(规则)反而会束缚个人,所以失控是导向好的结果。所以很多互联网企业自然形成了相对失控的管理结构,导向失控。

传播失控,传统的传播是靠渠道,宣传,量变到质变。互联网现象级产品传播,天生就是失控的,仔互联网没有地界甚至没有国界,传播不在可控。

互联网由于变化快,环境变量巨大,所以坚持一些长期有价值的事,可能从结构上有新的繁荣可能。比如暴风视频输给优酷,不下牌桌但是vr起的早。比如财付通不如支付宝,但是微信出现了。整体是不可控的。

还有方法层面的,不求最优但求多目标和鼓励犯错。说的是行业里的“试错”和“精益创业”,选择一个方向的时候,不要构造最优解,市场变化太快,逻辑错误率高。应该用最小成本(精益),然后用市场声音来证明靠谱(试错),迅速迭代,再迅速试各种可能性。都是适应互联网变化快的方法。

边界最大化也是方法论,颠覆创新通常都是从边缘地带发起的,这也是为什么科技公司很难火太久的原因。不是不重视对手,而是没想到对手哪里来。所以边缘存在可能,最大灰度的可能性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创新。

再有就是分布式这类,小团队作战。云计算逻辑,这种推定事实。

简单来说,就是有很多科学规律很有趣,说明了自然界的不可控,这些也出现在行业和企业中。

但是介绍科普的篇幅过重,过于啰嗦,含金量比较低。然后整体结构也比较零散,就是科普小知识分享+猜想。

写在二十年前的书,很多事实现在已经更清晰的展现,所以到现在更加不值得精读的书。

读失控心得2

最近拜读了凯文·凯利未来三部曲中的《失控》,该书写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美国国内默默无闻,20年后被翻译到中国,却引起了波澜。微信之父张小龙说:“如果一个到腾讯应聘的大学生真正读完了《失控》这本书,他会毫不犹豫地录取他。”凯文·凯利在书中预言了电子货币的兴起,在神乎其神之间,凯文·凯利就在中国被尊为了“预言帝”。

《失控》以比较抽象化讲故事的方式对未来的世界进行勾画,书中内容让我惊叹,也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是一部很正能量的书,书中内容涉及极广,有互联网、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社会学等,用700多页的篇幅涵盖这么多的内容实属不易,任何一章细节展开讲的话都可以是一本书。在最后作者将宇宙运行的方式归为九律,分布式、递增收益、模块化生长、边际最大化、鼓励犯错误、不求最优化但求多目标、谋求持久的不均衡和变自生变等九个简单优美的运行法则。

但正如作者在书中说到,失控是种夸张的说法,他真正的意思是人工逻辑与生物逻辑的结合,也就是书中说到的“协同控制”,但我觉得吴晓波提炼的词更好叫“有序失控”。

有意思的一点是KK对老子《道德经》的喜爱,特别是这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把“德”理解为“控制”,那么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最高级的控制就是失控,这才是真正的控制。而最低劣的控制是什么都控制不放手,这等于没有控制。”这恰恰是本书的精华。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其实都是这样,过度的控制,过度的干预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这本书读起来感觉大脑到处都是爆点,太多太多的新概念、新思维、新技术,再加上经常出现比较专业的词汇或者语句,让人读起来既觉得新颖刺激、心潮澎湃,又感觉苦涩难懂,不得其解。但读完后感觉收获还是非常多的,这书恰恰补上了长久以来我世界观拼图里缺的那一块。

读失控心得3

这是一本如雷贯耳的书籍,第一次接触到是在上上一家工作,做研发的时候,在老板的办公室,看到这本书,老板很热心的介绍,要做产品,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那时似懂非懂,点头称是。

再后来就是张小龙的饭否被大肆宣传的那个时期,其中一条提到:只要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有看完《失控》的可以直接进入腾讯做产品。

