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咨询心得体会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许多社会现象日益突出,其中离婚率的上升首当其冲,而因其导致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孩子或者由与父母一方生活,或者跟随父(母)走进重新组合的新家,还有的则是与祖父母相依为命。在这样特殊的的家庭背景下,孩子往往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特别是特殊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出现问题,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阅读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咨询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

阅读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咨询心得体会1

一、书区学习目的和动力造成的厌学;

二、不良的袄于方式造成的厌学、

三、离异争斗造成学生玩世不恭形成的厌学。及对策:

一、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二、给离异家庭学生多点爱和鼓励;

三、架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齐抓共管。从而达到调动其学习热情的目的。 关键字:离异、厌学、缘由、对策

我班有41名学生,离异家庭有九人占百分之十以上,这不是一个典型的班级,且具有一定的普通性。 夫妻离婚,不仅造成彼此的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离婚家庭的子女,生活在一种不稳定的家庭关系中,心理受到来自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往往在智力、性格、情绪等方面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再加上离异家庭的子女难以与父母进行毫无拘束的思想与感情的交流,情感无所依托后,生活热情减退。郁闷无法宣泄和排解产生叛逆、心理偏执、行为怪异,以至厌学。从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见一班。

一、 去学习目的和动力造成的厌学

“W”看上去是一个直性子的孩子,她一直掩盖着她父母离异的事实。总喜欢在众人面前扮演着无悠无虑的角色。她的父母是在她初中阶段离异的,父母离异前,她的成绩处于班级的上等,学校还是一所名校。应该说考上一所普高不成问题,可在这时,父母离异了。她既爱母亲,又爱父亲。可因父母离异,她只得跟随了母亲。内心对父母有爱又有恨。以前认为只要乖,只要好好学习,父母高兴就不会离婚了。可这个愿望破灭了,她失去了为父母而学的目的,也就没有了动力。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初三毕业时,成绩只够上职校,用她自己的话说“家都没有了,学习好又有什么用。” 孩子最亲近的是他们的父母,对父母之爱的需要是人生中最强烈、最持久的一种情感。生活在和谐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爱护和关怀下对生活充满希望,仅仅便会因失望而失去追求的目标,丧失进取的动力。孩子还没有形成世界观,为一个远大目标去学习时,为父母的爱、夸赞而学便成了他们的目标和动力。家庭的破裂,父母的离异,对一 的伤害有时不仅是情感,而且还是对他们单纯的奋斗目标的摧毁,使他们失望、茫然而无所从。

二、 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厌学

家庭是社会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形成离异家庭子女厌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1. 严厉型

学生“F的父母在她八个月时就离了婚,父亲带着她重新组成了家庭。父亲是个文化人,继母也出生在书香门第。他们都希望这个孩子能按照他们设想的那样多读书、有出息。父母严厉地管教她,甚至可以说严格地监控她。训斥是家常便饭。她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她用沉默对抗着父母的训斥,用淡漠的眼神扩张着与父母的间距。在家以外寻求情感的发展。开始叫男朋友,在男友那寻找精神安慰,父母极力反对,她用离家出走抗议。无奈的父亲放弃了她,她住进了远离父母的另一所房子。过早地涉足她这个年龄不该踏入的领域——谈朋友,近乎饥渴的情感需求使她沉湎其中无心学习。

一般情况下,严厉型的家庭是、多是严父慈母,当然也有慈父的,孩子会有一个倾诉对象,而离婚重组的家庭,一方严厉,一方冷漠。孩子没有了倾诉对象。势必会造成孩子内心封锁,情绪对抗,既自卑,有偏执、叛逆。但人需要情感的抚慰,尤其是孩子。从家庭以外去寻求情感便成了必然。广交同性,异性朋友,社会上的一些人便趁虚而入,一旦这些孩子沉迷,也就无心顾及学习了。

学生“L”是由母亲监护的孩子。母亲总认为:我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已经对不起孩子了,就不能让孩子再吃苦了。所以母亲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穿名牌服装,充足的零用钱。而自己则省吃俭用,以为这样可以弥补单亲给孩子伤害。结果事与愿违,宠坏的孩子自私、任性、暴躁,常与人打架。行为方式幼稚,从不考虑后果,没有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奋斗的目标,只是混日子,上学知识流于形式,是坐在教师的影子。

