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文章阅读 > 生活随笔 >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若水4063 分享 时间: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_中秋节在古代叫什么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那么你知道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敬拜、谢母、团结、和谐

1、敬拜

有一种民俗说法,中秋节起源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每家每户都要祭拜土地神灵。其深层心里其实就是感恩土地,回报土地,敬重土地,因此人们把这种活动叫“秋报”,就是在秋天报答土地对人类的慷慨无私馈赠。

更广泛的民俗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典礼。这种仪式从周代就有,向神示敬。凡有月光处,皆可举行。如遇阴天雨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拜放祭桌。以家族为单位,以年长的女性和家庭主妇担任主祭。民间流传“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宋代有求月神赐福的习俗,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求美貌若仙。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祭月典礼。

在古代人们看来,月亮是仅次于太阳的神灵,一直是人们重要的崇拜对象。《礼记·祭法》中记载:“夜明,祭月也。”根据史籍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收获的季节,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拜月神。这就是“秋祀”。“秋祀”是一种仪式,因为古人认为五谷丰收离不开月亮,如果没有月亮赐予露水,没有月亮圆缺以计农时,丰收也是不可能的。

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意思说,天子在春天祭日,在秋天祭月,祭日在早晨,祭月在夜晚。可见,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祭拜月亮也表达了对大地和母亲的感恩之情。在阴阳哲学的指导下,天空、太阳、父亲同属于阳;大地、月亮与母亲同属于阴。中秋时节,恰逢金秋收获之际,这是大地、月亮的恩赐,也是母亲辛勤劳作的结果。

2、谢母

故乡的月亮是属于母亲的。中秋佳节的团圆,是被伟大母爱所包裹的家庭盛会,当每一个子女分享丰收喜悦的果实时,看着自己的母亲主持祭月的活动时,会自然想到母亲生养子女的不易,辛苦稼穑的不易,操劳家务的不易。仰望中国哲学中代表阴的明月,自然会想到母亲就像月亮,母亲给家庭每一位成员以无尽的温暖,哺育孩子们健康成长。

同时,从中国节气来看,中秋是气候转换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变大。此时,女性开始准备御寒衣物,为在外服役、从军和游学的丈夫、儿子准备棉衣,中秋团圆也是羁旅异乡的家人回家取衣的机会。中秋节应该可以说是中国的“母亲节”。子女们在这样的节日表达对伟大母亲的感谢、感恩之心,再正常不过。

3、团圆

中秋节的团圆是很有意味的。凡是能在这一天回家的,想办法都要回家的。从物理意义上看,人们崇尚圆的东西:敬拜的月亮是圆的,吃的月饼是圆的,祭祀的水果是圆的。从心里愿望上看,家人团聚叫“团圆家”,喝的酒叫“团圆酒”,吃的饭叫“团圆饭”,过的节叫“团圆节”。那种心理意义上的圆满、圆合、圆润、圆和之意,已经深入到人们灵魂中,昭显到行动中,连送节送礼都要照顾到必须送的亲戚亲属中,讲究个圆满,圆美。

4、和谐

节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拉近密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节气,节气,说的就是一种顺和之气,吉祥之气,和美之气、热闹之气。团圆的文化民俗本意就有和谐的成份在,将团圆予以延伸,就有了家庭的和谐,朋友的和谐,亲戚的和谐,亲属的和谐,社区的核心,村镇的和谐,民族的核心,国家的核心,世界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即便平时有一般性的隔阂,在这个时候,人家主动示好,你还好意思再继续隔阂下去吗?总不能没有一点人情味吧!而中秋节本身就是民俗意义上的一个圆满节,不利用这样的节日消除误解,消除隔阂那怎么可以呢!中国人最善于利用这样的节日密切关系,和谐自我和谐社会了,在这一点上,连美国的总统都发表讲话予以祝贺,予以敬佩。

中秋节在古代叫什么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过去中秋节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现在送礼更兴旺。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中秋节还有什么别称

1、仲秋节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2、八月节

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八月十五至二十日)。节日的头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装,齐集在寨子的地坪上。据说,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动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

3、女儿节

民间拜月,每当圆月升起的时候,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陈设香案,按习俗多为全家妇女拜祭,即使是回娘家暂住的媳妇届时也必须返回婆家过中秋,北方民间还流传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谚语,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女儿节。

4、兔爷节

老北京中秋节祭月有供兔爷的习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儿也把这天叫做“兔爷节”。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 ,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庙被认为是兔儿爷的老窝,一到农历八月,买兔爷的人们便络绎不绝。

5、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

6、玩月节

是日,古代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习俗,所以被称为“玩月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7、拜月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8、八月会

八月会亦称“调声节”。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这天,种植男女青年汇集镇上,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群结队,川流过市。晚上拥出村口。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9、追月节

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这天狂欢,被称为“追月”。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相关文章:

最新《继承与发扬》主题班会记录内容

民族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写民俗的中考满分作文

欢度端午的主题作文

学生端午节深情演讲稿

五年级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作文

个人绩效考核自我评价

端午趣事作文750字范文

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社区七夕情人节活动总结最新范文五篇

67934