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之一,它是曹雪芹老先生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故事讲述了四个家族由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以他们爱情为主线,写出了当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封建制度的腐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1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手中怀拥着一本《红楼梦》,闭上眼睛轻嗅着季节的芬芳,仿佛一睁开眼便会望见你那婀娜多姿的模样。一颦一笑无不忧伤,“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啊黛玉,你究竟是怎样的女子?

宝玉第一次见到她时,他说眼中的黛玉便是这样“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颇有美人之资,却“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为何黛玉她会如此“凄美”,是否已看破了红尘,还是对这世界有所不满……我已明了,“凄”是因为她身世凄凉,体弱多病,她的外延内涵和艺术却是如此“美”,是一种柔弱美,是一种病态美。

有人说:“女人都是水做的骨,”林黛玉又何尝不是呢?在三生石前,她得甘露脱草胎而成人性,为报灌溉之恩而下世为人。她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还他,但把我一生的泪全还给他。”上天注定她要为那贾宝玉流尽一世的泪,她那一颗一颗晶莹的泪编织了一场梦,交织回荡着她那深切悲痛的爱情心曲和疾愤抑郁的叛逆心理。

思绪仍未停止,梧桐碧以潇潇,我可以看见她从婆娑摇曳的树影下缓慢地走了出来,眉间隐隐笼着丝丝轻愁,似皱而未皱,如有轻烟缭绕,目中依稀有缕缕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驻。挽着莹白轻纱,便在水边葬起花来,好一首《葬花吟》,好一句“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满是忧伤的情怀,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也只有她这般的女子会为落花寻归宿吧。

有人知她的弱不禁风,有人知她向往自由,又有几人知晓她的那份坚强。林黛玉便是《红楼梦》中最坚强的女子,谁说眼泪是懦弱的表现,林黛玉的泪不是软弱,不是屈服,是对这黑暗的社会的无声的抨击。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她是多么勇敢,她用死来向社会表达自己强烈的不满,她在抗议!

从古到今,又有多少巾帼英雄呢?孝女花木兰替父从了十年军,忠孝两全,十年归来放弃功名利禄,和家人共享田园之乐;文成公主下嫁西藏,放下一切安逸的生活,给天下百姓带去希望。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些不正是向我们证明巾帼也是不让须眉的!

将目光放向窗外,已是正午,蝉鸣有些忧伤,我微微一笑,正所谓知我者莫若蝉儿也。风抚过绿叶,触到我的面颊,渐渐地便泛起了睡意,将《红楼梦》枕在胸口,口中喃喃着:“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2

很小的时候看过《红楼梦》,但没看懂。书中的人物、故事和描述以及繁文缛节使我如坠云雾之中,连主人翁的名字都无印象,由于没有悟性,对其中的“大旨”感到索然无味,翻了几页便弃之不顾。 高中的时候,课本里有了“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林黛玉进贾府”等章节,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了模糊的认识,但仍提不起兴致。之后,便忙于学习、考试,只是把它囫囵吞枣一般读了一遍。直到大学有了大把的时间,便雅兴又起,捧起《红楼梦》咀嚼起来,一遍、二遍??五遍,对故事的大概总算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但对其中“大旨谈情”的背后依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在看了不少关于“红”学的研究文章,特别是周汝昌、蔡义江、刘心武等先生的百家讲坛之后,似乎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有了感悟,逐渐被作者“滴泪成墨,研血成字”的艺术创造力所感染,读书的意境便渐入佳境,再看“红”书时便“挑肥拣瘦”了(挑拣章节)。

《红楼梦》里充满着罪恶,充满着繁华,既有人情世故也有爱恨情仇。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孕育的几个或情或痴、或小才或微善的异样女子,虽有班姑蔡女之德能,然她们也不过昙花一现,命运殊途同归,正应了中国“自古红颜多薄命”的一句古话。一切都是虚幻的,一切都将毁灭,真的是一部人生“大观园”。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园林建筑、

餐饮娱乐、养生保健、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真是无所不容。

《红楼梦》又是一部不朽之作,三百年来影响着整个文坛、政坛,人们争相研究,争论不休,派生出索隐派、考证派等许多派别,成就了一些走捷径而蜚声文坛的人。他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上至皇亲国戚、达官贵族,下至寒酸儒士、贫民百姓,无一例外地都对他感慨良多,繁衍出许多新证、新解来。

有人说:《红楼梦》可以与《中庸》、《大学》相媲美,而他的著者——曹雪芹确可以与孔子、庄子相提并论,曹雪芹应该称为曹子、曹公,把曹的书归于子部。还有人说:曹创造了一个教义——情教,又可以与释迦牟尼、张三丰并驾齐驱。

笔者不敢枉言,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的却不可低估,将其列为子部也确有道理!

