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阅读心得1000字高中优秀作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阅读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阅读心得1

尘世的冷淡与无奈,时代的压力与虚空,将青春的过往逼促成一缕薄烟,随风散尽。——题记

泪眼朦胧,恍然发现,巴金所著的《家》已被我读到了尽头。我再次浏览这一本书,回想自己见证了一个家庭由盛转衰的经过,见证了一个社会的虚假残忍,见证了一段段感情的无情破灭,见证了一个个年轻的心被敲碎、散落一地的失望与孤寂……

巴金的《家》是他“激流三部曲”中的首曲,它娓娓道来的是五四运动时期成都的一户富豪高家发生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部书与曹雪芹的名著《石头记》所写的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难发现,导致这两场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一样的——都是当时的社会制度所致。这本书主要围绕了高家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爱情故事和对新文学的看法进行叙述: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势力掌握着高家的生死大权。他以自我为中心,做着一切自认为对别人有用的决定,可殊不知,在他的手里断送的青春韶华不尽其数。长房长孙深受封建观念毒害,活生生的错过了一生两个最爱,也蹉跎了大好年华,然而他的“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使他断断不敢向一家之主摇头说不,这样会失掉他“孝”的头衔。而受过新教育,接受新思想的觉民与觉慧却绝不屈服于爷爷的无理安排,他们勇于反抗,以真理对抗迷信,最终得到了各自的权利。

文章以觉慧的视角展开记叙,虽然,这不是最完美的结局。觉慧是家中最为叛逆的青年,他打心眼里看不起当时制度,可眼睁睁看着自己最爱的鸣凤因为自己的无力而投湖自尽是何等的痛心!他痛恨这个貌合神离的家,更痛恨这个落后的社会制度!今生是他负了她,他决心不废她的真心,也为自己找到一个光明的未来。他帮助二哥,使二哥能够与琴表姐携手一生;他参加当时的学生活动,在报刊上发表见解,抨击制度;他甚至可以不念虚伪的亲情,冷眼对待这个“家”中的一切人与事。在大嫂端珏被迫害而死后,他决定前往革命的前沿阵地——上海,去开创属于青年的新天地。而二哥觉民在他的帮助下亦得到了今生真爱。高家的毁灭是必然的。

“家”,本是一个美好而又温馨的字眼,可在巴金笔下却成为了一个闭塞的大樊牢,一个埋葬青春的、令人窒息的、充满污浊的戏剧场。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不言而喻,全是封建观念的祸害。文中事件个个鲜明、辛辣:善良的长孙媳妇在陈姨太的迫害下含冤去世;“哀莫大于心死”,苦命的梅表姐在社会的压迫下离去;活泼机敏的鸣凤在逼婚的情况下毅然投湖,保一身清白;而专横的高老太爷最后更是在自掘的传统迷信中痛苦死去;“悲其不幸,怒其不争”,高觉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却因为他懦弱无能的性格,被自己的不争不幸折磨了一辈子。他曾有过梦想,却从未有过“青春”……显然,这并不是高家特有,而是整个社会的缩影。这一切的一切,是何等的可悲,又是怎样的可笑?

然而,翻开此书,还有另一阵清新之风掠过我的指尖,那就是青春之风。“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一生短暂,故显青春无价,正如觉民觉慧兄弟牢牢地掌握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巴金先生用他的笔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是进步的,并不会因为什么而羁绊了历史的潮流,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好好珍惜青春,不辜负美好年华,亦不负这文明的环境。十五六岁的我们是最富有的,而花样的年岁便是我们的财富,作为新新青年,难道我们不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未来吗?岁月很短,经不起仰望,一举首,便是一生一世。若你执意认为命运是既定的,那你错了。因为我的青春告诉我,未来的图纸正在展开,等待着我去着上绚丽的颜色……

