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完美教室读后心得体会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完美教室的含义: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一间完美教室读后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

一间完美教室读后心得体会1

在书中,我明白了“完美教室“的含义: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就像常丽华老师说的: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达到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

开学初,俞玉萍老师为每个学生做的个人名片;岁末俞玉萍老师为每位学生制作精美书签,并附上老师的新年预言,俞玉萍老师教会孩子们从心底里向司机问好;百合班的学生若无其事的端着书在食堂排队;清花坛边专心读书的孩子;每周五车厢里集体唱歌或诵诗;大课间全班38个同学在一根绳子上绳;大扫除拔草,老师检查每个人的草,必须是有根的;轮流领操;全班吃糖,补犹太族婴儿吃糖的一课;元旦老师精心设计的班会课上,同相互抱拥抱,相互送祝福语等等。读到这些,我感觉俞老师非常的伟大,她用心在爱她的孩子们,用爱教会他们爱人、感恩,她用她的行动给学生启迪,没有太多的命令,整个教室充满着温馨。

我思考:要用怎样的情感,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呢?那就是用爱。什么是教育之爱?爱是一种依恋。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幸福,孩子和谁说悄悄话,那谁的教育就成功了。爱是一种尊重,教育之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爱,核心是尊重与平等。爱是一种理解。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爱是一种责任。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爱,懂得爱,并传递爱!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真正用灵魂去塑造灵魂,孩子们的生命之花才会真正绽放。我愿跟随新教育,带领孩子们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

一间完美教室读后心得体会2

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我仿佛看到了雷夫的教室、常丽华的教室,仿佛进入百合班看到了小百合的故事。书本为我们描绘了新教育“完美教室”的愿景--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教室,一个创造奇迹,演绎故事的地方;教室,一个习惯养成、人格成长的场所。

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中,让我明白的教室的真正含义。它早已不是我以前心中的那所房子,也不仅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教室是一个和孩子们一起步入经典世界的殿堂。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性格的锤炼都受这个家的影响。教室更是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成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呼吸。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家园。决定一间教室的,不是一间教室的硬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只要有学生,就能在教室里创造奇迹。这对我们农村教师来说,是个莫大的鼓励。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奇迹。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看着看着,让我想起了雷夫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这本书让我再认识了《新教育》,“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是新教育人的一句口号。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让我练习着如何在自己的教室里书写教育人生。以前,我总是迈不出有力的步伐,总认为自己不是在塑造灵魂,而是在原地迟疑,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学生的成长,我要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扎实的走好每一步。

一间完美教室读后心得体会3

前段时间看到朋友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便借来学习。这本书是关于新教育《完美教室》系列的一本书,书中讲了班主任是如何缔造完美教室的例子,实在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谈一些读书之后的感想。

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我仿佛进入百合班看到了小百合的故事。书本为我们描绘了新教育“完美教室”的愿景--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教室,一个创造奇迹,演绎故事的地方;教室,一个习惯养成、人格成长的场所。

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中,让我明白的教室的真正含义。作为教师大多数时间工作在教室里,学生也不只是单单的一个个体,而是赋予了生命意义的人,课堂也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小课堂,而是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打大课堂,获得人生动力学会如何做人的大课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拥有一份教育的爱的情怀,用爱心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灵,用耐心润物细无声影响学生的行为,用信心激励学生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坚强的人。

看着看着,让我想起了雷夫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这本书让我再认识了《新教育》,“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是新教育人的一句口号。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让我练习着如何在自己的教室里书写教育人生。以前,我总是迈不出有力的步伐,总认为自己不是在塑造灵魂,而是在原地迟疑,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学生的成长,我要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扎实的走好每一步。

一间完美教室读后心得体会4

读完俞玉萍老师的《完美教室》后,我觉得特别亲切,因为书里讲述的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我又不得不佩服俞玉萍老师,将我们平时琐碎的工作,竟可以这样完美地表达出来,让人读了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原来我们的生活如此美丽。

一、努力成为一个有激情的幸福老师。

魏书生老师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激情而投入地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天地。一位充满激情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每天几个小时坐在教室里,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快乐的事。这部分学生常常感觉学习枯燥无味,远远没有外面的生活丰富多彩。少数学生甚至觉得坐在教室里是一种折磨,是家长逼迫他来念书的。充满激情的班主任会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给学生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同学在他的激励下,学习氛围越来越好,班集体也越来越优秀。学生有了学习的激情,有了为班级服务的激情,班主任工作才更见成效,工作也更有激情,这样激情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发展。