后来自己也从研发转向了产品,刚开始的时候买了好多书籍,包括《失控》,那时为了尽快入门,更多是关注工具类的、流程类的介绍性书籍,这本书也就拿起来翻了几页,感觉高深莫测,之后就一直没有读这本书,她就一直静静的待在家中的书架上面,似乎在等待着哪一天被重新再次翻阅。

从去年开始接触智慧社区,接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到今年接触智慧城市。有一天突然想到了《失控》中的蜂群理论,这不是和智慧城市有一些相似吗?是否可以从中寻找一些灵感或者理论依据呢。目光再次落在这本略显壮硕的书本之上,有一次翻开这本奇妙的书籍。虽然过去了几年,对产品有了一丁点的感悟,翻起这本书来,还是第一次看到时的那种羞涩和往里看花,似懂非懂,觉得很有道理,可又说不明白。

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大型生态环境、大型组织甚至是整个地球都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的说法,对应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这不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吗,每个城市都她自己的独特的魅力,都有她自己的喧嚣和宁静。特别是随着智慧城市的兴起,城市建设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有各种摄像头、环境感知设备、人体感知设备等;还有大量的信息传递设备,如红绿灯、信息发布屏、公共广播等;这给城市和生活在里面的人有了更多的交流。特别是有的城市还给城市装上了一个大脑,来优化城市的交通,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给政府的服务开发了众多手机应用,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同时也能发布各种需求和服务。城市里面人和人、人和物、人和服务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中间涌现出来的更多是城市的自发性、自主性和自我演化,再也没有一个人敢说可以主导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了,城市的自我生物性格更加明显,而这些性格则来自于整个城市所有的人、物已经他们之间的联系和交互自发生成和演进的,这非常符合智慧的概念。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去中心化一定是一个方向和潮流,而分布式必将迎来自己的天下,App也将随之消亡,场景化将取而代之。随着各种硬件设备之间通信协议的快速发展,设备和设备之间的交互会更加便捷,也将真正在整个系统之间产生智慧的可能。未来人们不再需要通过App或者任何有形的软件系统来进行购物或者交流、游戏,一切都将被场景化。家庭将会以家庭网关为中心,或者也可能是家中的任何一个设备,也可能是所有设备共同组建成智能家庭网路系统。设备之间会更加自由的交流,而不需要经过任何一个云服务器,同时也不会将任何关于交流的数据上传给任何云服,所有的交流和控制都将发生在本地,以房屋的主人为核心展开,唯一和外界需要交流的就是家庭智能设备对主人的需求的感知从而对外界发出的服务请求,如冰箱为了补充食物而直接在互联网商城上面下的订单;早教机为孩子预约的下午的美术课,而智能门锁因为检测到时女主人回家了而开启了温馨的灯光模式产生数据将永远沉淀在或者直接消失在这个房间之内,智能家居对主人的忠诚将永保在家庭的分布式网络中,自动感知的服务诉求也将通过该有机体向外传递而不再需要主人拿起任何移动或者固定的电子设备去发出指令。

以上两点是感触比较深刻的点,当然也可能是胡说八道,但是,我坚信这个方向和趋势。

壮硕的身影一直徘徊在书桌之上,丰富的内涵就静静的等在哪里,等着你去发掘、去感受、去体会。

《失控》一本值得所有产品人去一遍又一遍翻阅的书籍,强烈推荐。

读失控心得4

二十一世纪将是东西方文明融合的世纪

《失控》中引用到几次《道德经》的语句,我们在作者分析生命的逻辑和过程的语句中也看到了佛教的思想。凯文·凯利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理念究竟从何而来;我也不敢确定地说,这本书中的想法就来自亚洲,但我想,是亚洲使我准备好了接受这些想法”,“亚洲给了我新的视角”。无疑,作者深受东方文明的影响。正如乔布斯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受禅宗的影响,莱布尼茨受中国易经的影响发明二进制,才有了今天的计算机。