研究表明,溺爱下长大的孩子,任性、散漫,行为方式幼稚而不成熟。因为父母为他们考虑得太多,做得也太多。他们已形成了以来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挫折的经理无法使他们成熟与坚强。别人的迁就助长了他们的任性和暴躁。他们已习惯了“要”而不是“给”,他们养成了我行我素、散漫、任性、贪玩的不良习惯,这必然会厌学。

三、 父母的争斗造成学生玩世不恭形成的

“C”是一个漂亮而又会说话的女孩/初次交谈就感受到她与年龄不吻合的早熟。她应该说是幸运的,离异的父母都争着要她,争着讨好她,尽管是她母亲得到了监护权,但她的父亲也一直与她保持着亲密的联系。父母为了争夺她,都采用了诋毁对方的方式,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坍塌了,她对父母没有了尊敬,但却有了利用。她利用父母讨好她的心理,要钱、请假病假、圆慌,她便常不上学,在女生面前摆阔,利用男女的感情吃白饭,上舞厅,养成了许多坏毛病,也就无心学习了。

离异的父母在争夺孩子时,往往采用相互诋毁的方式,毁坏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使孩子对父母没有了尊重与信任。而经济上又必须依赖于父母。便周旋于他们之间,利用情感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对父母的“要努力学习”的要求只当耳边风敷衍。自然把精力用于学习以外,厌学则成为必然。

各种研究表明:离异过程因家庭成员的改变、生活环境改变、经济状况改变。家庭的紧张提高了。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了。不良的教育态度促成了孩子异常性格的形成。也便造成了这样和那样的厌学。例:丧失目标和动力的厌学;行为习惯差的厌学;受社会上不良影响的厌学等,但父母离异的学生并不却是厌学,也有乐学的,我们不妨探究一下,从中血球离异家庭学生厌学的对策。

“S”生活在一个离异后再婚的家庭,母亲依旧把爱倾注在她的身上,父亲依旧与她常常联系。牢固的情感维系使她没有单亲家庭的情感失落,母亲对她寄希望很大,跟她讲的更多的是为前途学的道理。父亲也常鼓励她,这使得她能正视父母离异的现实。树立了一个较为远大、稳定、持久的学习目标。用她自己的话说:因为父母,的原因,我更要努力。否则我依靠谁呢?这是、正是她努力的动力,她积极争取每一次的机会、竞选校学生会干部、参加市级的演讲比赛。努力学习了文化知识,成为一个综合素质为优的好学生。

离异家庭的学生,要教育他们棉队现实,认识自己面临着比别人更多的困难。教育他们树立人生稳定而持久的大目标,寻求经济与精神的独立。一旦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逐步产生动力,便自发了学习的热情。

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厌学对策之一。

“W”也是生活在一个离异后再婚的家庭,亲生父母先后再婚,又都有了另外的孩子,疏于管教的他养成了诸多的坏习惯。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睡觉、说悄悄话、不叫作业,考试常是多门不及格、联络他的父母常是父母之间踢皮球,推诿责任。这个学生在家不受器重,可老师的小小表扬则常常使他兴奋地好几天。班主任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常找他谈话,给他一些表扬和鼓励,从夸赞他劳动肯干开始,教他上课认真听、再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他开始有了明显的转变,不旷课了,不迟到了,多数情况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了。爱与鼓励改变了他的行为习惯。

离异再婚的家庭,因家庭成员的改变,爱也在改变中缺失,失去爱的孩子往往自暴自弃,加之互相推诿的疏于管理,不良的行为方式便慢慢地养成并愈加厉害。厌学、不学便成了必然,对于这种孩子多投入爱,多给予鼓励,让他在爱和鼓励中找到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并时常加以督促。不间断地给予建议和提示。帮助他逐步地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使他在别人的肯定与赞许中找到学习乐趣,培养起学习热情。