《家》阅读心得2

家是港湾,让劈波斩浪的船儿歇息。

家是希望,给奋力拼搏的人儿力量。

温馨之家,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天堂。

巴金之《家》,是投向传统观念的利器。

《家》,给黑暗中奋进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题记

在茫茫书海中,我偶然地发现了一本书,它就是巴金的《家》。信手翻了几页,便被作者独特细腻的艺术风格所吸引,仔细看完导读后,更被作者那深刻的思想所震撼。我如获至宝,赶紧买回一本,带回家仔细阅读。

一口气读完全书,我不禁掩卷深思,军阀的腐败凶残与学生的爱国忧民,高觉新的婚姻悲剧与高觉民的据“情”力争,梅的痛苦与琴的大胆追求……一组组鲜明的对比令我震惊不己,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在我眼前不停闪现。作者在向世人揭示了封建社会无情地扼杀爱情、束缚自由的罪行,但作者同时也告诉人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觉民的抗争,觉慧的叛逆,最终必然迎来“满园春色”。

时隔半月,重读这本书,我更是心潮难平!我感叹高觉新的懦弱,佩服高觉民、高觉慧的大胆执著,也为鸣凤鸣不平,她虽是一个婢女却向往幸福,渴望光明,就是在她明白希望已尽之际,仍作出了最后挣扎,以死向封建礼教宣战!……

想到此,我陷入了沉思:如今封建社会已经过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是否已失去其价值?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作者在当时是想向人们揭示真理,抨击封建礼教,宣扬执著追求幸福、自由、光明的精神,在今天看来,我们也应当牢记历史的教训,执著地追求心中的理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高家的衰败既是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一个缩影,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富裕,都要勤俭持家。家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呵护,否则,再大的家业也会衰败,再和睦的家庭也会瓦解。书中高氏家族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生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从高觉慧的身上我领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啊,只有勇敢地追求,不懈地努力,才会有收获地喜悦!与时俱进,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应该具有的风格。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是不会成就大事业的;盲从世俗、不敢追求,必将重蹈高觉新悲剧命运的复辙。

“行百里者半九十”。凡事越接近成功,就越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追求理想的崎岖道路上笑对困难,奋斗不息;半途而废必将导致一事无成。倘若高觉民在离家出走途中因高老太爷的种.种威吓而放弃,那么他也将成为封建礼教的又一牺牲品。

想到这里,我已豪情满怀!一本《家》打开了我感情之门,让我为之激动,为之深思。同时,有了这本《家》,我会倍加珍惜那港湾般的家、充满希望快乐的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的家。

《家》阅读心得3

很喜欢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觉慧、觉新、觉民对待爱情婚姻的不同的遭遇,或顺从或反抗,那么矛盾又那么统一,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征。

《家》单纯、朴素的文字中,刻画了一个个深刻的、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充满朝气、叛逆的觉慧,他要“做自己的主人”,他大胆,他幼稚,他单纯,他反抗。他是受到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他的成长反映了那个时代新青年精神的成长。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他勇敢的反抗旧礼教。他敢于反抗并且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走向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而大哥觉新又是个让我心疼的人物形象。他不满旧礼教的专制,但这个旧家庭的长房长孙这种神圣的血缘关系,又让他难以割舍,从而养成了他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我心疼觉新,看着他清醒的在罪恶的泥沼中挣扎,我的心也跟着他痛苦。

《家》还刻画了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丫头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妇瑞钰;衰老专横的高老太爷;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而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生在四世同堂的高公馆这个黑暗王国里,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从而演绎出一个个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家》映射了那个时代下的社会,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少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这本小说沉痛的控诉了封建家庭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年轻生命的摧残,热情歌颂了青少年叛逆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巴金先生自己也说过“我写《家》的时候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年轻的可爱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哭。”这也是我的感受,我的心被这些年轻的生命占据了。我为他们燃烧,我的思潮在翻滚。我悲愤,我痛心,但是我的心中任然充满了激情,有梦就有希望,我相信他们离幸福不远了。