当无数西方精英来中国体验、学习、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心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想我们应该秉承一种自信和谦虚的心态。自信来自几千年来的辉煌历史,来自近几年我们传统文化给世界文明带来的创新和活力。谦虚是因为西方文明在古代是与我们并肩齐驱的,我们2000年前有骄傲的万里长城和笔直的秦直道,同时代的古罗马帝国也已建成有自然水、大浴场、竞技场等完善公共设施的“现代”都市和3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更何况,近现代西方文明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比我们更加优异的成绩。

如果说20世纪是以冷战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冲突的世纪,21世纪将是东西方文明融合的世纪。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也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一股创造新纪元的龙卷风。

读失控心得5

凯文·凯利的《失控》(《Out of Control: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and the Economic World》)写于上世纪90年代,而在中国被广泛认知则是在近几年互联网浪潮不断高涨的背景下。一本写于20几年前的书,准确的预言了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支付等当今火热的技术或生活方式。《失控》包罗万象,从生物进化、控制论、计算机、网络、宇宙发展等,读来感觉醍醐灌顶,很多想法现在看来都是颠覆性的。在此分享下对我来说最震撼的两点心得体会。

复杂系统的构建逻辑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我们通常认为复杂系统是从顶层规划、控制开始逐步自上而下层层构建的。凯文·凯利在书中这样描述:在做某件复杂的事情时候,比如治理一亿人口的国家,人们通常的逻辑是按顺序列出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然后在中央指挥部的指令下完成这些任务。前苏联的经济就是按这种合乎逻辑却又极不切合实际的方式运作的。苏联的崩溃并非因为中央集权体制扼杀了经济,而是因为所有中央控制的复杂系统都僵化且不稳定。如果按照中央集权控制的模式设计机构、公司、工厂、生物体、经济还有机器人,那他们都难以繁荣下去。

凯文·凯利从人的大脑和身体、一个国家的运转等事例分析认为:复杂系统的构建是自下而上。复杂系统的构建逻辑是这样的:

先做简单的事

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

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

不要改变简单事物

让新层级像简单层级那样准备无误地工作

重复以上步骤,无线类推。

对于复杂系统,我们难道就这样让其“失控”?顶层真的无所作为吗?我认为对于复杂系统的构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都是不合适的,而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更合理。系统工程的双V模型(Validation & Verification,认可&验证)可以给我们提供启发。

以飞机设计制造过程为例,首先是从顾客(或利益相关者)需求开始,自上而下将需求层层分解,分解到最底层的团队进行产品概念设计,总体概念设计过程中和完成后要进行自下而上的层层验证(Verification)。通过自下而上的验证确定设计满足顶层需求。概念设计验证通过后开始从零部件到整机自下而上的设计、制造,制造完成后要通过认可(Validation)的过程确保满足顶层需求。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像飞机这样的复杂系统的构建过程是自上而下的需求层层分解,自下而上的构建、验证、认可的过程。

浦东的自贸区建设过程也类似系统工程的双V模式。顶层需求是人民群众对经济转型,改变经济结构,提升综合国力,提高生活水平的“中国梦”需求。这个需求经党中央、各部委、上海政府、浦东新区政府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形成一个自贸区试点建设方案,试点方案经过自下而上层层验证,经国家批准后开始自下而上的详细设计,包括金融、进出口、文化产业等等各个方面制度的详细设计。浦东新区自贸区的建设方案、制度设计最后还是要经过一个顶层需求认可的过程,经认可后在推广的有条件的其他地区,直至推动整个国家的改革。

因此,我认为无论从飞机的设计还是浦东新区自贸区建设,或者一个企业的构建,都不是简简单单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而应该是一个两者结合的过程。


读失控心得相关文章: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心得1000字5篇范文

2020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看心得5篇最新范文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读书心得600字五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疫情下的英雄事迹

2020年爆发的疫情感想总结怎么写

《我爱读书》班会课收获反思心得

2020抗击疫情心得体会初中作文五篇

理智与情感名著读书心得范文笔记总结

关于读失控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4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