给离异家庭的学生多点爱和鼓励并常督促是校正他们厌学时对策之二。

“F”的父母离异后依旧同住一个屋檐下,依据一如既往地关心着他,但父母之间的冷战使他找不到家庭的快乐,沉闷的气愤使他不愿归家。她喜欢在外逗留,喜欢交一些异性朋友,喜欢扯谎以便夜不归宿,喜欢以病假为由旷课,受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学习成绩下降,有时不交作业,有时旷课。班主任把这个学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及时进行教育,然后自即使与她的父母联系,抽烟了,旷课了,作业不交了。它的父母为了孩子缓和了关系。双双及时对她进行教育,使她的谎言被及时识破,必须及时回家,否则父亲便来校接送,必须完成作业。老师在学校重点督促,在学校、家庭及时沟通两方面的严格管理之下,她有走回了正轨,在学习方面又进入了良性循环。 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沉闷的家庭氛围中,难以找到快乐,情感容易外移,如不加以及时教育就会厌学,进而流向社会,但离异手的父母多数仍对孩子倾注着爱、寄希望很大。怕孩子有闪失,只是苦于对孩子不了解,常听孩子的一面之辞而忽略孩子的变化。学校老师应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多联系、勤联系,严格管教之下,把学生那些可能导致厌学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就能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架起学校与离异家庭学生家长的沟通桥梁,齐抓共管是校正厌学对策之三。

家庭离异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对策也应该还有很多。我的“三因”、“三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随着我同离异家庭比例之升,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使他们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健康地发展,这已成为我们战斗在驾御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阅读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咨询心得体会2

我现在带了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厌学,而且是单亲家庭,他的家长要求学习成绩提高。

1.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很优越,但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

2.这个孩子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想过的很舒服。

杭州徐老师徐老师:

这个问题好难回答,现在社会上结婚离婚都很随意,导致了许多单亲孩子的出现,没有了正常的家庭环境,出现问题是很普遍的。

这个孩子的家长要求有点高,把一切问题都推给了学校和老师,我能体会着您的辛劳,在此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一定要多跟孩子的家长沟通,让他(她)意识到要多跟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您可以给这个学生家长一些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的书,也可以推荐我们《家庭百科报》。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培养那些优秀的孩子,更是为了转化那些有问题的孩子。我们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不仅是为孩子的家长负责,而是培养他做好人,能有幸福美满的人生,这是一份神圣的社会责任,所有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真正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就能跟老师亲,也就能听老师的话,辛苦您了,感恩徐老师!

阅读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咨询心得体会3

笔者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阅读学和阅读疗法的研究者和践行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来,一直试图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用阅读疗法来治愈来访者,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方面的困惑。在每一年接待的上百余次的来访者中,约有一半以上的咨询会借助阅读疗法。

下面,我将从这些案例中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谈。这是针对儿童实施阅读疗法的案例,效果显著。因为儿童是阅读疗法最合适的对象,他们心思单纯,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观念。头脑里并不像成年人那般有很多固化的思想和观念。

在介绍案例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明白三个大问题:阅读疗法概念及其作用,以及心理咨询种使用的阅读疗法有何独特之处。

第一,什么是阅读疗法

研究阅读疗法的专家们普遍认为,阅读疗法这一概念兴起于1916年。至今已有百余年了。当年,美国人塞缪尔·麦克乔德·克罗色尔斯在一本名叫《大西洋月刊》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文学门诊》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第一次创造了一个可以被译为"图书疗法"的词语"bibiotherapy",而这一词语的发明标志着阅读疗法的研究在西方的起始。

对于什么是阅读疗法,学者们各持一词。而中国本土研究阅读疗法的权威人士,北京大学的王波在其著作《阅读疗法》一书中,经综合分析了不同学者不同刊物的定义后提出,"汉化和改进了的阅读疗法的定义,可以如此表述:阅读疗法就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

第二,心理咨询中使用的阅读疗法有何特点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给阅读疗法实施不同的分类。而主要的分类标准是划分为临床阅读疗法和发展阅读疗法。所谓临床阅读疗法,按照王波在《阅读疗法》一书中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临床阅读疗法,相当于阅读治病,即在实际的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治疗中,有资格的医师把图书作为精神药物,将阅读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纳入到治疗方案中,配合药物、手术、仪器等常规疗法,对病人进行治疗。

心理咨询中使用的阅读疗法就属于临床阅读疗法的范围。

第三,阅读疗法对于心理咨询中的来访者有何功效

阅读疗法的定义对它的功效说得清清楚楚:可以"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那么,对于心理咨询中因为各种心理困惑前来求助的来访者来说,如果使用合适的文献做药源,加上咨询师通过恰当的语言、灵活的技巧相结合,那么,咨询中使用阅读疗法就会产生一定的实效性。

王波在《阅读疗法》一书第四章《阅读疗法实务》中提出来,临床阅读疗法的适应对象包括以下人口:

1.情绪困扰者;2.教养院居民或服刑犯;3.化学品依赖者;4.儿童和青少年;5.老年人;6.需要支持的群体,比如失业者、单亲家长、受虐待的妇女、离异人士等;7.残疾人;8.临终病人;9.图书馆读者。

而阅读疗法的适应症,按照台湾学者王万清教授在《读书治疗》一书中所叙,可以达到这些功能:

1.发展自我概念,2.充分了解人类的行为和动机,3.对个人做正确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4.有机会注意自身以外的事物和观念,5.释放情绪压力,减轻孤独感,6.协助人们更自由的讨论问题,7.勇敢的面对问题、计划以及执行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案,8.促进人际关系的觉察和良好互动,提高生活适应能力,9.了解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发展自我和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这些有特殊需求的群体,一般也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所以,在这些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中使用阅读疗法,是比较恰当的,也可有助于这些功能的实现。

下面,笔者从自己近十年使用阅读疗法来做的心理咨询案例中,选取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以对阅读疗法的功效做出实证。

案例实施对象:现今十岁的小学五年级女孩。

来访者基本情况:文丽丽,女,出生于2008年6月,出生时体重3.9公斤。母亲是一小学教师,大学本科毕业。父亲是一上市公司销售经理,研究生学历。两岁前,活泼可爱,自信开朗。尤其是语言特别发达。跟爸爸关系尤其亲密。八个月会喊爸爸妈妈,一岁半个月会说诸如"丽丽爱爸爸,爸爸明天回家"之类的长句子。但,父母在她两岁时开始闹离婚,经常吵架,有时当着她的面吵架甚至动手。母亲情绪不稳定,脾气变得暴躁。父亲开始不回家,甚至三四个月才会回家一次。于是,从大约三岁起,丽丽开始变得极端敏感、内向,不愿意说话,严重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自己被父母抛弃。其母亲举例说,有一次,她外出买菜,说好的让孩子在邻居家玩。可等她买菜回来,走到门口的时候,听到丽丽在门口撕心裂肺地哭:"妈妈你去哪里了?我以为你像爸爸一样不要我了。"

我第一次见到丽丽,是在这孩子五岁时。当时这孩子由她妈妈带领来到我的咨询室。但她一直躲在妈妈身后,非常胆怯,几乎一言不发。眼神里是恐惧和羞怯。她的妈妈跟我说,这孩子从两岁起一步一步变化太大了,到现在,在公众面前几乎不愿意说话,也不愿意去人多的场合。但这个孩子超级喜欢动物,经常跟动物对话,一旦看见可爱的小动物便挪不开身。这让她怀疑这个孩子得了自闭症。她妈妈带她来的目的,就是治疗孩子的"自闭症"的。

其时,我蹲下身子,直至眼光能与这孩子对视为止的高度。尽量用柔和的语气跟她说话。但,这孩子眼光立刻转移到其他的地方,并马上藏到妈妈身后,拒绝跟我交流。

在仔细地了解了孩子的成长史和孩子现在跟父母交流了情况后,我首先告诉这位母亲:孩子这个状况,不会是自闭症。但是,她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因为父亲现在很少跟她联系,孩子内心深处已经有了被父亲抛弃的阴影。也由此,她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没有存在的意义的。

其次,我让孩子跟助理一起玩,而跟这位母亲做了大约一个小时的咨询。咨询中,我了解到,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父亲怨气很重,觉得自己的前夫是一个道德败坏、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的坏男人。所以,她经常脾气很暴躁,有时忍不住对着孩子喊:我多么希望你爸爸去死,你爸爸是个坏蛋。每每那时,孩子就不停地哭泣,眼神里满是害怕。

我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跟这个孩子的母亲交流,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孩子都是由精子和卵子双重组合而成,那么也就是说,孩子生命的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如果做母亲的经常在孩子面前攻击父亲,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身体的一半是坏的,而这种感觉会让孩子自卑,会让孩子胆怯,失去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而更糟糕的是,这个孩子偶尔跟孩子的父亲个爷爷奶奶打交道,孩子的父亲和爷爷奶奶也会在孩子面前攻击母亲。这样,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百分之百是坏的。这,大概就是这个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不愿意表达的最主要的原因。