《红楼梦》确是一部极美的作品,他的美就象维纳斯,是一种断臂之美(后四十回遗失,前面也有缺损)。《三国》、《水浒》便没有了这种魅力,这种残缺的美给人很多的想象空间,让你有思绪横流的余地,给你挖掘的空间。

曹雪芹是小说界的终结者,也是文学界的终结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终结者!

一位研究“红”书的人曾说,需要深入考虑的是在曹雪芹用文学、艺术为手段超越先哲之后,我们要用什么手段才能超越他?

看一个人要看你站在什么立场上去看,角度不同,结论也不一样。站在这边看看是个坏蛋,站在那边看看,也许又是个大大的好人。

你说这世上有没有绝对的好人,有没有绝对的坏人?有没有干净的人,有没有污秽的人?就拿贾宝玉说,虽是一正面人物,却也有调戏丫鬟,做些偷鸡摸狗的事出来。也害了些人,但总体上也没怎么害人。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从一个下层劳苦人民的角度看,贾宝玉,不劳动不生产,每日只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虽无大恶,却也是个万恶的富家子弟。

我们再从曹雪芹的角度看,贾宝玉却是个罕见的有着率真性情的人,厌恶仕途经济,厌恶说教,厌恶男人的肮脏情欲。这么一个让人觉得可亲可敬,干干净净的人。倒是有些 下作的下人,偷鸡摸狗,造谣诽谤,拉帮结派,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无恶不作。这是多么的一个好人。

从贾政看,这宝玉一天天的什么也不做,只会混在女人堆里,吃喝玩乐。没一点正经的,将来如何继承这家业。作为一个独子的父亲,又何尝不忧心忡忡。以至于失望到要痛打死宝玉。看着这不孝孽种,做父亲的也自有一番的苦心。

从林黛玉看,宝玉确是一个难得的知己,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这么一个散发的灵气的人,怎么不叫黛玉又爱又恨,常常流泪到天明。

从大姑,大妈,大姨的角度看,这宝玉活活的就是一个“无事忙”。

单是这么一个人物,从不同角度看来,也有这些不同的看法。再看王熙凤,这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恐怕一时也是说不清的。有

人说她害死贾瑞太残忍。只是你这是站在一个靠近贾瑞的身份或者你也是一色鬼,觉得王熙凤下手狠了些。假若此时也是一个天仙美貌的女孩,日日遭受无耻色鬼骚扰,只怕你只会对贾瑞这样的人往死里很。要知道如今这社会,多少的贾瑞好端端的拆散了一个个家庭。从我看,王熙凤倒是治的对了,一点不过分。 也可以想一想柳湘莲痛打薛蟠这一节,你是叫好呢?还是觉得柳湘莲打的重了?

再看妙玉这个人,多么洁癖,多么脱俗的一个人,却落得个“不合时宜”。所以外人看来也觉得稀罕和不解的了。哪有喝水都是用 5年前梅花上的雪沏茶的? 哪里有刘姥姥沾了口,连上等杯子也不要的? 哪里出了家还有闺阁的?即便是我们也无法去理解这样的人物,更没有资格去评判她的好坏了。

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告诉我们这些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只告诉了我们这些人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至于好坏对错,每个人自己自然会有评价。

对这个世界上的事也是一样的,你说某某人好,或者某某人不好,即便是圣人,在巧舌如簧的小人口里,也成了肮脏不屑的小人。 又或是小人,在某些人眼里却又是大大的好人。你看韦小宝这人物,我们看书时仅仅不过是从一个玩笑的角度看韦小宝的种.种行事为人,觉得也挺好。可是如果你再吊点书袋,非要从 依法治国的角度看,那韦小宝便是个要立起来批判的反面案例了。你说怎么看,你说又怎么评价。说到此处,历史书上的那些道貌岸然的盖棺定论,也不过是些主观评价。

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3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声韵凄惋,销魂醉魄的歌声从电脑中飘出,我的心仿佛也随着曲子飞到了那镜花水月般的伤痛里。

在初读《红楼梦》时,我就对这首曲子情有独钟,有哪一种情,比这旋律更感人;有哪一首曲子比这更引得众宾泪沾襟?