我们常说:“学生像班主任”,“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不无道理,班主任自身的行为时刻都对学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因此,如果能让一个班主任在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中释放能量,挥洒激情,感染学生,那么学生一定会终生受益, 但是,许多因素和班主任工作本身的特点常常令班主任“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我们的处境是:在学校的第一线上,学生的方方面面都得插手。上至学生的考试成绩、思想教育,下至学生的睡觉吃饭、生病感冒等等问题,我们都得去询问,去管理。一天到晚就是围着自己班的孩子转来转去,生怕有什么闪失。

虽然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的烦琐而辛苦,但是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老师们,不如让我们在愉悦中工作吧!想一下:我们在孩子们的纯真与质朴中,延续了自己有限的青春;我们在孩子们的热情与善良中,体验着被爱的幸福;我们在孩子们给予的掌声中,得到了无上的尊重与理解,这难道不是教育给予我们最大的财富吗?于丹老师这样形容我们的职业:“这是一个很奢华的职业,我用一生的时间陪过了无数的青春。”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个职业充满激情,这份激情的原动力不仅因为自己本身的这种真诚的职业态度,还因为学生让我们尝到了为师的快乐。当教师节、感恩节手机里充斥着学生的温情祝福的时候,当春节四面八方的学子再度回到自己身边一起回忆往事的时候,当离校多年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还当知心朋友,不时向我们倾诉心声的时候,我们会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和激情。

二、用心经营一个有特色的完美教室。

对于“完美教室”的理解不透,很多教师认为把教室布置好看了,就是“完美教室”。其实不然,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第一层面,很容易达到,但若仅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便没有形成真正的班级文化。制度文化支撑精神文化,但制度文化的核心是人本思想,没有人本思想的制度,对学生是缺乏吸引力的,学生从内心是不会接受这种制度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其体现在于每个成员对班级目标的接纳、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

和班级文化一起成长的学生是幸福的,和学生一起成长的班级文化是有魅力的。“完美教室”是将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涵盖在内,组成一个成长共同体,尊重生命、面朝未来、崇尚阅读、热爱自然。它关注个性和人格的锻造张扬,关注生命和生活的品质品味。

俞老师的“完美教室”一有完美班级的“价值系统”,即班级规则系统的积极建立与维护,包括班级愿景、道德人格课程、班级规约系统,以及个性化班名,鲜明的班风、学风、吉祥物、班徽等;二有卓越的班级活动课程体系,有诸多优秀的细节文化组合成的共同的行为方式;三有师生乃至家长共同经营的班级博客或通讯平台,师生与家长保持密切的交流与沟通,有周期性的师生与家长共同的活动;四有班级自己的节日,学生生日、班级表彰、班级表演、班级庆典、故事讲述等等;五有坚持不懈的班级行动,使班级所有成员有向着美好的共同朝向与积极的生命状态,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能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百合班的孩子是幸福的,是阅读改变了他们,是生活中的小事启迪了他们,是俞老师的行动感动了他们。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让我们跟着俞老师一路为孩子们创造幸福完整的生活,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孩子们的生命都得以怒放。

一间完美教室读后心得体会5

近日,读了海门新教育研究中心编著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颇多感慨,下面小叙一二。

一、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读代序中朱永新在20 年新教育海门开放周上的讲话“让教室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中引用圣严法师的话“做,就好了”,我很有触动,四个字,道出了人生真谛。

我不禁想到鲁迅的《故乡》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理想的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没有人去追求,或者只有极少的人去追求,就没有或没有更大的希望。新教育的工作者们走出了自己的路,正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身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加入他们。记住这句话:做,就好了。从点滴做起,从可以做到的做起。如在“同读一本书”活动中,老师应实实在在地与学生同读,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与学生交流即“读书交流课”,或在每节上课前与学生同读某篇文章的精彩之处。从《读者》《智慧》等杂志开始,从一句话、一个笑话、一则小故事入手,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坚持带上一段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行动,同时培养“读书小助手”。接着按规定时间、规定任务、规定形式完成。设计表格或其他形式来实现对内容的展示,最后让孩子们慢慢养成习惯,使之规范化、常态化。

二、最感动的故事

读海门市下余初中“丑小鸭班”叙事“我们共同成长”中我被一个故事——《牵蜗牛去散步》深深感动了。它更让我感到深深地内疚。是的,诚如故事中所说对很多学生我们都是没有耐性的。越是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越要沉住气。昨天做不好,今天继续做,继续引导他,明天也不放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成长的花期的,这朵花虽然开得缓慢,但定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其实,我也想牵着蜗牛散步,也想让蜗牛牵我去散步,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在每个班上牵上一两只蜗牛,带他们去散步,闻闻路上的花香,听听路上的鸟鸣,看看满天的星星,我坚信,这些蜗牛定能如迟开的花蕾在某一天悄然开放,芬芳满园。终有一天,大家会发现人间一切的美好。

一间完美教室读后心得体会

完美教室的含义: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0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