咨询的最后,跟这位焦灼不安的母亲商量,我提出可能阅读疗法是比较适合孩子这种情况的。她的母亲同意了我的治疗方案。

鉴于孩子判给母亲,而母亲又是小学教师,陪伴孩子相对比较多。所以,阅读疗法实施者由母亲担任比较合适。

对于阅读疗法来说,由有经验的阅读疗法师开出合适的书单作为药方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中医都讲究"对症下药",阅读疗法治疗的是心灵领域的病,其"药"对症当然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咨询心得体会4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 “爱与沟通”共建心灵花园

案例中的孩子出生于一个特殊家庭,在独体个性上又存在着本身多动这一特点,班主任在前期已经关注并且多次处理其与其他孩子之间的矛盾,这次的矛盾突发点源于该生在与两个学生打闹时,被其他家长发现并恐吓,使得矛盾升级,引发了家长之间的矛盾,甚至会产生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不利于孩子们心灵的成长与发展。于是我们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梳理,与双方家长多角度沟通与协调,以期构建一个和谐的平台,促进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

一、建立该学生的个例心理研究档案

(一)主要问题分析 。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行为特点:

许多事实说明,父母离婚后要重新创造一个适合于孩子成长的环境,确实有相当困难。由于消极因素的存在,从性格发展的角度来看,离异家庭子女容易形成以下性格倾向:

1.自卑:离异家庭子女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 “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等消极悲观的自我概念,如果再加上其它方面受到挫折,很容易导致自卑的性格缺陷。

2.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离婚不光彩,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等想法使孩子不愿意和人多来往,很容易形成独来独往、不合群的孤僻性格. 3.怯懦: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盼望孩子成材,显示自己教子有方,因而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对父母敬而远之,变得胆小怕事,怯懦退缩。

4.粗暴:离异家庭子女往往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或者是将离婚理解为父母的冷酷无情和极端自私,如果加上离婚前父母经常吵架打闹,孩子感觉不到亲情和家庭温暖,容易产生悲戚、冷酷的心情,会形成粗暴的性格倾向。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性格成长不会仅仅是家庭环境一个因素所决定,还涉及到学校、社会等多方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是,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自己本身

教师根据该特殊学生的表现,总结出其多动症的特点:

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2、经常离开座位。

3、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4、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5、经常显得忙忙碌碌。

6、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7、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

8、经常很难按顺序等待。

9、经常打断别人或强使别人接受他。

(二)辅导策略与实施 。

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对学生关爱、体谅,不能因为他的好动而感到厌恶。其次,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可达到的实施目标。根据该生的情况,笔者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把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运用认知疗法矫正其不良个性,主要使用其中的合理情绪疗法。而环境的协调(家庭和学校的协调)对该生的教育成败尤为重要,因此争取家庭的支持更为关键。当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引导,应放在各种活动中进行。 教师家访加强沟通。教师详细询问该生一直以来的表现,并就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与家长进行了探讨,最后,与家长在教育上达成了一致:不管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在孩子或他人面前绝不能说他是多动症,而是要告诉他:你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聪明。在教育上:一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用优点引导他;二要多鼓励孩子,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三要用身边的好榜样教育他。教师与该生及其家长一起制定分期实施目标: 第一周,上课允许有10分钟做小动作,允许有4次插话; 第二周,上课允许有5分钟做小动作,允许有2次插话; 第三周,上课尽量不做小动作,尽量不插话。 与家长交流,学校家庭要协同参与单亲家庭孩子教育。

(一)给儿童充分的爱抚。

家庭的亲人与学校老师都要给缺损家庭的儿童更多的爱护,以补偿孩子失去的爱,使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得以愈合,使他们身心健康。父母给孩子的爱是真挚无比的,能给儿童无限的力量。但是,缺损家庭的儿童,既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这种爱,那么其他的有关亲人、教师及同伴对他的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弥补,成为鼓励儿童在人生道路上迈进的动力。

(二)满足儿童必须的物质要求。

缺损家庭即使经济条件较差,也应该尽量关心儿童的生活,尽量为儿童创造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一般的父母双全的家庭的儿童相差不是太大。如果稍微差些,也应该尽量向儿童说明道理,消除其自卑心理,使他们能正确对待。

(三)引导儿童积极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缺损家庭的儿童,由于遭受不幸,往往心情压抑,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为此,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以培养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

(四)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某种特长,鼓励儿童积极成才。缺损家庭的儿童,由于心灵受了创伤,往往心情忧郁,而家长应该设法转移他们的消极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或某种特长。如学乐器、或学习唱歌、画图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