《家》阅读心得4

读完家这部巴金的名作,合上书,内心却无法平静。巴金用那朴实无华却热情有力的笔触描写出了一个被封建社会压迫下任焕发光彩的革命青年的觉醒与斗争。

读完整部小说可以看出,作者对觉新这个人物所花的笔墨最多,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作品布局的主干。这是一个为旧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虽然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梅和瑞珏的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哭,忍爱着精神上的痛苦。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

他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勾勒出了觉新这个人物的饱满形象,这个有些矛盾的角色再听他的笔下活了过来,充满了革命青年的生命力。而觉新,也是此书众多成功塑造的任务中给人留下最大印象的角色。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的矛盾,他的激情,他的过去与现在,都变得清晰起来。

觉新从小受到的教育,家族的种.种,社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他的影响,造成了他在面对事情时过多地选择了逃避、忍耐、顺从。同这社会腐蚀下的大多人一样,选择去逆来顺受,去接受而不是反抗。

他的命运是残酷的,从最初“他的脑子里充满了许多美丽的幻想。在那个时期中他是为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如果没有大的变故,觉民将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走上人生的坦途。到后来的因为长辈间在麻将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马的爱人,与一个不相识的女子结婚。出国的梦想也随着破灭,最后走上这条路一去不返。但这也显现除了他的懦弱与不安,不敢去反抗这样的命运。

背负上整个家族的负担,去应付各种的勾心斗角,渐渐变得不再稚嫩,不再激情,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天真的怀抱着梦想的青年学生了。

他采取“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其实这并非他的初衷,而是他在复杂的家族斗争中所作出的无奈之举。而觉新的悲剧正是在这种.种无奈中展开。

觉新的悲剧不只是自己的错,更多的还是---这样的社会下的腐败的高家带给他的。

在封建社会日趋瓦解的时代,像高家这样的封建大家族也注定走向腐朽和堕落。家族的逐渐腐化令觉新认识到它所严格遵守的旧传统再也无力支撑起这个家,现实的巨大压力使觉新变得迷茫不知所措。他始终认为封建秩序是不可动摇的,因而在纷乱的境况中他只有选择墨守。

这是新旧社会交替不可避免的悲剧,也是觉新对封建社会懦弱的表现的最终结果

觉新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而是这样腐朽的社会下众多悲剧人物的剪影。

他的矛盾,他的不幸,都必将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人物片段。

由自己的懦弱而带来的一切不幸,由时代带来的一切悲剧,并不只是那时会有,现在,以后,也必将存在。

打破命运桎梏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变自己,相信自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家》阅读心得5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巴金老先生写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长大后闲来无事随手还会翻翻这本书。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小说中的人物有七十来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实,《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觉慧应该是巴金老先生笔下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个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这个第十版序中这样写到: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 觉慧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他反对旧礼教。同时,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乘着不停东流的绿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书中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气息: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这种单纯而自然的环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写的那样: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家》的那些子弟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专横、衰老、腐朽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机构中腐败、贪婪的官员。那些官员仗着自己的官职,随意支配人,在无形中,人们对他产生了怨恨,对他也产生了无形的威胁。还有像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的贪官,他们运用自己的小聪明,毫无顾忌地从公家手中榨钱,行贿受贿是样样不缺。社会中也有像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的青少年,他们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由于承受不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甘堕落。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总之,《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并不会因为有什么不进步的羁绊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时代的潮流。在走过的途中,它会喷发出应由的水花,这就会形成一股股奔腾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家》阅读心得1000字高中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家》读后感800字5篇作文

《家》大学读书心得800字5篇

高中以家为话题的优秀作文五篇

关于家的作文800字高中

关于家的高考优秀作文精选五篇

高中以家为话题的记叙文作文五篇

3篇精选高中优秀作文范文1000字

以读书为话题的高中优秀作文五篇

1000字毕业作文高中优秀作文精选5篇

最新高中优秀满分作文范文1000字

《家》阅读心得1000字高中优秀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