读罢《红楼梦》,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心酸,或许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兴荣到衰败而感伤,或许是为红粉佳人的香消玉殒而遗憾!

在《红楼梦》中,最美好的也最令人感慨的就是黛玉和宝玉两人的爱情。从小时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的心生爱念,这是多么自然、纯洁、美好。然而,因为生不逢时,因为当时林黛玉的“孤傲自许,目下无尘”,同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合拍,“所以贾府里除了宝玉这个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欢他的。”所以外开孤立无援,无权无势的地位。又因为贾母与王夫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策划了一场骗局,硬是把薛宝钗嫁给宝玉,使得这段爱情被无情地扼杀,最后他们的结局自然可想而知,落得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惨局面。

而从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曹先生的惊世才华,那凄凉柔媚的葬花词,即使是百炼钢也能变成绕指柔。“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剑双寒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渠沟。”一首葬花词,就写尽了周遭环境的污秽,逼迫的激愤和对茫茫前途的无能为力的绝望与哀愁。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没落,这使我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加深了一步,尽管《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东西——尊重女性,但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我是个感性的人,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呢,难道门当户对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难道权利和利益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连自己最疼爱的亲人也要出卖?我不懂,但我只希望宝玉和黛玉能在天堂相遇。

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4

每次看《红楼梦》,总也看不到结尾,原因无他,只是觉得林黛玉的生世可怜本就可怜,可为什么结局也那么的凄惨,为何要让她知道宝玉成亲,最后气结而亡。这个结局知道就够了,没必要去一遍遍的温习那种心痛。

我知道很多人写了红楼梦的续篇,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读至尾章,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对于黛玉的遭遇,我依然惋惜哀叹不已,但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我一直是不喜欢薛宝钗的,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家也是大家族之一,薛宝钗从小就家境富足,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在封建社会的礼教中,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身不由己的。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黛玉相比,宝钗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黛玉至少曾得到过那虚无缥缈的爱情,且她没有看到家族没落的悲惨下场,而是一死解脱了时间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本应是一个敢爱敢恨,个性洒脱,恣意生活的宝钗,却成了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对于她的一生,曹雪芹先生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5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题记

红楼梦一梦古往今来,赚得了多少叹息,多少惆怅,可是又有谁读懂了曹雪芹背后的凄凉 ,午夜梦回他是否会想起自己的年少,想起那大观园的喜怒哀乐,然后轻轻一声叹息,面上平静如初,实则内心百般波澜。

有友人问我,在这本书中 你认为曹雪芹更偏爱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我轻笑不语,其实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都不过是那颗顽石命中的一片浮云,片刻间便烟消云散,干净的不留下一丝痕迹,无论当初发生了什么,都是对的,可如果一旦结束便真的是结束了。

都说红楼梦最著名的便是那一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呀!全书写的都是荒.唐的言辞,却浸透了作者辛酸的眼泪!都说作者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荒.唐”不仅指作者在书中引出了“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是指出全书描写的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于走向灭亡的道路。这书不仅是曹雪芹对而是生活的迫忆,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讽刺,“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作者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时济世,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做诗人”的慷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世俗 同流合污的傲骨,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便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当时那个黑暗卑劣的社会不相融,那这个社会就一定会排斥他。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解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性和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语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挽歌。

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本书。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百年后世人对红楼梦可谓是褒贬不一,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是无论怎样,认识任何一个事物都必须要有辩证统一的眼光,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但《红楼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红楼梦心得体会800字字范文赏析5篇

《红楼梦》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红楼梦心得体会1000字优秀范文

看完红楼梦的心得体会1000字

社区阅读活动方案五篇

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之一,它是曹雪芹老先生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故事讲述了四个家族由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以他们爱情为主线,写出了当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封建制度的腐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1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