成绩。这样,儿童在生活中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的目标,情绪就会乐观,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接下来,教师培养该生当领队组长,教师应一遍遍的鼓励,一次次的教导,并与家长电话联系,要求家长在家配合辅导。平时,在学校,除了教育他向守纪律、成绩优秀的孩子学习,教师还要经常鼓励他当老师的小助手,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此使他过剩的精力再次有宣泄的地方。),一有进步就奖励小红花;与家长的联系也是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只要能对该生的教育有用。

通过以上的精心安排,不断训练,不停地改进教育方法,进行三个星期的成长观测报告。

二、与该生家长有效沟通的基础--对学生的爱

我们的老师要明白的是其实每一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他的爱和你的方式、内容不同罢了。这就需要沟通。真正对孩子的爱不仅孩子会感受到,家长也会通过一些事情深刻地感受到。

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前提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了解

这个了解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家长,做到知己知彼,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性格特征,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谁起到关键性作用等等,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此处案例中,教师要充分了

解单亲家长一方的各方面情况以及恐吓方家长的多方面情况。以便使谈话和解决更有实效性。

2.尊重

在学生教育的问题上家长和教师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应该有同理心,从学生家长的角度来想问题。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基于如上二条原则,在本案例中,教师和家长沟通时,务必做到就事论事,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应分别和双方家长针对各自孩子进行谈话。

多动症孩子一方家长应以鼓励疏导为主,使其明确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在本事件存在的错误,以及如何和孩子进行交流。

恐吓一方家长应以交流沟通为主,使其明确孩子们之间的问题再大都是小事,都可以自行解决,或通过教师疏导解决,但家长插手干

预,甚至恐吓,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矛盾本身,并且适得其反。将心比心的想象,如果你的孩子受到威胁、恐吓,你会作何感想?

三、家校沟通如何正确处理孩子间的矛盾

案例中的两位家长对这些问题采用极端的处理方法,既会使自己的孩子滋长不良的行为习惯,丧失了锻炼交往能力的机会,也会对案例中的特殊孩子造成无法抚慰的伤害。教师应该与这两位家长沟通,身为家长,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 家长首先应该明白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家长不要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

(二) 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家长应持冷静的态度,理智的进行处理,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处理,无论谁是谁非,对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如果自己孩子不对,不能偏心袒护,更不能粗暴打骂,而要批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面给被伤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个团结友爱,有礼貌,勇于承担责任,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认真分析实情,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你是对的,你文明、有道理,你比他做得好,我为你自豪,他虽然打了你,他也很后悔,老师也批

评了他,我们不生气原谅他。”家长的肯定,可以让孩子丢掉委屈情绪,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对性格懦弱胆小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三)家长应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告诉孩子,哭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认为是胆小怯懦的表现。当别人打过来时,要知道用手去挡开,或者避开,不能呆在那里让人打,还要及时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在该争的时候要去争,特别是遇到一些有害于小朋友、危害集体的事情,要勇敢地站起来敢于制止,必要时包括还手. 以上一些观点,但这些方法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的,况且小孩易反复,需要老师家长长期耐心地进行指导,坚持一贯性原则。孩子之间的不友好行为是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家长对此要有正确认识,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以促进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

四、构建和谐成长环境打造良好班风

多动症的孩子多是小时候父母教育的不得当引起的。这类孩子不是自己想动而是控制不住。更何况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中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都是跟不上的。

儿童多动症的患儿们往往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多多关怀多动症抽动症孩子,不要让他们在疾病的痛苦之外还要承受异样的目光。

据统计,在我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约占学龄儿童的3-6%,

也有研究机构认为实际的发病率要高于这个比例,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药物和心理治疗可以改变、减缓甚至消除这些孩子的不适当行为,但目前他们更需要社会、学校和集体的关爱,缺一不可。让我们大家都伸出温暖的手,帮帮这些孩子,还他们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班会活动设计

关怀身边每一个伙伴的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感受他们正身处在幸福的家庭里,身体健康,也有家人的关爱,进而体会在身边也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群体,例如多动、单亲、残疾等。他们也许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健康的身体,性格中有缺陷,都让他们感受到另一种精神压力,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在我们身边如果有这样需要帮助的小伙伴,我们需要伸出援助之手,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身边的关爱,进而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活动过程:

一、分享故事,体会同学之间的友谊

师:有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在沙漠中行进,一天,两天,三天,茫茫沙海,渺无人烟,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个沙漠旅行者将需要什么?

