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三国演义》读书心得800字作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争夺天下,最后三国鼎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国演义》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

《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儿身的背后,又是怎样流着辛酸难言的泪?

在董卓任意于长安杀戮之时,貂蝉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汉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恰被王允发现便收其为义女,用歌姬貂蝉这枚棋子定下连环计,周旋于父子之间,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请求之托时,她是毅然决然地答应的。

“若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筹划。”

“愿听遵命,虽死不辞!”

貂蝉扭转了董卓政权的局势,却也无法改变自己任人摆布的命运。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己本就无所依傍,但却为了家国抛弃自由和贞操,在政权和欺骗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负着“祸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劳确比任何一个在沙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都要荡气回肠,至于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在凤仪亭的烟波中渺渺远去了……。

祸兮福所矣,福兮祸所伏。

“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呵,李儒这一句叹息,人们大都为董卓深感到将亡之音,丝毫却不知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灵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们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儿悲,安宁何时归?女儿卑,自由何时回?

董卓曾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当郭论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时,不提死者之多,纵军士淫人妻女,哀啼之声,震动天地。自古红颜,本就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就是这样悲戚,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们,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样的卑微。论巾帼英雄,鲜有昭君出塞维护国家稳定,也难有杨门女将沙场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谓的有国才有家,那些心怀国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与无所依靠的孤独,待到历史尘埃落定之时,女儿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现在史书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几笔中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于是写下这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西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英雄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赵云,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也赵云是一名智将吧。在跟曹操打仗时,因弄丢了二嫂,义无反顾的就带着仅有的20多名官兵,向曹操的大军中冲了过去,路上遇到敌将,几枪就刺于马下,找到阿斗后,放下护心镜,杀进曹操的大军之中,勇猛过人,其中还夺得了一口尚方宝剑——青钢剑。赵云在曹操的阵中所向披靡,一连砍到好几名武将,好几面旗帜,曹操在这场战役对着云刮目相看,但由于体力不支,要不是张翼德在长坂坡上,赵云早就死于乱军之中了吧,不过赵云到死也不放弃阿斗,这一点让我非常敬佩。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武力、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鲁肃、陆逊吧,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3

大江东去,浪淘尽。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正在前进,他并没有流逝,而是尘封在这乱世间。

重回三国那段历史。

狂沙漫天,湮没古道荒关。

青梅煮酒,纵论天下敌手。

赤壁鏖战,东风破甲百万。

喜欢蜀国,或许是演义里以蜀国为主要描写,或许是刘关张那感人的兄弟之情,亦或许喜欢诸葛亮羽扇纶巾笑谈间。

那一年,兵起四海黄巾乱,桃园乡,留下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豪言壮语动天地。

随着白马,汜水关下,一杯温酒威天下。虎牢关上,三英飞沙走石,鬼神(吕布)也难挡。徐州城上,陶公慧眼识刘备,来把徐州让。关云长,军前神威杀颜良,斩文丑,威震四方。过五关,斩六将,血染成河。

那一年,兄弟聚。泪水浸满衣衫。还记得刘备三顾茅庐,诚意感动天,更感动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唯有孔明。曾经孔明躬耕陇亩,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都对他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一代智慧化身看透了尘世,凡人的冷漠,嘲笑只是过往的烟云。

赤壁大战,草船借箭,借东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场战斗,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奠定了又一个乱世。

曾几何时,看到关羽水淹七军的英勇。曾几何时,看见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一代武圣。威震华夏。陈元靓曾经评价关羽:“剑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如一国,敌万人。蜀展其翼,吴折其鳞。惜乎中勇,前后绝伦。

看到这里,内心颇有感触。人在最辉煌的时候要想起那些曾经奋斗的日子。

关羽倒下后,蜀汉开始走向没落。

曾记否,那一年。白帝城刘备托孤,一位即将死去的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握住了诸葛亮的手。目光里有着数不尽的内容。他这一生,都是为了匡扶蜀汉。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句话,何等的信任,何等的发自内心!可是诸葛亮比没有取而代之刘备的子嗣。他哭泣着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而后诸葛亮六出祁山,与老对手司马懿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较量。第六次出祁山,由于东吴此时也从东南进军魏国的合肥等地,司马懿经过和诸葛亮的数次交锋深知他的厉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马懿坚守不战。于是两军便在渭南相持很久,由于蜀军远道而来不可久战。于是诸葛亮想用计策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待魏延把司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军准备的易燃物质燃得火光冲天,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谁料此时不期大雨却从天而降,将大火扑灭。司马懿等人也就侥幸的逃脱了。在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那一场雨改变了历史,上方谷上的诸葛亮是何等的孤单!这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吧。

国破山河天下浮沉现,孤独凭栏潇潇雨歇。

须臾百载苍黄能几转,默将昔时君书再展。

金戈铁马拼葬蜀山巅,高城遗梦终已阑珊。

守护这城至最后一晚,绝不悔成败俱枉然。

历史的车轮缓缓转动,感动于三国那长坂月,废墟上温柔绽放。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4

寒假里,老师推荐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读完《三国演义》,我从中受益非浅。

从《三国演义》里我看到了一幕幕精彩的好戏:刘关张桃园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一样的性格,细细品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英雄本色!那些熟悉的名字鲜明地活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说曹操,曹操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三国演义》曹操是一个刚愎自负的人,但也是一个纪律严明,以身作则的人。曹操的以身作则,要数“割发代首”这个故事。话说曹操看到中原一带,田地荒芜,下令让士兵协助老百姓种田。这也为他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可是,有士兵不爱护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就下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准践踏庄稼,违令者斩!将士们知道曹操一向说到做到,心里十分害怕,就严守军令,路过庄稼时都小心翼翼的通过。有一次,曹操外出打仗,正好是小麦成熟的季节,看到这一切,他心里很高兴,突然,他的马收受到了惊吓,开始狂奔起来,踩倒了一大片麦子,他二话没说,让执法官给自己治罪。最后经过众将哀求,曹操没有给自己治死罪,却用头发代首级。

“割发代首”,展现了曹操的自律,以身作则的品格。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位比别人高而无视法令,充分体现了“天子犯罪,与庶民同罪”,像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敬佩。现实生活中,也是以身作则。

20年12月28日,走进庆丰包子铺自己排队买包子,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平易近人。和周围的群众握手、合影、聊天。

作为少先队中队委员的我也要做到以身作则,为班上树立学习的榜样,认真学习。严守校规校纪,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互帮互助,做新时代的标杆!

曹操的以身作则的品格,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帮助。我要向曹操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像曹操一样,以身作则,争当新时代的少先队员!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5

我在这个寒假期里读了《三国演义》一书,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着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hllip;&hllip;”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逐鹿中原,三足鼎立,天下归晋&hllip;&hllip;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刘备:《三国演义》推崇的人物,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

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是忠、勇、义的化身。

诸葛亮:旷世之才,是智慧的化身。鲁迅的评价是“多智而近妖”。

赵云:三国中一流的武将,为人刚正耿直。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初中生《三国演义》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范文初中生

初中生读围城后感作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学生范文5篇精选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作文

初中生的三国演义读后感

初中生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范文精选五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高中范文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读书心得范文5篇

初中生《三国演义》读书心得800字作文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争夺天下,最后三国鼎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国演义》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