学生想象并回答。

师小结:这个沙漠旅行者除了需要水、食物等生存必需品之外,最需要的将是与人交谈,希望遇到人,能够与人交往,但朋友将更有意义,哪怕是分担痛苦。

师:我们什么情况下最需要朋友?

总结:困难的时候——需要获得朋友的帮助; 苦恼的时候——需要获得朋友的安慰;快乐的时候——需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二、同学之间需要真诚的友爱

师:我们班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地生活在一起。在你的记忆中,同学做了什么事情让你很感动?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你的好朋友是谁? 师: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师:你觉得他为什么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生:自由交流。

师:听了你们叙述,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两年来我们这个大家庭亲密友爱的一幕幕。同学之间,感恩就是一种帮助,感恩就是一种互助,我们喜欢把好朋友称为“挚友”。原来要想成为别人的好朋友,自己要对同学特别热情、有耐心,关心爱护同学,才能深受学生爱戴。

三、我可以为我的好朋友做点什么?

(一)师:那么你们如何表达对同学的爱意呢?你准备怎么做? 1.同学间经常使用十字文明用语:“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2.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戏弄他人。 3.尊重同学的劳动成果,不乱扔脏东西,勤捡校园地上的废弃物。 4.主动为同学,为教师做力所能及的事。 5.虚心接受同学提出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正。

(二)“天使与主人”的服务活动。

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天使与主人”的服务活动。活动的规则是:每位同学轮流在事先准备好的纸箱中抽取一位同学的名字,抽到自己者重抽。你抽到的那位同学即是你主人,你就是他的天使,(但不要告诉对方)从现在起一周内,尽量找机会默默地替主人服务。

四、“与爱同行,学会感恩”活动倡议书

师:老师拟定了一份倡议书,想与大家共同分享:

每个人都有受到同学帮助的经历。帮助过我们,我们就不能忘记,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竭尽全力,尽其所能去帮助和关怀他们,做到随时为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试着用感恩之心化干戈为玉帛,真诚沟通,建立和维系友情。

五、延伸:爱集体

六、总结

师:要得到真正的友谊,要想友谊天长地久,必须做到:真诚待人,热情助人,友谊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和汗水浇灌出来的花朵,需要我们每个人来爱护。

阅读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咨询心得体会5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许多社会现象日益突出,其中离婚率的上升首当其冲,而因其导致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孩子或者由与父母一方生活,或者跟随父(母)走进重新组合的新家,还有的则是与祖父母相依为命。在这样特殊的的家庭背景下,孩子往往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特别是特殊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出现问题,分析原因主要通常有

以下几个特点:

一、自卑、孤僻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认为父母离婚是很丢脸的事,一般都会极力避免谈及家庭,因此常远离人群,减少与他人的沟通,特别是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而特殊学校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因身体原因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沉默寡言、自卑的个性。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二、偏激

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由于自卑、孤僻而形成的性格极易导致偏激,而这种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个性将很难改变,也是将来为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易造成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消极的生活态度: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进行积极地人生规划,导致对生活没有信心,没有人生的努力方向。一旦遇到某种诱惑,很容易盲目跟从,从而走上一些歧路或弯路。

三、妄自尊大、独断专横

这类孩子多数是由于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成为问题学生。

逆反。由于对父母离异的不理解,与父母缺乏应有的沟通,慢慢的对家庭失去了应有的信任,开始讨厌甚是厌恶。加之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表现为不愿跟父母说话,对父母的要求反其道行之。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当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表现的并不突出或者只在某一方面比较明显,可以说与父母离异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认为更大的原因是对父母对离异的处理和与孩子的沟通,离异并不可怕,只要正确的对待和引导,孩子一样可以健康的成长。

首先父母必须对离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两个人分开只是无法生活在一起,但仍然是孩子的父母并且对孩子的爱只会更多,并将这种观点及时传达给孩子,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应"联网"。学校老师要主动深入地调查访问,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家长要主动配合,把单亲学生的心理特点报告给老师,以减轻老师工作的难度。社会要消除偏见,多献出点爱心,让单亲学生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李某,女,满月时因受到惊吓引起高烧、抽风。经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因延误治疗等原因,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左半脑中下度偏瘫,右边上下肢肌肉萎缩,行动不便。智力明显低于同年龄幼儿,观察、思维能力差,但对音乐比较敏感,喜欢唱歌。父母也因此离异,由母亲带着。潜意识中对待残疾儿童的怜悯或偏爱,会使教师不自觉地容忍他们的某些无理、任性的行为。事实上,教师过分宽容会使他们养成依赖思想,最终无法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无法真正自立自强。因此,在必要的帮助和体谅之外,教师要尽量使残疾儿童受到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待遇,受同样规则的制约。

中班第二学期,当我们提出让陈某学着自己照顾自己时,她似乎不愿意接受这个要求。没有人帮助她拿椅子,她就干脆站着不动,甚至用哭声表示对抗。这时,我们就装作没看见,等安置好了其他小朋友,再同小朋友一起鼓励她自己搬椅子。为了帮助陈某摆脱依赖思想,我们一方面帮助她练手劲,一方面极力鼓励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指导她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只要有点滴进步,我们就在全班面前表扬她,赞赏她所作的努力,让她体验成功感。虽然她的动作仍不够协调,情绪也常有反复,偶尔还有攻击性行为出现,但自理能力却有了明显进步,自信自律意识也增强了,生理缺陷也得到了一定的矫正。

注意心理保育,促进其充分发展。

对残疾儿童的保育,不应仅仅局限生理、生活上的保育,还应注重他们的心理保育,培养他们开朗、乐观的性格。

虽然陈某的智力低于正常儿童,但在心理上我们应维护她的健康,除了满足她对于安全、游戏的需要,还应满足她对于学习和被尊重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有一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大班第一学期,幼儿园组织中大班幼儿看儿童电影,要求步行到电影院。考虑到路程比较远,一个老师照顾一个班已有点紧张,我们就把她安排在她比较熟悉的小班,并对她说:“路比较远,你走不动,就在小班玩好吗?”当时她虽然面无表情,不置可否,但还是跟我到小班去了。中午,她妈妈来给她送药,她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哭喊起来:“我要看电影!我要看电影!”她妈妈告诉我:“知道今天看电影,昨晚她兴奋了一夜。今天她一大早就醒来,说不能迟到。”虽然当天下午她在妈妈陪同下看了一场成人电影,但我们忽视她的心理需求以及对她的不尊重,显然已对她的心灵造成了伤害。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陈某也有兴趣、爱好和发展的潜能。她不喜欢计算、美术,但喜欢唱歌、朗诵诗歌,而且乐感强。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对她既有要求又不强其所难,尽量保护她寻求发展的积极性,为她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树立自信心。后来陈某不仅能自告奋勇地在家长开放日独立朗诵诗歌,还能上舞台参加表演。当听到掌声时,她的小脸笑得非常灿烂。当然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也不放弃对她不喜欢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指导。由于她的感知速度慢、区别能力差,我们常常给她开“小灶”,给她耐心的指导,及时肯定她的点滴进步,激发她积极、愉快、向上的情绪情感,使她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

其次要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可明确人生目标,又可逐步消除孤独感。另外要引导他们多看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以及影视片,以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评价客观事物,讨论文学作品,认识自我形象。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外部因素和自我调节使他们尽快走出困惑、渺茫的境地。

要创造活动的环境。教师要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行为的规律,主动地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第二父母。绝对禁止恶言训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在校外活动中,使他们真正觉得学校就是家庭,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弟。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让单亲学生置身于集体生活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消除他们的孤独感。比如上述案例中,如果母亲在自己改变的同时,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还得的日常情况,请老师加以注意,多加关心,让孩子感到集体的温暖,孩子会成长的更好。

对独断专横、逆反的学生,首先应耐心、细致而又严格地要求,同时还应辅以纪律、公德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分相结合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单亲家庭的子女有其特殊的的心理特点,但只要我们能够有针对性的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引导、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交流,一定会使他们同样的键康成长,生理、心理、成绩真正协调地发展,最终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阅读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咨询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观后感心得作文

最新小学新学年工作计划2021

幼师工作总结体会1200字五篇

2020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选最新5篇

关爱特殊留守儿童心得体会范文

法制教育年度工作计划模板范文5篇

校园少先队管理工作计划怎么写2021

2019学校女工工作总结精选范文五篇

春季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文集锦

小学少先队员管理工作计划书2020

阅读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咨询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许多社会现象日益突出,其中离婚率的上升首当其冲,而因其导致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孩子或者由与父母一方生活,或者跟随父(母)走进重新组合的新家,还有的则是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1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